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对话响堂山

对话响堂山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5-05-02 查看次数:107;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5.3MB;最小图片:256KB;最大图片:1.1MB;


          对话响堂山

承德 钱宝林

按照建造年代,我国四大石窟的莫高窟为(366年),麦积山石窟为(384年),云冈石窟为(460年),龙门石窟为(494年)。2025年的4月13日,借河北省第二届暨华北第八届门券交流会在邯郸举办之机,我们承德和保定券友有幸来到响堂山,一起参观这里的石窟艺术。

敦煌莫高窟,始凿于十六国前秦时期,是四大石窟中开凿最早的。规模最大,现存洞窟492个,壁画4.5万平方米,彩塑2400余身,被誉为“东方艺术明珠”。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后秦时期,以泥塑艺术闻名,被称为“东方雕塑馆”。洞窟开凿在悬崖绝壁上,栈道相连,现存194个洞窟、7200余件塑像。其塑像风格兼具民族意识与世俗化特点。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是北魏皇室主持的首座皇家石窟,以“昙曜五窟”为代表。其艺术融合中西文化,现存45个主要洞窟、5.1万尊造像,被誉为“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

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历经400余年营造,现存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以“龙门二十品”碑刻和皇家造像特色著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北响堂山石窟始凿于东魏武定初年。北齐武平初年(543年—570年),北响堂山石窟建成。北齐天统元年至北齐末年(565年—576年),南响堂山石窟开窟。隋唐宋明清各代均有增凿。南北两出响堂山,相距15公里,现有石窟16座,大小佛像5000余尊。是佛教传播向中原发展的见证。

image.png

走进邯郸响堂山研究院的响堂山石窟数字展示中心。

image.png

一则图片的展示让我吃惊不小。原来,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竟藏了那么多的石窟。就拿与响堂山同期开凿的石窟就有河南安阳的小南海石窟、山西太原的天龙山石窟、山西长治的石窟会石窟等等。按照图片的分布,数数竟有二十多处。

还有一个万佛堂石窟,坐落在辽宁省义县县城西北9公里的大凌河北岸,是中国东北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也是中国北朝石窟中纬度最北,位置最东的窟群,万佛堂石窟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三年(公元499年),它被誉为中国北方石窟造像艺术宝库。可以说,佛教石窟艺术在我国随处可见。

我到过龙门,也去过敦煌,还游览过大足。可见,佛教的传入和传播,这些石窟起到了非常大的历史作用。尽管,千年风霜的剥蚀,百多年来的偷盗和破坏,我们看到的现实是一幅残破的景象,让人顿感沧桑,甚至让人唏嘘。带着叹息和惋惜,我们又欣慰地看到那一尊尊精美绝伦的佛头,静静地被他们的后人们恭敬地摆放在明亮的橱窗里,那些显示着艺术光芒的衣纹、举着虔诚的手印,还有那永不停歇的微笑,真的让人感到震惊和折服,那种穿越时空的力量,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感,甚至有了一种相互对话的亲切。

image.png

默默无语中透出一股自信的恬静

image.png

这种全跏趺坐(结跏趺坐)又称如来坐、金刚坐或禅定坐。双足互交,右脚盘于左腿,左脚盘于右腿,足心朝上。他虽然无头,残臂。但佛珠在胸,心定气闲。

image.png

安静中的禅定

image.png

这件石灰岩佛手是北响堂山北窟的杰作,只可惜他在美国旧金山博物馆里收藏。

我们知道,北魏通过东魏这一过渡政权演变为北齐,两者在疆域、权力结构上紧密关联,但北齐的统治政策与北魏后期形成鲜明对比,最终因内忧外患短命而亡。

我们发现,北魏与北齐佛像的区别,主要体现在造像风格、面部特征、服饰表现及文化融合等多个方面。首先,从造像风格来看,北魏佛像多呈现出粗犷、威严、雄壮的特点,这与其时代背景紧密相关。北魏时期,佛教艺术刚刚兴起,造像风格深受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的影响,同时又融入了中国传统的审美观念。相比之下,北齐佛像则更加注重线条的柔和与流畅,整体造型更加细腻、圆润,这反映了北齐时期佛教艺术在风格上的转变与升华。

image.pngimage.png

大佛洞中的二菩萨的造像丰满圆润,衣纹流畅,细腻的风格与北魏的粗犷形成鲜明地对比,显示了北齐在造像艺术上更上了一个台阶。

其次,在面部特征上,北魏佛像面相方圆,略瘦,额头较宽,大眼横长,微笑中透露出深邃的慈爱与人性美。而北齐佛像则面庞丰腴,五官线条日渐柔和,头部肉髻出现了浅雕式的螺型发纹,微笑变得更加含蓄而内敛。这种变化不仅体现了造像技艺的进步,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审美观念的变迁。

image.png

这尊红砂石罗汉头像就出土于北响堂常乐寺遗址

再者,从服饰表现来看,北魏佛像多身着通肩式或袒右肩式大衣,衣纹深刻,线条隆起,呈现出一种飘逸洒脱之感。而北齐佛像则坚持穿胡服,多为V领袍靴,服薄贴体,衣纹简洁,整体平润光洁,与面部宁静安详的表情和谐一致。这种服饰的变化也体现了当时社会服饰文化的演变。

 

image.png

穿着胡服的罗汉像

最后,从文化融合的角度来看,北齐佛像在造型风格上更多地融入了外来文化元素,如印度芨多艺术的影响,以及江南地区审美观念的渗透。这使得北齐佛像在保持佛教艺术本色的同时,又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文化交融之美。

image.png

在北响堂山上参观中与保定券友陈明新老师小憩。

参观中,我的心中也产生了一些疑问。为什么要选择在大山上雕凿这么多的佛像呢?而且,那个时期的劳动工具是那么简陋,工匠们一凿一锤地干,特别是在原石上雕刻佛像,不容许有半点差池。我在工程兵部队服过役,知道打山洞的不易,可我们毕竟有风钻打眼、炸药爆破和测量经纬来保证啊。通过学习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资料,我的心才有所释然。

image.png

虽然岁月对他不公,即便是面目全非也掩盖不了往日的辉煌

原来,佛教认为,开凿石窟、塑造佛像可以积累功德,表达对佛法的虔诚和对佛陀的崇敬,为信徒提供精神寄托和修行场所,让他们在庄严的氛围中进行礼拜、冥想和修行,以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福报。

image.png

再一个就是能够长久保存与传承。石窟通常开凿于坚固的山体中,相对稳定安全,能使佛造像和相关的佛教文化遗产得以长久保存,便于佛教教义、文化和艺术的传承,让后世子孙能够持续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和熏陶。

image.pngimage.png

石窟中精美的天花顶飞天韶乐图案和刻制的经文

还有就是有利于弘扬佛法与传播教义。大型的石窟佛造像工程能够吸引众多信徒和民众参与,具有强大的宣传和教化作用。精美的佛像和石窟壁画可以生动地展示佛教的故事、教义和世界观,以直观的方式向大众传播佛法。

更重要的是政治与社会因素。在一些历史时期,统治者大力支持开凿石窟佛造像,将其作为巩固统治、凝聚人心的手段,通过佛教的影响力来维护社会稳定,同时也展示自己的功绩和对佛教的尊崇,以获得宗教和世俗的双重权威。

开凿石窟还为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他们可以将自己的艺术才华与佛教信仰相结合,通过雕刻佛像、绘制壁画等形式,展现出高超的艺术水准,创造出具有独特风格和审美价值的佛教艺术作品,推动佛教艺术的发展和繁荣。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响堂山石窟见证了从北齐到明清时期的历史变迁,不同时期的石窟开凿和修缮,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况。石窟中的大量佛教造像和经文,是佛教文化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重要见证,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路径、教义演变以及与本土文化的融合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游览响堂山,增强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激发了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image.png
邯郸市博物馆免费参观票。

image.png

 在邯郸博物馆,我们终于见到了你——邯郸一笑。

image.png

在邯郸张位祎老师提供的投注单纸签上留下邯郸一笑的图迹

         这千年不眠的微笑,是乐观的,自信的,也是大度的,而且是永恒的,就像现在的中国面向世界的微笑!

 

 

 

 


编辑:钱宝林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5-02 06:32:29;  
响堂山石窟是中国古代石窟艺术的重要代表,被称为“东方雕塑馆”。谢谢分享!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5-02 07:37:04;  
钱兄文笔真流畅,深度解析响堂山。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5-02 08:15:07;  
佳作!引人入胜!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5-05-02 09:41:48;  
由于天气大风的影响,原来计划的前去邯郸之旅出于安全而改变,订好高铁票退票,错过了响堂山之旅,钱老师的.文章让我间接了解。安全第一,来日方长再找时机!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5-02 11:14:43;  
谢谢宝林分享!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5-02 11:57:21;  
响堂山石窟,文笔流畅的游记,谢谢钱老师分享!
姓名:张新国; 时间:2025-05-02 12:51:55;  
石窟艺术,源远流长!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5-02 14:29:45;  
邯郸南北响堂山石窟,是中国艺术的宝库,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拜读了钱老师的佳作,图文并茂,谢谢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5-02 15:52:38;  
谢谢钱老师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5-02 16:10:51;  
佳文蕴含作者研学历史、文物、文化等精湛表述和感触,精彩展示,谢谢分享!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5-02 16:53:30;  
石窟艺术,精彩讲述,谢谢钱老佳文分享!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5-02 18:02:03;  
欣赏了!谢谢钱老师的分享!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5-02 18:16:02;  
游览欣赏,。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5-02 19:56:03;  
响堂山石窟,中华石雕艺术宝库。可惜好多石窟的佛头都不复存在,甚至被侵略者运到国外。谢谢钱老师的精彩介绍!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5-05-02 20:31:44;  
传承中华文化,解读石窟艺术。浏览钱老师精彩的游记如身临其境。谢谢创作分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5-05-02 21:35:03;  
谢谢分享。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5-03 16:22:48;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钱老师详细介绍响堂山!……受教、学习、长知识 ……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5-03 19:28:21;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5-05-05 16:35:28;  
四大石窟我都去过,但是钱老师此文涉及方方面面的认知太深刻了,学习到了,谢谢!
姓名:未登记马; 时间:2025-05-06 20:17:58;  
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谢谢分享!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256735; 今日45182; 昨日43192;
本页访问量:2748908; 今日125; 昨日213; 收录总数:9231994; 今日:12057; 昨日:2075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