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情深不一定要“痴” |
《今古奇观·灌园叟晚逢仙女》,说的是一老者爱花种花,得遇神仙。这老者因得了花中之趣,自少至老,五十余年,略无倦意。筋骨愈觉强健。粗衣淡饭,悠悠自得。有得赢余,就把来周济村中贫乏。自此合村无不敬仰,又呼为秋公。他自称为灌园叟,后来得遇神仙。此故事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曾经拍成电影《秋翁遇仙记》,家喻户晓。 蒲松龄的《聊斋》中有篇《石清虚》,是以爱石为题材的故事。一个叫邢云飞的人,爱石如命,放着高官厚碌不要,却偏偏迷上了冷冰冰的石头,隐居山中,与一方玲珑精美的太湖石结下奇缘。孰料这方奇石数次得而复失,几经周折,最后终于回归陋室,邢云飞与石相依为命直到与石同葬。 当代的奇石收藏,正热得如日中天。但玩石的真谛何在?恐怕不是所有的收藏者都明白。有人是为了欣赏,大多藏家热衷关心的无非是某某奇石价格高低,市场炒作等热点问题,功利思想占了主要成分。这样,恰恰是本末倒置,忽略了‘石供人赏’之根本。结果人玩石变成了石玩人。 在爱情中,情深到“痴”的人,无论哪朝哪代,哪个地方,市井传闻的太多了。 至于文学作品,比生活的真实更典型。明清的文学作品有不少以“痴”为主题的,比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王实甫的《西厢记》、孔尚任的《桃花扇》。《聊斋志异》全书四百九十余篇,涉及花妖狐怪,物精鬼魅等天上人间各个角落的各色人物,形象灵动如生,风采各异。但其中给予读者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痴”的人物群像,如婴宁、花姑子、孙子楚、席方平、郎玉柱、邢云飞、阿宝等等。书中塑造的各类“痴人”形象,分为“情痴”、“性痴”两种。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自序》中有这样一段话 :“遄飞逸兴 ,狂固难辞 ;永托旷怀 ,痴且不讳。”直言不讳地说自己有点“痴”。他其实是借诸多“痴男”“痴女’表现在高压统治下的黑暗封建社会里人们精神的迷惘,暗示着作者对“存天理去人欲”的宋儒理论的否定和追求解放情欲、个性自由的美好愿望。 说到门券收藏,这本是一种情趣活动。 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说的是情趣可以交友。 情趣有高雅,低俗之分,人们的经历,特长,情感,情操,知识和环境不同,也会有不同的情趣。情趣会随着人自身和环境发生变化而发展或改变。 高雅情趣能使人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能使人修身养性,经常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有益于身心健康。可以拓宽人们学习和生活的领域,发展人的想象力使人充满活力,有助于开发智力和激发创造力;改变人的精神面貌,提高人的文化修养,使人道德高尚使生活更加充实而富有意义。 收藏的是“物”,但必定“由物及文”。而所有“物”的魅力有两种:一是文化,二是金钱。情趣有雅俗之分,雅与俗的分水岭就是文化与金钱。我不反对物欲,因为物欲是人类最本能的欲望,而精神上的欲望却是后天培养形成的。在行为科学中人类的生存首先是物欲的追求,在生存得以保证的条件下才有可能精神、文化的追求。 在一些夸奖券友,对门券情深的人物报道中,作者常使用一个词汇——“痴迷”。 何谓“痴迷”?—— 词典解释:形声。从疒( chuáng),疑声。它有下面的这些意思:不聪慧;迟钝;沉迷不悟;傻,无知;精神失常,疯癫:极度迷恋等。——这都是很难看的形象。 佛教对“痴’是这样解释的: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唯识论》卷六中说:“于诸理事迷暗为性,能碍无痴,一切杂染所依为业。”又说:“诸烦恼生,必由痴故。” 佛教还把“痴”列为的三毒之一: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文学家、收藏家贬词褒用,歌颂对人对事物的感情达到痴心的程度,使“痴迷”一词有了浪漫、深情、真挚、锲而不舍的可爱含义。我们的歌颂基本都属于此层面。 门券非同玉石字画瓷器古玩。无论体量、价值,在收藏界都是“小数也”。不似价值连城之文物,也不似股票投资,牵涉身家性命;得之故喜,失之也无大忧。有闲即玩,无暇即放。有张有弛,有收有放,有节有度;拿得起放得下,用不着“沉醉”,犯不上“痴迷”。不要让人玩券,变成券玩人。门券界已经发生过的种种不和谐、不团结、不愉快,不诚信,乃至骗人、造假现象就是券玩人的现实版,就是“痴”的魔障侵入灵魂。 对人、对事物都可以“情深”,都可以“执著”(执著原为佛教用语,有顽强,追求不言放弃的精神(褒义);固执,不改变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也指固执或拘泥(贬义),对于事业、前途、生活目标等人生大事,执著地去追求,当然无可非议)。 但是,对于业余爱好、文化活动,都可以热情,却没有必要执著,都可以追求,切不可以“痴迷”。痴迷会会导致偏激、孤僻,失去本我,失去自由,失去轻松;会忽略亲情、友情、爱情;会伤神、伤身、伤人。谈恋爱的,不能痴到罗米欧与朱丽叶那样;玩股票的,不能痴到跳楼。 事实上,门券网、刊上“痴迷”一词的应用都属于夸大其词,渲染气氛而已。真若有“石清虚”、“灌园叟”那样“痴迷”而遇仙的券友,也是人间一大乐事!
【编辑:王建池】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王建池 |
目前,网友留言共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0-08-15 08:21:50;
杨校长的大作拜读后,长知识、长见识,颇有指导门券收藏者之功。取其褒义吧。
若能掌握其“度”就是高尚之人:这个度是否“似痴非痴,似迷非迷”。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0-08-15 10:28:16;
这是我读过的最好文章之一,我拜读后,觉得很有道理,不管是做人,做事,都有度在其中,适可而止。感谢杨校长的教导!
姓名:红华; 时间:2010-08-15 11:31:38;
任何收藏队伍中,都是由三类人物组成。痴迷者、常态者、跟风者。这是自然规律,应随其自然吧。杨会长的提示很重要,我觉得:应在追求中玩出乐趣,玩出情操,玩出健康,玩出文明。在追求中要有节有度,其乐融融。我不反对痴迷者,但所谓的痴迷者应树立明确的追求目标(如专题收藏求全求精),而不是无的放矢,盲目跟从。我也不反对以物易物,以券养券,但要以情为重,公平交易,不计得失。总之,不管干什么,都应“适度”,因为世界上本无十全十美。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08-15 14:58:20;
迷者,迷恋也,但须有度;入迷者,迷深之,慎防变痴;券玩人者每见,以情为重者亦多。
杨先生所述十分精辟,很有道理!拜读了。 姓名:于国琪; 时间:2010-08-15 17:12:56;
赞同杨先生的理念,非有大彻大悟深刻修养者,亦难做到,早闻先生个中情怀,由衷细心学习着。
姓名:快乐伴我; 时间:2010-08-15 19:44:29;
文章立意明确,愿卷界健康发展,愿卷友养心健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0-08-16 19:52:10;
金玉良言须牢记,收藏目的为求趣;本末倒置不可取,爱好有度不痴迷!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
整站访问量:38539422;
今日737;
昨日12982; 本页访问量:2722698; 今日22; 昨日264; 收录总数:8087028; 今日:206; 昨日:5428;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