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莲花杯”征文1号:对比中显优势 创新中求发展

“莲花杯”征文1号:对比中显优势 创新中求发展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试论常规门券展示与电脑制作网络展示的异同
显示日期:2010-08-23 查看次数:1030; 复制本文地址

 编者按:今天,我网举办的首届“莲花杯”有奖征文活动的第一篇征文与大家见面了!我们为之鼓呼!为之欣慰!继首届“莲花杯”电脑制作券集展赛圆满成功之后,我网不失时机,再次推出征文活动,其目的是在大家饱览券集大餐之后,再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下网络世界与门票收藏的乐趣,抒写一下自己驾网络之舟,畅游券海的所闻所感所思,使我们的收藏活动再上新台阶,得到新升华。我们热切期望广大券友都能积极参与此次征文活动,拿起笔来,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让券苑百花盛开,果实累累!我们恭候各位赐稿,赶快行动吧,加油!

  对比中显优势     创新中求发展

 ——试论常规门券展示与电脑制作网络展示的异同

 

 门券收藏展示活动,是门券文化的精髓所在,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和十六届全国大展的洗礼,券界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常规券展的操作规程,并探索总结出许多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些成果是我们继续发展和不断创新的现实基础。

 当我们立足于已跨入多媒体时代的今天,科技创新的时代潮流,同样有力冲击着门券收藏界的生存和发展,考验着我们的适应能力和驾驭能力。券界有识之士也在思考一些问题:门券收藏文化,如何才能积极适应现代科技和现代传媒迅猛发展的势头?如何才能以与时俱进的创新理念,推动门券文化与科技进步的紧密结合?如何才能以更好的方式推动门券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思考者有之,行动者有之。一些网站试办过网络门券展示活动,一些弄潮儿也创办了门券视频、门券电子书等全新的展示方式。在近三届全国门券大展期间,利用电脑制作彩色首页、插页甚至全部贴片的券集,呈现逐届倍增的趋势。特别是门券收藏研究网开展的电脑制作券集展示活动,趁势而上,成果显现,对于普及电脑制作技能,创新门券专题制作方式和展示方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券界引起广泛好评。

 电脑制作网络展示活动,是由网上展示常规门券作品,进而发展为电脑制作门券专题、网上集中展示作品的新的尝试。它之所以受到券界的欢迎和好评,我认为,主要是传承了常规门券专题的基本架构和合理内涵,并以崭新的制作方式及展示方式加以充实和创新,从而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会贯通。这一点也正是同以往以罗列门券形式为主的网络展示所不同的根本所在,也是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希望所在。

 作者全程关注了一年来电脑制作券集展示活动的成长过程,并有幸参加了首届“莲花奖”券集竞赛的作品制作,对比以往常规参展的体会,悟出了其中的一些异同和优劣,并想对这一新生事物,做一些客观分析。

 由于同属门券专题制作,因此架构和要素基本相同,笔者曾在《网络门券小品专题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一文中有过论述,简要之为:主题突出,标题醒目,层次清晰,选券精准,文字简练,美观得体。这是两者主要相同之处。本文将重点放在两者的差异方面进行探讨,并从组织方式、观展方式、制作方式三个层面进行比较分析。

 第一、组织方式:1、常规展示:多在室内或室外举办,跨地域的大展,如全国展和省展,主办方要做很多的组织工作:作品征集、宣传活动、邮寄贴片、保管展品、联系场地、布置展板(装框或装柜)、看护作品、撤展回收、邮寄退还等等,以及清理场地、交通运输、活动接待等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某一环节的失误,都会给全局造成不良影响。期间的经费开支,也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其优点是:有规模、有声势、有场面、有影响,是现阶段传播和普及门券收藏文化的主要方式和有效途径,往往具有很好的宣传效应和社会效应。2、网络展示:由于是电脑虚拟展示,不需实物转移,不受场地限制,因此,减少了许多环节和人力物力的消耗。其优点是:随时上传,即可展示,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时效性好,受众面广,代表了门券展示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现阶段受电脑普及程度的制约,券界的号召力和社会影响力还有限,尤其是对券界以外社会人士的影响,很难与常规展所媲美。

 第二、观展方式:1、常规展示:无论室内室外,都受以下条件的制约:光线明暗、展板高低、距离远近、时间长短、数量多少。某一环节的欠缺,都直接导致观赏效果大打折扣。大型券展的观看者,除对少数感兴趣的专题或吸引眼球的作品留意外,往往只能走马观花地粗略浏览。很难有反复观看、细细品味的充裕时间。此外,异地观展者还涉及旅费、住宿费的支出,及主办方对观展时间的安排长短等因素限制。其优点是:真实感强,保真度高,对感兴趣的券品和专题,可细致观察,甄别细节,尤其对券品的尺寸和比例,一目了然,便于记忆。2、网络展示:不受时空影响,不受地域限制,坐在室内,打开电脑,轻点鼠标,就可轻松自如地观赏作品,尤其是文字介绍,可清晰阅读。而且,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反复观看,细细品味。没有了日晒雨淋之忧,避免了疲于奔走之苦。不足在于:对券品的实际尺寸不易把握,色度有偏差,细节看不清。

 第三、制作方式:1、常规展示:券集的制作,往往要经历券品塑封、加贴衬纸、贴片装饰、打字插图、美术点缀、贴片装袋、整框调整、全局效果等流程。力求做到,排列整齐,疏密有致,色彩协调,风格一致。这些是每个参展券友必备的基本功,而且,有利于券品的收集和保管,有利于专题的整理和深度研究。其缺点是:耗时耗材,费心费力,杂乱繁琐,重复劳动多,效果还不尽如人意。2、电脑制作:采用电脑打字,扫描图片。文字图像,伸缩自如,重复劳动,复制粘贴,修改方便,调整灵活。尤其是背景设置,色彩靓丽,时尚美观,更有利于券集精美化制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而且,几乎没有实物消耗。较之常规制作,简便易行,效果更佳。不足在于:券品尺寸可随意缩放,容易破坏券品主体的真实感受(“莲花奖”规则就明确规定必须按实物1:1扫描),以及受电脑制作技艺和装饰水平的制约,高水平的制作还难以普及。

 甄别不同是为了区分优劣,区分优劣是为了把握趋势,扬长避短,相互借鉴,突出特点。

 门券展示的目的就是为了观赏。因此,无论常规展示还是网络展示,都要从观看者的角度出发,着眼于组织和制作。作为常规展示的主办方,应选择好场地,安排好时间和时段,尽量创造明亮舒适的观看条件。作为制作者,也应针对常规展示的特点,调整制作技巧和表现手法。首先,要考虑吸引观众,借鉴室外广告的优势,要适当抢眼,包括:首页精彩,标题醒目,纲目清晰,色调明朗。作者就曾多次在参展作品中,除首页外,包括纲目、结语、段落文字等制作彩页和彩条,以强化视觉效果。当然,还是全部彩印效果更佳,但制作成本也高。其次、文字介绍宜少不宜多,字体宜大不宜小。再次、表现手法上,背景图案不宜复杂,彩印图片不宜用反光膜,可选亚光膜。而电脑制作网络展示作品,则文字可适度增加,色调可适度柔和,背景图案可适度渲染,以更好地营造意境,烘托主题。

 真正的艺术创作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统一,是个性展现的独特魅力。技艺创新是手段,文化修养为根本。优秀的门券专题是与作者的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个人情趣、研究层次密切相关的,是师承传统、把握潮流、敢于创新、个性展现的创作成果。

 电脑制作网络展示这一新生事物的出现,为我们开启了一扇崭新的窗口,使我们看到了券界新的希望。它的诞生虽然时间不长,成长还显稚嫩,“小荷才露尖尖角”,还需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发展和提高,但由于它将现代科技与传统门券收藏文化的优秀成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并与传统方式相互促进,并行不悖,所以,为门券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和繁荣闯出了一条新路。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众手培育,探索研究这一新生事物,去迎接门券文化更加繁盛的明天。

 毋庸置疑,随着电脑的快速普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电脑制作网络展示的门券作品,将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作品编辑:张景生;网页编辑:陈捷】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1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0-08-23 15:10:26;  
扬长避短,意在发展。有针对、有见地。
感谢胡保平先生的总结与归纳。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10-08-23 16:05:07;  
论题明确,论点突出,论据充实,有理有据,简明易懂。好论文!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0-08-23 16:48:31;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继承发展,共创辉煌。胡会长,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0-08-23 19:31:36;  
二种展示方式的优势和不足,一目了然。文章具有指导意义。
姓名:太原; 时间:2010-08-23 21:35:56;  
山西门券界人才济济!!!我们协会的骄傲!!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0-08-24 07:02:44;  
为征文一号叫好!实实在在的一号!鲜活的一号!
姓名:白纪元; 时间:2010-08-24 15:59:50;  
征文一号头开得好---向您致敬---胡保平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0-08-24 20:13:22;  

分析有条有理,
对比有理有据,
两种展示异同,
很有指导意义。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08-24 20:41:28;  
有道理!中肯、正确!
姓名:田子; 时间:2010-08-26 12:12:26;  
分析的很仔细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0-08-26 22:02:58;  
论点明确、论据充实,很有见地,具有指导意义。学习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43422835; 今日57905; 昨日57477;
本页访问量:2749449; 今日153; 昨日168; 收录总数:9282490; 今日:16896; 昨日:1725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