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广州现存完好的古书院(三) |
广州现存完好的古书院(三) 俞无畏 五. 庐江书院(何家祠) 昔日的广州,在邻近今天教育路的流水井,大、小马站一带的深街窄巷里,在约三平方公里的区域内竟然云集了数百家以姓氏命名的书院,象东平书院、濂溪书院、冠英家塾、考亭书院、周氏书院等,形成了全国罕见的书院群落。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书院中的许多已逐渐煙灭于社会烟尘里。但仍然有那么几家顽强且幸运的保存了下来,虽则他们如今已物是人非,唯有门匾上的斑驳字迹与断续的麻石墙角诉说着往昔的故事。但流水井的庐江书院则属于保留完好的一个特例。 在青石板铺就的流水井窄巷巷首,庐江书院那古朴硬朗的石砌门楼格外醒目。这间始建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曾于道光、光绪年间两度重修的书院,系广州、肇庆两府的何氏族人联手打造的“合族祠书院建筑”,所以庐江书院又名“何家祠”。 流水井小巷和庐江书院景观 庐江书院主要由堂屋及附属的东、西向试馆所组成,堂屋的主要功能为何氏宗族的公共活动场所;两旁附属的东西试馆则是为宗族子弟赶考科举提供的临时住宿落脚点。此外,院内的照壁、水井、头门等则是书院建筑的辅助构成元素。堂屋是庐江书院的核心建筑,它是一路三进三开间门堂式的建筑形制,分前堂、中堂、后堂。三堂之间由卷棚式屋顶覆盖的廊庑连接贯通。 庐江书院前堂为门堂式,由塾台、塾间等几大要素组成丰富多彩的平面布局形态。 书院里共设书舍46间,东西相对而设 青砖砌筑,镬盖耳,风火山墙,绿简瓦,灰塑瓦脊,绿琉璃瓦剪边的门楼;4根方形石柱,4根坤甸木柱托起十三架大梁的二间中堂;前廊架雕刻有博古纹饰的廊庑连通天井;还有那高三层,镬耳状风火山墙,正脊置琉璃鏊鱼宝珠,墙体上嵌有石额两幅的魁星(豋云)楼,无不显现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明清书院的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它的建造模式及运营模式在中国的书院群里也别具特色。这间书院更是近代广府何氏的图腾标志。 如今,庐江书院摇身一变,成为了金融文化新阵地。参观过后我们方才知道,原来中国第一家中央银行在广州 中国最早的保险公司在广州 中国最早出现的汇票在广州 …… 华南地区首个综合性金融博物馆——岭南金融博物馆,也在广州 穿行在展厅中,时时可见阳光从天井中洒下,连通各处的廊庑延伸出精巧变化的行进线。置身其中,与外面喧嚣的北京路仿若两个天地。昔日书香四溢的地方如今充滿了“铜臭”,让我们有种有趣且异样的感觉。 金融博物馆简介和第一、二版门票(色调区分) 六. 豫章书院(罗家祠) 说道豫章书院,那首先得从豫章这位人物说起。豫章先生姓罗名从彦,字仲素,这位出生在南沙剑州的宋朝经学家、诗人,更是豫章学派的创始人,一生 著书众多,有名者如《中庸说》、《豫章文集》等等。 豫章书院即是以他的名号命名,用于其学派讲学授课的学堂。全国有四大豫章书院,它们分别为江西豫章书院、黔东豫章书院、广东豫章书院、福建豫章书院。最早的一家豫章书院诞生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年历史,当时在朱熹理学的影响下,这里成为江西地区传播程朱理学的重要基地。 相较之下,位于岭南之地广州的这家豫章书院则要“年轻”许多。始建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的这间书院,虽然只有百年历史,却是目前仅存的省级豫章书院且规模最大的,且是祖先源自于江西的罗氏族人在广州的合族宗祠,故又名罗家祠。它在我国民间教育书院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豫章书院正门门楼 豫章书院座落在广州开埠以来就是商家云集之地,地位犹如上海外滩一样显赫的珠江之畔。彰显岭南祠堂书院建筑特色的豫章书院,在一群很有沧桑感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建筑烘托下,瞬间便让人们代入那段逝去的年代里。 1924年7月15日,中共广州地委派刘尔崧、施卜、穆青、周文雍等发动沙面租界3000多洋务工人罢工,抗议英、法帝国主义颁布的《新警律》苛例,当时在豫章书院内召开会议,成立了广州各界联合反对沙面苛例大会执行委员会。书院在广州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广州真光中学发行的书签 今天的书院已成为广州真光中学的图书馆,也是广州最古色古香的校园图书馆。书院的教育功能和昔日的气韵仍然在南国这片土地上延续。 在修旧如旧原貌尽在的这间古书院里,除东侧的衬祠已拆外,其余下堂(头门)、中堂和上堂(祖堂),东侧原有议事厅和魁星楼等主体建筑依旧,祠堂主体布局尚存。头门的封檐板、梁架的木雕、墀头的砖雕相当精细。 豫章书院梁架上的木雕十分精美 细心的人们还会发现,豫章书院内石柱的四边有竹子雕饰,这非常有别于其他的书院。原来这里包含了“节节高升”的意思,寄托着读书人对功名的渴求,也表明了读书人似君子之意。 书院内有一块圆形云石上题:“奕世流芳”四字,系世代流传美名之意。这块云石别具意义:“每座百年名校总会有许多的历史沉淀,也是这些百年老校最珍贵,最应该让其发光的文化内涵 。这块云石所阐述的意思正是要求后人用其美好‘德志’影响学子思想。” 伫立书院中,让人觉得时光似乎格外偏爱这处幽境,岁月留下的痕迹久久不愿退去。 (待续)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4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3-02-23 01:44:30;
拜读,欣赏了……谢谢俞老师分享!……受教、学习、长知识……
![]() 姓名:陈捷; 时间:2023-02-23 08:32:11;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3-02-23 08:33:04;
好文章,谢谢分享!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3-02-23 08:45:32;
豫章书院书院书签好靓丽,谢谢俞老师分享!
![]()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3-02-23 09:21:13;
欣赏了!谨谢!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3-02-23 10:06:41;
书院化身博物馆,起码保存了古建筑!
![]()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3-02-23 10:14:47;
好文章,长知识了!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3-02-23 10:31:51;
谢谢俞老师分享!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3-02-23 10:57:11;
拜读学习了,谢谢俞老师分享!
![]() 姓名:张海; 时间:2023-02-23 11:02:46;
何家祠、罗家祠没有去过,还是应该去看看。
![]()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3-02-23 14:04:51;
拜读了。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3-02-23 14:28:37;
拜读了,谢谢俞老师分享!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3-02-23 15:11:48;
拜读了,羊城自古以来读书氛围浓厚。谢谢俞老师的分享!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3-02-23 15:39:53;
谢谢连续介绍广州古书院,长知识了!
![]() 姓名:钟杰; 时间:2023-02-23 16:09:20;
拜读了,谢谢喻老师好介绍!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3-02-23 16:50:34;
欣赏了,谢谢俞老师!
![]() 姓名:周越; 时间:2023-02-23 19:05:39;
有才人
![]() 姓名:李荣; 时间:2023-02-23 19:29:54;
谢谢俞无畏老师,指导我认识到新的书院。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3-02-23 19:53:33;
欣赏了,谢谢俞老师分享!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3-02-23 20:01:47;
书院多彰显的是重视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共识!!!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3-02-23 20:35:46;
简介比门票设计得好!谢谢何老师的精彩介绍!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3-02-23 22:02:10;
书院群落唯广州,几家书院几家愁,昔日书香四溢地,如今确满味“铜臭”。谢谢介绍!
![]() 姓名:张有发; 时间:2023-02-23 22:55:16;
历代的书院,无论是院落和石碑,甚至是每一块砖瓦,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俞老师的分享,使读者身临其境,增长知识,开阔眼界。
![]() 姓名:熊斌; 时间:2023-02-24 12:27:55;
券友们使劲宣传,迟早会感动景点多印门票,加油!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43163820;
今日20520;
昨日35015; 本页访问量:2748518; 今日268; 昨日240; 收录总数:9197015; 今日:5317; 昨日:12328;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