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8)京剧《沙家浜》背后真实的抗战历史故事 |
京剧《沙家浜》背后真实的抗战历史故事 罗斌林 1939年前后,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隶属新四军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一些伤员在当地人民群众的掩护下,队伍不断壮大坚持与日寇和伪军顽强战斗。家喻户晓的京剧《沙家浜》,这部戏剧的原型,便是江南抗日义勇军留在阳澄湖一带的36个伤员。他们历经坎坷,只活下来了25人,却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壮大,最终发展成了一个旅。这正是江南新四军抗战斗争历史的真实反映。 江南抗日义勇军的前身是活跃在苏南各地的游击队。苏南地区沦陷后,大量分散的抗日武装转入到敌后,新四军敏锐发现了这个机遇,在陈毅的推动下,由何克希、吕平等人经过各方联络组织,成功收编大大小小的抗日武装。最终江南抗日义勇军成立,这支部队很快就进入淞沪一带作战,一度发展到5000多人。可这支抗日武装迅速遭到敌人的重兵围剿,多次受到重创,到了1939年9月下旬,斗争的形势更加严峻。除了要与日军作战, “江抗”部队受到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挑衅,为了顾全抗日统一战线大局,“江抗”奉命西移,在阳澄湖畔的后方流动医院(旧址之一位于今沙家浜镇曹浜村)留下了36名伤病员。藏身在湖区的一条破船上养伤,权当是一个临时后方医院。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是苏(苏州)、常(常熟)、太(太仓)游击根据地,当地人民群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掩护、照料着新四军的伤病员,军与民结下了唇齿相依、骨肉相连的鱼水深情。 大部队离开后,由于受到日伪军的严密搜捕,留在这里的伤员处境十分危险,日军和国民党“忠义救国军”联手,对阳澄湖地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清乡”。天上侦察机盘旋,水上快艇拉网搜查,整个湖区被封锁得严严实实,连只鸟都难飞出去。艰苦条件下,刘飞把大家组织到一起,成立了一个伤员小队。刘飞当时正担任义勇军第二路军政治部主任,他在之前的战斗中负伤,身体里还留有敌人的子弹头,因此不得不留下来养伤。为不被敌人发现,刘飞与第五路军参谋长夏光等人一起,开始利用芦苇荡与敌人周旋。敌人一直不停的在周边地区搜捕新四军的伤员,几次深入芦苇荡,后来又发起了多次扫荡。留守在这里的36人处境极为危险,除了刘飞与警卫员有两把枪之外,其余人并没有什么像样的武器,他们只能尽量依靠地势,躲避敌人的搜捕。一次在应对敌人的时候,恰好赶上湖水暴涨,一名战士不幸被激流冲走再也没有找到,大家并没有放弃,在当地群众为新四军伤员提供巨大帮助下,刘飞等人成功在沙家浜的芦苇荡中存活了下来。1939年11月6日,以这些人为基础,破庙里成立了新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组织。有丰富作战经验的夏光被推举为司令员,杨浩庐担任副司令兼政治处主任。黄烽任政治部副主任。刘飞同志因为伤势实在太重不能工作,但他的精神,却深深地留在了每个人的心里。遗憾的是,由于斗争条件十分艰苦,不少战士受伤的情况下,又缺乏药品以及其他物资,因此10人在与敌人战斗的过程中不幸牺牲。最终这支小部队就只剩下了25人,可他们靠着与敌人一次次战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了一支精英小队。在刘飞、夏光等人的带领下,他们一面发展队伍,一面趁机打击日伪军。再就是他们对这片水土的熟悉和灵活多变的战术。芦苇荡就是他们的天然堡垒和迷宫。白天,他们藏得比谁都深,有时候甚至把自己埋进泥里,只留一根芦苇秆换气。到了晚上,就是他们的天下,悄无声息地转移、侦察、甚至发起袭击,缴获敌人物质为己所用。鬼子和敌顽气急败坏,一次次拉网搜捕,常常扑空,对着茫茫湖水和摇曳的芦苇只能干瞪眼。打得过就痛快地打,打不过就立刻隐蔽或者转移,让敌人完全摸不着规律。胜利离不开阳澄湖周围淳朴勇敢的人民群众。在那种恐怖的清乡环境下,冒着被杀头、被烧屋的巨大危险,给伤员送食物、送药、来往通信,老百姓就是新四军的耳朵、眼睛是至亲的人。 就这样,部队慢慢又发展壮大,重新拉出了一支实力不俗的抗日武装。敌人也没有想到,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居然凭空出来了一支抗日大军。尽管敌军立即组织兵力围剿,但都没有成功,这支队伍还在战斗中继续成长。到了1941年,这支经历过生死考验的英雄部队,正式改编为新四军第6师18旅。而这时,刘飞同志也奇迹般地养好了伤,重新回到了他牵挂的队伍。他先是担任团长,因为作战勇敢、指挥有方,很快就被提拔,担任了18旅的旅长,还兼任了苏中军区第一分区的司令员。他就像这支部队的灵魂,再次带领着18旅在抗日战场上屡建奇功,不仅自己打硬仗,还团结地方抗日武装,形成了一套坚固的抗日体系。。从芦苇荡走出来后,他们先后经历了抗战、解放战争,为了革命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后来它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旅之杰”。 他们在芦苇荡中坚持抗战的事迹,引起了诸多红色文艺工作者的注意,于是在艺术家的创作下,以这些英雄的真实事迹为基础,1958年改编而成的沪剧《芦荡火种》和后来的京剧名剧《沙家浜》出现在大众面前,实际上,这些勇士奋斗的真实历史,远比改编戏剧体现得要更加传奇曲折。 为铭记人民养育之恩,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集团军60旅某连至今仍以“沙家浜”连命名。在纪念建军80周年和新四军成立70周年之际,原36个伤病员之一的“沙家浜连”第二任指导员金辉的女儿金若岩将珍藏的1942年“沙家浜连”花名册赠送给“沙家浜连”。 (1942年“沙家浜连”花名册)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1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8-03 07:00:03;
有了鲜活的历史原型,才能成就《沙家浜》的传奇。
![]()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8-03 07:15:58;
新四军和沙家浜耳熟能详!
![]()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8-03 09:02:36;
欣赏了,拜读了,谢谢分享!
![]() 姓名:张新国; 时间:2025-08-03 09:29:50;
抗战故事,妇孺皆知!
![]() 姓名:冯克用; 时间:2025-08-03 09:31:21;
正如毛主席所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了解了这段历史,谢谢老友分享!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5-08-03 09:31:37;
芦荡火种,生生不息!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8-03 09:42:56;
谢谢罗老师分享!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8-03 10:11:07;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罗老师分享!……受教、学习、长知识……
![]()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8-03 10:36:20;
拜读了,谢谢分享!
![]()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8-03 11:01:12;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8-03 12:14:36;
京剧沙家浜,那年那月时,唱响全中国,欣赏!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8-03 15:17:53;
谢谢罗老师分享!
![]()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8-03 17:33:16;
欣赏 学习 。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8-03 18:09:45;
专题佳作真精彩。谢谢分享!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8-03 19:40:48;
欣赏了!谢谢罗老师的分享!
![]()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8-03 22:23:43;
拜读了,谢谢罗老师!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8-04 10:50:19;
从芦苇荡走出来,这些勇士奋斗的真实历史,唱响了《沙家浜》。
![]()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5-08-04 16:04:36;
罗老师讲故事,条理分明,历史脉络清晰,有血有肉有内涵,绘声绘色,引人入胜!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49543181;
今日103864;
昨日107539; 本页访问量:2768824; 今日131; 昨日168; 收录总数:10863771; 今日:15696; 昨日:4192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