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家乡名片(26)地平线下古村落 人类穴居活化石

家乡名片(26)地平线下古村落 人类穴居活化石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2-11-15 查看次数:239; 复制本文地址
河南:叶建国

图片总大小:4.3MB;最小图片:76KB;最大图片:611KB;


1657614440139880.jpg

地平线下古村落    人类穴居活化石

三门峡市  叶建国

在三门峡陕州大地上,有张村塬、张汴塬、东凡塬三道塬。近百个村落遗留下来近万座地下窑洞,这就是奇特的古民居建筑—地坑院。在地平线五六米以下,默默存在了约4000年。在这里,有一种奇特的现象,那就是“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闻声不见人 。”

wps14.png 

地坑院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穴居,考古发现,在仰韶文化时期,陕州大地一代就有原始农耕业,有群居部落。有能为人类挡风遮雨的天然窑洞,地坑院儿就是在此形成的天井窑院,是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一种地下古民居建筑。

wps15.png 

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地上向下挖五六米深的方形土坑,然后在坑的四壁凿出窑洞,供人居住的一种建筑形式,被历史学家称为“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石。”这是中国农民生土建筑的最高成就,这种具有极高观赏和学术研究价值的建筑。

wps16.png

由于对土质地貌气候的要求,只能在陕州塬上一带分布。地坑院冬暖夏凉,干净舒适,只闻人笑却不见村舍,被外国朋友称为“地平线下的北京四合院”。

wps17.png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走出了地下,在地面上建房,生活,地坑院渐渐淡出历史舞台,一部分地坑院在风雨的侵蚀下坍塌得失去了原来的模样。现存的地坑院,如今只留下一万多座。房子为什么会建在地下?下雨了怎么办?随着游客的提问,中华先民古建筑中的智慧,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在游览中得到弘扬。

wps18.png 

地坑院的排水问题。首先,豫西地区属于半干旱气候,雨水相对较少,就算有雨,降雨量也不会超过500毫米。很少会下大暴雨,所以地坑院是非常安全的。其次,建造地坑院的古人也充分考虑了前期的整体功能设置。并在地坑院的顶部周围修建了1-2米的矮墙,就是为了防止地面雨水流入地坑院。另外,聪慧的劳动人民在开挖地坑院的时候就想到了夏天会下暴雨的问题。于是,他们会在地坑院的一个角落里另外向下挖一口土井,俗称“渗坑”。这口土井的深度最少有五六米深,而比较深的土井最少有十几米深,并且,他们会将土井挖成井口部直径很小,而井底部直径很大的“大肚型”。一旦下雨,他们会将雨水引流到这口土井里,用以排除地坑院地面上的雨水。这就是地坑院很神奇的排水系统。

wps19.png

著名诗人吉炳轩对地坑院情有独钟。

远望丘陵近是庄,杨柳成荫不见房。

鸡鸣犬飞牛羊叫,蜂舞蝶飞花冒香。

环顾左右人踪无,欢歌笑语响耳旁。

融乐农舍何处寻,天井窑院地下藏。

wps20.png 

齐齐整整池一方,灿灿金璧青砖镶。

柱梁椽瓦全不用,日耀苍穹四面张。

门阔窗高洞府深,冬暖夏凉春意长。

生机盎然神仙居,情深意厚胜天堂

wps21.png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坑院因奇、特、朴、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住地坑窑院、吃陕州十碗席观看豫西独特民俗风情欣赏陕州剪纸、捶草印花、陕州澄泥砚、陕州锣鼓书等民俗表演与非遗展示已成为旅游亮点陕州地坑院也被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三门峡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


编辑:戴杰
目前,网友留言共2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2-11-15 00:51:17;  
拜读,欣赏了……谢谢叶老师分享家乡名片!……受教、学习、长知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2-11-15 06:08:44;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欣赏了,谢谢叶老师分享!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22-11-15 06:23:48;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人类穴居的活化线。谢谢叶老师!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2-11-15 07:02:45;  
谢谢叶老师!那年去参观留下美好印迹!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22-11-15 07:11:03;  
拜读欣赏学习了。
感谢建国兄精彩介绍、展示、分享!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2-11-15 08:01:55;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陈捷; 时间:2022-11-15 08:42:57;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2-11-15 08:55:13;  
欣奇!谢谢叶老师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2-11-15 09:51:22;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谢谢叶老师精彩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2-11-15 09:53:10;  
谢谢叶老师分享!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22-11-15 10:21:16;  
凝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谢谢叶老师的分享!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2-11-15 10:43:48;  
地坑院太有特点了,谢谢分享!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2-11-15 11:24:42;  
地坑院,前些年从电视上看到过,没想到有这么多漂亮的门票,谢谢叶老师分享!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2-11-15 11:33:06;  
我也曾走进地坑院,观赏这一独特的建筑。读了此文,增添了相关知识,谢谢叶老师美文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2-11-15 12:28:27;  
很有特色的传统民居!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2-11-15 14:55:51;  
拜读学习了,图文并茂好介绍,谢谢叶老师分享!
姓名:李亮; 时间:2022-11-15 14:58:13;  
我前两年曾慕名想去地坑院参观,按攻略在火车站这里候车,想料到景区少有人参观,公交车停运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2-11-15 15:47:39;  
欣赏了,谢谢。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2-11-15 15:55:29;  
黄土高原的特色。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2-11-15 18:10:22;  
有特色的地坑院,谢谢叶老师!
姓名:熊斌; 时间:2022-11-15 18:20:43;  
陕州地坑院,神奇的民居!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2-11-15 18:46:45;  
地坑院,有特点。奇民居,惹人观。雨水少,村民建。现如今,逆从前。走出坑,地上还。遗万座,游人看。谢谢介绍家乡名片!
姓名:钟杰; 时间:2022-11-15 19:09:40;  
谢谢叶老师好介绍!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2-11-15 22:18:31;  
地平线下的古村落,谢谢叶老师美文分享!
姓名:张有发; 时间:2022-11-15 22:37:14;  
神奇的地坑院,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谢谢叶老师的分享。
姓名:王胜明; 时间:2022-11-23 17:06:36;  
黄土高原的特色,很有看头!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515258; 今日263; 昨日5800;
本页访问量:2633618; 今日11; 昨日458; 收录总数:6549658; 今日:90; 昨日:283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