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中州记美:河南风华录(2)红旗渠精神万古 |
中州记美:河南风华录(2)红旗渠精神万古 龙小平 7月4日上午,我们一行七人,裹着薄外套,抵御着夏日黎明前那出人意料的凉意。怀化火车站站台广播里传来列车即将进站的通知,那机械的女声在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随着一声长鸣,开往安阳的列车缓缓驶入站台,登上列车,找到自己的铺位,车厢里其他乘客大多还在熟睡,只有偶尔传来的翻身声和轻微的鼾声打破宁静。我靠在窗边,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模糊景色,心中涌起一种奇妙的旅行感——我们正在穿越半个中国,从湖南的山水之间奔赴河南的那片古老土地。列车有节奏的晃动像是一首催眠曲,不知不觉间,我也沉入了梦乡。 "安阳站到了,请乘客们..."广播声将我从睡梦中唤醒。揉揉惺忪的睡眼,窗外已是天光大亮。走出车厢,安阳夏日的热浪扑面而来,与怀化凌晨的清凉形成鲜明对比。站台上,南照梅秘书长早已等候多时,她身着淡蓝色连衣裙,手持接站牌,脸上洋溢着热情的笑容。在她身后,两辆崭新的七座豪华商务车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欢迎来到安阳!路上辛苦了!"南秘书长快步上前与我们一一握手,她说话时眼角微微上扬,声音清脆悦耳,"车已经准备好了,我们先送大家去酒店休息。" 汽车驶离火车站,穿行在安阳宽阔的街道上。透过车窗,我第一次近距离观察这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古城。现代高楼与古朴建筑交错林立,街道两旁的法桐树投下斑驳的阴影,骑电动车的人们穿梭其间,构成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南秘书长坐在副驾驶位置,不时回头为我们介绍沿途景观,她说话时手势丰富,眼中闪烁着对家乡的热爱。"看那边,那就是文峰塔,安阳的地标之一,建于金代..."她指向远处一座巍峨的古塔,塔身在朝阳下呈现出温暖的金黄色,"等你们休息好了,有时间可以近距离参观。" 速八酒店位于安阳市中心,美资连锁的标准让疲惫的旅人倍感亲切。大堂宽敞明亮,前台工作人员微笑着为我们办理入住手续。房间整洁舒适,空调早已开启,凉爽的空气洗去了旅途的疲惫。我拉开窗帘,阳光倾泻而入,楼下是一个小型广场,几位老人正在打太极拳,动作缓慢而有力。匆匆冲了个热水澡,躺在床上,本想小憩片刻,却因兴奋而难以入眠——红旗渠,这个在教科书上读过无数次的地方,今天终于要亲眼目睹了。 两小时后,我们再次集合在酒店大堂。南秘书长换了一身利落的裤装,显得更加干练。"我们先去林州市参观红旗渠纪念馆,然后再去实地看看青年洞。"她一边说着,一边引导我们上车,"中午王新国——我们都叫他王四哥——在市里最好的酒店为大家准备了接风宴。" 汽车驶上高速公路,窗外的景色由城市建筑逐渐变为广袤的田野。南秘书长开始讲述红旗渠的历史:"红旗渠是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靠双手在太行山腰凿出的'人工天河'..."她的声音充满敬意,描述着当年十万开山者如何用简陋的工具,历时十年,削平1250座山头,架设151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最终建成了全长1500多公里的灌溉系统。 "最困难的时候,民工们每人每天只有六两口粮..."她说到这里,声音微微颤抖,"但他们硬是靠着'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精神创造了这个奇迹。" 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抵达了红旗渠纪念馆。馆前广场上,一座巨型雕塑巍然矗立——几名劳动者手持工具,昂首向前,肌肉线条分明,表情坚毅果敢。阳光照射下,青铜雕塑泛着沉稳的光芒,仿佛在无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纪念馆内,一件件实物展品、一幅幅历史照片、一个个复原场景,将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我驻足在一组工具展柜前,里面陈列着当年开凿红旗渠使用的钢钎、铁锤、箩筐等工具,这些简陋的器具上还残留着磨损的痕迹,可以想见当年工人们是如何用它们一点一点凿开坚硬的岩石。旁边展板上记录着这样一段话:"一根钢钎用钝了,锻打后再用;一把铁锤用坏了,修理后再使;一个箩筐用破了,修补后再背..."
最令人震撼的是全景画馆。走进圆形展厅,360度的巨幅油画再现了当年万人开山的壮观场面:悬崖峭壁上,密密麻麻的劳动者如蚂蚁般辛勤劳作,有的在打钎,有的在挑土,有的在凿石;远处山峦起伏,红旗招展;近处人物表情生动,汗水浸透了衣衫。配合灯光效果和立体音效,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火热的年代。我站在那里,耳边似乎响起了劳动号子和开山炮声,鼻子似乎闻到了硝烟和汗水的混合气味,一种难以言表的感动在胸中激荡。 参观完纪念馆已近中午,我们驱车前往林州市区。王新国——这位被亲切称为"王四哥"的当地企业家,在市里最豪华的酒店门口热情迎接。他身材微胖,平易近人,典型的诚实憨厚北方汉子形象。 "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朋友!"他豪爽地笑着,"今天准备了咱们林州的特色菜,大家一定要好好尝尝!" 宴会厅宽敞明亮,巨大的圆桌上已经摆好了精致的凉菜。王四哥如数家珍地介绍着每一道菜品:"这是荆芥拌豆腐,清热解毒;这是苦瓜酿肉,苦中带甜;这是蹄花冻,Q弹爽口..."他的介绍生动有趣,不时穿插一些当地饮食文化的小故事,引得大家笑声连连。 席间,王四哥讲述了他父亲参与修建红旗渠的经历:"那时候我爹才二十出头,每天天不亮就上山,背着几十斤重的石头..."他说着说着眼眶泛红,"有一次塌方,他差点被埋在里面,是工友们用手把他刨出来的..."饭桌上渐渐安静下来,所有人都被这段个人记忆中的红旗渠精神所打动。 饭后稍事休息,我们前往红旗渠最著名的工程之一——青年洞。汽车沿着盘山公路蜿蜒而上,透过车窗可以看到陡峭的山崖和深不见底的峡谷。南秘书长指着远处山腰间一条细细的线说:"看,那就是红旗渠!" 青年洞景区游人如织,但秩序井然。站在洞口向里望去,一条宽阔的渠道穿山而过,渠水清澈见底,缓缓流淌。洞壁上的凿痕依然清晰可见,记录着当年青年突击队员们是如何用一年零五个月的时间,硬是靠双手凿通了这条616米长的隧洞。我伸手触摸那些斑驳的凿痕,粗糙的触感从指尖传来,仿佛能感受到五十多年前那无数个日夜里,铁锤与钢钎碰撞时的震动。 "当时没有现代化机械,全靠人力。"导游讲解道,"为了加快进度,青年们组织了'三班倒',昼夜不停地施工。洞内通风差,粉尘大,很多人得了矽肺病..."她的声音在洞内回荡,我们默默听着,脚下的渠水轻声流淌,仿佛在附和着这段历史。 走出青年洞,夕阳已经西斜,为太行山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站在观景台上远眺,红旗渠如一条玉带缠绕在山腰,穿过层层梯田和村庄,最终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我想象着五十多年前,当第一股水流通过这条渠道灌溉干渴的土地时,当地农民脸上绽放的笑容;想象着从此以后,这片曾经十年九旱的土地如何变成了肥沃的粮仓。 返回安阳的路上,车内安静了许多,每个人都在消化这一天的所见所感。夜幕降临时,我们来到一家地道的安阳土菜馆。餐馆不大,但干净整洁,墙上挂着当地民俗画和老照片,充满市井气息。 "今天准备了咱们安阳传统的十大凉菜十大热菜!"老板热情地介绍道。凉菜陆续上桌:荆芥的清香、苦瓜的微苦、蹄花的弹嫩、三豆的绵软、小河鱼的鲜美、血丸的独特口感、苋菜的清爽、灌肠肉的醇厚,每一道都独具特色,令人食指大动。热菜更是精彩纷呈:道口烧鸡皮脆肉嫩,猪舌切片均匀纹理分明,皮渣外酥里嫩,猪血豆腐滑嫩入味,毛血旺麻辣鲜香,清蒸鱼肉质细嫩...每一道菜都让我们领略到安阳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 席间,南秘书长和王四哥轮番为我们讲解每道菜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这道皮渣,传说是清朝时安阳一位巧妇发明的..."王四哥夹起一块金黄色的皮渣说道,"当时家里来了客人,但没什么好菜招待,她就把剩下的饺子皮切碎油炸,没想到客人赞不绝口..."大家听得津津有味,不时发出会心的笑声。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话题又回到了红旗渠。南秘书长动情地说:"红旗渠不仅是一项水利工程,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只要团结一心,坚持不懈,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她的话引起了在座所有人的共鸣。 夜深了,走出餐馆,安阳的夜空繁星点点。回到酒店房间,我站在窗前久久不能入睡。这一天的经历如电影般在脑海中回放:纪念馆里那些泛黄的照片,青年洞里那些斑驳的凿痕,餐桌上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美食...红旗渠的故事不再是教科书上冰冷的文字,而变成了鲜活的、有温度的记忆。 躺在床上,我忽然明白,红旗渠的伟大不仅在于它解决了林县人民的用水问题,更在于它凝聚了一种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这种精神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光芒,激励着每一个了解它故事的人。 窗外,安阳城的灯火渐渐熄灭,只有远处文峰塔的轮廓在夜色中依稀可辨。我闭上眼睛,梦中仿佛又听到了铁锤敲击钢钎的叮当声,看到了太行山上那面永远飘扬的红旗...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7-21 07:41:24;
苦不苦?想起开凿红旗渠!累不累?想想凿洞老前辈!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7-21 07:49:45;
谢谢小平分享!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7-21 08:30:03;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龙老师分享!
![]()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7-21 08:57:02;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5-07-21 09:01:05;
当代愚公的伟大壯举!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7-21 10:43:05;
红旗渠是上世纪人类的伟大工程,谢谢分享!
![]()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7-21 11:31:43;
欣赏了,谢谢分享!
![]() 姓名:张新国; 时间:2025-07-21 12:08:46;
艰苦卓绝,万古长存!
![]()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5-07-21 12:35:28;
写的真好!河南欢迎您!
![]()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5-07-21 12:41:58;
缺吃少喝一天六两粮,干着最累的体力活,全靠一腔子热血,红旗渠精神千古!
![]()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7-21 16:09:12;
红旗渠名扬中华,谢谢龙哥分享!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7-21 16:36:45;
谢谢龙老师分享!
![]()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7-21 16:44:44;
拜读了,谢谢分享!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7-21 17:35:39;
欣赏了!谢谢龙老师的分享!
![]()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7-21 17:40:21;
游览现代国保。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5-07-21 18:05:44;
拜读龙老师文章,收获感满满!谢谢分享!
![]()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7-21 18:27:51;
拜读了,谢谢龙老师!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7-21 18:36:55;
精彩游记。谢谢分享!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7-21 18:56:49;
红旗渠是上世纪人类的伟大工程,红旗渠名扬中华。谢谢分享!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7-21 20:10:36;
红旗渠精神光耀千秋。谢谢龙老师的精彩分享!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49605653;
今日45469;
昨日120667; 本页访问量:2768872; 今日34; 昨日145; 收录总数:10881652; 今日:15525; 昨日:18038;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