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每当听到《野猪林》中林冲这段低回哀怨的唱段,就会让人想起京剧表演艺术家李少春先生。
李少春(1919年—1975年),河北霸州人。生于天津,长于上海。“全能型”京剧表演艺术家。其父李桂春(艺名小达子)以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走红上海,人称“活包公”。李少春自幼接受严父庭训,并师从沈延臣,打下幼功基础。1931年随全家返回天津。在严父安排下,选择“谁好学谁”、“坐科”达子楼的学艺之路。文请“谭(鑫培)派”教师陈秀华,武请“杨(小楼)派”教师丁永利,正规启蒙由此开始。曾由梅兰芳提携,合演《四郎探母》。1938年,在天津正式亮相,演出《打金砖》等戏,一炮而红。
1938年秋,李少春“进京赶考”。组“群庆社”,以文宗余(叔岩)、武宗杨(小楼)的文武双出《击鼓骂曹》、《两将军》轰动京华。随后拜余叔岩为师,得其真传。从此,步入京角行列中。
1941年冬,首次赴上海演出,其文武双出乃至“一赶三”引起轰动。此后,驰骋大江南北。1944年改“群庆社”为“起社”。相继排演自行改编的《文天祥》、《野猪林》,“翁(偶虹)剧”《百战兴中唐》,艺融京海,独领风骚。
新中国成立,李少春正当大好年华,艺术上呈现质的飞跃。1951年,改组“起社”为中国实验京剧团。不久,率团参加中国戏曲研究院,为京剧实验工作第一团。在此前后排演的《将相和》、《闹天宫》都深受海内外观众欢迎。1955年中国京剧院成立,被任命为一团团长。1958年,李少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更以忘我的创造精神,先后排演了《响马传》、《赤壁之战》、《满江红》以及现代戏《白毛女》、《红灯记》等,并拍摄电影艺术片《野猪林》,成为传世之作。
在田汉关于“创造中国自己的演剧体系”精神鼓舞下,相继发表《堂堂胆气、耿耿丹心》、《新》等重头文章,其哲理深邃,为京剧界所罕见。
正当李少春走向“知命”之年,却遭遇文革“浩劫”。未及“四人帮”垮台,乃于1975年不幸逝世。年仅56岁!
李少春留下了一份集编导演创腔于一身,融“京派海派”与一炉,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三者并举”的“全能型”京剧艺术家的丰富多彩的人文遗产。
为了纪念李少春先生,霸州市委、市政府建设了李少春大剧院。该剧院占地4.86公顷,主体建筑为六层框架结构,高23.8米,总建筑面积14582平方米。剧院一层为大厅、大剧院,内设1452个座位,其中池座961个,楼座491个;二层为大剧院看台;三层为李少春纪念馆,由欧阳中石先生题写馆名。馆中陈列着李少春先生用过的家具、穿过的行头、书写的手稿、不同时期的影像资料、出国演出时外国友人赠送的礼物、周总理等领导人的题词以及李少春的绘画作品等等。四层为小剧场,内设花梨木仿古戏楼。剧场内部设施先进,采用美国EV专业级功放音箱、英国声艺调音台。大剧院、小剧场均按中央电视台直播标准设计。
2006年11月4日,霸州市首届艺术节隆重举行。这一天,在李少春大剧院门前广场举行了李少春纪念馆揭牌仪式。出席仪式的李少春先生的亲属有其长子李浩天(中央电视台《空中剧院》栏目舞台监督 ),幼子李宝春(台北新剧团团长)等人。京剧界的代表有杜近芳、梅葆玖、叶少兰、李维康、于魁智等表演艺术家。当晚,在李少春大剧院一层剧场内举行了纪念李少春先生诞辰八十七周年主题晚会,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对晚会进行了现场直播。此后每月的28日,在李少春大剧院都会有国家优秀院团上演精彩剧目。
根据霸州市“十一五”规划,霸州将以李少春大剧院(纪念馆)为依托,以分布全市的农民剧团为基础,以活跃城乡的票游戏迷为骨干,进一步组织全市的戏曲演出、交流、培训、比赛等文化活动,在全国叫响霸州“月月唱大戏、村村有剧社”的“戏曲之乡”品牌。
今天的霸州,处处洋溢着“戏曲之乡”的神韵:晨曦微露时,社区里、广场上,戏迷票友的西皮二黄如行云流水;日落黄昏后,农家小院、农民公园,丝竹檀板声不绝于耳;幼儿园、小学校,京剧兴趣班不断发展壮大,真正把“京剧要从娃娃抓起”、“京剧进校园”落到实处。------由此可见,传承大师艺术、弘扬民族文化才是对李少春先生最好的纪念。
【编辑:王建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