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票影北京中轴线 |
票影北京中轴线 师毅 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是指南端为永定门,北端为北京鼓楼、钟楼,纵贯北京老城,全长7.8公里,由古代皇家建筑、城市管理设施和居中历史道路、现代公共建筑和公共空间共同构成的城市历史建筑群。包括北京鼓楼、钟楼、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地安门内大街、景山、故宫、太庙、社稷坛、天安门、天安门广场建筑群、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先农坛、永定门御道遗存、永定门等等。 随着北京中轴线申遗温度的升高,征文、摄影、绘画、文创等各类助力申遗的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其中票券这种类型却未被人注意到,其实北京中轴线上很多景点都发售过自己的门票,于是小编把相关票券汇集起来,特别策划了本期《票影北京中轴线》,因为篇幅长度所限、收藏能力所限,展示的票券也只是冰山一角,各位看官权当一乐儿吧。 永定门 永定门是明清时期北京外城的正门,位于外城南垣正中,北京中轴线上。永定门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寓意为“永远安定”。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拆除永定门西侧部分城墙,将原在城外马家堡的京津铁路终点站移至天坛。1901年修建前门火车站时又在城门东侧增开豁口,铺设新路轨。 1951年为改善永定门交通,拆除了瓮城和东西两侧的城墙。城门及箭楼于1957年被拆除。2003年,在北京市人大代表的提议下,为了恢复北京中轴线的城市规划和景观,在原址重建了永定门城楼。2005年,完成了城楼的彩绘,永定门采用雅五墨旋子彩画。
2009年9月,永定门南广场落成,总占地面积2.2公顷,跨越北京护城河和南二环。复建后的永定门城楼建筑面积522平方米。2011年12月,永定门城楼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截至2013年,永定门城楼90%以上的使用面积对外开放,承担旅游咨询、游客观光、中轴文化展陈的功能。 先农坛 先农坛建筑群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先农诸神和太岁诸神和举行亲耕的地方,位于北京中轴线南端西侧,与天坛东西相对,遥相呼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最新版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北京市计划全面恢复先农坛历史布局,重现古都农耕文化。
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先农坛建于北京南郊,当时称山川坛,嘉靖九年(1530)改建为天神、地祇二坛。后来天顺二年(1458)等不断有修缮和新增建筑。民国以后先农坛逐渐衰败,很多建筑被拆除。1916年,先农坛被辟为城南公园。1936年,在原址东南角盖起北平公共体育场,后更名先农坛体育场。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7月华北育才小学(后称北京市育才学校)迁入北京,进驻先农坛。先农坛太岁殿被育才学校占用,具服殿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占用。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育才学校图书馆从俱服殿搬出。
1998年和2000年,世界文化遗产基金会为先农坛的修缮提供了资金。1998年和1999年,美国运通基金会为北京先农坛的俱服殿和神厨的修缮提供了资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先农坛建筑群设有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先农坛建筑群可以可分为三组,即先农坛(先农神坛、神厨库院、神仓院、俱服殿、观耕台、庆成宫),太岁殿(太岁殿院和焚帛炉)和天神地祇坛。
祭祀先农和亲耕的传统,可以追溯到周朝,但不是每年举行。明清两代,成为国家重要的祭祀典礼。每年仲春亥日皇帝率百官到先农坛祭祀先农神并亲耕。在先农神坛祭拜过先农神后,在俱服殿更换亲耕礼服,随后到亲耕田举行亲耕礼。亲耕礼毕后,在观耕台观看王公大臣耕作。秋天,亲耕田收获后,将谷物存放在神仓院,供北京九坛八庙祭祀使用。 天坛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是现存中国古代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祭祀建筑群。1961年,天坛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坛—天坛”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时天坛公园还包括九坛八庙中的祈谷坛。
北京天坛最初为明永乐十八年(1420)仿南京大祀坛形制而建的天地坛,嘉靖九年(1530)实行四郊分祀制度后,在北郊觅地另建地坛,原天地坛则专事祭天、祈谷和祈雨,并改名为天坛。
清代基本沿袭明制,在乾隆年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改扩建,但年门和皇乾殿是明代建筑而无改建除外。1900年八国联军进攻北京时,甚至还把司令部设在这里,并在圜丘坛上架设大炮,攻击正阳门和紫禁城,联军们将几乎所有的陈设和祭器都席卷而去。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除了中华民国大总统袁世凯在1913年冬至祭天外,天坛不再进行任何祭祀活动。1918年起辟为公园,正式对民众开放。目前园内古柏葱郁,是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园林。
天坛占地约273万平方米,是故宫面积的四倍。作为中国规模最大、伦理等级最高的古代祭祀建筑群,它的布局严谨,建筑结构独特,装饰瑰丽,巧妙地运用力学、声学和几何学等原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内坛的南北轴线。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
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此外,在天坛中的大片柏树林在创造肃穆、静谧的环境方面也起很大作用,利用姿态挺拔和色调沉静的常绿树所具有的庄严肃穆的性格,衬托祠祀的有效手法;人们感到大片苍翠浓郁的柏树林,在祭祀时候增加人们的肃穆感。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起改称皇穹宇。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著的回音。
天坛的附属建筑主要有斋宫和神乐署;原本还有牺牲所等,现已被毁。斋宫在西天门内,是皇帝在祭祀前的沐浴斋戒之所。神乐署在西天门外,是专门用来培训祭祀乐舞人员的机构,俗称天坛道院。 天桥南大街 天桥南大街北起天坛路,南到永定门内大街北口。因位于天桥以南而得名。明朝时,该大街称“永定门大街”。民国二十三年(1934)《北平地名典》称“天桥”。民国三十六年(1947)改称“天桥南大街”。1965年北京市整顿地名时,将西市场南街、西市场东街三巷、西市场东街四巷、公平市场以及平民住宅临街部分并入,统称“天桥南大街”。
天桥剧场位于北纬路南侧,坐西朝东,隔新农街面对天桥市民文化广场。天桥剧场始建于1953年。1954年1月16日落成。该剧场最初名为“和平剧场”,不久便改名为“天桥剧场”;“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更名为“红卫兵剧场”,后来恢复原名“天桥剧场”。1991年,国家投资在原址翻建天桥剧场,于2001年建成,成为专业演出芭蕾舞、歌剧、交响乐的剧场。
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1951年3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文教委员会批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成立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文化部副部长丁西林兼任主任委员,裴文中、郑作新、张春霖、胡先骕等人任委员。1951年4月2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成立,办公地点位于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传心殿、清史馆,裴文中兼任主任。
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与中国科学院共同发文,向全中国征集标本及展品,并且从中国各地抽调业务干部和行政干部。1951年,原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科普局下属的标本制作所以及中央人民科学馆全体职工并入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并且接收南京博物院、北海大众自然博物馆、河北省的许多珊瑚标本、鸟类标本、古脊椎动物等化石标本。
至1952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已经初步形成自然博物馆的雏形。1954年到1956年,先后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批大型展览:“全国农业资源展览”“全国矿产资源展览”“解放台湾展览会”“治理黄河展览”等等。1955年,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处馆舍建设工程获得批准立项,馆址定在天桥南大街,计划建设三期工程:陈列楼、标本楼、办公楼,其中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确定建设陈列楼8000平方米。
1956年10月,工程在天桥南大街开工。1958年5月,新馆落成,郭沫若题写馆名。1959年1月,新馆正式开放。1959年4月1日,中国人民邮政为此发行纪念邮票1套2枚以及首日封1枚。《人民画报》1959年第4期刊登有关报道。 前门大街 前门大街位于北京中轴线上。是北京的传统商业街,毗邻天安门广场。前门大街北起正阳门箭楼,南至天桥路口,与天桥南大街连接。前门大街从2004年开始大修。2008年8月7日对外开放。经过改造后,前门大街前门至珠市口段成为一条步行街,并重现了前门大街清末民初的建筑风格。此次改造恢复了前门大街前门至珠市口段过去的有轨电车“铛铛车”,于2009年元旦开始运营。
“广德楼”位于大栅栏街西口,是北京现存历史最悠久的戏院之一。“广德楼”约兴建于1796年(清朝嘉庆元年),几乎和法国巴黎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歌剧院、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同时期建成。当时,广德楼的楼上楼下共1000多个观众席,是有名的大剧场,能上演带有灯光布景的连台本戏《八仙得道》《开天辟地》。
三庆园,又名“三庆茶园”,是一家主要演出中国传统戏曲的戏园,位于前门外大栅栏街中部路南,有说法称,该戏院始建于乾隆五十五年(1790),是浙江盐务大臣为了给乾隆帝筹办八旬万寿,邀集徽班“三庆班”进京祝寿而兴建。“三庆班”在此演出获得认可,随后四喜班、和春班、春台班先后来到北京,于是后人有“四大徽班”进京的说法。但也有说法称,是因该园原为酒行经纪人张云鹏,开赌局的骆四、开木厂的王五,这三股合营,故以“三庆”作为名称。
上林仙馆位于前门大街西珠市口陕西巷22号,现为阿来客栈。始建于明末清初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座保存完好具有明清建筑风格,天井式,木制式四合二层楼,前后两层院落,古朴幽雅。在驰名海外的“八大胡同”中,成为最为显赫的一家以接待王公贵族,达官显贵为对象的高档社区,休闲娱乐场所。历史上各个时期的上层社会名流都曾频频光顾于此,为后人留下了诸多美谈佳话和历史印记。
广和剧场原名广和楼、查楼、查家楼,建于明朝末年,位于前门大街肉市街路东,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剧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出资重建广和楼为银行内部礼堂。后根据上级指示,移交北京市文化局。1954年更名为广和剧场,经重新修整后,于195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投入使用。
1950年代至1960年代,广和剧场归北京京剧团使用。北京京剧团的正副团长是“五大头牌”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这十多年是广和剧场的黄金时代。文革爆发后,广和剧场一度停止使用。文革期间,曾更名为“工农兵影剧场”,后复名广和剧场。1970年代末划归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1980年代中期以后,因戏曲演出市场不景气,广和剧场转型为综合性文体活动场所,从事过电影、录像、电子游艺等业务。2000年广和剧场被宣布为危房而停业。2007年北京市文化局宣布广和剧场将迁址重建。不久广和剧场原建筑遭到拆除。2015年,北京市文化委员会主任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宣布北京市2015年计划重建和恢复广和剧场、中和戏院、吉祥戏院。 正阳门 正阳门,俗称前门,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天安门广场南侧正中,是明清北京城内城的正南门,其城楼是明清北京城内九门现存的唯一一座城楼。该门始建于永乐十七年(1419),初名丽正门,正统元年(1436)加盖箭楼和瓮城,正统四年(1439)更名正阳门。
正阳门城楼和箭楼在明清两朝时多次被焚毁重建。1914年,正阳门瓮城被拆除,正阳门箭楼成为独立建筑。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世纪90年代,正阳门箭楼和城楼先后对公众开放。
自光绪二十六年(1900)起,由于正阳门东侧紧邻美军兵营和美国大使馆,美军在正阳门城楼及城墙上设岗放哨。光绪二十九年(1903),袁世凯和陈璧奉旨重修正阳门城楼和箭楼,但由于工部所存的城门档案全被八国联军烧毁,正阳门的城楼最终只能按照崇文门城楼的形制放大后重建,而箭楼则按照宣武门箭楼的形制放大后重建。
前门火车站修建之后,为了缓解交通,1915年,北洋政府内政部长朱启钤为改善正阳门附近的交通状况,下令拆除了正阳门的瓮城,原东西月墙各被开出两扇门,原有城墙基址被夯筑成马路,自此正阳门箭楼与正阳门城楼分开,成为一座独立的建筑。
同时朱启钤委托德国人罗克格(Curt Rothkegel)改建正阳门箭楼,在其城墙断面上增加了西洋纹饰,在箭楼齐城墙平台外加设了汉白玉栏杆和突出跳台,并给部分箭窗上加设了半弧形遮阳华盖。1919年11月1日,北洋政府正式从美军手中收回正阳门城楼。1928年,正阳门箭楼一度被辟为国货陈列所,20世纪30年代曾增设电影院。
1949年2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正阳门举行了入城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2年,正阳门城楼得以修复加固。1976年,正阳门箭楼在唐山大地震中严重受损,北京市文物主管部门随即对箭楼进行全面大修。
1988年,正阳门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8月18日,北京正阳门管理处正式成立,该管理处隶属于北京市文物事业管理局,管辖范围包括正阳门的城楼和箭楼。
1989年,北京市正阳门管理处集资160万元人民币修饰正阳门箭楼。1990年1月21日,正阳门箭楼正式对外开放。1991年,正阳门城楼得以大修,并于1993年对外开放。2016年,正阳门城楼再次得到维修。
老舍茶馆,又称北京大茶馆,前身是大栅栏街道供销组组长尹盛喜1979年辞职后率领20余名返城知青在正阳门西侧开办的茶摊“青年茶社”,1988年12月15日正式开办老舍茶馆,以作家老舍及其名剧《茶馆》命名,由书茶馆、餐茶馆、茶艺馆等组成老舍茶馆创建以来,以其老北京风味赢得美誉,接待过基辛格、中曾根康弘、海部俊树、老布什等各国政要。
70年代末,国营企业不经营茶水,前门一带并无经营饮料的商户,天安门广场的游客在夏天甚至会饮用胶皮管内的浇灌用水解渴,留意到这一现象的尹盛喜决定在前门开设茶摊,遂贷款1000元,购置1个炉灶、6把水壶、100个粗瓷蓝边大碗、10口大缸,并用木板架起几张条桌和板凳,组织20多名返城知青和待业青年在前门箭楼西侧开设茶摊“青年茶社”,销售2分钱一碗的大碗茶,首日营业额即超过60元。
1988年,有鉴于戏曲、曲艺等传统文化受众逐渐减少的困境,酷爱京剧艺术和京味文化的尹盛喜在戏曲界人士的建议下投资780万元,在箭楼西侧路南侧兴建了建筑面积4300平方米的大碗茶商场,并利用三层700多平方米场地开办茶馆,将传统曲艺搬上茶馆的舞台,这座茶馆最终定名为“老舍茶馆”,但开张第一年亏损300万元,此后尹盛喜仍坚持将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引入老舍茶馆。
中国铁道博物馆正阳门馆又称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又称前门火车站、北平火车站、北平东站、北京站,自建成到停业一直是北京最大的火车站。车站位于天安门广场东南,正阳门以东。正阳门东火车站为欧式风格建筑,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英国建筑师设计。车站建成后成为京奉铁路的起点,见证了很多重要历史事件。 天安门广场建筑群 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之一。因位于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门“天安门”外而得名。广场北端设有国旗杆,每天都会随日出、日落进行升旗、降旗仪式。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44万平方米。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南侧、北京中轴线上,其中陈列有经特殊处理保存的毛泽东主席的遗体。纪念堂原址为中华门,于1958年后被拆除。1976年11月24日,毛主席纪念堂奠基。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
毛主席纪念堂南侧为正阳门城楼,北侧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和正阳门城楼各相距200米。纪念堂南北长260米,东西宽220米,占地面积57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
主体建筑长宽各105.5米,高33.6米,是柱廊型正方体,坐南朝北,南北正面上方镶嵌着刻有中共中央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题写的“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
外廊由44根福建黄色方形花岗岩明柱环抱,每根柱高17.5米。明柱间装饰有广州石湾花饰陶板,明柱通体采用青岛花岗岩贴面。屋顶有两层玻璃飞檐,檐间镶有葵花浮雕。
基座有两层平台,台基高4米,边长105.5米,台帮全部采用四川大渡河畔的枣红色花岗岩砌成,四周环以北京房山汉白玉万年青花饰栏板。南、北门的台阶中间,各有两条汉白玉垂带,上面雕刻葵花、万年青、腊梅、青松图案。毛主席纪念堂南门外的30面红旗,代表全国当时行政区划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央,在天安门城楼、长安街、国旗旗杆以南,毛主席纪念堂以北,是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建的纪念碑。1949年9月30日奠基,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成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也是第一个大型公共艺术项目。 人民大会堂位于天安门广场西侧,竣工于1959年。不仅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和办公地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党和国家举行政治、外交活动的场所,还对外承接会议与宴请及文艺活动。人民大会堂的图案也被印在了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背面。
1956年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后,中共中央开始酝酿在北京建设一个较大的礼堂。1958年8月的北戴河会议上,中共中央决定在北京建设包括万人大会堂在内的多项重大建筑工程,并要求在195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前投入使用。自决定修建至建成仅一年零一个月有余,时间非常紧迫。
1958年9月初,北京市规划局就万人大会堂选址进行了规划,确定将万人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分设于天安门广场两侧。与此同时,全国各地的设计人员应邀到北京参与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在进行了多轮方案之后,针对天安门广场布局的问题,中共北京市委召开会议,确定天安门广场东西宽500米,大会堂的高度可以超过天安门。此后又确定大会堂正门不正对人民英雄纪念碑。
10月6日,第六稿设计方案送到中南海给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汇报,确定了使用柱廊而不是中式大屋顶的样式。此后又经过全国范围征求意见,10月14日夜间由周恩来总理初步确定了设计方案。经过勘探,大会堂基础范围确定北侧避开元大都护城河河道,南侧试图避开金代运粮河道但未能完全避开。
10月10日,基础范围内的民房拆迁基本完成。在基础图纸基本完成后,10月28日大会堂基础工程开工。作为一个边设计边施工的工程,开工后全国专家仍然在就建筑外观等问题进行讨论。梁思成等认为中选方案形式的古典主义风格,是“西而古”,既不代表中国民族风格,又不能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
周恩来总理举了塔自印度传入中国后中国化,成为中国建筑的例子,指出应该秉持国际主义精神,“古今中外,一切精华,兼容并蓄,皆为我用”。1959年9月9日凌晨,毛泽东主席到工地视察。视察时,北京市副市长万里提出万人大会堂尚未正式命名。
经过一番议论,毛泽东主席最终敲定名称为“人民大会堂”。9月10日,人民大会堂正式竣工交付使用。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位于天安门西南,与国家博物馆正对。人民大会堂东西宽206米,南北长336米,高46.5米,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比北京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大,是全世界最大的会堂式建筑。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家博物馆或国博,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藏品数量14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是中华文物收藏量最丰富的博物馆之一。
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
其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构成涵盖主题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的立体化展览体系。其中,“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2012年国家博物馆观众接待量高达537万人次,2016年达到755万人次。
1912年7月9日中华民国教育部于国子监设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1917年,教育部决议将紫禁城端门至午门一带划为国立历史博物馆馆址。1918年7月迁入,并将午门正楼、雁翅楼及四角亭辟为10个陈列室,东西庑各三间为办公室,东西朝房为储藏室,总计馆舍150余间,文物五万余件。1924年8月1日正式对外公开展览。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改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隶属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前身为1950年3月成立的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
1958年10月,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文化部党组成立“中国革命博物馆、中国历史博物馆筹建小组”,负责两馆的筹建工作。1959年8月31日,新馆大楼落成,成为建国十周年十大建筑之一,由两馆共同使用。 10月1日,“中国通史陈列”公开预展。1960年8月,北京历史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央革命博物馆正式更名为中国革命博物馆。1961年7月1日,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1969年9月,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合并,称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3年初,两馆恢复独立建制。2003年2月28日两馆再次合并,成立中国国家博物馆。
国博当时总面积65,000多平方米,中央部分和两翼的中部是十二根巨型方柱式的门廊。穿过门廊,走进中央大厅,整个建筑分成互相对称的南北两部分。中国国家博物馆从2007年1月31日起闭馆进行扩建,设计方案于2007年春节公布。
工程于2007年4月开始至2010年3月1日完工,历时3年,投资25亿人民币。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增加到19.19万平方米,使得该馆成为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展厅数量为48个,2010年2月11日,国家文物局将中国文物信息咨询中心代管的约40万件文物移交中国国家博物馆,其中包括佛像2万余件,玉器8万余件,瓷器20余万件,书画、杂项10余万件,至此国博藏品数量突破100万件。
2011年1月11日,为“弘扬和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4月20日,国家博物馆北门外广场的孔子塑像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
2011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此后试运营一年举办50余个展览,接待国内外观众410多万人次。2012年7月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纪念大会在国博剧场举行。2012年,“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被列为北京市东城区普查登记文物。2012年11月15日,中国国家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核定为第二批国家一级博物馆。2018年3月,国家博物馆取消纸质门票,观众持身份证即可直接进入参观。 天安门 天安门坐落在中国北京市中心,故宫的南端,与天安门广场隔长安街相望,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设计者为明代的御用建筑匠师蒯祥。天安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时称为承天门。清朝顺治八年(1651)更名为天安门。1925年10月10日,民国政府成立国立故宫博物院,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成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的举办地,它也由此被设计入国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之一。1961年,天安门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安门坐北朝南,原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改为34.7米。建筑的底部为汉白玉精雕的须弥座,高1.59米。底座上建有朱红色的高大城台,面积约440000平方米。
城台的两侧有登城马道,台上建城楼。城楼面阔九间(57.14米),进深五间(20.97米),重檐歇山式顶,覆盖黄琉璃瓦。在两层正檐之间有用滑轮固定的一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直径1.7米,位置与北京中轴线严密重合。
屋檐下悬挂着17盏大红宫灯,其中主灯重达450公斤,辅灯也各重350公斤。整座屋顶由60根大红木柱支撑,每根柱的直径约2米。城楼的正背面各排列有36扇菱花门窗,天花、斗拱和梁枋上都绘制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楼体的四周为回廊环绕,廊深3米左右,廊外设汉白玉栏杆和矮墙。整座天安门城楼的外观富丽堂皇,雄伟壮观,气势磅礴,非常庄严肃穆。 太庙 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总面积139,650平方米,平面成南北向长方形,正门为西南侧太庙街门,南门于民国时期作为公园时开辟,现为太庙主要游人入口。太庙四周有三重围墙。
主要建筑为前殿、中殿、后殿三大殿及配殿,南端有琉璃砖门一座、大戟门一座并小戟门东西各一座,两门之间有七座石桥。明、清两代为皇家祖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嘉靖、万历和清顺治年间曾多次重修,乾隆元年(1736)大加修缮,历时四年,乾隆退位前又将三进大殿及配殿全部扩建。
殿宇均为黄琉璃瓦顶,建筑雄伟壮丽。正殿原为九间,清代改为十一间,进深四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其主要梁柱外包沉香木,其余木构件均为金丝楠木,天花板及柱皆贴赤金花,制作精细。
太庙虽经清代改建,其规则和木石部分,大体保持原构,是北京最完整的明代建筑群之一。太庙以古柏著名,树龄多达数百年。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 社稷坛 社稷坛位于天安门西侧,与太庙相对,是皇帝祭祀社神(土地)和稷神(五谷)的庙坛建筑。现辟为中山公园。是现存的唯一一座祭祀社稷之用的庙坛建筑,也叫“太社稷坛”或“太社坛”。
此前的社稷坛(如南京社稷坛),“社”、“稷”分开建坛祭祀。洪武十年(1377),明太祖朱元璋认为社稷分为二坛祭祀不合经典,故让礼官奏议,社稷共为一坛。
遵照洪武十年改变的制式,永乐十八年(1420),社稷坛与故宫一起在北京建成。社稷坛的基址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幽州城东北的一座古刹,在辽代扩建为兴国寺,元代改称万寿兴国寺,到明代在此基础上修建社稷坛。
1914年社稷坛被辟为中央公园,对普通民众开放,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于拜殿,1928年改中央公园为中山公园。
1988年中山公园被中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正在准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社稷坛的主体建筑有社稷坛、拜殿,及附属的戟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等,多是永乐年间修建。社稷坛的正门位于东侧,南、西、北不设门。
社稷坛是一座三层的方坛,用汉白玉砌成,自下向上逐层收缩。坛的四周砌墙,东西南北各辟一座棂星门。坛面上铺五色土,分别为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以五行学说中的五色对应五方,象征“普天之下皆为王土”。中央有一土龛,明清时立有代表社神的石柱和代表稷神的木柱各一根,后二者合为一斜顶方石柱,名为“社主石”或“江山石”,象征“江山永固,社稷长存”。 故宫 故宫,即紫禁城,是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永乐十八年(1420)落成,位于北京中轴线上,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为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宫殿型建筑。
北京故宫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故宫现为故宫博物院,藏品主要以明、清两代宫廷收藏为基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明初定都于南京应天府。建文年间,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发动靖难之变。永乐元年(1403),朱棣颁诏改北平为北京。从永乐元年至三年,多次下令从各地迁入人口至北京。永乐五年闰七月,朱棣颁诏开始营建紫禁城。
主持营建工程为泰宁候陈珪、工部侍郎吴中、刑部侍郎张思恭、设计师潭柘寺无名和尚。大量以北方工匠为主体包括部分南方工匠,如(今江苏)流传的石工陆祥、瓦工杨青等,在永乐五年五月到达北京。
建造紫禁城和改造北京是同时进行的,以原来的元大都城为基础改建。紫禁城工程开始后不久,即受到长陵建设及永乐八年、十一年两次北伐蒙古战役影响而放慢,至永乐十六年六月方才开始重新开工。
永乐十八年(1420)十二月紫禁城完工。永乐十九年(1421)正月初一,永乐迁都完成;同年五月遭雷击,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营建西苑。
嘉靖三十六年(1557),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万历二十五年(1597),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天启七年(1627)方完工。
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未几,明朝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李自成;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
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以皇极门为常朝场所,以未被焚毁的建极殿为位育宫,作为顺治帝寝宫;摄政王多尔衮在武英殿办公。顺治元年至顺治十四年,重建了午门、天安门、外朝前三殿,将位育宫恢复为建极殿,改名为保和殿;又整修内廷、东路、和西路的建筑。
康熙六年重建端门。康熙二十二年(1683),开始部分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建筑。雍正十三年(1735),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大规模增建和改建。嘉庆十八年(1813),天理教徒林清率教众攻打紫禁城。
光绪十四年(1886)太和门护军值班室发生火灾,由于救火设施不完善,大火烧了两天,贞度门、太和门、昭德门被焚。此次损坏直到光绪二十年才修复完毕。民国元年(1912)清帝溥仪在宣统退位后仍居于宫内。
至民国十三年(1924)冯玉祥率胡景翼、孙岳在北京发动甲子兵变(又称北京政变),推翻曹锟,十一月五日,黄郛摄政内阁公布修正清室优待条件第五条,废除皇帝尊号,请废帝溥仪出宫。
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师警卫司令鹿锺麟、警察总监张璧,于六日接管皇宫,封存文物。后经摄政内阁核准,经一年之整理,故宫博物院于民国十四年国庆日(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开幕。
2012年单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万人次,2019年全年客流量突破1900万人次,可以说是世界上接待游客最繁忙的博物馆。2013年5月18日起,故宫博物院范围内禁绝明火,全体员工、在院合作单位和游客,不管在室内和室外,不分开放区与工作区,一律禁止吸烟、禁用明火。
虽然有部分清宫旧藏文物于1948到1949年迁往台北故宫,但通过收回溥仪私带出宫的珍品,接受民间捐赠,并参与考古发掘,故宫博物院在1949年以后进一步丰富了馆藏,文物总数达到186269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83336件、一般文物163969件、标本15385件,涵盖几乎整个古代中国文明发展史和几乎所有文物门类,藏品数量居中国博物馆首位。 景山 景山位于北京中轴线上,西临北海,南与故宫神武门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属建筑不仅是一座供游赏的皇家园林,还具有习射、停灵、祭祖、官学、躬耕、戏曲、宗教等多重功能。
景山公园现占地23公顷,园内松柏葱郁,游人如织,是北京皇城内独具特色的所在。景山又称煤山、镇山、万岁山,是一座人造山。其高度89.2米,相对高度 45.7米。
明永乐十八年(1420)在修建北京城时,用拆除元朝宫殿的渣土和挖掘紫禁城护城河的泥土,在元代延春阁的基础上堆筑起一座土山,取名万岁山,又称镇山。
考虑到所有的材料只能通过人、畜运输,其规模令人印象深刻。山上松柏遍布,园内鹤鹿成群。御园北部建有寿皇殿等宫殿楼阁,种植众多名贵果树。每逢重阳佳节,皇帝都要登山宴饮。
民国十七年(1928),景山被辟为公园,属故宫博物院管理,修葺后供游人观赏。1955年7月16日,景山公园重新开始迎接游人。1957年,中共首都规划委员会党组在郑天翔直接领导下在1957年总体规划初步方案中,提出对以故宫为主体的一系列古建筑采取坚决保护政策;对天坛、北海、景山、颐和园等公园,保持原有面积,禁止侵占。
1957年景山被列为第一批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景山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北海景山公园管理处一分为二,成立独立的景山公园管理处,归属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万宁桥 万宁桥坐落于北京城中轴线上,始建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因该桥在地安门以北,地安门为北京皇城的后门,故该桥俗称“后门桥”。万宁桥为单孔汉白玉石拱桥,桥两侧有汉白玉石护栏,护栏上雕有莲花、宝瓶等图案。万宁桥下的玉河在建国后被改为地下暗河。自此,万宁桥两侧都是平地,桥身被埋,仅有桥栏在地面上。
2000年,在修复万宁桥的同时,在万宁桥西增建了一座汉白玉三孔石拱桥。此次修复万宁桥,将万宁桥下原来已经改为暗河的玉河恢复为河道,河水自什刹海前海东端出水口处开始,流至万宁桥东侧不远处。元朝还在万宁桥西侧建有澄清闸(澄清上闸)。如今,该闸仅存遗址。 地安门外大街 地安门外大街坐落于北京中轴线北段,因位于北京皇城地安门外而得名。大街北起鼓楼,与鼓楼西大街、鼓楼东大街衔接,南至地安门,与地安门西大街、地安门东大街、地安门内大街衔接。
地安门火神庙,全称敕建火德真君庙,又俗称什刹海火神庙,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万宁桥西北侧,什刹海东岸,是一座道教正一派宫观。火神庙主要供奉南方火德真君(火神)。在北京众多火神庙中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火神庙原是道教全真派祖庭白云观的下院。
什刹海是北京中心城区的一个风景区,由前海、后海、西海及沿岸名胜古迹组成。什刹海有北京城区内相对宽阔的水面,水面周围种着高大的树木。该地区风光秀丽,被誉为“北方的水乡”。
什刹海夏天可以划船,冬天可以滑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北京市政府对什刹海进行了清淤工作,又在岸边上建立了水泥栏杆。1992年北京市政府将其定为历史文化风景区。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什刹海地区面积是最大的。
南锣鼓巷原来一条普通胡同,现为北京市著名商业街。2008年,南锣鼓巷被澳大利亚21世纪创新国际评价中心评选为“全球游客最喜爱的中国四大特色商业街区”。2009年,被美国《时代》周刊荐为亚洲必游25处旅游风情体验地之一。 钟鼓楼 钟鼓楼位于北京中轴线最北端,是明清北京城的报时建筑。两座楼原建于元朝至元九年(1272),明朝永乐年间于今天的位置重建。此后鼓楼和钟楼多次被毁又多次重建,每天戌时定更,此后二更至四更时每个时辰敲一次钟,寅时亮更。
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钟鼓楼不再报时,鼓楼被先后改造为图书馆和教育馆,而钟楼则先后被当作电影院和仓库使用。1983年后,钟楼和鼓楼得以重修并恢复原状,2001年重新恢复暮鼓晨钟传统。1996年,北京鼓楼和钟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钟楼和鼓楼建成之后,每到每天的戌时,鼓楼击鼓18下,再钟楼击钟18下,各击三遍,共计108下,俗称“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从而报完一个时辰,称为定更。
此后亥时(二更)、子时(三更)和丑时(四更)只撞钟不击鼓,且每个时辰只撞一次。次日寅时击鼓和击钟的模式与戌时相同,称为亮更。全程用一座铜壶滴漏来定时。
清朝时改为用时辰香定更次,钦天监太监掌香,銮仪卫派旗鼓手司鼓。1924年溥仪被驱逐出宫后,钟楼和鼓楼不再报时,直至2001年12月31日才恢复。
票券提供:高菊园、李俊、马明言、勾超、师毅
收藏简历 师毅,1970年出生,北京人。收藏门票时间不长,在高菊园、李俊、马明言和勾超等老师的帮助下,编辑出了《票说北京中轴线》一文。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2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2-06-23 04:48:16;
欢迎师毅老师在券研网首秀作品!
一篇“券说”北京中轴线的佳作! 期待看到师毅老师更多的文章! 赞赏高菊园、李俊、马明言、勾超等几位藏家助力年轻收藏者!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2-06-23 05:01:29;
中轴线上分布着众多旅游景点。欣赏了,谢谢师老师详细介绍!
![]() 姓名:张子玉; 时间:2022-06-23 06:22:42;
北京中轴线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太棒了!系统的介绍,谢谢分享!
![]() 姓名:熊斌; 时间:2022-06-23 07:12:41;
七字头,在券界属于年轻人。首秀即惊艳:对北京中轴线的精准解读,辅以恰当门票展示,无不显示出功底。期待更多新作问世
![]()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2-06-23 08:08:05;
学习,受益!谢谢分享!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2-06-23 08:33:43;
京城古迹众多,令人目不暇接;券界青年才俊,首秀一鸣惊人!
![]() 姓名:陈捷; 时间:2022-06-23 09:04:01;
欣赏美文,谢谢分享!!!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2-06-23 09:41:54;
北京中轴线旅游景点众多,谢谢分享!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2-06-23 10:16:45;
洋洋洒洒中轴线,帅哥首秀令人奇,为你点赞!继续加油!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2-06-23 11:30:36;
谢谢师老师系统的介绍北京中轴线旅游景点!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2-06-23 11:42:21;
欣赏了,谢谢师老师展示北京中轴线上精美门券!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2-06-23 12:16:26;
细细道来,慢慢浏览,在师 老师的引导下,北京中轴线如实展现在读者眼前,精美的票品烘托出它的前世今生。赞!!!谢谢了!!
![]() 姓名:钟杰; 时间:2022-06-23 14:56:36;
欣赏了,赞!谢谢师老师精彩介绍北京中轴线旅游景点和佳券!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2-06-23 15:45:59;
期盼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学习、欣赏师老师首秀作品,谢谢! ![]()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2-06-23 16:44:57;
走读京城中轴线,学历史赏美。谢谢分享!
![]()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22-06-23 17:43:13;
太多了,有几枚第一次见。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2-06-23 21:51:27;
师老师用佳券首秀北京中轴线即精彩,用票太好了。谢谢分享!
![]()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2-06-23 22:39:26;
首次品读师老师的文章,信息量很大。点赞!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2-06-24 01:27:04;
拜读,欣赏了……谢谢师毅老师券说北京中轴线景观!……看着非常过瘾!……开眼、长知识……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2-06-24 21:59:06;
讲述中轴线,票说北京城。观赏到了许多首次见到的票,谢谢!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49793136;
今日101758;
昨日129464; 本页访问量:2769062; 今日105; 昨日119; 收录总数:10919346; 今日:17576; 昨日:35609;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