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理论部2025年论文(31)以票载道,以美育魂

理论部2025年论文(31)以票载道,以美育魂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萧山二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实践
显示日期:2025-09-14 查看次数:153; 复制本文地址
杭州市:张维超孙瑶

图片总大小:1.2MB;最小图片:137KB;最大图片:577KB;



一、案例背景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明确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但长期以来,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美育空间相对狭窄、美育课程供给不足、美育教学相对单一、评价量规相对缺失”的困境,导致中职学生不能将美的事物、美的感悟表达出来,尤其缺乏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入理解和情感认同。

1.美育空间相对狭窄。学校将美育课局限于专业课美术和公共美术学科,忽视其他学科尤其是思想政治、历史等课程中的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功能,造成学生对国家历史与文化中的“美”理解不深,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未能有效提升。

2.美育课程供给不足。中职教师对美育课程更集中于艺术课程,缺乏将爱国主义教育系统融入美育的课程设计和资源,未能通过课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

3.美育教学相对单一教学形式停留于单一的理论层面或欣赏阶段,缺乏与爱国主义主题教育相结合的实践体验和情感共鸣,难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4.评价量规相对缺失美育评价局限于美术等学科技能,未能有效延伸到爱国主义情感、社会责任与创新实践等深层次素养。

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实效,萧山二职以“门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美育教育创新实践。依托门票资源,对美育课程进行了全方位、系统性的研究与梳理。创构开放的“线上+线下”的爱国主义美育学习圈通过线下(教室里、校园里、红色教育基地)线上(云端展馆、网络研学)等寓展览、教育为一体的开放式美育场域,让学生随处可学,随时可感,挥“以景育人、以史育人、以情育人”的作用。除美术专业课程,还利用门票资源,建构系统的“专业+融合”的美育课程群。涵盖“门票+红色历史”“门票+国家象征”“门票+时代楷模”“门票+文化传承”四类课程,共16个模块,把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美育全过程、全领域。创新多样的“链接+联结”的爱国主义美育教学链链接场馆、链接课程、链接思政、联结FSC(家庭、学校、社区),挖掘门票蕴含的爱国主题资源,开展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跨学科项目教学、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建设,通过门票+”,实现感受历理解精神传承文化践行爱国的教育闭环。实施量规的知国+爱国”的美育评价工具箱,从认知理解、情感认同、行为实践、创新传播”4个方面、20个评价指标,探索一种以爱国主义素养成长为核心的门票中的家国评价体系,实现增强国家认同、培育爱国情怀、提升文化自信、激励报国行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一.png

二、主要做法

1.空间创构:“线上+线下”的爱国主义美育学习圈

打破传统教室的物理边界,构建一个全域、沉浸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环境。通过线下(教室里、校园里、红色教育基地里)布置“门票中的红色中国”主题墙、班级“门票角”,展示学生收集的主题门票及背后的故事。校园里设立“门票博物馆”、“红色长廊”、“楷模风采”等展区,结合国庆、建党纪念日等重要节点举办“方寸世界,家国天下”主题门票展览。与本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国防教育基地等建立稳定合作,将这些场馆变为“移动课堂”。线上(云端爱国主义数字馆、网络红色研学平台)利用学校门票文化公众号、“萧山二职云上门票博物馆”、VR技术云参观”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远途红色圣地,构建开放的爱国主义美育学习圈。让学生时时感受国家历史之美、英雄人物之美,文化传承之美,完成“知识传递—情感共鸣—价值认同—行为实践”的教育闭环。实现知史爱国、感怀先烈、传承文化、立志报国的教育目标

­­­­­2.课程供给:“专业+融合”的爱国主义美育课程群

系统挖掘门票的爱国主义教育元素,从红色历史、国家象征、时代楷模、文化传承四个维度,开发爱国主义美育课程群

(1)“门票+红色历史”类:包含《票说党建》《票说长征》《票说英雄》《票说革命圣地》四大模块。通过中共一大会址、南湖红船等门票,探究建党伟业。利用红军长征途径地纪念馆门票,梳理长征路线,讲述英雄故事。结合英烈纪念馆门票,学习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通过延安、遵义、西柏坡等地的门票,理解革命圣地的历史地位和精神内涵。帮助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增强爱党爱国情感。

(2)门票+国家象征”类:包含《国旗·国徽·国歌》《国家公园》《大国工程》《航天成就》四大模块。收集相关主题展览门票,深入理解国家象征的含义与礼仪。通过国家公园门票,感受祖国壮丽河山,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借助三峡大坝、港珠澳大桥、航天发射场等门票,领略国家建设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利用航天科技馆、发射中心门票,学习航天精神,激发科学报国志向。

(3)门票+时代楷模”类:包含《票语模范》《票说科学家》《票语抗疫英雄》《票语劳动模范》四大模块。通过劳模事迹展、道德模范展门票,学习敬业奉献精神。利用科学家纪念馆、科技成就展门票,弘扬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收集抗疫主题展览门票,讲述抗疫中的英雄故事,感悟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伟大精神。结合工业展览、劳模表彰相关门票,树立劳动最光荣的观念。

(4)“门票+文化传承”类:包含《票说非遗》《票说节气》《票说诗词》《票说传统美德》四大模块。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民俗博物馆门票,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与节气相关的文化活动门票,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利用诗人故居、诗词大会展览门票,感悟中华文化的语言之美和精神内涵。通过廉政教育基地、家风家训馆门票,涵养孝敬、诚信、勤俭等美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3.教学创新:“链接+联结”的爱国主义美育教学链

(1)链接场馆,开展项目式学习

链接红色场馆与革命历史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合作,开发红色记忆、国家象征、楷模风采、文化传承”四大主题研学项目。

(2)链接课程,实现跨学科教学

①与思政课链接:将门票作为“微型思政教材”, 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门票主题,开展小组辩论、价值辨析、主题演讲等活动,不仅讲解史实,更深入探讨其蕴含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和法治意识使思政课更加鲜活、生动、入心。

②与历史课链接: 将门票作为“第一手史料”和“历史见证”,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方法,对门票进行考证、比对、关联和分析,从方寸之间窥见时代变迁,建立直观的历史时空观念提升史料实证能力,深刻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③与语文课链接:将门票作为“情景化写作”和“口语交际”的素材。聚焦语言建构与运用,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下,锻炼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能力,同时深化对门票背后人文精神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实现“文以载道”的目标。

④与专业课链接:将门票作为“美学赏析案例”和“设计实践项目”, 重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审美判断和创意实践核心素养。在设计与制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艺术技能,更是在用艺术形式表达对爱国主题的理解和热爱,实现美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机统一。

(3)链接思政:融入三类样态

利用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红色研学延伸爱国主义美育三种样态将门票文化融入校风、学风建设,举办“红色门票设计大赛”、“门票故事演讲比赛”。 开展“一班一馆”主题活动,每个班级深入研究一个爱国主义场馆及其门票,形成班级特色。精心设计研学路线和手册,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践,归来后有成果展示。达成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4)联结FSC,汇聚育人合力

通过家校联动,开展“亲子共集门票”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分享门票故事,传承家风国风。校校联谊, 与兄弟学校联谊,举办校际门票展览交流活动,共享资源。校社合作,将学生设计的优秀门票作品赠予社区、博物馆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入社区担任“小小讲解员”,宣讲门票中的爱国故事,服务社会。利用家庭和学校互融,学校与学校联动,学校与社区合作的三方资源。2025年按萧山区教育局安排进行“名师进镇街”活动,对社区学生进行“票说我的国”义务课堂教育活动;按萧山区文明办安排,录制“二枚门票藏中国”音频作品,参加“文明小公民 假期大课堂”喜马拉雅线上讲课活动。

(5)馆校合作:智汇爱国精神

我校联合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江省收藏协会,利用红色门票票证资源,先后和萧山区博物馆、中国低碳科技馆、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萧山区档案馆、杭州笕桥抗战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密切合作。联合举办“铭记历史--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热血丰碑”“方村里的中国--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多种形式的讲座、展览,不完全统计,仅2024年-2025年受众群体人数超十五万以上,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

4.量规支持:“知国+爱国”的美育评价工具箱

构建以爱国主义素养为核心的评价体系,涵盖认知理解、情感认同、行为实践、创新传播4个维度,20个评价指标。通过学生、教师、专家、家长与社会反馈等多主体参与,实现过程性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见行见效。

三、改革成效

1.理论创新

(1)拓展了新时代中职爱国主义教育美育的内涵与外延。原创性地将门票与爱国主义教育深度融合,拓展了中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实现“人人都是爱国主义教育者,处处都是爱国主义课堂

(2)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爱国主义美育课程教育模式。阐明学生主体性、专业融合性、知识系统性、课堂开放性与学习选择性的课程特征;形成深度探究的学习项目,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开展多样的爱国主义美育教育实践。

2.实践创新

(1)创新爱国主义美育新课程。以美育人的“爱国主义美育课程群”,打破了传统课程“碎片化”“平面化”的弊端,由“群课程”转向“课程群”,打通“选择性学习,多样化成长”的通道。

(2)创新爱国主义美育新范式

打破学科壁垒,形成“红色主题引领、多学科融合、实践体验强化”的教育新范式。通过四类课堂”“三种样态”“三方协同”,实现“全方位、沉浸式、实践性”的爱国主义教育。

3.实践成效与推广应用

(1)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图二.png

学生积极参与红色门票设计党史宣讲员爱国主义主题展览各类比赛获奖13次活动主题展12次设计的首都博物馆门票成为馆藏样品《票说红船》“我是党史宣讲员”演讲获杭州市一等奖;“小窗口、靓校园、迎亚运”中小学生黑板报设计大赛获杭州市高中组一等奖《方寸里的红船精神》获省博物馆少年说微视频评比优秀奖门票设计大赛优秀作品捐给湘湖景区、跨湖桥博物馆、鲁冠球精神陈列馆、河上镇政府等,助推乡村振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融合的爱国主义美育课程,赋能教师专业发展

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美票美学实践活动项目,拓宽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开发校本教材、校本课程获奖6项论文获奖20项、发表2篇;教育科研成果获奖8项教育科研结题2项;参加各类比赛13次《美票美学》获区精品课程一等奖杭州市校本课程二等奖,省级同步课程《门票文化》选修课程获省一等奖,其中《小门票 大思政:中职学校依托门票文化构建课程思政新样态的实践》获浙江省第六届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三.png

(3)独特的爱国主义美育彰力,助力学校特色发展

与美有约、以美育人,独特的门票,形成爱国主义美育品牌。我们采用多样的形式,把学校的研究成果带到中、小学,社区、展览馆,还在湖州、徐州、醴陵、成都、吉林、安康等地交流展出。浙江日报、杭州日报、浙江教育报、清廉杭州、搜狐网、今日头条等20家媒体100多次报道。门票博物馆自开放以来接待来访3000多人。

图四.png

四、反思建议

在利用门票资源作为爱国主义美育教育创新手段的过程中,尽管展现出潜力与机遇,然而,在实际操作层面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不足,亟需深入剖析与反思:

1.资源整合难度大:门票覆盖的文化范畴广,从历史、地理到艺术、民俗,多样性的背后是整合的高门槛。有时难以系统性地整理这些资源,使之转化为有效的教学素材。

2.教学模式单一:即便门票本身富有故事性,但如果仅停留在表面介绍,缺乏互动性与深度探讨,很难激发学生深层次的兴趣与情感共鸣。

3.师资专业限制:部分教师对门票背后的文化解读不够深入,或是对如何将之融入教学的具体手法掌握不足,限制了教育效果。

4.评估体系不健全:如何量化爱国主义美育成果,尤其是门票资源带来的影响,尚无成熟的方法论,给教育者带来困扰。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还需采取更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加强教师培训,引入专家顾问;优化课程设计,融合VR、AR等技术增加互动性;并与社区、文化机构合作,拓宽实践渠道。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激活门票资源的独特魅力,挖掘门票资源的教育潜能,推进美育事业迈向更高层次,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注入新活力。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1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5-09-14 05:45:14;  
萧山二职爱国主义教育创新实践,全国领先!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9-14 06:18:40;  
欣赏了,谢谢分享!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9-14 07:23:39;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9-14 08:27:18;  
谢谢张、孙二位老师分享!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5-09-14 08:29:06;  
用门票教学,开创了门票的新功能,更强化了门票收藏的意义!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9-14 09:48:32;  
这种教学做的好,别开生面!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9-14 14:47:47;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9-14 16:15:07;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9-14 16:29:24;  
萧山二职爱国主义教育新探索,好方法,望不断进取!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9-14 17:52:22;  
拜读了。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9-14 18:23:25;  
拜读学习好论文,谢谢二位老师!
姓名:张岩; 时间:2025-09-14 19:07:01;  
门票收藏与美育教育相结合,杭州券友开展了有意义的探索 谢谢分享!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9-14 21:29:00;  
把门券文化融入教学。谢谢二位老师分享好论文!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9-15 00:10:24;  
用丰富的门票教育人,用精彩的专辑感染人,用背后的故事激励人!门票教育任重道远,门票教育前途无量!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9-15 03:36:38;  
好论文!!!极大地提升了门券理论的研究水平!……谢谢二位老师分享!……受教,学习,长知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5-09-15 09:44:20;  
萧山二职以“门票”为载体,开展“爱国主义美育教育”创新实践,倾注了二位老师的大量心血,是到目前为止,门票与教学紧密挂钩最成功的实践探索,在门券发展史上和中国教育史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9-15 16:58:13;  
欣赏了,谢谢分享!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4836196; 今日8959; 昨日27812;
本页访问量:2784274; 今日4; 昨日158; 收录总数:12376371; 今日:2640; 昨日:1233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