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品大观】-〖佳券展示〗: 我的博物馆情缘(53) |
我的博物馆情缘(53)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 1985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于哈尔滨文庙现址创办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以收藏、展示和研究黑龙江少数民族文物、历史、文化为宗旨的全国首家省级专业性民族博物馆。 黑龙江省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除汉族外,尚有发源于此和居住历史久远的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回族、达斡尔族、锡伯族、柯尔克孜族、赫哲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少数民族。他们世代生息繁衍在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或渔猎、或畜牧、或耕稼,创造了鲜明的东北民族特色文化,如萨满文化、桦皮文化、鱼皮文化等,成为黑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元素之一,为黑龙江地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他们那神奇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不可缺的文化遗产,走进了博物馆! 一、汉族,汉族的由来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的华夏族,即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的后裔。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东夷集团的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 二、维吾尔族,是古代民族回鹘人的后裔。“维吾尔”是“联合、团结”的意思,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维吾尔族人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北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埃及、阿塞拜疆、印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沙特阿拉伯、阿富汗、俄罗斯、伊朗等国家,大部份都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居住,80%的人口集中在库尔勒、阿克苏、喀什、和田四个地区。 三、藏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青藏高原。藏族为汉语称谓,藏族自称“蕃”。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兑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卫巴”,居住在西藏东部和四川西部的藏族自称“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藏族自称“安多娃”。统称为“蕃巴”。“巴”、“娃”藏语意为“人”。 四、佤族,分布在云南省西部和西南部、澜沧江以西和怒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人口35万多人(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主要聚居在云南省的西盟、沧源、孟连、耿马、双江、镇康、永德等县,部分散居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佤族有自已的语言,佤语属南亚语系佤崩龙语支,分为三大方言。过去佤族没有文字,197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形式的文字方案。 受傣族影响信奉小乘佛教,部分地区传入了基督教。 五、锡伯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锡伯族原居东北地区,乾隆年间清廷征调部分锡伯族西迁至新疆以充实当地。今锡伯族多数居住在辽宁省(70.2%)和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和霍城、巩留等县,在东北的沈阳、东港、开原、义县、北镇、新民、凤城、扶余、内蒙东部以及黑龙江省的嫩江流域有散居。 六、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族。在秦汉时期,壮族先民就已经在岭南地区繁衍生息。随着历史的演进,壮族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语言、文化和传统。壮语是壮族的民族语言,属于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壮语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语法结构与汉语类似,但词汇和发音有独特之处。在壮族聚居的地区,人们通用壮语,而在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则多使用汉语。 七、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八、德昂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缅甸一侧主要分布在掸邦、克钦邦等地,中国一侧分布在云南省德宏、保山、临沧等3个地州9个县市。中国武术梅花拳发源于该民族居住地。该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九、鄂伦春族,是世居我国东北部地区的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鄂伦春族人口为3017人。鄂伦春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通古斯语支,没有文字,现在主要使用汉语汉文。 十、保安族,还保存了一些与蒙古族相似的游牧民族的习惯,如喜爱摔跤、善骑射等。保安族以米面为主,吃牛羊肉,忌吃猪、马、驴、狗和一切凶兽猛禽肉。保安人婚礼一般都选择在伊斯兰教历的“主麻日”(每周星期五)举行,到女家举行婚礼。每年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等宗教节日。1981年9月30日,成立了甘肃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十一、塔吉克族,“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丛书·塔吉克族简史”中,此书认为,“塔吉克”一词是由最初出于幼发拉底河左岸的一个称为“塔吉”的阿拉伯部落的名称逐渐演变而来。据说,古时幼发拉底河左岸生活着一个阿拉伯部落,他们自称“塔伊”,后来这一词被东方各国用来泛指阿拉伯人。5世纪时,“塔伊”一词发生了语音变化,伊朗的伊斯兰信徒被称作“塔伊”。11世纪,“塔吉”一词传到了突厥游牧人中间。他们又把中亚操伊朗语、信伊斯兰教的定居居民称为“塔吉克”。以后,这词逐渐成为这一民族的名称。 十二、怒族,是中国人口较少、使用语种较多的民族之一,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泸水(原碧江县) 、福贡、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的维西县和西藏自治区的察隅县等地。 怒族自称“怒苏”(泸水),“阿怒”(福贡)、“阿龙”(贡山)和“若柔”(兰坪),自认为是怒江和澜沧江两岸的古老居民。他们可能有两个来源:泸水县(原碧江县)一带怒族自称“怒苏”,而福贡、贡山县的怒族自称为“阿龙”或“龙”。由于长期交往,这两部分人在怒江区域逐渐接近,相互影响和相互融合,逐渐发展和形成今日的“怒族”,但他们各自还保留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十三、俄罗斯族,中华民族五十六个民族之一,语言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东斯拉夫语支中国境内俄罗斯族使用俄文,一般兼通俄、汉、维吾尔、哈萨克等多种语言,在社会上,俄罗斯族讲汉语,使用汉文,在家庭内,在与本民族交往时讲俄语,使用俄文中国的俄罗斯族是俄罗斯移民的后裔,经过百年的同化,其外貌、长相、风俗和习惯等。已与俄罗斯的俄罗斯人不同,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 十四,景颇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主要聚居在德宏州各县的山区及怒江州沪水县的片古岗地区,少数散居在腾冲、耿马、澜沧等县。缅甸也有景颇族聚居。景颇族有景颇和载瓦两种方言,彼此通话困难。景颇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景颇语文。景颇族有丰富、优美的口头文学流传,包括反映民族起源、迁徙历史的叙事长诗及神话、故事、寓言、谚语、谜语等。景颇族居住在山区丘陵地带,以农业为主,水田少,旱地多,住竹楼。景颇地区盛产珍贵的木材和各种药材。经济作物有橡胶、油桐、茶叶、咖啡等。景颇族普通崇信原始多神,部分人信仰基督教。 十五、鄂温克族,鄂温克族自治旗是中国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旗之一,是鄂温克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鄂温克族自治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大兴安岭西侧、呼伦贝尔大草原东南部。全旗除北部偏东地区外,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在零下2.4℃~零上2.2℃之间。自治旗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由蒙古、汉、达斡尔等20多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19111平方公里。2016年全旗辖4镇1乡5个苏木;旗牧区的所有乡镇苏木共辖44个嘎查。 十六、纳西族,现有人口为308 839人(2000年),其中云南295464人,绝大部分居住在滇西北的丽江市,其余分布在其他县市和四川盐源、盐边、木里等县,也有少数分布在西藏芒康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包括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有20106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四川省纳西族有8725人,主要分布在凉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和甘孜藏族自治州。 十七、东乡族,现有人口513805人(2000年),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境内洮河以西、大夏河以东和黄河以南的山麓地带。临夏回族自治州居住着43.8万东乡族,其中以东乡族自治县最为集中,有21.5万人,其余分别聚居在和政县、临夏县和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 十八、水族,是《搜神记》中的一支神秘族群,他们掌握着摄神御鬼大法,能够操控神灵和鬼怪。水族内部有着严格的等级划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帝级、圣女级、神级、仙级和真人级。 十九、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畲族总人口为746385人,其中男性403516人,女性342869人,分布在闽、浙、赣、粤、黔、皖、湘七省80多个县(市)内的部分山区,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公元7世纪初,畲族人民就已经劳动、生息、繁衍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地区,当时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二十、高山族,是中国台湾地区南岛语系各族群的一个统称。2008年,总人口为494107人。高山族主要居住在中国台湾省,也有少数散居在福建、浙江省等沿海地区。高山族聚居地区主要在台湾中部山区、东部纵谷平原和兰屿岛上。高山族有自己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大体可分为泰雅、邹、排湾三种语群。没有本民族文字,散居于大陆的高山族通用汉语。 二十一、拉祜族,总人口为485966人(2010年),在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均有分布,其中云南省有44.76万人,占拉祜族总人口的98.66%。云南的拉祜族主要分布在澜沧江西岸,北起临沧、耿马,南至澜沧、孟连等县,其中澜沧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近50%的拉祜族总人口都居住在该县内;其余分布在澜沧江以东的景东、镇沅、景谷、思茅、普洱、元江、墨江、江城等县,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等地,同汉、傣、彝、哈尼、布朗、佤等族交错聚居或杂居。 二十二、哈萨克族,源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主要是古代的乌孙、康居、阿兰(奄蔡)人和原在中亚草原的塞种人、大月氏以及以后进入这个地区的匈奴、鲜卑、柔然、突厥、铁勒、契丹、蒙古等各族人融合而形成的。从13世纪初蒙古民族强大,到15世纪哈萨克王朝的建立,前述有关哈萨克族源的一些部落和氏族加快了联合的步伐。而哈萨克民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与历史上的“白帐”汗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二十三、傣族,是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傣语(泰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以及耿马和孟连两个自治县。其余的散居在景东、景谷、宁洱、澜沧、新平、元江、金平等30多个县。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傣族的人口数为1329985人。 二十四、黎族,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支。大多数黎族人都能兼说汉语,过去黎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1957年在党和政府帮助下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黎文,信仰仍处在原始宗教阶段。 二十五、傈僳族,属于蒙古人种南亚类型,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文字分为新老傈僳文,普遍信奉原始宗教。傈僳族源于古老的氐羌族系,与彝族有着渊源关系,主要分布怒江、恩梅开江(伊洛瓦底江支流)流域地区,也就是中国云南、西藏与缅甸克钦交界地区,其余散居于中国云南其他地区、印度东北地区、泰国与缅甸交界地区。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境内傈僳族的人口数为762996人。 二十六、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一个少数民族,全国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分布。宁夏回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区,另外,回族人口在20万以上的地区还有:北京、河北、内蒙古、辽宁、安徽、山东、河南、云南、甘肃和新疆等。以东、中、西三大地区来看,回族人口在西部地区最多。其次是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最少。从南北来看,回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的北方各省区,南方分布的回族人口较少。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在56个民族中,回族按省区市显示出的人口分布离散度仅次于汉族和高山族,位居第三,这表明回族是我国分布最广的民族之一。 二十七、满族,(汉语拼音:mǎnzú;英语:Manchu),全称满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为中国的第四大族群,仅次于壮族和回族的第三大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北地区,以散居为主,其中居住在辽宁省的人口最多。此外,河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内蒙古及北京等31个省市自治区也有广泛的人口分布。除了散居之外,满族也有自己的聚居区,如新宾县、岫岩县、青龙满族自治县、丰宁县、伊通满族自治县、清原县、围场县、宽城满族自治县、本溪县、宽甸满族自治县、桓仁县,还有凤城市及北镇市两个享有民族县待遇的县级市和满族的民族自治乡镇300余个。 二十八、朝鲜族,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位于吉林省东部,地处中俄朝三国交界,下辖延吉、图们、龙井、和龙、珲春、敦化六市及安图、汪清二县,全州面积4.27万平方公里,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4。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是朝鲜族另一个民族自治地方。朝鲜族地区是中国北方著名的“水稻之乡”。享有盛名的延边稻米,晶莹剔透,清香扑鼻,清代延边龙井县明岩乡所产稻米就曾被钦定为贡米。延边著名的“苹果梨”,果大、肉多、果心小,汁液丰富,酸甜适度。此外,人参、党参、贝母、山葡萄、松茸、木耳、元蘑等,也是朝鲜族地区的特产。 二十九、布依族,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民族语言为布依语,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与壮语有密切的亲属关系,通用汉文。布依族由古代僚人演变而来,以农业为主,布依族祖先很早就开始种植水稻,享有“水稻民族”之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等省,其中以贵州省的布依族人口最多,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主要聚居在黔南和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以及安顺市、贵阳市、六盘水市,其余各市、州、地均有散居,一小部分居住在越南。 三十、侗族,我国的侗族分布在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天柱、锦屏、三穗、镇远、剑河、玉屏,湖南省的新晃、靖县、通道,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三江、龙胜、融水等县。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侗族人口数为2960293。使用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分南、北部两个方言。原无文字,沿用汉文,1958年设立了拉丁字母形式的侗文方案。 三十一、毛南族,中国少数名族之一,总人口数为101192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的上南、中南、下南山区等地,有5.7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55%。在贵州平塘县、独山县交界的卡蒲河、六硐河河谷地带有3.2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30%。其余散居在环江县内的水源、木论、川山、洛阳、思恩等乡镇,以及周围的河池、南丹、宜山、都安和贵州的惠水等县(市)。 三十二、普米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普米语,属汉藏语系的藏缅语族羌语支,有南、北方言之分,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文。云南省怒江州的兰坪县、丽江市的宁蒗县、玉龙县和迪庆州的维西县是主要聚居地。其余分布在云县、凤庆、中甸以及四川省的木里、盐源、九龙等县。普米族信仰苯教,韩归教,藏传佛教。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统计,中国普米族的人口数为45012人。 三十三、阿昌族,是云南特有的、人口较少的7个少数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阿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语支待定,有梁河方言和户撒方言两种方言,兼通汉语、傣语等其他民族的语言或方言,无本民族文字,使用汉字。阿昌族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梁河县囊宋阿昌族乡、九保阿昌族乡,其余分布于潞西、盈江、腾冲、龙陵、云龙等县。此外,在邻国缅甸也有部分阿昌族分布。阿昌族制造的铁器极负盛名,以“户撒刀”著称于世。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阿昌族总人口数为39555人。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阿昌族总人口为43775人,其中男性21840人,女性21935人。 三十四、独龙族,是云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聚居在滇西北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河谷地带,一部分散居在怒江两岸福贡、维西县。史称独龙族为“俅人”或“曲人”。独龙族内部分为50多个父系氏族,每个父系氏族中又划分成若干个兄弟民族。独龙族的传统生活方式是以家族公社为中心的原始共产制,共同生产,共同占有生产生活资料。 三十五、乌兹别克斯坦族,中亚乌兹别克斯坦的主体民族。大部分分布于乌兹别克斯坦,其余分布在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克曼斯坦、阿富汗斯坦等国家。以欧罗巴人种印度帕米尔类型为主体,混有蒙古人种成分。使用乌兹别克语,分多种方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葛逻禄语支。1927年前有阿拉伯字母的文字,后改用拉丁字母,从1940年起又改用西里尔字母,现又改用拉丁字母。信伊斯兰教,属逊尼派,保留有祖先崇拜。主要住在乌兹别克斯坦的中亚民族一支,也分布在中亚其他地区。住在乌兹别克的乌兹别克人有1600万,阿富汗160万,塔吉克150万,吉尔吉斯60万,此外,在哈萨克、土克曼和中国新疆(称乌孜别克族)。 三十六、撒拉族,总人口有10.45万(2000年),主要聚居在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乡、甘肃省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的大河家;在青海省西宁市、黄南、海北、海南等州县以及甘肃省夏河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县、乌鲁木齐市等地,撒拉族也有零星分布。其中青海和甘肃两省撒拉族共有9.88万人,占总人口的94.57%。 三十七、塔塔尔族,主要分布于中国新疆、俄罗斯联邦、乌克兰克里米亚、巴尔干、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在国外也称为鞑靼人(鞑靼族也是俄罗斯联邦第二大民族),塔塔尔族属于欧罗巴人种北海-波罗的海类型,中国塔塔尔族由于和维、哈等民族通婚,人种特征并不具代表性。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塔塔尔族有3556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中国塔塔尔族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昌吉回族自治州、乌鲁木齐市等地区人数较多。比较集中分布在乌鲁木齐、伊宁、塔城、奇台、吉木萨尔、阿勒泰、昌吉等地。新疆省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大泉塔塔尔乡是全国唯一的以塔塔尔族为主体的民族乡。 三十八、达斡尔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达斡尔族人口数为131992人。达斡尔人对先人建立的“辽国”和“长国”的宫廷生活时常怀念。达斡尔族有自己独立的语言,达斡尔语是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一个独立语支,达斡尔语与蒙古语族的其他亲系语友的语言有许多共同的语法特点和相同、相近似的词汇。 三十九、羌族,作为一个民族名称,从古至今一直被沿用下来。他们自称“尔玛”或“尔咩”,并有着“云朵上的民族”的美誉。主要聚居地: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地,以及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他省市。羌族源于古羌,是古代中国西部游牧部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以牧羊著称于世,而且对中国历史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形成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四十、彝族,有白人血统是因为彝族是印巴人种,是从欧洲迁徙到印巴地区,然后又迁徙到云南,属于欧罗巴人种,故说他们是白色人种。彝族主要分布在滇、川、黔、桂四省(区)的高原与沿海丘陵之间,主要聚集在楚雄、红河、凉山、毕节、六盘水和安顺等地,凉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 四十一、布朗族,是云南的独有民族之一,其先民在先秦时期为百濮的一支。自西汉王朝在云南设置郡县以来,濮人活动的地区逐渐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时间的推移,濮人中的一支逐渐发展为现今的布朗族。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的意愿,统称为布朗族。此时,布朗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但仍保留着一些原始公社的残余。此外,布朗族有着丰富的口头文学和独特的民族文化,深受傣族文化影响,喜好傣族的“赞哈”,并在歌舞时使用多种乐器伴奏。他们的民间曲调多样,舞蹈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舞姿矫健。在经济方面,布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善种植茶树,是著名的普洱茶的产地之一。 四十二、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云南、广西等地区,历史上常被其他民族称为“仡佬”、“老户”、“土人”、“土蛮”等称呼。由于居住地降水丰富,气候温暖,适合多种经营活动,仡佬族以农业为主,平原地区种植水稻,山区则种植各种杂粮。其农业生产方式属于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在民间文学方面,仡佬族拥有诗歌、故事、谚语等多种形式,其中诗歌多为便于传唱的小调,包括三言、五言、七言等多种形式。 四十三、京族,正式名称为越族,是中国南方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中国唯一的一个海滨渔业少数民族。同时,京族还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历史上,京族曾被称为“安南”、“越族”,而他们自己则自称为“京族”。1958年5月,京族正式定名为“京族”,成为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越南,京族是主体民族,在越南的54个民族中,京族占越南总人口近90%。这意味着京族在越南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京族在越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渔业、农业、手工业还是服务业,京族都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的生活方式、文化和传统习俗对越南有着深远的影响。 四十四、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珞巴族尽管人数少,可是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俗,那么珞巴族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珞巴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珞巴族尽管人数少,可是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俗,那么珞巴族有哪些传统习俗呢?下面跟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四十五、仫佬族,民族语言为仫佬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汉字。仫佬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也有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数聚居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东门、四把、黄金、龙岸、天河、小长安等地。少数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融水、融安等地。在贵州省,主要居住在麻江、凯里、黄平、都匀、福泉等地。 四十六、裕固族,源出唐代游牧在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使用三种语言,分别为: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的裕固语(尧乎尔语),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的裕固语(恩格尔语),以及汉语。 裕固族自称“尧乎尔”、“西喇玉固尔”,1953年,取与“尧乎尔”音相近的“裕固”(兼取汉语富裕巩固之意)作为族称。 裕固族是以畜牧业为主的民族,主要聚居在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和酒泉黄泥堡地区,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1》,中国境内裕固族的人口数为14706人。 四十七、基诺族,总人口为23143人(2010年),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1979年被国家正式确定的祖国民族大家庭成员的单一民族。基诺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下简称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及四邻的勐旺、勐养、勐罕,勐腊县的勐仑、象明也有少量基诺族散居。“基诺”是本民族的自称,可释意为“舅舅的后人”或“尊重舅舅的民族”。过去汉语译为“攸乐”,故又习称其居住的基诺山为“攸乐山”。 四十八、赫哲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史称“黑斤”、“赫斤”、“黑真”、“赫真”、“奇楞”等。4200余人。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饶河等县沿江地带,和汉族杂居。主要从事捕鱼和狩猎。赫哲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其先民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肃慎族系,清代时开始出现“赫哲”这一族称。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深刻地影响着赫哲族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对于捕鱼、狩猎,赫哲人十分精通。古老的赫哲人在长期的捕鱼实践中,根据鱼类活动规律、季节的变化、不同鱼类的生活习性等因素,掌握了多种捕鱼方式。 四十九、土家族,一个古老而新兴的民族。“古老”是因为“土家人”是古代“賨人”的后裔,“新兴”是因为直到1956年才通过民族识别确定为单一民族。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湘、鄂、黔、渝毗连的云贵高原东端余脉的大娄山、武陵山及大巴山方圆10万余平方公里区域。土家族主要居住在湘、鄂、渝、黔比邻地区,西抵贵州梵净山和乌江,东接彝陵和江汉,北接巫山长江,南控兰澧芷沅,方圆约1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为840万,其中湖南约为260万人,湖北210万人,重庆140万人,贵州143万人;散居地区前十位有:浙江23万人,广东21万人,福建9万人,四川6万人,江苏4万人,上海3万人,北京2万人,新疆1.7万人,广西1万人,河北0.8万人。 五十、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门巴族和藏族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1964年,门巴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 五十一、土族,是中国人口比较少的民族之一,土族语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国家在1979年为土族人民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以汉语拼音字母为字母形式的土语文字。土族主要聚居在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青海的民和、大通两县和甘肃的天祝藏族自治县也比较集中,其余的则散居在青海的乐都、门源、都兰、乌兰、贵德、共和、西宁和甘肃的卓尼、永登、肃南等地。 五十二、哈尼族,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哈尼族见于汉文史籍的名称,有“和夷(蛮)”、“和泥”、“窝泥”、“阿泥”、“哈泥”等。自称多达30余种,如“哈尼”、“僾尼”、“碧约”、“卡多”、“豪尼”、“白宏”、“布都”、“多尼”、“奕车”、“阿木”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本民族商定,以“哈尼”为统一的族称。哈尼人的一支阿卡人(又称为雅尼人,阿卡的语义即是奴隶),在缅甸、老挝、泰国都有分布,缅甸、老挝称其为高族。 五十三、蒙古族,人自称“蒙古” 。“古”这一名称较早记载于中国《旧唐书》和《契丹国志》,其意为“永恒之火”或“永不熄灭的火”,别称:“马背上的民族”。蒙古人发祥于额尔古纳河流域,史称“蒙几室韦”、“蒙古”等。蒙古人是东北亚主要种族之一,集中居住外蒙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和新疆自治区及临近省份以及俄罗斯联邦等地区。蒙古人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蒙古语有内蒙古、卫拉特、巴尔虎布利亚特三种方言。现在通用的文字是十三世纪初用回鹃字母创制,13世纪初,经蒙古学者却吉·斡斯尔对原有文字进行改革,成为至今通用范化的蒙古文。 五十四、瑶族,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百越人。在秦汉时期,瑶族先民以长沙、武陵或五溪为居住中心,到了南北朝时期,部分瑶族被称为“莫徭”,以衡阳、零陵等郡为居住中心。隋唐时期,瑶族主要分布在今天的湖南大部、广西东北部和广东北部山区。到了明代,两广成为瑶族的主要分布区。明末清初,部分瑶族又从两广向云贵迁徙,这时,瑶族遍及南方六省(区),基本上形成了今天的分布局面,具有“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 五十五、白族,分布地区处在云贵高原。西部有澜沧江、怒江纵贯南北,构成纵深的河谷地带,林木繁茂,景色秀丽;东部有金沙江横贯东西,地势开阔,宜于禾稼。金沙江西南的洱海之滨,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庄稼一年两熟,主产大米、小麦、豆类、玉米、棉花、油菜、甘蔗、烟叶等,号称粮棉之区。地下蕴藏着丰富的煤、铁、铜、铝和各类稀有金属。 五十六、柯尔克孜族,主要分布在新疆等地,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柯尔克孜族人民以游牧为主,骁勇善战,被誉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信奉伊斯兰教,同时保持原始的萨满教信仰。在音乐、舞蹈、诗歌和手工艺方面,柯尔克孜族有着丰富的艺术传统。近年来,柯尔克孜族努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结合,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3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金玉满堂; 时间:2025-04-19 06:48:32;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汇集华夏五十六民族兄弟姐妹大家庭。鉴赏佳文和靚票受益匪浅。谢谢老师的分享。
![]() 姓名:文墨奎; 时间:2025-04-19 06:59:00;
阅读全文,了解了黑龙江的历史和民族发展史。长知识!谢谢您和我们一起分享!
![]() 姓名:张有发; 时间:2025-04-19 07:08:19;
洋洋大观的56张各个民族的门票,彰显中华民族团结一致的象征。收集齐整不易,展示出来并加以文化内涵传承更是不易,多谢王老师的分享。
![]()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5-04-19 07:44:38;
56个民族齐聚王老师的作品中,谢谢分享!
![]() 姓名:曹桂民; 时间:2025-04-19 08:20:42;
6:59:00;
感谢老师分享!了解了黑龙江的历史和民族发展史。谢谢您!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5-04-19 09:01:07;
谢谢王老师分享!
![]() 姓名:依然; 时间:2025-04-19 09:26:22;
欣赏老师佳作,展现独特视角,彰显民族团结,传承传统文化。
![]() 姓名:苏毅; 时间:2025-04-19 09:30:52;
感谢王老师的传播,让我了解了我国多民族的发展历史,感恩!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5-04-19 10:20:39;
凝聚民族精神,促进祖国复兴。谢谢王会长分享56个民族门券!
![]() 姓名:孙玉芹; 时间:2025-04-19 10:28:07;
作品充分展示了黑龙江省的发展史以及五十六个民族的分佈和它的文化底蕴。我不但长了知识而且也长了见识。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能够在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紧紧团结在一起,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这就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谢谢作者的智慧!为作者点赞!
![]() 姓名:赵中亚; 时间:2025-04-19 10:49:22;
56个民族是一家!
![]() 姓名:李荣; 时间:2025-04-19 11:50:46;
门票收藏者均具备相当的文化底蕴,胜明老师的博物馆券品丰富,内涵深刻,引人入胜。
![]() 姓名:寻波; 时间:2025-04-19 12:12:28;
欣赏了,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了解56个民族门票,谢谢介绍分享!
![]()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5-04-19 12:48:57;
拜读了王会长的佳作,图文并茂,讲述我的博物馆的情怀,谢谢分享!
![]() 姓名:徐华; 时间:2025-04-19 13:49:35;
历史沿革-1985年2月26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以哈尔滨文庙为馆舍成立,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
2009年被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21年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5-04-19 13:54:12;
56个民族56支花,56族兄弟姊妹是一家。谢谢介绍分享!
![]()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5-04-19 13:59:06;
学习长篇巨著点赞。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5-04-19 15:01:21;
五十六民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 姓名:张新国; 时间:2025-04-19 17:04:58;
民族团结,壮我中华!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5-04-19 17:10:28;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的56个民族门券非常精美。谢谢分享!
![]() 姓名:秦勇; 时间:2025-04-19 17:13:48;
谢谢王老师展示分享少数民族大全!
![]() 姓名:胡玲; 时间:2025-04-19 17:17:07;
欣赏美文佳作,了解黑龙江少数民族博物馆的灿烂文化,体会多元文化的魅力!感谢分享!点赞!谢谢老同学!
![]() 姓名:王淑英; 时间:2025-04-19 17:27:27;
在写留言之前,让我以敬佩之情,对王胜明老师说一声,辛苦了!这五十六个民族习俗,风貌,全部展示出来,光是读,我都看花了眼,王老师图文并茂,详细解说,这份执着,实在令我敬佩!
在我广袤辽阔的大地上,繁衍生息着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样团结一致,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为我们伟大的祖国,贡献出自己特色的成绩,让我们五彩斑斓的美丽祖国,大放异彩,祝福祖国繁荣富强,祝福五十六个民族,幸福安康! 谢谢分享。 ![]() 姓名:钟杰; 时间:2025-04-19 18:43:26;
欣赏了,谢谢王老师!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5-04-19 20:36:07;
谢谢分享。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5-04-19 21:16:26;
黑龙江省民族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一大套票,完整的介绍了56个民族的概况,辛苦了!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5-04-19 22:24:48;
欣赏了!谢谢王老师的分享!
![]() 姓名:单小玲; 时间:2025-04-19 22:37:29;
欣赏了,非常棒!
![]() 姓名:熊斌; 时间:2025-04-19 22:47:32;
由著名门券达人设计的详尽介绍56个民族的大套系门券,融知识性、资料性、观赏性于一体,是门券发行的一项创举!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5-04-19 23:32:56;
56个民族,各族人民大团结!
![]()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25-04-20 18:23:37;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谢谢王会长分享!
![]() 姓名:陈捷; 时间:2025-04-20 23:01:48;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 姓名:吕艳杰; 时间:2025-04-21 04:05:14;
胜明老师的门票,把我们带入了东北少数民族的历史与发展,长知识了,谢谢你,胜明老师。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5-04-21 22:54:02;
拜读,欣赏,点赞!……谢谢王老师分享!……受教、学习、长知识……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43108243;
今日82;
昨日21469; 本页访问量:2748010; 今日209; 昨日212; 收录总数:9179406; 今日:43; 昨日:6099;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