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功到自然成 | |
《门券博览》转载了我参加券研网“莲花奖”的《伟人邓小平》、《书香一瓣》两部专题,衷心感谢他们的垂青厚爱。前不久,又收到刘伟章先生发来的短信一则约稿,希望能就以上两个专题,谈谈构思、用材、制作等的心得体会。为此,敝人就《书香一瓣》的心得体会,作为应命之作。 门券不经过组集展示,仅是一种收藏品,显示不出它的价值,但如果经过研究或组集的第二次创作,作品与参观者接触交流,它就有欣赏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而这种价值只有经过作者投入创作激情,才有本质的升华,具有门券这种旅游文化载体的新意义、新价值。我酷爱书籍,个人藏书也不少。所以早就有编组一个关于书籍门券专题的想法。为此也酝酿很久,准备多年,终因主题难定,无从着手,久久未能成篇,但此事萦怀心头,仍然继续收集有关书籍的门券和资料,随着资料的丰富,门券的增多,在不断的搓磨中,悟出了“访书—藏书—读书—著书”这条清晰的主线。组集门券专题,就是用“门券”这个字,来写“专题”这篇文章。用门券来讲故事,它就不是干巴巴的门券堆砌,长篇累牍的文字说明,让人看了索然无味和烦心。一个好的专题就是一篇美文,一个艺术品,给人以美的享受。要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和可读(看)性。顺着这条主线和组集专题的要求,进行谋篇布局。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专题的题目同样如此,应该有个响亮好听的、会吸引人的题目。初定的提纲:拟定“书”“书卷飘香”“读书”“书香一瓣”四个题目。但觉得前两题太广泛,有帽大人小之感。而“读书”面似乎又太窄了。最后确定为《书香一瓣》,既有书卷味,又符合专题的需要,便于专题的编组,也在前言中把题目作了诠释。 章节的设置上,由于主题清淅,倒未费太多的心思,而顺理成章分为访、藏、读、著书四章,把贴片限于2框18片,每章4~5片,总体平衡。而为求体例上的统一,第一章采用现代信息有关的券品,而2、3、4章则采用与古代历史信息相关的券品。这样在用券得到控制和精到,不会泛泛而排。如第4章著书,这章可用的古代人和近代人著书的券我手头很多,如果都用上当然可以显示自己收藏面广券多的体面,但在小章节的设置上就不是现在的4个,可能是十多小节,古今穿扦,不但零乱,体例也难以一致。而中国古代四大小说名著,在国内外影响巨大,用“四大小说名著”来编排就更具合理性,人人共知,可以在券品上讲究,也可减少文字上的说明。专题的用券实际就是门券研究的过程,对于每券要认真细致的研究,观察门券的正反面所有的信息(包括广告),不但研究主信息元素,还要研究次要及再再次要的信息元素,我认为只要是门券上的信息元素均可为我所用,我是这样认识,也是这样实践的。如“读书”章中使用“金华山”门券,但券面上没有有关陈子昂读书处的信息,而在其背面的说明,却有“金华山是唐初著名诗人陈子昂青年时代的读书处”明确的信息,是一枚十分切题的专题券,为此,我把门券的正反面都用上。这样不加任何文字说明,把一枚专题券用到了极致的独特之处,给参观者以直观,唤起心灵感应。耳边自然会响起那首《登幽州台》的悲愤诗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读诗读书,欣赏门券,就是净化心灵、远离喧嚣的享受。也是提高自己文学和文字水平的修炼。 专题的文字说明是至关重要的,起到画龙点睛和引导作用,不能太多太长,点到为止。而且要有含蓄和文采,不能太直白。第一章的“访书”,原来用的题目有“买书”、“购书”和“淘书”三个,后来就觉得缺乏书卷气文采又太直白,改用“访书”,虽然增色不少,但这个词在现在不大通用,因此就加上“古人把淘书、买书称为访书”的点窍,使人一目了然。同样在“著书”这一章里,分别用“××ב写’‘作’‘著’×××”三字交替使用,避免重叠与乏味。文字要精练,能少用文字说明的就少用。这要决定用券的切题与否。门券切题了,让门券自己说话,文字说明就省了。如果大量使用联想券,非得用文字说明不可,否则作者联想天花乱堕,而参观者则满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专题的用券是很重要的,只有切题券才是专题的最佳用券,联想券少用或不用,这样文字就可少说明。《书香一瓣》专题文字说明简练就是得益于用券的切题上。所以不是所有的门券专题都可组编的,用了过多的联想券来组编专题,然后用很多很长的文字说明去叫人联想,这是滥竽充数,加大水分的专题,有比没有好。这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反观《书香一瓣》专题,我倒觉得似乎在文字上抠了一些,例如在古代藏书楼、读书处、著作者等能多加些说明,可能会增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 编组专题,花去很多心血,用心的过程才能出功夫。《书香一瓣》获得券友好评,评委肯定,荣获“莲花奖”金奖。通过组编专题,深知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悠远。而书是历史的记录和总结,因为有了书,才使人类进步,世界文明,历史得以延续,文化得以继承。
(原载《门券博览》2010年冬季号,感谢刘伟章老师传递稿件) 【编辑:林强】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林强 |
目前,网友留言共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1-01-10 07:11:29;
宝呈先生功夫日盛,达到炉火存青,确实了得,已经是本本书香了。
姓名:张武鸣; 时间:2011-01-10 08:57:30;
蔡先生能有佳作频频问世,主要是厚积薄发的结果.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1-01-10 09:22:27;
创作使门券升华,文化让券集生辉!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1-01-10 09:56:48;
蔡老师文化底蕴深厚,门券藏品颇丰,用心编组专集,展示门券魅力,升华集券品味!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1-01-10 15:15:35;
创作好作品确实不易,从文中深感蔡先生在创作上所化之心血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1-01-10 20:56:58;
恒心、信心、决心,毅力、藏力、魅力。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
整站访问量:38551462;
今日2226;
昨日10545; 本页访问量:2722984; 今日7; 昨日301; 收录总数:8090877; 今日:476; 昨日:3578;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