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南京六朝文化风采

南京六朝文化风采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鉴赏六朝艺术 神游南朝石刻
显示日期:2010-09-23 查看次数:587;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517KB;最小图片:549;最大图片:219KB;


 

     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是全国举世闻名的四大古都之一(西安、洛阳、北京、南京)。南京在古代历史上称为“六朝古都”,六朝是指我国古代从三国时期的“东吴”开始,经历两晋时期的“东晋”,到南北朝时期的“南朝宋、齐、梁、陈”结束,它们相继在南京建都,史称“六朝”,在南京尤其是六朝时期的文化艺术得到集中体现。它们对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打下了深厚的底蕴,从此南北方在经济物质方面缩小差距,在文化艺术上得到交融贯通。公元208年,在赤壁大战前夕,蜀相诸葛亮出使东吴,对孙权大都督说∶“秣陵之地,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乃帝王之宅也” 。南京六朝历史在中国古代几千年发展史上只是短短的一瞬间,从公元221年三国东吴孙权建都开始起,到公元589年南朝陈代结束总共才三百多年时间,却给这座古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六朝在中国历史上与春秋战国一样,同处在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由于北方战乱许多文人雅士纷纷逃离南迁,是他们把先进的思想文化、艺术创作带到南方,把北方人粗犷的性格揉入到江南细腻的性情中来,同时也促进南北文化的交融和发展,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又一个繁荣时代,诸家学说被重新探究,形成特有的魏晋文人风雅,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达到历史的顶峰,开创文学、书法、绘画、雕塑的新境界,在中国文化艺术发展历史上耸立起一座座令后人仰止的丰碑(图-1题图:南朝神韵、守护国宝)。

如东晋书法家、又称为书圣的王羲之(公元321-379年)的“兰亭序”,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唐摹“神龙本”最精,尺寸纵24.5厘米,横69.9厘米,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改变汉魏以来质朴的书风,形成研明流美的新体,从篆书到行草的大变革时期。唐太宗观《兰亭序》赞道:“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写得笔飞墨舞,气象万千,用笔偃仰反复,同样的字书体无一重复,疏密浓淡自然生动,娟美多姿,骨秀神清,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行草可谓“飘如游云,矫如惊龙”(图2-王羲之的“兰亭序”)。

如东晋画家、又称为画圣的顾恺之(348-409年)的“洛神赋图”,绢本、设色,画幅纵27.1、横572.8厘米,此图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以曹植《洛神赋》(即《感甄赋》)为脚本,绘曹植于洛水遇宓妃的浪漫故事。用工笔重彩古朴,运笔细劲,如春蚕吐丝,设色艳丽厚重,是“秀骨清像”画风首创者,都是后人临摹的典范。顾恺之通过三国曹植在《洛神赋》诗中写到:“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华容婀娜,令我忘餐……”,将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故事绘入《洛神赋图》,深入刻画了处于爱情感伤中的人物内心世界,思想内涵丰富,艺术表现高超,画中充分表达了主人翁与神女相恋,难以实现的哀婉诗篇,画中描绘的曹植与女神相见的一段,美如天仙的女神出现在平静的水面上,神色忧伤,似去又来,难舍难分,曹植茫然的站在水边遥视,既相见很晚,又表达了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怅情意,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线条优美活泼,人物生动传神,山石无勾染皴擦,树木如伸臂布指,大师努力用“以形写神”,画家发挥出超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描绘了人神从相会到离别的景观。达到与曹植当时对洛神的想念之情产生共鸣,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传统,反映出要求恋爱自由和冲破世俗观念的理想。在中国画史上被誉为“吴带当风” ,就是形容他的画有飘飘欲飞之感。此卷无印款,是顾恺之作品的唐人摹本,清乾隆皇帝钦定为第一卷(图3-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局部)。

1960年南京博物院在南京西善桥发掘一处南朝大墓,出土文物中的模印“竹林七贤画像砖” ,纵80、横240厘米,砖画砌在墓室东西两壁,东壁为嵇康、阮籍、山涛、王戎,西壁为向秀、刘伶、阮咸及荣启期,前七位人物为魏晋名士,唯有荣启期是春秋高士,人物刻画各有鲜明个性特征,人物之间以树木、竹林相隔,线条流畅、优美,是魏晋时期绘画难得的实物资料,画面真实反映当时文人玄学盛行,清谈成风的社会特点(图4-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王戎画像砖”)。

据《历代名画记》卷五载:顾恺之曾画过《七贤图》、《嵇康像》,并

深有体会地说“手挥五弦易、目送飞鸿难”,这幅砖模壁画正是描绘嵇康的神情、傲慢的状态,顾恺之的“斫琴图”与“竹林七贤画像砖”风格相仿,人物形象清秀俊逸,尚有六朝的时代气息,有可能就出自大师顾恺之之手,从中让我们更加直观的欣赏六朝艺术(图4-2“竹林七贤向秀、刘伶、阮咸及荣启期画像砖”)。

六朝艺术中的书法、绘画是世人公认的艺术瑰宝,在材质上很难保存至今,这些大师的作品都是后代临摹才得以流传下来的。而“北朝石窟,南朝石兽,雕刻的是人和兽,皆神也”,这才是六朝时期原汁原味流传至今真正的、永恒不变的艺术瑰宝。南北朝是我国佛教文化鼎盛时期,唐朝诗人杜牧《江南春》中写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北方以佛教石窟雕刻为主,皇家大规模依山开凿石窟,有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等,在南方寺庙云集,有南京栖霞山千佛岩石窟、南朝陵墓神道石刻中含众多佛教信息,而只有“南朝石刻”可与北朝石窟相媲美,在南京周边保存着丰富的六朝文物古迹,南朝陵墓前的石刻群,就是广大文物爱好者最值得寻觅、游览胜地之一,它与同时代北朝石窟艺术遥相呼应,当你游走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南朝石刻时,才真正感受到六朝艺术、文物精华的真谛。南朝陵墓石刻全部被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瑰宝。2008年我在业余时间骑单车实地考察了南京栖霞山,江宁上坊及句容石狮乡等地近二十处南朝石刻,并拍摄了大量照片,把自己沿途所见所闻记录下来,查阅大量资料写成此文,将南朝石刻中的精华与读者共享,带你一起领略“国宝南朝石刻”风采。

一、南朝陵墓石刻的分布

南朝齐代谢脁(公元464-499年)在《入朝曲》诗中写到“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六朝专家朱希祖、朱契父子早在1935年前后就开始调查南朝陵墓石刻,编写、出版《六朝陵墓调查报告》、《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南京博物院考古学家曹者祉先生1980年编辑出版《六朝艺术》,为我们研究“南朝石刻”提供了翔实的文献资料。南朝陵墓石刻主要分布在江苏的南京、江宁、丹阳、句容四个地区,从南朝刘宋开始到陈代结束,发现共有帝陵和诸侯王墓神道石刻34处,他们大多数都是以家族的形式聚集而葬,墓地一般都在较为偏僻山村,为了方便大家游览,少走弯路,特意绘制“南朝石刻”分布图提供给游客按图索骥(图5-南朝石刻分布图—南京16处、江宁6处、句容1处、丹阳11处)。

据唐朝许嵩《建康实录》史书记载∶“南朝宋武帝刘裕葬在今南京东郊麒麟镇麒麟铺;南齐帝王集中葬在今丹阳胡桥、陵口一带;萧梁分别在丹阳云阳镇、南京栖霞山、句容石狮乡、江宁四地;陈代只有南京一处” 。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不是一帆风顺,如梁代自公元502年-557年是萧衍所建立,史称南梁(萧梁),先后有八位皇帝,在梁晚期发生“侯景之乱”(548-551年)后,梁武帝公元549年被“侯景”饿死于台城,给梁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造成巨大的灾难,国力受到极大削弱,《南史-侯景传》中写到:当时“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焉。”现状惨不忍睹,梁朝大将陈霸先打败侯景,收复建康,平定内乱,最终在公元557年被陈代取而代之,梁朝仅存五十六年,石兽的体量不如前朝那样威猛。如南京马群镇狮子坝-王侯墓  神道坐北朝南,神道仅存东辟邪,体形较小,身长只有1.54米,残高1.0米。四足已残,因长期风化侵蚀,身体表面纹饰全无,但腹侧两翼仍可辨识。因其体量较小,刻制也较为简单,故推测墓主身份地位相对要低一些,可能与萧宏墓布局有一定联系,在他的北面是萧正义,南面有萧正立,与萧宏家族呈一条由北到南的直线,从地形布局推测应为萧正仁(?)墓,当属南朝梁代宗室王侯一级的贵族。

(详见附件:南朝陵墓石刻时代一览表)

                                       二、石刻造型艺术中的石兽

南朝陵墓地处宁镇丘陵山脉,南朝齐梁石刻大都集中在丹阳和南京两地,萧齐、萧梁帝陵在丹阳,而萧梁王墓大多分别在南京周边,当时王公贵族谒陵扫墓都是通过水路前往,据《乾隆丹阳县志》记载:“四时公卿行陵,自(江宁)方山下乘舴艋,经此入兰陵(丹阳),升安车以至陵所,旧迹犹在。”当年从南京到丹阳有河流相通,从南京秦淮河出发,沿途经江宁方山、句容石狮镇句容河,向东可达丹阳陵口镇萧梁河上岸即到,一叶扁舟游荡了青青小河边,想往前朝盛世,怀念先人。南朝政权的转移都建立在宫廷政变的基础上,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当时在北方就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遥望建长城,小江逆流萦。前见子杀父,后见弟杀兄。”由于未动武力夺得了帝位,故被后人戏说成“太平天子”。南朝帝王陵墓前设置的石兽,既体现死者生前超人之尊,又有“有命在天,命比文王”的喻意。南朝帝王死后,都爱在故土建陵修墓厚葬,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由石兽、石柱、石碑三个部分组成,又称墓道,距离墓葬位置大约300--1000米左右,古代帝王的墓葬大多数已被盗掘,南朝墓葬也在劫难逃,随葬品所剩无几,只有那些体积硕大的石雕艺术品无人搬动,千年来一直默默的、静静的、忠实的守护着墓主人。南朝石刻在造型上都与当时佛教文化、艺术有关,石兽采用西域舶来品狮子为原形,狮子在佛教梵语中称为“枲伽”,被当作护法神兽,在中国狮子是百兽之王,又被称为“瑞兽”,体量硕大,造型雄伟,多取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利爪毕现,欲行欲动的姿态,纵步若飞,神态威猛,造型俊美,可谓南朝陵墓石刻艺术的极品;神道石柱、石碑上的莲花装饰,也跟佛教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更显示出一种秀美与典雅的气度。在南朝石刻中刘宋时期开始在帝王陵墓前设置石兽一对,到萧齐也没有变化,从萧梁才有石兽、石柱、石碑的规模,到梁代后期就又不见石柱及石碑,陈代终因国力下降再次只见石兽,实际上只有梁代陵墓神道石刻种类比较齐全。尽管朝代不断更替,但石刻文化、艺术始终一脉相承。陵墓前的石狮形镇墓兽种类有三种雕塑,如天禄(天鹿)、麒麟(騏驎)、辟邪(避邪),它们分别置放在不同主人的墓前,在帝陵墓前是一对天禄和麒麟,诸侯墓前一般只有一对辟邪,这在古代有严格的身份、等级制度,南朝陵墓前的镇墓兽石刻的造型,都是取狮子、鹿、牛、凤凰等飞禽走兽,通过艺术加工演化过来的,这种四不象神兽,是由虎嘴、狮眼、鹿角、凤翅、牛尾组成的,威猛无比,谁能与敌,中国古今统治者生前享尽人间欢乐,死后仍然要不失在世时的享乐,“视死如生” ,大肆进行厚葬,可谓劳民伤财,以至国力削弱而消亡。在帝王陵墓前陈列神异猛兽,目的是在颂扬皇帝、贵族们“至高无上的威权和尊严”。 

如最早的南朝石刻为南京麒麟门外的麒麟铺-宋武帝刘裕(363~422年)初宁陵石刻: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是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出身于东晋时期的破落士族,后做军官,因屡立战功升为将军。永初元年(420年),他夺取东晋司马德文帝位,在位三年后死。陵前现存双翼石兽一对,神道坐北朝南,东为天禄长2.96米、高2.8米,双角已断,天禄胸、腹部剥蚀严重,缺四肢,股残尾断。西为麒麟长3.18米、高2.56米,独角,麒麟顶、鄂、尾残缺,腰、四肢均有裂纹。两兽肩生双翼,抬头挺胸,张开大口,内侧前肢朝前迈出,两翼雕鳞翅纹,作振奋欲飞之势,胸毛如云钩,两兽皆额下垂长须。石兽造型稳健庄重,浮雕精致,别具风格,与汉代石刻的风格相似,是南朝最早的石刻(图6-1南京马群镇狮子坝墓石刻图、2-刘裕石刻)。

1、天禄与麒麟

据《汉书.西域传》载:“乌弋山离国有桃拔狮子犀牛”。三国魏人孟康注释:“桃拔又名符拔,似鹿长尾,一角者或为天鹿,两角或为辟邪”。辟邪在古印度梵文的音译为“狮子”。总之这类石兽是以狮子和鹿为原形创作的。在南朝神道石刻中天禄和麒麟在形体上基本相似,天禄、麒麟抬头竖颈,均以体态高大而略显瘦长、昂首挺胸、张口露齿、目光锐利而著称,在神兽的腹部两侧刻有双翼,遍体雕刻云气、卷毛纹,繁缛而华丽,四肢腾起如飞,造型生动、雕刻精美,给观者一种威严震撼的神态,在气势上它们仍存留汉代石雕风格,但韵律已有很大变化,显得威武而富有灵气,透出一种难以想象的生动与悠闲。帝陵神道一般左为(东边)天禄,右为(西边)麒麟,天禄与麒麟二者之间区别在于它们头顶部有双角为天禄,独角为麒麟。如丹阳市建山乡前艾庙田家村附近-齐武帝萧赜(440-493年)景安陵,萧道成长子,母为刘智容,公元482年即位,年号永明,在位十一年,死于公元493年,终年54岁,庙号世祖,谥号武皇帝。神道石刻坐北向南,陵前仅存有一对石兽,均为公兽,东为天禄身长3.15米,高2.80米,体形修长,高颈斜出,‘双目平视’,显得秀美,西为麒麟,四足已失,身长2.70米,残高2.2米,风化剥落严重,通体纹饰漫漶不清,两翼造型极为矫捷灵动,体态十分优美。(图7-丹阳齐武帝萧赜景安陵石刻天禄图、栖霞山永宁陵石刻麒麟、局部图)。

 

 

 

 

 

双角为天禄,又称“天鹿”、神鹿,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瑞兽,也是天命、皇权的象征,统治者往往把自己比喻为天子,认为一切都是上天恩赐他的。观赏石刻天禄、麒麟的首选地是丹阳齐武帝景安陵和南京栖霞山狮子冲南朝陈文帝陈蒨永宁陵,这里保存最为完好,是南朝石刻中至上绝品,从中领略六朝时期的雕刻艺术,吸收六朝文化精髓,得到完美的艺术享受,陶冶情操(图8-南朝陈文帝陈蒨永宁陵双角天禄)。

独角为麒麟,麒麟也是一种被神化了的瑞兽,麒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四灵”之一,有麟、凤、龟、龙合称“仁兽也”。从神兽的头颈、胸腹和尾部屈曲弯折,整体呈s形状,给人以清秀颀长,线条优美,工匠艺人通过圆雕、浮雕、平雕等多种表现技法汇集一身,这在中国雕塑史上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它上承秦汉,下启随唐,南朝石刻成为六朝艺术三大宝库之一,即书法、绘画、雕刻。

如南京栖霞山狮子冲南朝陈文帝陈蒨(522-566年)永宁陵石刻:陈文帝名蒨,字子华,为武帝侄,始兴昭烈王道谭之子,天康元年(566年)四月殂。陵前存有石刻天禄、麒麟各一,东西相向,东为天禄、西为麒麟。天禄长2.60米、高2.75米。麒麟公兽长3.10米、高2.85米,均有双翼,膊部雕有鳞纹,遍体刻有卷毛,四爪悬蹬,呈欲腾飞状,生动异常,唯有这只麒麟的雄性生殖器保存最为完整,在民间认为公麒麟“好色”,由于村民的愚昧无知,许多石兽的生殖器被人为损坏,使得石刻原貌面目全非,此为南朝石刻石兽中之佳品。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于1977年11月将二兽提升地表之上,并将天禄断头接合(图9-南朝陈文帝陈蒨永宁陵独角麒麟)。

2、辟邪

在南朝诸侯王墓中都用辟邪造型石刻来为他们守墓,体形威武雄壮、头顶无角为辟邪,形如狮子,狮子则是人间百兽之王,辟邪较前者更显肥壮,朴实而稍有笨拙,头披鬣毛,丰满流畅、气势非凡,辟邪扬眉昂首、胸膛前挺,阔口大张、口吐长舌垂伸于胸前,目光犀利注视远方,生怕有不速之客打扰主人,总给人一副咄咄逼人的气势,腹部双翼振振欲飞,四足交错奔驰,留下一道尘土飞扬之状,长尾及地,整体造型雄浑简练,工匠雕刻技法十分娴熟,在中国古代雕塑史上树立暂新的一面,无论你从那个角度观赏,不管是它的整体还是局部都显得十分优美、和谐,给人一种安祥匀称的美感。

江宁县高桥门外上方乡石马冲-王侯(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石刻,陵墓坐西朝东,今存辟邪一对,均无角。南辟邪长2.72米、高2.58米,从颈部断裂,胸部碎裂,残缺较严重;北辟邪较完整,形似天禄,须拂胸际,但无角,长2.60米、高2.57米,这组石兽在南朝陵墓十分罕见,身上的纹饰比较简练,造型朴实,风格独具。我与一些六朝专家一致认为是齐梁时期王侯墓石刻,而非陈武帝陈霸先陵墓。首先这两件石兽总体上不用帝陵的有角天禄和麒麟样式,而用宗室王侯的无角辟邪样式。其次石兽都伸出外面的前肢,这是南齐石兽的特点。右石兽从侧面看,头后仰,胸前突,伸出右肢,头部、颈部、胸部和前肢倾斜呈一斜直线,有一种即将发作的动感,与梁代以后石兽的庄重造型有着较大的区别。因此它很可能是齐或梁初所作,把它比定为陈武帝万安陵之物疑点较多,很难成立(图10-右为陈武帝陈霸先万安陵?辟邪)。

观赏辟邪石刻最佳地点是句容市石狮乡石狮村-梁南康简王萧绩(505-529年)墓,为梁武帝第四子,赠侍中,中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萧绩死时正处梁代兴盛时期,神道石刻体形宏大。神道石刻坐北朝南,墓前现保存有辟邪一对,石柱一对,辟邪其形似狮,故当地人习惯称为石狮,是我国现存南朝陵墓石刻中最宏伟的一处。两只辟邪,一雌一雄,均用整石雕刻而成。东辟邪母兽,身长3.85米,高3.4米,西辟邪公兽,身长3.75米,高3.33米,石兽双眼环睁,圆鼻突兀,鼻孔撑张,巨口洞开,展露出两排显赫的牙齿,长舌垂至挺突的胸际,身有双翼,前为鳞羽,后上长翎,四足粗壮,足为五爪,翘首昂视,姿态雄伟,作停立状,石雕整体庄重古朴,浑然天成,集中体现了南朝的艺术风格,与南朝陵墓石刻一并被列为国家文保单位(图10-左为梁代萧绩墓石刻墓道、图11-梁代萧绩墓石刻辟邪)。

三、石刻造型艺术中的神道石柱与石碑

南朝陵墓神道石刻由石兽和石柱、石碑三部分组成,从外向内依次排列为先石兽、再石柱、后石碑,均为一左一右对称组合。

1、          神道石柱又称石标,如果在建筑物前的石柱又叫华表,如北京天安门前的东西石柱就叫华表,所以说石柱是陵墓或建筑物前标志性建筑。正如恩师曹者祉先生在《六朝艺术》中写道:“石兽和神道石柱,是南朝陵墓石刻最具特征性的造型,也是最能反映南朝时期石刻艺术高度成熟的煌煌巨制。”石柱上为圆形宝盖,下为方形柱础,寓意天圆地方。石柱由柱盖、柱身、础座三部分组成,方形柱础与双螭盘踞柱座相连,柱座多为四方形,在座体部分浮雕首尾相对衔珠的双龙(双螭),在古代常用蛇形代表龙身,所以经常发现装饰图案中有似龙似蛇的形状。通高约6-8米,柱体直径一米左右,柱身远远看上去酷似古希腊神殿中的罗马柱,柱身石额之上饰瓜楞纹、石额之下饰瓦楞纹24-28道,在上下两种纹饰之间用交龙辫纹相隔,上凸下凹呈阴阳之合,在柱体上方镶嵌由天王力士托举长方形石额,如丹阳梁文帝萧顺之墓道两柱上书“太祖文皇帝之神道”,左柱正书、右柱反书,也有皆正或皆反书写,柱额中所称“太祖”是皇帝死后,后人所赠称的“庙号”,而“文皇帝”也是后人赠的“谥号”,在这里庙号只有皇帝有,而谥号君与臣都有,都是后人对先人追加的封号,所刻楷书隽秀、笔力苍劲。柱顶雕饰圆形覆莲宝盖承盘,上有一尊小辟邪高高在上,窥视远方,这与六朝时期佛教盛行有关,从上到下整体造型修长而和谐(图12-梁代萧景墓石柱及柱额铭文、“供养比丘图”)。

如南京栖霞山十月村-梁吴平忠侯萧景(477-523年)墓,是梁武帝萧衍叔父萧崇之之子,萧景字子昭,官至侍中,中抚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天监十七年(518年)以安西将军监扬州,普通元年(520年)为安西将军郢州刺史,普通四年(523年)卒于任,时年四十有七,诏赠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神道石刻坐北朝南,墓前现保存有东辟邪,公兽,石柱完好无损,神道石柱梁吴平忠侯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南朝石柱。神道柱全柱分柱座、柱体、柱盖3部分,通高6.05米。其顶盖有莲花座,上有小辟邪一只,高0.81米、长0.84米。柱身有瓜棱形纹饰20道,石柱柱额上正书反刻“梁故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吴平忠侯萧公之神道”,柱额一侧刻缠枝莲和袒胸露腹赤足手执莲花“供养比丘图”,纵68横26厘米。看似极为普通的石柱,它是集西方古典艺术、印度佛教精神、东方图腾文化三者于一身(图13-梁代萧景墓石柱)。

2、神道石碑主要用于记载死者功绩勒于石上,以传后世的一种石刻,元代诗人袁桶在诗中写道:“龟跌负穹石,浮语极褒侈。”古人把长方形的刻石叫碑,如果碑上端是圆形就叫“碣石”,碣石一般是用来记事的,秦始皇在全国巡游时,每到一地都要刻石纪功,至汉代以后石碑甚行,以垂久远。后来的石碑有圆形和方形。神道碑竖在墓前,表彰死者,石碑故又称墓表。神道石碑由碑首、碑身及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形状有剑形和圆形之分,剑形的碑首叫“圭首”,圆形的碑首叫“晕首”,目前发现的多为圆形上有穿,左右双螭龙交缠于碑脊,上刻碑额铭文及螭龙等纹饰;石碑碑身正面镌刻墓主长篇碑文,碑阴有树碑人的姓氏,碑上铭文为石碑的主体部分,神道石碑主要用来记载墓主生平、丰功伟绩,在古代只有地位显赫、身份尊贵的人,才有可能为其树碑立传、流芳百世,而许多劳动人民、黎民百姓甚至连姓名都没有,那能象现在这样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碑座形状为龟跌,一般都将碑座雕成昂首的巨龟形状,这种巨龟学名叫“赑屃”,龟也是长寿的象征,表达主人的江山社稷世代相传,古代传说中有“一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长子“赑屃”、次子“鸱吻”、三子“饕餮”、四子“睚眦”、五子“狴犴”、六子“狻猊”、七子“趴”、八子“椒图”、九子“蒲牢”),它们分别装饰在不同含义的建筑和器物上,“赑屃”它是龙的长子,力大无穷,善于负重,从古至今一般都用它的形象来作碑座。雕刻简洁刚劲,造型素朴而明快,龟头外露直伸,在龟背上驮着巨大石碑(图14-栖霞山萧憺石碑图、碑额铭文、碑文)。

神道石碑的高度与石柱相仿,约低于石柱,石碑仍沿用汉碑的形式,经过1500多年风雨浸蚀,只可惜大多铭文已风化不清,保存最好的是南朝梁忠武王萧憺墓石碑。南京栖霞山甘家巷西-梁始兴忠武王萧憺(479-522年)墓石刻,萧憺字僧达,梁文帝萧顺之第十一子。天监元年(502年)加封安西将军、始兴郡王。普通三年(522年)十一月卒,追赠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曰忠武。

神道石刻坐北朝南,墓前现保存有石辟邪二、东石碑、西龟趺。神道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5.61米,碑身高4.45米,宽1.6米,厚0.32米,圆首圭形,有穿,碑脊上高浮雕相互交结的双螭蟠绕其上,碑身两侧各分8格,格内饰各种鸟兽怪异图案。中部有长方形碑额,碑额下有直径0.10米的圆形穿孔,碑额及穿孔四周浮雕蟠螭纹。碑额上书为“梁故待中司徒骠骑将军始兴忠武王之碑” 17字,字体虽为楷书,但却带有明显的行书笔意,自然流畅,飞动灵活,为历代书家所瞩目。龟趺高1.16米,宽1.6米。龟跌雕刻传神,两目凸出,昂首伏地,栩栩如生,雕刻精巧,装饰华丽,碑文楷书,洋洋洒洒三千余言,至今尚可辨识者仍有2800余字,碑阴刻有曹吏姓名。碑文使用了八法俱备的成熟楷书,字体精严遒劲,历来为人推崇,被誉为意象雄强的南碑代表,对唐代前期“瘦硬”派楷书艺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萧憺墓碑刻铭文为东海徐勉撰文,楷书碑文为大书法家贝义渊所书,郜元上石,丹阳房贤明刻,是中国迄今保存得最为完好的南朝碑刻,楷书笔划爽朗圆润,堪称书法艺术之佳品。清代书法家莫友芝在论述此碑书法时称:上承钟(繇)王(羲之),下开欧(阳询)薛(绍彭)。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时代,对书法史的研究有重要价值。石刻巨龟简朴有力,形象逼真,昂首伏地,栩栩如生。此外,在此神道碑北十多米处,还存有一件残碎的龟趺座,可知此墓原来还有神道碑一对,但这件残龟趺座也有可能是从旁边其他南朝陵墓神道移运而来。

南京仙林大学城应天学院-梁临川靖惠王萧宏(473-526年)墓,萧宏字宣达,是太祖梁文帝萧顺之第六子(图15-栖霞山萧宏石碑图)。天监元年(502年)萧宏被封临川郡王,先后居都督扬州、南徐州诸军事、骠骑大将军、扬州刺史、太尉、司空、侍中、司徒等要职,是梁代一位地位显赫的宗室贵族,萧宏生性风流,虽然年纪不过21岁,却有一妻三妾,并以恣意聚敛和沉湎声色而著称于世。神道石刻坐南朝北,墓前现保存有一对石辟邪,东西相对,均为雄兽。石柱二、西碑、龟跌一。西侧神道石碑保存完好,石碑犹立龟趺之上,碑高4.33米、宽1.58米、厚0.34米。顶部中有圆穿,穿孔旁雕饰双龙,碑首半圆形,龙纹、凤纹及莲花纹等,碑脊两侧有高浮雕的交龙(图15-萧宏石碑)。

萧宏石碑碑额及碑文全部侵蚀无存,碑侧面分刻八格纹饰清晰可见,第一格刻似半人半兽的怪物(雷神)、第二格刻神鸟朱雀(凤)、第三格刻有翼蛙形怪兽(雨神)、第四格刻双角飞兽(风神)、第五刻怪兽(火神)、第六格刻鼓翼飞鸟(凰)、七格刻牛首、人身、双翼的武士(怪兽)、第八格刻有翼神龟(玄武),是南北朝时期神道石碑中最精美的石刻。1975年在常州市浦前戚家村南朝大墓中,出土一批带有翼翅的花纹墓砖,其中凤纹、凰纹,与萧宏石碑第二、六格图案十分相似。(图16-萧宏石碑、碑侧纹饰、凤纹、凰纹墓砖、碑首、碑脊、碑座)

四、石兽中的翼翅艺术及时代特征

西方有位哲人说过:“最能表现速度的莫过于鸟翼”。石兽插上一付灵巧翅膀真是如虎添翼,翼兽的出现可能与六朝时期盛行的长生不老、羽化升天的思想有一定关系,逝者总想早日升入天堂,转世投胎从回人间。1975年在常州市浦前戚家村南朝大墓中,出土一批带有翼翅的花纹墓砖,其中凤纹、凰纹、人首鸟身、兽面鸟身、天禄、麒麟纹砖等等,可见南朝帝王对有翼的鸟兽是多么喜爱。

从石兽的翼翅形状可分出石刻的时代早晚,刘宋石兽两翼前雕较短的细鳞纹,后雕长翎纹,作振奋欲飞之势,雕刻手法以平直用刀为主。萧齐石兽早期双翼,前作卷云纹,中有细鳞,后为长翅,萧齐石兽中晚期双翼雕有圆涡纹、细鳞纹、长翎,翼鳞上均缀小花一朵,再后双翼由四个小翼组成,与胸前的长毛浑然一体,均较前期有更细致的装饰,刀法上多用圆刀雕刻。萧梁石兽浮雕双翼纹饰简化,石兽两侧衬以羽翅纹,腹侧双翼,翼前部饰6根翎毛,雕琢精美,是同类石刻中的精品,为南朝石刻中精巧之作。有的像鸟翅,两翼微翘,细鳞中饰有五瓣小花,有的双翼雕饰前为螺纹、后为浮雕的羽翎,但琢刻极为精美。陈代双翼纹饰更为精致,刻鳞纹,衬以鸟翅纹(图17-翼翅艺术-有翼天禄、麒麟纹砖,刘裕麒麟、萧赜天禄、萧景辟邪、陈蒨麒麟翼翅)。

   南朝宋、齐、梁、陈帝王陵墓前的石兽,在总体上石兽造型从z形演化为s形,石兽的变化由刘宋时期凝重古拙,向齐代矫健灵动的方向发展。早期的宋代石兽造型凝重平整,装饰古朴简洁,一般用方刀雕凿。到了齐代随着国力的增强,在雕刻技巧上随体形而动,石兽造型完美无缺,雕刻已趋窈窕、丰满矫悍,装饰华丽。齐、梁时期石刻较为繁复主要用圆刀技法,相比之下较汉代简便粗放的石雕有很大进步。陈代石刻保留齐梁时期灵巧、奔放的神态。梁代石刻辟邪雕刻浑厚有力,别有风韵,句容南康简王萧绩墓前保存的辟邪最为完整、生动,别具一格,它有幸成为南京市市徽标志。

一千五百多年过去了,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完整的石刻不多,大部分在自然、人为中毁坏,保护这些“国宝南朝石刻”已刻不容缓。南朝石刻的形象浑厚朴实,气魄宏伟,雕刻生动,造型雄骏灵敏,技法高超,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不仅是我国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瑰宝,同时也是世界人民共有的珍贵历史文化遗产(图18-梁代地域、建康都城、齐梁-刘勰、萧纲、萧道成、萧统、萧衍、萧绎、萧子云、萧子显帝王像)。

地址: 南京市尧佳路18号上城风景6-2-102

“秋枫艺林收藏馆”   邮编:210046

秋枫作于“耘逸轩”书室     2010年仲秋 

附表一:六朝各代帝王年表

朝代

谥号

姓名

在位时间

在位年数

 

 

三国

/吴(公元

222/

280年)

 

大帝

孙权

222-252

34年

 

 

侯官侯

孙亮

252-258

8年

 

 

景帝

孙休

258-264

7年

 

 

归命侯

孙皓

264-280

17年

 

 

 

 

 

 

 

 

东晋

(公元

 

317

/

420

 

年)

 

 

元帝

司马睿

317-323

7年

 

 

明帝

司马昭

323-326

4年

 

 

成帝

司马衍

326-342

17年

 

 

康帝

司马岳

343-344

2年

 

 

穆帝

司马聃

345-361

17年

 

 

哀帝

司马丕

362-365

4年

 

 

海西公

司马奕

366-371

6年

 

 

简文帝

司马昱

371-372

2年

 

 

孝武帝

司马曜

373-396

24年

 

 

 

安帝

司马德宗

397-418

22年

 

 

恭帝

司马德文

419-420

2年

 

 

 

 

 

 

 

 

石刻

 

 

 

 

 

4

2

0

/

/

/

5

8

9

(公

420

/

/

479

年)

 

武帝

刘裕

420-422

3年

 

少帝

刘义符

423-424

2年

 

O

文帝

刘义隆

424-453

30年

 

O

孝武帝

刘骏

454-464

11年

 

0

废帝

刘子业

465

1年

 

0

明帝

刘彧(雨)

465-472

7年

 

0

苍梧王

刘昱

473-477

5年

 

0

顺帝

刘准

477-479

3年

 

0

 

 

 

 

1

7

(公元479

/

/

502

年)

 

高帝

萧道成(427)

479-482

4年

 

0

武帝

萧赜

483-493

11年

 

郁林王

萧昭业

494

1年

 

海林王

萧昭文

494

1年

 

景帝

萧道生

494

 

 

明帝

萧鸾

494-498

5年

 

东昏侯

萧宝卷

499-501

3年

 

0

和帝

萧宝融

501-502

2年

 

0

 

 

 

 

5

3

(公元

502

/

/

557年)

武帝

萧衍

502-549

48年

 

简文帝

萧纲

550-551

2年

 

豫章王

萧栋

551-552

2年

 

0

元帝

萧绎

552-555

4年

 

真阳侯

萧渊明

555

1年

 

0

敬帝

萧方智

555-557

3年

 

 

 

 

 

4

2

(公元557/

/

589

年)

武帝

陈霸先

557-559

3年

 

文帝

陈蒨

560-566

7年

 

海临王

陈伯宗

567-568

2年

 

0

宣帝

陈顼

569-582

14年

 

0

后主

陈叔宝

583-589

7年

 

0

 

 

 

 

 

 

2

3

附表二: 南朝陵墓石刻时代一览表

南朝刘宋一处、萧齐八处、萧梁十八处、陈代二处、失名五处。

朝代

时间-公元

陵墓名称

帝王、姓名

石刻∶石兽                                               天禄 麒麟  辟邪   石柱   石碑

墓向

地点

朝丨

1

362-

422

初宁陵

武帝刘裕

天禄

麒麟

 

 

 

朝南

南京麒麟镇麒麟铺(1-图)

8

 

 

 

 

 

383-

447

永安陵

宣帝萧承之

天禄

麒麟

 

 

 

朝南

丹阳市胡桥镇狮子湾村(2)

440-

493

景安陵

武帝萧赜

天禄

麒麟

 

 

 

朝南

丹阳市云阳镇前艾庙田家村(3)

443-

492

豫章文献王

萧嶷?

 

 

辟邪2

 

 

 

江宁镇建中村方旗庙(4)

473-

494

前废帝?郁林王

萧照业

 

 

辟邪2

 

 

朝东

丹阳市后巷镇烂石垅村(5)

480-

494

后废帝?海陵王

萧照文

 

 

辟邪2

 

 

朝东

丹阳市埤城镇水经山村(6)

?-  494

修安陵

景帝萧道生

天禄

麒麟

 

 

 

朝南

丹阳市胡桥镇仙塘湾村(7)

452-

498

兴安陵

明帝萧鸾

天禄

麒麟

 

 

 

朝南

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村(8)

483-501

帝陵东昏侯

萧宝卷

天禄

麒麟

 

 

 

丹阳市后巷镇金王陈村(9)

18处

 

 

 

 

 

 

 

 

 

 

 

 

 

 

 

 

?-502

建陵

文帝萧顺之

天禄

麒麟

 

石柱

石龟

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村(11)

472-

501

桂阳简王

萧融

 

 

辟邪

2

石柱

 

南京炼油厂中学(12-图)

476-

518

安成康王

萧秀

 

 

辟邪

2

石柱

石碑

南京甘家巷小学(13-图)

?-520

帝陵永阳昭王

萧敷?

 

 

 

石柱

 

 

南京燕子矶镇笆斗山徐家村化工厂(10)

479-

522

始兴忠武王

萧憺

 

 

辟邪

2

 

石碑

南京甘家巷小学(西边农田)(14-图)

477-

523

吴平忠侯

萧景

 

 

辟邪

2

石柱

 

南京栖霞十月村(15-图)

473-

526

临川靖惠王

 

萧宏

 

 

辟邪

2

石柱

石碑

南京仙林大学城

应天学院东南(16-图)

476-

526

番阳忠烈王

 

萧恢

 

 

辟邪

2

 

 

南京甘家巷小学(西边农田)(17-图)

?-511

建安敏侯

萧正立

 

 

辟邪

2

石柱

 

江宁大学城海事学院(龙眠大道-淳化镇刘家边)(18)

王墓

萧正义

 

 

 

石柱

 

南京仙林大学城

应天学院东南张库村(19-图)

王墓

萧正仁

 

 

辟邪1

 

 

 

南京马群镇狮子坝(20-图)

505-

529

南康简王

萧绩

 

 

辟邪

2

石柱

 

句容市石狮乡石狮村(21-图)

501-531

安宁陵

昭明太子萧统

 

 

辟邪

1

 

 

 

南京燕子矶太平村太子凹(南博)(22-图)

475-

532

南平元襄王

萧伟

 

 

 

石柱

 

南京尧化门仙新路北家边(23-图)

?-544

新渝宽侯

萧映

 

 

 

石柱

 

南京甘家巷新合村董家边(24-图)

464-

549

修陵

武帝萧衍

天禄

 

 

 

 

东南

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村(25)

503-

551

庄陵

明皇帝

简文帝萧纲

天禄

 

 

 

 

东南

丹阳市云阳镇荆林三城巷村(26)

508-

554

帝陵

元帝

萧绎?

天禄

麒麟

 

 

 

丹阳市陵口镇萧梁河(27)

2

503-559

万安陵?

武帝陈霸先?

 

 

辟邪2

 

 

江宁区上坊镇白马公园(28-图)

522-566

永宁陵

文帝

陈蒨

天禄

麒麟

 

 

 

 

南京甘家巷新合村狮子冲(29-图)

 

 

 

 

5

 

失名

王墓

帝陵

 

辟邪1

 

 

 

 

南京蒋王庙明代李文忠墓园(市博)(30)

失名

王墓

王侯

 

 

 

 

碑座

 

南京麒麟镇晨光行政村后村

后村打谷场(31)

失名

王墓

帝陵

 

 

 

石柱

 

 

江宁上坊镇耿岗科学园

(天元东路)(32)

失名

王墓

王侯

 

 

 

石柱

 

 

江宁淳化镇宋墅村科技园汽车产业配套区(龙眠大道)(33)

失名

王墓

王侯

 

 

辟邪

石柱

 

 

江宁上坊镇陵里侯村(南汽厂)(34)

注:石刻总数应在五十处左右,现在只找到三十四处。

【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3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0-09-23 17:07:03;  
王羲之书法、顾恺之绘画两枚票我特别喜欢哦!好票票啊!
姓名:郭礼典; 时间:2010-09-24 08:45:09;  
谢谢
姓名:王东州; 时间:2010-10-08 20:41:08;  
南京,王者气吞山河的气势。难以替代的文化底蕴。历代文人骚客留下无数印记,远的不说,近代张恨水笔下的《金粉世家》、《啼笑因缘》就是封建就中国的缩影,朱自清《背影》下的浦口火车站风貌依然。。。。。。郭先生的文章更是博大精深。。。。。。后人难以企及,再接再厉。让读者领略南京的无限风采。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630400; 今日12887; 昨日16291;
本页访问量:2655290; 今日233; 昨日479; 收录总数:6873013; 今日:3301; 昨日:504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