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文化印记-民俗

文化印记-民俗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3-05-14 查看次数:418; 复制本文地址
周永强

图片总大小:2.2MB;最小图片:55KB;最大图片:171KB;


文化印记-民俗

周永强

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被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庙会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传统民俗活动。它的产生、存在和演变都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据记载,庙会源于远古时期的宗庙社郊制度-祭祀。在远古时期,祭祀是人们生活中一件经常而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久而久之,庙会演变成了如今人们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

春节庙会,至今我只逛过太原庙会。2008年开始,太原庙会在市动物园举办。春节本是喜庆的节日,动物园庙会更是吸引了众多市民前来。动物园经合理布置,彩旗、灯笼高挂,除了必不可少的地方特色小吃外,最吸引人的就是舞狮表演。两个舞狮人一前一后站在铁柱子上,一个抬头,一个拱尾,动作协调、配合熟练,他们时而悬空、时而跳跃,各种高难动作惊险刺激。这种南方的舞狮表演,作为北方的太原较为少见,有的市民意犹未尽,表演结束依旧不愿散去,还会等待下一场观看。

图片1_调整大小.png图片2_调整大小.png

图片3_调整大小.png图片4_调整大小.png

图片5_调整大小.png

图片7_调整大小.png

说到庙会,就不得不说一下太原的过唱了。七、八十年代的省会太原分为三城区和南、北两郊区。我从小生活、居住的厂矿宿舍紧邻北郊区摄乐村,这里每年都有过唱传统。虽说称之为过唱,实质上也就是庙会。

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是摄乐村过唱的日子。这天整个村里都是热闹的景象。各家各户喜气洋洋,院落屋内收拾干净,人人穿戴整洁,迎接来自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而摆摊卖货的小商小贩早早就来到村中的主街上占好了位置,有服装鞋帽、布料的,有土产日杂的,也有专门卖农村生产工具和猪、兔、鸡、鸭等牲畜的,还有一些各色小吃。那时我和小伙伴们穿梭在来往拥挤的人流当中,最吸引我们的是各类玩具。记得有种叫琉璃咯嘣的,是用玻璃烧制的,下面的底儿很薄,一吹一吸的时候,会咯嘣咯嘣地响;还有一种用竹子做的带哨的小气球。

过唱,自然就少不了唱,这个唱就是唱戏。那时候每个村过唱,一连三天都要唱戏。村口会张贴出演出布告,内容包括戏曲剧目及时间、地点。唱戏一般上、下午两场。远远就看见在大队院子里,临时搭建了个大戏台。戏台顶子上彩旗飘飘,演出剧团的条幅悬挂在中央。来看戏的,不仅有大人,还有小孩;不仅有本村的,还有十里八村的都会赶来看戏。不管听懂,还是听不懂的,早早的就搬上板凳坐到前面,来晚的要么是站在后面,要么就只能踩在凳子上了,偌大的地方都是黑压压的一片人。那时年龄小,我是听不懂戏的,只知道是山西棒子,也就是晋剧。赶上又是放暑假,和邻居家的二驴、丫头、黑娟等小伙伴们买上5分钱的冰糕跑到戏台前面,瞪大眼睛看台上身着长袖衫、下穿阔腿裤,脚穿厚底靴的唱戏人在台上走起来一板一眼,还有台上一侧的吹、拉、弹、打各种伴奏的,或绕到台后透过篷布瞅瞅里面,只见有的在卸妆、有的在化妆,还有的在候场。记得当看到台上那些脸上带长假须的,回家后还找个小铁丝挂上玉米须戴到耳朵上照照镜子。现在想想,在那个年代,邻村过唱也成为我们这些厂矿子弟看热闹、玩耍的去处了。

图片8_调整大小.png图片9_调整大小.png

图片11_调整大小.png图片12_调整大小.png

图片13_调整大小.png图片14_调整大小.png

我最早是在村里过唱时接触到晋剧的,也逐渐感受到戏曲作为我国的传统文化民俗,为人民喜闻乐见。山西晋剧出现过丁果仙等著名的表演艺术家,受到过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她主演的《打金枝》也被拍成了电影。丁果仙还捐资创建了山西戏曲学校,她创造的丁派唱腔,对晋剧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促进了晋剧艺术的发展。

图片15_调整大小.png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村陆续修建了固定的戏台。每年过唱,戏台两侧就会安装上竖条形的显示屏,唱戏的台词就会在屏幕上出现。在灯光的照射下,晚上看戏又是一种别样的感觉,而爱看戏也大都是年长之人。有的村晚上还会有歌舞表演,更多的观众则是年轻人。

参加工作后,单位的同事有来自北郊区下元、后北屯、东社、向阳店、柴村、三给村等地的。每年各村过唱,大家就会买些牛奶、粮油等食品轮流到同事家转一转、坐一坐。按照传统,主人都会准备丰盛的饭菜招待客人。1998年太原市重新进行了城区划分,原来的三城区,南、北两郊区撤销改成了五个城区。2002年我离开了原单位,但也会抽空去村里看望以前的好友,叙旧聊天,过唱依旧。

图片16_调整大小.png图片17_调整大小.png

近些年,随着太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中村进行了拆迁改造。原有的村委会也已变成了居委会,村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日子越来越红火。如今的过唱,拥挤的人潮早已成为过往,只有依稀可见的商贩。与好友谈起当年的过唱,怀旧依然。原有的戏台也不见了踪影,有的村过唱虽已不再唱戏了,但一年一度过唱的风俗还在一直延续,也会代代相传!

图片18_调整大小.png

图片20_调整大小.png

图片21_调整大小.png

图片22_调整大小.png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3-05-14 06:47:34;  
喜欢脸谱,谢谢展示分享!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3-05-14 07:56:57;  
庙会的记忆,学习了,谢谢分享!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3-05-14 08:04:30;  
庙会,富含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谢谢分享!
姓名:熊斌; 时间:2023-05-14 08:11:59;  
看来民俗的传承,任重道远!
姓名:刘双凤; 时间:2023-05-14 08:56:01;  
谢谢周老师分享!民俗文化还是得传承下去!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3-05-14 09:24:25;  
谢谢周老师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3-05-14 10:39:27;  
谢谢周老师分享民俗文化!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3-05-14 14:05:42;  
各地庙会有各自鲜明的特色,谢谢周老师美文呈现行将消失的太原庙会“过唱”。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3-05-14 14:41:18;  
学习了,谢谢分享!
姓名:陈捷; 时间:2023-05-14 15:05:12;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3-05-14 15:20:31;  
童趣难忘。分享周老师佳文,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3-05-14 15:22:07;  
民俗庙会,各地都有鲜明的特色。谢谢周老师美文分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3-05-14 15:22:29;  
庙会门票,也很出彩。
姓名:钟杰; 时间:2023-05-14 16:54:18;  
拜读了,谢谢周老师佳文分享: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3-05-14 17:09:08;  
民俗文化,博大精深。欣赏周老师佳文!
姓名:张岩; 时间:2023-05-14 17:14:32;  
我们有着相同的记忆,谢谢周老师的分享!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3-05-14 17:22:11;  
欣赏监!谢谢周老师的分享!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3-05-14 18:45:09;  
庙会知,过唱叫法头次听说!谢谢周老师!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3-05-14 19:30:54;  
接地气的庙会
姓名:张有发; 时间:2023-05-14 19:36:52;  
拜读好文章,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多谢分享。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3-05-14 20:44:31;  
欣赏了,谢谢周老师分享!
姓名:杜海涛; 时间:2023-05-14 21:24:04;  
喜欢周老师的文笔,喜欢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感谢周老师分享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3-05-14 22:27:43;  
谢谢周老师介绍庙会!
姓名:陈陳; 时间:2023-05-15 08:47:49;  
庙会是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回忆里的庙会欢笑、热闹是最初的美好。
姓名:我是谁; 时间:2023-05-15 10:53:56;  
梦回儿时
姓名:俞无畏; 时间:2023-05-15 12:33:17;  
谢谢周老师的精彩叙述和门票展示分享!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23-05-15 20:06:28;  
谢谢周老师详细精彩的介绍!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3-05-17 01:07:25;  
拜读,欣赏了……谢谢周老师详细介绍庙会文化!……受教、学习、长知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088775; 今日13903; 昨日11940;
本页访问量:2621668; 今日400; 昨日505; 收录总数:6429647; 今日:3021; 昨日:402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