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24
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一颗攒门券的心被“捡漏” |
自从开始收藏旅游景点门券以来,捡漏儿就开始伴随在身边……
虽然我目前每月只有300元的经费,仍见天地摊、网络上转悠,什么旧货、旧书市场、朝花、热线、票证、淘宝等等都留着片片足迹。
刚开始收藏时,花几角钱买了几枚早期的江浙门票,就神秘兮兮地掏出来,用低沉的声音说:“看看,这可是早期的呀。”或者花上几元钱淘来一枚wenge票。看我特真诚的份儿上,大家纷纷点头说:“是啊,早期的,wenge的,恭喜您捡着一大漏儿。
我悠然自喜。 听那话音,我开始的家当就正以每月上百枚的进度,积累着…… 到了收藏的中后期,看着以前自以为是的宝贝,心里“拔凉拔凉”的,也明白啥叫“捡漏儿”了,你不懂的时候,“漏”就是真到你跟前儿你也不买。现在没有过去那种花个十块、八块就捡个漏的事儿了。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们,是否也在做同样的梦?但是我能肯定,在中国的财富梦里,有一个极富中国特色的情结,那就是捡漏儿;我也不知道,在其它文化中的人们的财富梦想中,除了股票、基金、期权、彩票、房地产等具有普遍性的方法之外,捡漏儿是否可以称之为不折不扣的中国特色。 捡漏儿,是北京古玩行里的一句行话,说的是由于卖主的无知和短识,买主以极低的价格买到珍贵的古玩。比如说一枚wenge时期的伊岭岩,旧书摊老板可能以为它不过是只有几十年历史的普通纸片片,充其量也认可为是一枚书签,如果你看到了,千万别错失良机,在地摊上遇到这样有收藏价值的东西,若一时拿不准主意,机会稍纵即逝。这个时候,买主必将压抑住自己的兴奋,佯装若无其事,甚至有些不情愿地买下来,随意地捧回家。 但我一路上喜至癫狂,心中高喊着:“今儿该着我行大运,捡上一漏儿。” 所以,捡漏儿的实质,就是信息不对称。卖家对门券的信息掌握不足,而买家却掌握了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在议价时,买家利用卖家在信息上的这一巨大漏洞,为自己获得了神话一般的差价。捡漏儿之所以能够成立,是源于中国古玩市场的特殊性。捡漏儿不仅仅意味着轰然降临的差价和财富,其乐趣还在于,一个人可以依靠自己的知识、眼光和直觉构成的判断力,来获取财富。当然,某种程度上,还要依靠运气。 捡漏儿的神话,在中国长久不衰,而且广为流传,几乎每一个有收藏爱好的人,都会津津乐道自己捡漏儿的传奇经历,这其中有些已经成为老生常谈。比如,很多人都会说我曾经花几十元钱钱从卖家那里买到了一枚都乐岩的wenge票,结果那都是至珍至贵的宝物。而那些打了眼的,多半缄口不提,仿佛事情从来就没发生过。所以传入我们耳中的,皆是“胜者王”,全无“败者寇”。 随着中国收藏市场的急剧发展,收藏也成为中国人一项日益普及的经济活动。但问题是,捡漏儿的概率恐怕是越来越低。但是每到周末,大量的人,还是睁着警觉的眼睛,蜂拥而至。他们东张西望,寻找他们想象之中的那一“漏儿”。 珍货越来越少,而相应地价格一路飙升,捡漏儿的神话愈加光彩夺目,深入人心。事情怪就怪在,市场上珍货越来越少,趋近于无,而梦想着捡漏儿的人,却越来越多。 遛摊买精品门券,全凭一时灵感和冲动,而瞬间的灵感也是长期积累的艺术修养、收藏经验的爆发。遛摊的人肯定比去拍卖行的人多。
至于捡漏都有啥优劣。看看我的“藏品”,几乎都是“寡妇”和“鳏夫”,成双成对的几乎没有,总让这些所谓的精品缺少“另一半”也不是个事儿呀,得赶紧继续“捡漏”,将它们配上“套”,促成“双”,也不能辜负了我这个“痴迷”的“月下老人”。这也是我长期“混迹”在券里的“动力”!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编辑: |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
整站访问量:38120135;
今日49311;
昨日36219; 本页访问量:2720976; 今日126; 昨日242; 收录总数:8018407; 今日:16679; 昨日:18390;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