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全国届展应对展集实行分类评审

全国届展应对展集实行分类评审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0-09-24 查看次数:620; 复制本文地址
宜宾:刘向东

摘  要

  本文以一句对全国届展评审工作的批评为切入口,从评审规则的历史局限,“专题垄断”的起因,以及传统组集的固有观念等不同侧面,立体剖析全国届展未行分类评审的根源。全文从组集的发展趋向、展品的内涵特征、参选作品的均衡性这三方面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专题”“主题”“研究”“展示”4种不同的展集分类,主张全国届展实行分类评审和分类设奖,最大化地发挥分类评审的综合效能。

关键词

  分类评审 专题类券集 主题类券集 研究类券集 展示类券集


前  言

  “全国门券展览应当实行展集分类评审。要分类评审就必须转化‘专题’囊括展品集的理念”。当作者提出并论证这个观点时,券界正在用“专题展品”的统称来评论各级券展,推崇各种获奖的“专题”作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本文就显得“另类”,它的“另类”就在于对门券展示与评审工作理性、前瞻的思考。

 “公平”是券界三令五申的评审原则之一,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在评奖时出现了未行分类的疏漏,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鉴于这点,本文从完善章制的愿望出发,分析具体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如果实施分类评审,既可健全评审的薄弱环节,还能把展品征集、展示均衡和激励机制联系起来,促进全国届展整体流程的通畅和谐。

  一、评审规则的一点疏忽

  全国第16届门券展览以后,有位河北观察家尖锐的指出:“不同类型的作品无论如何也不能放在同一个起跑线上竞争高低,这是规则不完善的尴尬。”(1)这个批评切中届展评审章制中某种不公平的弊端,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回顾最近三次全国展的上述尴尬,确实发人深省:为什么《最忆是杭州》、《石韵》、《栏杆》、《寻情记》、《汉字》、《京杭大运河诗词门券集》(2)这些极具创意的佳作,拿不到应得的奖级或者名落孙山,而某些先“新”夺人的展示类作品却能轻易的赢得大奖?这里面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分类评审!

  这个问题的负面影响不小,再借用这位观察家的话来说:“券集作者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展品,就想得到一个公平的评价,如果我们忽视了这一点,定会抹杀人们创作券集的积极性,也会影响今后券展水准的提高”。这是一个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不妨对评审规则进行具体分析,理性思考,就会发现其症结所在。

  翻开《中国旅游门券收藏概览》的历届展品目录,可以看见所有参展作品都被“专题展品”所囊括。(3)我们不禁要问,什么叫专题展品集呢?1996年颁布的《旅游门券展品集评审办法》给出了权威的答案:“专题门券集:专门收集与所选专题密切相关的门券,其内容广泛,涉及政治、历史、文化艺术等各个区域,凡内容、文字、图案、品种与主题相关的门券和阐述这个专题的纵横方面的内容,反映一定的文化观念。”(4)这是原句原意的引用,它的内涵广度,完全可以包揽其它不同类型的作品。于是在券界这个小空间,不管什么类型的展品集,上上下下都用“专题”相称,久而久之,“专题展品包括所有参展券集”的通说,逐渐形成一种专题垄断的小气候,这就是全国届展一直未能分类评审的历史背景和根本原因。

  总之,用发展的眼光检视评审规则的历史局限,我们更加坚信用既定的评审标准来考量不同类型的参展作品,很难做出相对公允的评价。因此,从评审角度进行展集分类,实行分类评审,是历史的责任,势在必行。

  二、突破专题垄断的固有观念

  要分类评审首先要进行展集分类,要展集分类就必须纠正“专题展品包括所有参展券集”的通说,在券界进行一次突破性的思维转化。

  从理论上讲,“专题”意窄,只是对某种东西进行集中、收集、整理、研讨的专门题目,(5)并不具有包罗万象、涵盖一切的功能。因此,用“专题展品”囊括所有参展作品的现行做法,缺乏理论支撑,靠不住、站不稳、行不通。

  从实践上看,20多年的收藏展览活动,参展作品在内容、形式、风格和功能上已有演变发展,事实上形成了多种展集类别,并不是用一种专题展品可以容纳或代替的。因此,用“专题”垄断分类的现状,不科学、不客观、应纠正。

  提出展集分类和分类评审,符合全国届展作品组集的自然走向,这种建设性的交流沟通,顺应人心,恰恰切合门券评审规则的改进余地,可以得到券界上下的认同和支持。不过,我们应当看到沉重的历史原因,20来年对“专题”意识的反复强化,已经在很多人中形成了“专题垄断”的思维定势,今天要在专题概念的常规惯性下紧急刹车,特别需要券界齐心合力,坚决地转化以往的固有观念。

  三、参展券集的评审分类

门券展集的不同类别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从评审的公平性、实用性和均衡性出发,拟将参展作品分为4种类型。

  (1)专题类券集(券集亦称展集,在本文中与展品、作品意通)

  按照某种内容或以某方面为侧重,专门收集与其密切相关的门券素材,加以集中、研究、筛选、编排的专题性展品集。

  这类展集较多,常选用山、水、动、植物和塔、寺、楼、馆之类的自然与人文景观门票为素材。有代表性的展品集如《北京风光》、(6)《人类的敦煌》、《话竹》、《文化名人故居》、《陶瓷博物馆》、《肇庆星湖揽胜》、《南国红豆》、《东方名塔》等。

  (2)主题类券集

以立意为核心内容,选择内容相连,形制不一的门券素材,运用文学创作手段编辑、有中心思想、有故事情节的展品集。

  这种券集主线鲜明,具有强烈的思想性,这是有别于专题类券集的主要特性。一般而言,以人物生平事迹、政治、历史事件或现实社会生活为题材的居多,这也是主题类与专题类的重要区别。

  主题类券集的思想性,体现于言近旨远的思想表达,告诉观众什么是人、历史和生命的意义,具有启迪思维,认识社会、规范道德的作用。这种思维高度标示主题券集的特征,同时又决定了展集的创作难度,体现了参展作品的最高层次。

  在全国届展中主题类作品不少,比如《徐霞客西游记》、《八十一位共产党员》、《三个代表》、《春天的故事》、《寻情记》、《进京赶考》、《兵马俑自述》、《国歌》等。

  (3)研究类券集

  以研究门券本体的发展演变及其文化内涵为主要内容,它的理论性、逻辑性和学术研究性特别突出,其崛起态势令人瞩目。比如:《错体门券研究》、《春风拂槛露华浓——旅游门券设计的艺术表现》、《门券上的税务标志》、《券说连券》和《汉字》,都颇具这个类型的代表性。

  (4)展示类券集

  这个类型以展示为主意,同时兼顾收编其它种类展品,以保持分类总体均衡为目的。它是一种由展示性、趣味性、寓乐性和资料性为特色的展品组合:

  ——用珍稀、早期、异形异质等门券素材组集展示。比如《异形门券》、《国外博物馆门券欣赏》、《分角门券掠影》、《历年国庆请柬集粹》这类展品集。

  ——以趣味性和寓乐性为特色的门券组集。比如《脸谱趣谈》、《门券与灯迷》、《趣画成语》、《有趣的数字化景点》等。

  ——以门券收藏活动为题材,以资料展示为主、以研究为辅的展品集和文献集。比如《券展之券》《获奖门券展示》《届展撷英》以及《旅游之星》和其它参展券刊合订本等。

  四、分类评审的作用和影响

  1.实行分类评审,有利于全国届展相关章制的改革与完善,为评审公平提供制度性的保障。

  2. 实行分类评审,有利于发挥全国标杆券展的示范效应,具有指导和促进省级竞赛型券展的作用。

  3.实行分类评审,有利于引导参展者的组集取向,可以避免或减少展览作品的雷同及内容重复。

  4.分类评审与分类设奖的内在关联,有着密切的因果关系,必然导致最高奖级的增设,既可拥有相对的含金量,又能调动集券者编创展集的积极性。

  5.展集评审分类与届展的展览版块相联通,将结束展示与评审脱节的历史,有利于届展的流程畅通与和谐发展。

  由此看来,分类评审实在是全国展览评审工作的重要环节,应当纳入实施方案,成为当前完善评审章制的一个重点。

结  论

  全国届展应当实行分类评审,这是一种相对公允的评奖办法,可以调动和扬升参展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展品分类评审,必然在组集、展示和评奖环节上带来改革性的进步,从而有效地促进全国届展整体水平的上移。

致  谢

  感谢陈明新、王凤桐、彭安荣三位先生的展集分类理念,给作者带来的启迪和顿悟;感谢王建池先生初读本文后提出的合理化意见;感谢江苏门券收藏界的朋友们倾力搭建“首届论坛”,给了本文一次发表的机会。

  参考资料

  1、陈明新《全国第十六届券展异彩纷呈》载《门券博览》总第12期第7页。

  2、所举引例是全国第14-16届券展的展品集。

  3、参见《中国旅游门券收藏概览》第219-246页。

  4、引自《中国旅游门券收藏概览》第5页。

  5、参见《现代汉语词典》第1503页之“专题”词条,以及网上“百度 百科”之“专题”注释。

  6、此后展集引列,选自全国第十届展之后,主要是第14-16届的参展作品。

【编辑:王建池】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0-09-24 10:14:26;  
对于省级以上的大型展览、全国性展览都应考虑分类评审。分类评审有利于公平竞争,有利于提高展集编创水平。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0-09-24 13:21:11;  
赞同,还当有界定类别的文字规范与细则,是否应有一框(小品)展的席位,如何列入,当仔细斟酌。支持刘信向东先生论述。信收到,近期回复。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09-24 19:32:13;  
我从没有机会参加全国券展,但我非常赞同刘向东先生的4种分类方法,确实说来这“主题类”与“研究类”相对后两种要难得多。 因为,这不仅要求作者应具有较为全面的各类知识(政治、历史、人文、文字等等)和丰富的思维和想象创造力,而且还得从众多、纷乱的门券中去捕捉、采撷、提取、利用有关信息、择取素材而立意、构思、编排、创作;有时,虽则用了多是券友们常说的“大路券”,不如“展示类”上的珍稀票品,但其“味”却浓,这就犹如“无米”或“少米”也同样做出香甜美味食物的真正“巧妇”;如果“有米”还做不出“饭”来的,那,除非就是傻子。所以,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分类评审十分心要,势在必行!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0-09-25 10:12:28;  
分类评审,势在必行,如何分类尚可商榷。
姓名:张健为; 时间:2010-09-25 21:43:34;  
一气阅完,又慢细嚼…… 写得太好、太切中时币、太有通透性了!近年因公务太过繁忙很少思考难以割舍的券界的事儿,但是闻“无锡论坛”即将开“坛”不由又看见了券界的曙光正在刺破云层!今又阅向东兄的妙文更是惊喜有识者的脚步声声!我还感觉,这篇文章还没有完,至少就“应对展集实行分类评审”的具体论述还在作者的腹中酝酿。我期盼着……!
姓名:杨帆; 时间:2010-09-27 06:40:31;  

这种感性认识,很多人都有。但是上升到理性系统论述,向东兄为第一人。
全国券展已经举行十六届,直到今天才有此立论,说明了中国券坛长期缺少门券文化理论的深入探讨。过去已有的研究很多浮于波涛的表层浪花,圉于细枝末节。
为向东的文章喝彩!
写下感言:
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内容: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8541249; 今日2564; 昨日12982;
本页访问量:2722719; 今日43; 昨日264; 收录总数:8087664; 今日:842; 昨日:542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