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门票上的古建筑顶檐等级制度及样式

门票上的古建筑顶檐等级制度及样式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5-09-16 查看次数:180; 复制本文地址
罗斌林

图片总大小:4.2MB;最小图片:48KB;最大图片:127KB;


门票上的古建筑頂檐等级制度及样式

罗斌林

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别样多姿,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用其独特的造型艺术,充分体现出屋顶建筑的立体之美。在这里尝试用门券展示其内容,希望广大券友能有所收获。(屋顶形式按其等级排序)

一、重檐庑殿顶:庑殿顶,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屋顶有四面斜坡,因弧形的曲檐称为“阿”,故也叫四阿顶。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所谓重檐,就是在屋顶下面外加一层短檐,重檐庑殿顶是古建筑中屋顶等级最高的。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二、重檐歇山顶:等级仅次于重檐庑殿顶,比庑脊殿多了四条戗脊,故称九脊殿,两侧半坡叫撒头,竖直的三角墙面称为山花。歇山顶分为单檐和重檐,重檐的等级要高于单檐。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三、单檐庑殿顶: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四、单檐歇山顶: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五、悬山顶:悬山顶等级次于单檐歇山顶,是一种五脊两坡式,端头竖面名为山墙。屋顶檩端伸出山墙外,俗称“出山”,故又叫“挑山顶”。悬山顶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尖山的等级高于卷棚。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剪辑_5_调整大小.jpg

剪辑_6_调整大小.jpg

剪辑_7_调整大小.jpg

六、硬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前后两坡面,屋顶檩端与山墙齐平,因等级较低且简单朴素,广泛应用于民间住宅。与悬山顶的区别在于屋顶檩端是否伸出山墙。硬山顶分为尖山式和卷棚式,尖山式硬山顶的等级要高于卷棚式硬山顶。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七、卷棚顶:双坡呈弧形曲面,交界处无正脊,而是采用圆宝脊。硬山、悬山和歇山的正脊处均可做成卷棚式。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剪辑_5_调整大小.jpg

剪辑_6_调整大小.jpg

剪辑_7_调整大小.jpg

八、攒尖顶(不设等级):各垂脊在顶部交汇于一点,外观如锥形,常用于亭、阁、塔等建筑。形状分为角攒尖和圆攒尖。北京天坛是圆攒尖的代表。角式攒尖根据角数不同,有三角、四角、五角、六角、八角等样式,攒尖顶按结构又分为单檐攒尖、重檐攒尖与错叠重檐三种,虽无等级之分。但重檐比单檐更为尊贵。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九、十字脊顶(不设等级):十字脊顶是由两个屋顶九十度垂直相交而成,可以是悬山式,也可以是歇山式。

剪辑_5_调整大小.jpg

剪辑_6_调整大小.jpg

剪辑_7_调整大小.jpg

剪辑_8_调整大小.jpg

、盔顶(不设等级):顶形如头盔,各垂体交汇于屋顶正中。代表性建筑有岳阳楼。

剪辑_9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0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1_调整大小.jpg

十、 穹窿顶(不设等级):又称圆顶,外观像球形,如清真寺屋顶和蒙古包。

剪辑_12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4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5_调整大小.jpg

、盝顶(不设等级):四条正脊围合成一个平顶,下部为四面坡或多面坡。

剪辑_16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7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8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9_调整大小.jpg

、钩连搭顶:两栋或多栋房屋沿进深方向前后相连接。(没有收集到相应门券)

剪辑_5_调整大小.jpg

剪辑_6_调整大小.jpg

、万字顶:一种特殊样式,采用万字形,取万寿无疆之意。(没有收集到相应门券)

剪辑_调整大小.jpg

剪辑_2_调整大小.jpg

、扇面顶:前后檐线呈弧形,弧线前短后长,且后檐大于前檐。(没有收集到相应门券)

剪辑_3_调整大小.jpg

剪辑_4_调整大小.jpg

以上就是我国古建筑屋顶常见的基本样式。

附:图解攒尖顶的多种样式。(图片来自于网络)

剪辑_7_调整大小.jpg

剪辑_8_调整大小.jpg 剪辑_9_调整大小.jpg

剪辑_10_调整大小.jpg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9-16 07:15:51;  
看似寻常门票,展现顶上功夫!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9-16 08:20:31;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9-16 09:14:31;  
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5-09-16 09:22:49;  
跟着行家学古建,看着门票长知识!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9-16 09:27:08;  
佳作,研究的很透!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9-16 10:54:50;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9-16 11:00:05;  
欣赏了,真不错,谢谢分享!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25-09-16 11:05:15;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9-16 12:51:46;  
文、图、券。真精彩!点赞!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9-16 14:25:39;  
门票上的古建筑文化,谢谢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9-16 15:19:11;  
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9-16 17:57:26;  
古建艺术。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9-16 17:58:07;  
拜读学习,谢谢罗老师好介绍!
姓名:李荣; 时间:2025-09-16 18:55:57;  
细读此文,受益匪浅。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9-16 19:31:58;  
罗老师对建筑深有研究。谢谢罗老师介绍分享!
姓名:张岩; 时间:2025-09-16 19:44:21;  
谢谢罗老师的专业解读!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5-09-16 20:16:16;  
涨知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9-16 21:06:39;  
跟着行家学古建,谢谢罗老师好介绍!受益匪浅。谢谢分享!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9-17 03:02:16;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罗老师再次分享古建筑研究成果!……受教、学习、长知识……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5-09-17 21:15:59;  
学习到了,好文章!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9-17 21:17:46;  
欣赏了!谢谢罗老师的精彩分享!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706160; 今日62919; 昨日76698;
本页访问量:2774945; 今日184; 昨日159; 收录总数:11457141; 今日:17030; 昨日:2693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