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游世博 集门券 |
我和夫人范洪英受上海老战友戎一龙、宋启兰之邀,到上海参观了世博会。虽然只有一天的时间,从清晨出门到晚上归家,共约15 个小时,排队无数,精疲力竭,但收获颇丰,感触良多。
我们先到德国馆。德国馆是一座悬浮于空中的建筑,造型特奇,轻盈而飘逸,主题是“和谐城市”。其内部结构复杂,充分利用空间,展示了高科技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用名著垒起的“书山”体现了知识的力量。“动力之源”互动展厅的巨大金属球,随着人们的呼喊和鼓掌而变幻无穷,揭示了大众齐心的力量。在德国馆,我在一张门券上盖上德国馆的纪念戳。(见图) 接着我们来到荷兰馆。随着坡道盘旋上升,沿街分布的展室中有梵高的名画,荷兰女王的王冠。在最顶层,可环顾浏览周围的场馆:象蒲公英的英国馆,网状的法国馆,藤条编织的西班牙馆,剪纸风格的波兰馆等,可远眺卢浦大桥的雄姿。
为了饱览黄浦江的夜景,我们选择了轮渡过江。卢浦大桥如彩虹卧波,南浦大桥似巨龙过江,灯光璀璨,波光粼粼。飞碟状的世博演艺中心梦幻迷离,喇叭状的世博轴彩灯华丽,宛若仙境。 晚上八点多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灯火通明的世博园。虽然身体疲惫,但深感不虚此行。 此次世博行,老战友不但给我们准备了门券,还送给我几种门券。我现在已有5种世博门券,其中有2张盖有中国馆的戳,1张盖有德国馆的戳,弥足珍贵。
【编辑:王建池】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王建池 |
目前,网友留言共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10-10-29 17:04:56;
我有四种其中包括世博会发给上海市民的门票。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0-10-29 21:57:09;
王老师真幸运,我早晨5点排队都没拿到中国馆的票。
姓名:韩锦程; 时间:2010-10-31 11:17:27;
我5月份去的中国馆纸质预约券,现在共收集到9种门票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0-10-31 14:19:09;
欢迎韩锦程先生浏览本网!
|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
整站访问量:54962859;
今日6720;
昨日27136; 本页访问量:2784855; 今日9; 昨日165; 收录总数:12426807; 今日:1925; 昨日:11159; |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