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颐和园”匾额谁人题写之争

“颐和园”匾额谁人题写之争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2-02-14 查看次数:619; 复制本文地址
罗斌林

图片总大小:1.9MB;最小图片:225KB;最大图片:427KB;


“颐和园”匾额谁人题写之争

罗斌林

当您来到北京城,凡是从东宫门进颐和园,首先看到的是门檐下悬挂着一块九龙金匾,上书三个大字:颐和园,字迹苍劲有力,挥洒自如。但关于这三个字的题写者是谁,一直以来颇有争议。有的说是光绪皇帝,也有的说是慈禧太后,还有的说是清末书法家严寅亮……。如果是光绪皇帝御题金匾,为何钤印没盖在额头位置?在这里让我们从头说起。

图片31_调整大小.png

颐和园是著名的皇家园林,其前身是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清漪园,系乾隆皇帝为孝敬其母孝圣皇后而建。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经费重新兴建,并改名为颐和园,为颐养太和之意。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再次遭到八国联军的破坏,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修复。

图片32_调整大小.png

据传,颐和园修复后,慈禧太后亲题颐和园金匾。可是又为什么没盖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钤印。颐和园修缮竣工之时,尽管按照清廷规制,东宫门上的匾额应由光绪皇帝题写。可当时是慈禧太后大权在握,光绪只是个傀儡,于是慈禧太后亲笔题写了颐和园三个大字。据说她原本想盖上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但此时光绪皇帝已大婚,她再次撤帘归政于皇上。如果盖上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朝野上下必有微词,且京西其他皇家园林正门的匾额均为在位帝王所题。由于怕自己百年之后招致骂名,所以在匾额上方盖上 三方佛爷宝,即正上方的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左侧的数点梅花天地心;右侧的和平仁厚与天地同意。然后又假借光绪之名,在匾额左侧上方加盖了光绪御笔之宝,以显示此匾为光绪所题,另在其下方盖上了爱日春长的闲章,即祝慈母长寿之意,由此掩人耳目。但此说应系讹传,无任何史籍记载。有研究者将匾额上的颐和园三个字,与慈禧在其他匾额上的题字相比较,无论是间架结构还是笔锋力度均相差甚远,由此推断 颐和园非慈禧所题。

另有传闻,说颐和园三个字是慈禧太后代笔人缪嘉蕙所题。缪嘉蕙字素筠,云南昆明人,以绘画见长。光绪年间慈禧太后忽怡情翰墨,学绘花卉,又作擘窠大字,常书福寿等字以赐大臣,但其画技不佳,故召缪嘉蕙进宫,代其作画。慈禧对缪嘉蕙钟爱有加,令其居储秀宫,除被封为女官、年俸白银两千八百两外,还免其跪拜大礼。故宫里悬挂的不少盖有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印章的书画作品,其实绝大多数都是缪嘉蕙代笔之作。有学者考证,缪嘉蕙以花鸟工笔画为佳,以小楷见长,其运笔圆润、娟秀、纤细、挺拔,未见其厚重、苍劲、庞然、大气之作,而颐和园三个字遒劲、浑厚、洒脱,与缪氏的书法艺术迥然不同,由此推断颐和园之匾额也非缪嘉蕙代笔所题。

又据传,颐和园是举人严寅亮应征题匾,为何匾额上没盖严寅亮的印章?光绪年间重建颐和园时,慈禧太后曾广征楹联和匾额题字。一时间不但各大翰林争相献墨,就连京城的文人雅士也竞相献书。但所选题字呈送慈禧太后过目后,均不满意。这时恰逢庆亲王寿诞,翰林院编修高熙哲应邀前去祝寿,并请与自己交往甚密的恩科举人严寅亮(贵州印江人,土家族)写了一副寿联,赠予庆亲王。严寅亮所题寿联为楷书,笔法不拘一格,雍容大度,气势轩昂,秀媚中饶有风骨。庆亲王大为赞赏,并告知高熙哲,颐和园正征集楹联和匾额题字,尚未终定,何不请严寅亮试书进献,以得功名。严寅亮得知颐和园征集楹联和匾额题字的消息后,甚感惶惑。既然朝中那么多书法家所书皆不中圣意,自己一个来自穷乡僻壤的落第举子哪能获选?继而又想,为何不借此机会试试身手?于是以楷、行、草各体书写了三十多幅颐和园门额,最终选出一幅最为满意的,经高熙哲、庆亲王之手呈至朝中。慈禧御览了严寅亮的题字后,赞叹不已,朱批了录用二字。随后严寅亮又题写楹联二十三副、大小匾额十八方。慈禧审阅后都十分满意,全部采用,并于便殿召见,勉慰有加,赐玉印宸赏一枚,从此严寅亮名满京城。特别是出自他手,悬挂于东宫门外的颐和园匾额,字迹苍劲有力,挥洒自如,别具风格,颇为人们所称道。

另传,严寅亮为颐和园题写匾额,是应翁同龢之邀。翁同龢有帝师之称,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任户部、工部尚书、军机大臣等要职,尤以书法名世。他与严寅亮有莫逆之交,且非常欣赏严的书法艺术。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朝廷修建颐和园竣工,诏谕书法家书写颐和园匾额。翁同龢请严寅亮应征,但严寅亮自感书法技艺难与翰林院的御用文人相比,无意应征。最后还是在翁同龢的极力鼓励下,书就颐和园三字献上,慈禧御览后朱批录用。但严寅亮不过是个举子,一介臣民,颐和园乃皇家园林,是不可能把臣民的名字刻上的,所以在匾额上就没有留下题写之人的印章,而是假借光绪之名,在匾额上加盖了光绪御笔之宝,由此颐和园匾额为严寅亮所题之事,便鲜为人知。有关严寅亮题写颐和园匾额之事,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举人厅略有介绍,名为题写颐和园匾额的举人——严寅亮,民间也有此传闻,但史籍中未见记述,无以考证,故不被众多史学家所认可。

而被众多史学家所认可的结论是:

东宫门是颐和园的正门,为五楹三明两暗,系歇山顶宫殿式古典建筑。正中间的大门称御路门,为慈禧太后和皇帝、皇后进出专用,两边的旁门为王公大臣出入。

图片33_调整大小.png

按照清廷规制,皇家园林的正门或正殿上的匾额多由当朝皇帝书写。重修颐和园时光绪在位,其正门匾额理应由他题写,这样才符合清廷规制。也正是其匾额由光绪所题,所以才盖有光绪御笔之宝的钤印。然而,清代皇帝用印有一套严格的规制,如果是题写匾额,御玺要盖在匾的上方中间,即额头位置,称做额章。也只有皇帝亲笔题写的匾额,才能盖上御笔之宝之玉玺。御笔之宝是御书钤用诸玺之一,此玺主要钤盖在御笔书法上。这枚本应盖在匾额正上方的玉玺,在慈禧太后当政时却乱了规制,而是将她的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盖在匾额的正上方。御览之宝是鉴赏用印,一般是臣子所题匾额,皇帝鉴赏后盖上“××御览之宝之钤,以示对臣子书法作品的赏识。而颐和园匾额正上方盖的是慈禧皇太后御览之宝,却将光绪御笔之宝盖在匾额的左边,实际上是让他靠边站了。表面上看是表示这三个字经过了老佛爷的审阅,且赏识,实际上表现出她独揽大权、盛气凌人和对光绪皇帝的打压,由此也就乱了清廷的用印规制。据传,修复颐和园后,工部大臣特请光绪皇帝题写东宫门上的匾额。但光绪所题颐和园三个字写得很难看,可他又不敢直说,只好照此制了一块金匾挂在颐和园东宫门。慈禧看见后大为不满,令人摘了下来。光绪得知此事后便要重新题字,可一连写了十几天都不满意。为了找回面子,便私下里请一位翰林代写了颐和园三个字,然后盖上光绪御笔之宝呈给老佛爷。慈禧看后恩准照此制匾,重新挂在颐和园东宫门上。但这只是民间传闻,不足为信。光绪的书法虽不及康熙、乾隆,但也独具风格,宫廷御苑有不少光绪御笔的匾额,清宫档案中尚存光绪的朱批。他五岁开始在毓庆宫读书,向翁同龢学习书法,真、草、行、隶皆习之。他继承了祖先的遗风,书法技艺也是很高超。师傅翁同龢曾对他的字给予较高的评价:间架布局不凡,笔力刚健苍劲,满纸虎气雄风。这正符合颐和园三个字所展现出的艺术风格。

有史籍记为证:

《颐和园志》载:东宫门匾额颐和园是光绪帝御笔。《颐和园史话》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颐和园修缮竣工,光绪帝亲笔颐和园匾额悬于大(东)宫门。《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载:光绪为表示孝敬,以博母后欢心,题额曰颐和园由此可见,东宫门金匾上的颐和园三个字确系光绪皇帝所题。

图片34_调整大小.png

图片35_调整大小.png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1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2-02-14 05:49:33;  
欣赏了,谢谢罗老师解析!
姓名:陈捷; 时间:2022-02-14 08:37:04;  
欣赏了,谢谢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2-02-14 09:09:31;  
一块匾额,反映特殊时期的宫廷内幕,谢谢分享!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2-02-14 09:13:46;  
颐和园三字浑厚凝重大气,绝非等闲之辈所题。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2-02-14 09:20:55;  
拜读、欣赏,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2-02-14 09:33:49;  
解读“颐和园”匾额题写之争,影射一段清朝历史!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2-02-14 09:39:31;  
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2-02-14 10:33:58;  
谢谢罗老师分享解析!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2-02-14 10:34:00;  
朝纲乱套,后人费解。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2-02-14 10:50:23;  
拜读了,谢谢罗老师详解,长知识了!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2-02-14 12:05:55;  
拜读了,谢谢分享!
姓名:钟杰; 时间:2022-02-14 14:44:52;  
拜读了,谢谢罗老师详细介绍分享!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2-02-14 14:52:17;  
谢谢罗老师分享解析“颐和园”匾额题写之争,反映一段清朝历史。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2-02-14 16:58:03;  
欣赏了,为罗老师详尽介绍点赞!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熊斌; 时间:2022-02-14 19:41:48;  
区区三字"颐和园”,刀光剑影玄又玄。苦心探究了一番,方得灼见为圆满。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2-02-14 20:37:32;  
谢谢罗老师分享!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2-02-14 21:08:14;  
读来很有吸引力,谢谢罗老师的精彩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2-02-14 22:15:10;  
欣赏,谢谢分享!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2-02-14 23:13:06;  
拜读,欣赏了……史学问题历来复杂,普通人都没有听说过或想过……所以常言才有活到老、学到老之说吧……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571549; 今日886; 昨日9828;
本页访问量:2635188; 今日14; 昨日445; 收录总数:6574652; 今日:415; 昨日:456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