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理论部2025年论文(20)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探

理论部2025年论文(20)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探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5-07-14 查看次数:360; 复制本文地址
湖北:王运明

  

摘要

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门券收藏作为一种特色文化收藏领域,正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聚焦于门券收藏的跨界现象,深入剖析其与旅游和其他文化艺术品领域的融合方式与成果。通过对门券收藏跨界发展现状的梳理,探讨其在拓展门券收藏内涵、提升文化价值、创新收藏形式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分析跨界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障碍,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发展策略,旨在为门券收藏在新时代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推动门券收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关键词

门券收藏;跨界融合;创新发展

 一、引言

 门券,作为进入各类场所的凭证,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信息。从早期简单的入场凭证,到如今设计精美、内涵丰富的文化载体,门券的演变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发展变迁。门券收藏也逐渐从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文化活动。在当前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各领域跨界融合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门券收藏也应积极探索与其他领域的合作与融合,以实现自身的创新发展。

 二、门券收藏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1、 门券收藏的起源与发展阶段

 门券收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中叶,早期的门券收藏主要是一些旅游爱好者在旅行过程中对各地景点门票的收集与保存 ,更多是出于个人对旅行经历的留念。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人们文化生活的丰富,门券的设计越来越精美,蕴含的文化元素也日益增多,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门券收藏的行列。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国性的门券收藏活动逐渐兴起,1985年8月在武汉举办的“‘爱我中华’首届全国名胜古迹参观券展览”,成为门券收藏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门券收藏从自发的个人行为向有组织、有规模的群体活动转变。随着全国旅游门券收藏届展的形成和效应,极大地推动了门券收藏组织不断涌现,各种层级的门券收藏展览、交流、研讨等活动频繁开展,至今,全国门券收藏展览已经举办了二十一届,门券收藏逐渐形成了一套自身相对规范的运作模式和特色体系,有力地推动和影响了全国门券收藏活动的深入发展。

2. 门券收藏的现状特点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门券收藏已拥有广泛的收藏群体,涵盖了不同年龄、职业和地域的人群。收藏的门券种类丰富多样,不仅包括传统的旅游景点门票,还涵盖了与旅游相关联的各类博物馆、纪念馆、艺术展览、体育赛事、娱乐交通、纪念活动等场所的入场券和请柬,各种形态不断注入了门券的内涵和外延。在收藏方式上,除了线下的实体门券收藏交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门券收藏交流平台也日益活跃,为藏友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流与交易渠道。随着门券收藏展览的活跃,门券收藏活动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品味也越来越高。不仅在收藏界受到关注,也逐渐走进公众视野,成为传播文化、弘扬历史、传递正能量、激励爱国情的一种独特方式。通过各地组织的门券收藏展览,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然而,在门券收藏发展的进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随着社会文化的多元化,收藏群体年龄结构老化、缺乏开展活动的资金支持等发展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门券收藏的传承与发展。

 三、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表现形式

1.门券收藏与其他艺术品收藏的联姻

门券收藏的出路在哪里?笔者认为,与其他艺术品收藏的联姻是迫在眉睫要做的功课。主要原因是:目前在收藏界除了门券收藏之外,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各类纸质艺术品的专题收藏,都有一个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和传承的共性,只是载体不一样,过去都是相对独立的收藏群体,现在又都和门券收藏一样面临着一些相同的发展问题。主要表现在:⑴文化价值融合:均承载历史、艺术或社会文化信息,可作为文化研究载体。⑵审美属性叠加:门券设计(如图案、字体)与艺术品的美学表达形成互补,提升整体观赏性。⑶收藏逻辑共通:需关注稀缺性、完整性(如系列门券与成套艺术品),依赖市场与藏家认可。两者个性表现不同;⑴载体与形式差异。⑵门券:纸质实用票据,设计服务于功能(如日期、地点),艺术元素多为附属(如景点图案)。⑶艺术品:专业创作载体(如画布、设计艺术),艺术表达为核心,形式更独立、完整。⑷价值侧重点不同,门券:侧重“历史场景记录”(如特定事件门票),艺术价值依附于事件或地域意义。艺术品:侧重“创作本身”(如技法、理念),价值源于艺术家个人表达与市场定位。

怎样让各自门类的收藏群体和收藏活动得到更大的发展,这就需要打破门类界限融合联姻的问题。近年来收藏界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由中国收藏家协会扑克牌收藏委员会牵头成立,以博物馆为主题跨界收藏沙龙就是一种尝试。按照主题容纳其他收藏品进行展示、交流,这样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扩大了收藏群体,充实了收藏队伍。(2)扩大了藏家收藏的视野,增加了知识性、趣味性,丰富了收藏的内容。(3)通过跨界收藏可以吸收不同门类和其他形式的艺术元素(4)进一步扩大了相关收藏的影响力。

2门券收藏跨界的主要特征

主要表现:⑴文化维度拓展;门券串联“实用场景”与“艺术表达”,如景点门券结合建筑艺术、民俗图案,可跨界研究地域文化、旅游史与艺术设计。⑵收藏逻辑交叉;需兼顾门券的历史纪念性(如重大事件门票)与艺术品的审美独立性,例如将设计精美的门券视为“微型平面艺术品”收藏。⑶展示形式融合:可与绘画、摄影等艺术品跨界陈列,如以“城市记忆”为主题,将门券与老照片、史料画片并置,构建沉浸式历史场景。⑷价值评估多元:门券价值既源于自身稀缺性(如绝版门票),也可能因关联艺术品而提升,例如某艺术展门券与参展作品即背景资料形成“事件——创作”闭环。⑸受众群体叠加:吸引传统藏家(关注艺术价值)与大众爱好者(侧重情感记忆),降低艺术收藏门槛,推动“生活化艺术”理念。⑹学术研究跨界:可结合社会学、经济学视角,分析门券背后的消费文化、社会变迁,与艺术史研究形成互补(如通过门券设计演变观察时代审美趋势)。这些特点都无疑拓展了我们的思路为门券收藏开辟了新的路径。

3.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⑴、门券可做为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的重要载体。门券作为旅游景区的“名片”,在设计上往往融入了景区的标志性景观、文化特色等元素。通过门券收藏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可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增长。例如,近年来,北京一些景点和一些历史文化名城的景区,结合当地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名人,设计出具有文化内涵的有鉴赏、珍罕、趣味的系列门券,不仅增加了门券的收藏价值,也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吸引力。游客在收藏门券的过程中,对旅游目的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⑵、旅游线路开发与推广。门券收藏还可以为旅游线路的开发与推广提供灵感和参考。门券收藏爱好者对各地的门券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了解,他们熟知不同景区的特色和文化内涵。旅游企业可以与门券收藏组织或爱好者合作,根据门券所反映的旅游资源,设计出独具特色的旅游线路。比如,以红色旅游门券为线索,开发红色旅游线路,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感受革命历史文化的熏陶;或者以历史文化名人文物门券为基础,设计文化主题旅游线路,满足游客对文化深度体验的需求。这种基于门券收藏的旅游线路开发,能够更好地满足游客个性化、多元化的旅游需求,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吸引力。

4、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

⑴ 门券文化元素的提取与应用。门券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如历史故事、艺术图案、民俗风情等。将这些文化元素提取出来通过相关的门券进行创意组合,制作成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门券展集,既展示了个人的收藏成果,又为门券文化的社会传播做出了贡献。

⑵随着实用门券的无纸化,免费景点的不断扩大,实用型门券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由此催生文创产品的开发与营销。通过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门券收藏也衍生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潜力的文创产品。如近年出现的各种质材和形式的纪念门券,如流沙纪念门券、种子门票等,这些文创产品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为门券收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增长点,扩大了发展空间。

5与数字科技的融合

⑴数字门券的出现与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传统的纸质门券逐渐向数字化转变,数字门券具有便捷、环保、安全等优点,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获取和使用数字门券,无需再携带实体门票。同时,数字门券还可以融入更多的数字元素,如多媒体展示、互动体验等,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游览体验。对于门券收藏而言,数字门券的出现拓宽了收藏的范围和形式。收藏者可以收藏数字门券的电子版本,通过数字技术对门券进行分类、整理和展示,还可以利用数字平台与其他收藏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一些数字门券还具有独特的数字加密技术和限量发行机制,增加了其收藏价值和稀缺性。

⑵ 门券收藏的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数字科技为门券收藏的展示与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通过建立门券收藏数据库和数字化展示平台,帮助没有条件在线下兴建门券博物馆的朋友,建立网上门券博物馆,藏家可以将自己的收藏成果以数字化的形式进行展示,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门券收藏文化。此外,社交媒体平台将会成为门券收藏传播的重要渠道,收藏者还可以通过发布门券图片、视频、文章等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藏心得和故事,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门券收藏,促进门券收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四、 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意义

1、拓展门券收藏的内涵与外延

跨界融合打破了门券收藏原有的界限,使其与其他艺术品、旅游、文化创意、数字科技等多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融合,拓展了门券收藏的内涵与外延。通过与其他领域的合作,门券收藏不再局限于对实体门券的收集和保存,而是涵盖了更多的文化元素和表现形式,使门券收藏从单纯的物质收藏向文化创意收藏转变,进一步拓展了门券收藏的发展空间。

2、 提升门券收藏的文化价值与社会影响力

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有助于提升其文化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在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中,门券成为旅游目的地宣传推广的重要手段,促进了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提升了门券收藏在旅游文化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的结合,将门券文化以更加生动、多元的形式呈现给公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门券收藏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了门券收藏的文化传播力。通过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利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手段,门券收藏能够突破传统的展示和传播方式,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提升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门券收藏文化得到更广泛的传承和发展。

五、门券收藏跨界融合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1、传统收藏观念的束缚

门券收藏作为一种传统的收藏活动,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的收藏观念和模式。一些传统的门券收藏者多为老者过于注重实体门券的收藏,对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持保守态度,认为跨界融合会破坏门券收藏的纯粹性和传统性。他们对数字门券、门券文创产品等新兴的收藏形式和跨界成果缺乏兴趣,甚至有抵触情绪,不愿意接受新的收藏观念和方式。这种传统收藏观念的束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推广和发展。此外,传统的门券收藏评价体系主要侧重于门券的稀缺性、品相和历史价值等方面,对于跨界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的收藏形式和文化价值,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体系,这也导致一些跨界融合成果难以得到传统收藏界的认可和重视。如何打破传统收藏观念的束缚,建立适应跨界融合发展的新的收藏观念和评价体系,是门券收藏跨界融合面临的新的挑战。

2、技术与人才瓶颈

门券收藏与数字科技的融合对技术和人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现阶段,主要是老年藏者在数字化展示与传播的转化上,遇到难以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不能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但许多门券收藏组织和爱好者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尤其是《门券收藏研究网》、《朝花网》在门券收藏数据库的建设与维护、数字化展示平台的开发与运营等方面起到了领军的作用。同时,由于门券收藏领域的专业性较强,既懂门券收藏又懂相关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太少,的确也限制了门券收藏与数字科技融合的深度和广度。门券收藏界如何加强和关注复合型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加强对现有门券收藏群体的技术传播和培训,是门券收藏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

3、市场认知与接受度

尽管门券收藏在收藏界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在大众市场中,其认知度和接受度相对较低。许多人对门券收藏的价值和意义了解有限,认为门券只是普通的入场凭证,不具备收藏和投资价值。提高市场认知度和接受度,是门券收藏跨界融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总之:跨界融合必将为门券收藏带来了新的活力与机遇,拓展其收藏范围、展示形式和文化传播途径。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深入研究门券收藏的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加强对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宣传引导,让更多的收藏者和公众了解跨界融合的意义和价值,转变传统的收藏观念。同时要认真总结近年来基层组织开展跨界融合的实践经验,举办门券收藏跨界融合的主题展览、研讨会、讲座等活动,展示跨界融合的成果和创新形式。

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坚定信念,门券收藏就一定能够实现在传承中转化,在创新中发展的奋斗目标!

 

作者通联地址:武汉市硚口区古田四路九都府1—2--1002

邮编:通信地址:电话:139 9553 7556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蒲芳; 时间:2025-07-14 05:42:46;  
本文写得有高度有深度有厚度,宏观性、战略性强,信息量、覆盖面大,具有较强的前瞻性、针对性、指导性,兼具领导讲话和调研文章的特点。值得反复品读、玩味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7-14 08:18:46;  
其实门券收藏在收藏界里是小儿科,社会也没人重视,跨界融合会带来新的活力与机遇,路子越来越宽。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25-07-14 08:51:25;  
此论文指出了门券收藏未来的路径,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应引起各位方家的仔细揣摩,并运用到实践中去。窃以为,门券收藏与其他的融合,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与资本的融合。巧打政府牌、吸引民间游资、吸收成功企业家入会,都是不错的选择。钱不是万能的,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7-14 09:13:54;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7-14 09:21:14;  
说是探路,实则是指引方向。谢谢分享!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5-07-14 09:32:36;  
论点鲜明,独具匠心!拓宽眼界,跨界融合!!给王会长点大赞!!!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7-14 12:00:42;  
欣赏了,谢谢分享!
姓名:张新国; 时间:2025-07-14 12:02:57;  
跨界融合,未来可期!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7-14 12:39:23;  
门券发展新的探索,指明方向,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徐建伟; 时间:2025-07-14 12:45:06;  
跨界收藏,前途无量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7-14 13:45:23;  
跨界收藏,不能失去旅游门票的特征及旅游门票的功能,不然成了另类,转基因物种。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7-14 14:55:10;  
拜读,学习了……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7-14 15:06:18;  
跨界融合,与时俱进!
姓名:王胜明; 时间:2025-07-14 15:15:47;  
现在收藏门券的都是一些老年人,60岁以下的人都少,又无儿女继承,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境界。而且,有门票的场所越来越少,一些博物馆,纪念馆,名人故居等,都免票,实行身份证预约,有票也是机打票,很难收藏到门票。我说的话可能不好听,可我是实话实说,有不对的地方请广大票友批评指正,虚心接受!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5-07-14 15:38:49;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如何坚持门券收藏的守正出新,在创新中求突破求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王会长的论文,站位高、视野阔、胸怀广,既有一位老藏家的丰富阅历,又有券界领导的高瞻远瞩,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对发展思路的深刻见解,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7-14 16:00:08;  
赞!学习好论文,谢谢王会长!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5-07-14 16:17:10;  
跨界收藏,拓展门券收藏方向!
姓名:朱凯超; 时间:2025-07-14 16:27:26;  
拜读了,值得探索,跨界收藏。才能有发展下去,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大赞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5-07-14 16:56:36;  
既是理论上的宏观方略,又有实操中的具体措施。门券收藏活动的继承、创新、发展道路上一篇前瞻性、指导性非常及时的文章。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7-14 17:39:36;  
值得深入学习和探讨的佳文。谢谢分享!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7-14 19:24:42;  
欣赏了!谢谢王老师的分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5-07-14 20:56:42;  
认真学习了,值得细细思考。
姓名:张国文; 时间:2025-07-14 20:58:16;  
横向联合,纵向拓展,与时俱进,守正创新!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7-14 21:03:19;  
仔细阅读了王老师的论文,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当前门券无纸化的大趋势下,如何推动门券收藏的发展,需要创新。王老师的论文指明了方向,值得认真学习思考。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7-14 21:39:32;  
我个人认为,跨界收藏,势在必行。目前以有不少地方的集券人正在践行中。现问题是全国展能否接受,或用什么标准介定展品质量。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25-07-15 06:09:27;  
具有指导性的论点,值得深入思考。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7-15 07:16:31;  
作者作为资深门票收藏家,又长期从事收藏协会管理工作,站得高,看得远,就颇具争议的门券跨界融合发表高见,给人们以启迪,很具有指导意义。门票收藏必须与时俱进、兼收并蓄,走跨界融合之路,才更有生命力!
姓名:杨建; 时间:2025-07-20 06:29:06;  
跨界融合,守正创新,与时俱进。谢谢分享。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8065930; 今日47880; 昨日201230;
本页访问量:2764665; 今日9; 昨日291; 收录总数:10473380; 今日:6826; 昨日:51557;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