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我入党的那段难忘时光》征文(26)我成为电厂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 |
我成为发电厂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 保定 刘铭元 我入党路上,要从两位人和两件事说起。 我最敬佩的两个人。第一位是我的舅舅,他在我家乡窝洛沽镇同义和油坊打工,我上小学时,常到油坊看我舅舅,舅舅特别喜欢我。1944年春的一天,我去看舅舅,油坊叔叔(老板)告诉我:“你舅舅不知去哪了(现在的词就是失踪了),我大吃一惊,“我赶紧去告诉我姥爷”。叔叔告诉我,我已经告诉他们了。我赶紧跑回家,告诉妈妈。妈妈急得眼泪都掉下来了。姥姥家、我家都到处找舅舅,多少天也没个踪影。长话短说。新中国成立后,舅舅才露面,原来舅舅是八路军、共产党,是奉上级命令去完成一件特殊任务才秘密走的。后来舅舅一直在天津药材行业担任党和行政的领导工作。从此,我更爱舅舅,爱他为党工作牺牲一切的精神,是我的榜样,是我第一位最敬佩的人。2015年我专门去看望他老人家,他有付紫檀健身球,年纪大了手不能玩了,坚持给我,这是他的传家宝。
另一位我最敬佩的人是我的堂兄(伯父的二儿子,我的二哥)。他当时是清华大学的学生。北京解放前夕,1948年二哥也突然失踪。全家都火急火燎,但束手无策,尤其三伯母坐立不安心神不定,几夜都不能入睡。还是长话短说。北京解放后,1949年随军南下,二哥回来了,原来他偷偷的和同学一起去东北解放区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二哥随军南下,1949年6月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厅聆听了周总理的报告,鼓励大家积极投入解放江南的工作,先到武汉,后到长沙,参加中南矿业学院建校工作,任党支部书记。到1986年又担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他一生喜爱诗词,晚年出版了《燕人诗草》我还保存着一本。 再说说我难忘的两件事。第一件是1949年我在北京进德中学上初中一年级,有幸参加了开国大典,我穿着新学生服,还戴上了当时时兴的八角帽。为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那个年代没有照相机,没有留下照片。开国大典的第二天,10月2日,我和弟弟、侄子去照相馆照了相,留下了穿着参加开国大典时的学生服、带着八角帽的照片
参加开国大典终身难忘,以后我还写了《我参加开国大典》的文章,发表在保定晚报和券研网。第二件,解放前我在北京上小学,毕业时报考了几个公立中学,都没录取,我非常懊丧,三伯父告诉我,咱们没有当官的,考公立学校要有当官的后门,忍了吧!不得不上离家近的私立进德中学,但始终不服这个劲。1950年8月,公立北京第一中学(男校)招插班生,我抱着试试的态度报了名,结果被录取,我高兴极了,几年的夙愿实现了。开学的第一天,班主任对我们说:祝贺你们插班生能考上一中,这是共产党的政策好,凭成绩录取。我下决心好好学习报答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初二时我当上了班主席(即班长)还获得两枚奖章即1950年生产模范、1951年军事训练。 1951年初中毕业。班主任丁峥嵘老师保送我上高中。当时家庭条件困难,我是老大,要帮助父亲供弟弟、妹妹们上学,我要尽快工作,帮父亲分解家的经济负担,所以考取了北京最好的中专学校——北京工业学校。北京工校不但不收任何学杂费,每月还有13.5元的助学金,除了用于伙食费10元还剩下3.5元,可用于购买学习用具和洗漱用品。三年,个人没花一分钱,即取得了中专学历。(在这先插一句,我参加工作的第二年,就帮父亲供弟弟妹妹们上学,供了一个大学生、一个中专生、一个半高中生)。 在北京工校更加努力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工作以报党恩。担任过班长、学生会生活部长、军体部长等。1952年9月22日,我光荣参加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后改为共青团)。
1953年9月22日,是我入团一周年,一位要好的同学赠送我一本“七大”党章,作为我入团一周年生日礼物,并希望我好好学习,争取早日加入中国共产党。机会来了,我好好学习了党章,萌生了入党的念头,于是大胆的写了入党申请书,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每逢党代会出版新党章我都买一本,并好好珍藏和学习。 1954年6月,我在北京工业学校毕业。再多说一句,北京工校从清朝至1953年,毕业生都分配在北京市。1954年,北京市政府为了支援华北社会主义建设,毕业生改为华北统一分配。我积极写了申请书,响应市政府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分配到河北省的有电气、机械和化学的46位同学,我是其中的一位,还担任了大队长。1954年6月21日来到保定(当时的省会)。河北省工业厅特别重视由北京分配来的中专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河北省厅长亲自给我们介绍河北、保定等地方的情况,还带领我们参观工厂、名胜古迹等。最后他还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河北人了。 最后我和5位同学,被分配到保定发电厂。我是化学(化验)专业,和电不对口啊?抱着疑惑的态度到发电厂报了到。到发电厂才知道,我的任务是建立化验室,具体任务是开展煤(发电用燃煤)、水(锅炉用水)、油(即汽轮机用的透平油、变压器用的绝缘油)化验,对水不但要化验,还要处理水——硬水变软水和再生油,即把氧化不合格的酸性油处理成合格的油,总的一句话“发挥化学监督作用”,心在想:这儿真是我用武之地。 从购买仪器、药品计划,到设计化验台,室内布局,都得自己动手。很费劲,工校学的只是化学分析,专业性很强,建立化验室是一项综合性工程,我决心把这项工作搞好。化验室还配备了几个年轻人,要培养他们,带徒弟,也是自己参加第一个五年计划贡献力量,更是我积极争取入党的好时机。 还是长话短说。由于开展了燃煤的发热量化验,使发电厂最重要煤耗(即发一度电消耗多少煤)指标,由自然煤耗改用了标准煤耗,达到了国家的标准要求。而且推广燃煤掺水实验,大大降低了煤耗。由于开展锅炉用水的化验设计了软化器,使硬水变软水,锅炉减少了结水垢。解决了每月停炉清理水垢的难题,减少了停电时间,这是最大的改进。锅炉用水原用硬度22度的井水,改用硬度14度的府河水,减少了食盐量,一次就节约3000多元。 由于开展了油的化验和监督,对氧化的酸性油进行再生处理,减少了变压器、汽轮机的事故率。 在建化验室期间,我拼命地干,晚上10点前没离开过化验室。我还担任着兼职的社会工作。参加工作当年被聘为扫盲教师,1955年6月7日被评为优秀教师,得了奖。参加工作第二年,被选为团的宣传委员,还兼任一个团支部书记。还参加了“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
我经常对职工进行科普宣传,如原苏联发射人造卫星,我讲了“卫星为什么能上天”、针对发电厂实际情况讲了“锅炉为什么长水垢”、“如何将硬水变软水,防止锅炉结水垢”等等。 由于我带领全室同志苦干巧干加班干,新建立的化验室很快发挥了化学监督作用。1955年10月,我被评为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参加了保定市积极分子大会,并代表发电厂青年在大会上表态。上级非常重视这批学生,这是发电厂成立以来第一次分配中专生,都安排了重要岗位,各把一摊。六人中只有我和另一名为共青团员,被选为团委委员,只有我写了入党申请书。我所在单位是发电厂的厂内发电车间,另一个同学在外场供电所。发电厂党支部对我关怀备至,我也经常向党支部汇报工作和思想情况。 根据党章的规定,我的入党程序也经过了明确为入党积极分子,并指定专人培养,填写入党志愿书,明确两名入党介绍人,支部大会通过成为候补党员,经过候补期考验,最后经上级党委批准,成为正式党员。在履行这些程序中,最使我感动的是:发电厂党支部书记陈鸿恩亲自让我填写入党志愿书,并明确“我和胡主任(发电厂车间主任)亲自做你的介绍人。”陈书记看到我的惊奇,他接着解释说:“发电厂党委霍书记(兼厂长)曾经指示过我们,你们对刘铭元的培养要重视,更要多关心,这是在培养咱发电厂的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经过党支部研究,我和胡主任亲自做你的介绍人”。 我特别激动,眼内含着泪花说:“感谢党的关怀!谢谢陈书记、谢谢胡主任!” 1958年12月18日,发电厂党委正式批准我为正式共产党员。当时我写下了日记: 我太高兴了,我是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了,而且还是发电厂第一代知识分子党员,别忘了又红又专的道路。 1958年还是我丰收的一年。元月9日,上级号召干部上山下乡,工程技术人员到基层锻炼,我积极响应。元月10日批准到基层。元月14日我参加了保定市工业系统召开的下放干部庆祝大会,第一项议程是献花,我们都上了台,真没有想到给我献花的竟是我的未婚妻,喜悦的心情更加激动,领导真是用心良苦。我也暗下决心,在基层好好干,不辜负党的期望和信任。 1958年7月27日,领导给我颁发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兵役证”,证号:a字第076090。
1951年在北京一中上学时,抗美援朝初期国家“军事干部学校”招生,我在舅舅和二哥两位敬佩人事迹的鼓舞下,积极报名,但没被批准。这次当我手捧“人民解放军预备役军官兵役证”的时候,我高兴的不得了。我在内心高喊着:“我参军了!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了!”我还撰写了《我是一位未穿军装的老兵》在券研网刊登并获得二等奖。 1958年10月4日,发电厂霍允洲厂长给我打电话,让我到他那去一下。刚到霍厂长办公室,霍厂长冲着我说:“铭元呀!今天我给你做主,婚期不要再往后推了,就在我的外屋小会议室,今晚7点给你们举行婚礼,我和蔡书记(团委蔡家声)做你们的主婚人和证婚人”。万万没有想到厂领导对我这么关怀,我激动万分。就这样我们只买了三斤糖和花生就办了终身大事。 1958年我被评为发电厂、保定市和河北省的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2月7日出席了河北省祝贺大会,还发了奖章。
会议期间,团市委刘书记来到我们保定市代表面前,他指着我说:“铭元,今天特别慰劳你一下,好不好!”原来是让我写“倡议书”。我说:“放了我吧!难道缺了鸡子就没办法做蛋糕了 吗?”,刘书记开玩笑地说:“缺了你这个圣人哪能行,别老闹个人主义”。只能接受了任务。
我的日记(局部) 每逢回忆那个时候,党组织随时关心着我们,上下级关系是那么融洽、和谐、随意、友好,就高兴激动不已。 我入党后,党组织一如既往的关怀我,不断提高我的素质。1959年6月22日决定安排我参加保定市党校学习。我高兴极了,这是党组织对我最大的关怀,继续培养我从政治上提高。在党校我不但自己刻苦学习,还帮助一位不识字的老党员代写保证书、心得等。党校学习结业,我被评为“五好标兵”“五好学员”。 1968年我参加给阿尔巴尼亚写教材书时,参观了苏州、无锡、广州供电局的油化工作,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下决心改善劳动环境,提出搞油不见油污,当时的口号是:久在河边站,就是不湿鞋。不但实现了地上无油污,还搞了再生油自动化。特别在节油方面,有了一项创造,从白土油泥中,每年可以节油1-2吨。 1971年7月26日,全国节油会议在保定召开,根据大会要求供电局撰写了搞油自动化和节油“两口大锅闹革命”的经验在大会上书面发言。同时,全国各省市代表团都到供电局参观学习。供电局敲锣打鼓欢迎代表,还制作了图片展览,专人讲解。
本文作者(着黑衣者)向代表介绍节油经验 在这几十年风风雨雨中,我的工作岗位变动了十次之多,那儿有困难,领导就调我到哪去,我没说过二句话,自觉服从安排。担任四次车间主任,最突出的一次,从修试所刚调变电工区一年多,供电局大发展,架设220KV输电线路,220KV机具由修试所制造,领导又把我从变电工区调回修试所,负责这项供电局开天辟地制造220KV机具制造大工程。坚决服从命令。还写了两首小诗(见当时记录)和带头参加开展了大会战,圆满提前完成了任务。
1960年10月26日,局职工食堂没粮食吃了。领导决定整风,把我和另外一名同志调去接管食堂,当起了食堂管理员。供电局扩建,领导又调我和另外一名工人组成三结合班子负责征地工作。当时并不知道,征地工作太难了,多次找市领导,都踢破了市长(钟翔云)副市长(王凯)的门槛。所以我对供电局的新楼(即现在的办公大楼)有特殊的感情,从开始建设到完工,我亲自拍摄了建设全过程的照片。
建设中的办公楼
竣工后的办公楼 1968年7月,水电部调我参加给阿尔巴尼亚撰写《变压器油、透平油的防劣与再生》书。1992年我又参加了水电部组织在淄博电力局编写“班组建设”的书,最后书名定为:《供电企业班组管理手册》。 1985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式,供电局成立技术经济研究室,领导又调我任技术经济研究室主任,这是我最困难的工作一个岗位。第一项任务就是由我组织撰写“供电局改革开放规划”,可难为死我了,几天吃不好,睡不好,想到自己是共产党员就什么都不怕了。于是各处搞调查研究,最后由我执笔,全室同志齐心协力进行修改,总算交了领导满意的答卷,还得到了华北电管局领导的表扬。从此,由在执行层——车间工作,开始当起了局领导的参谋长。局成立企业管理协会和科学技术协会,都挂靠在技术经济研究室,企协和科协秘书长都由我兼任。技经室、企协、科协 ,一套人马。虽然工作中困难重重,想到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不能被困难吓倒,要适应这种形势,个人的素质必须要提高,于是找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班,如企业管理、企业诊断、市场经济学培训班。我还参加了《供电企协横向联合组织》每年都召开经验交流会,对我帮助很大。在科协方面,为工程技术人员办实事,成立了“科技咨询服务部”,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服务部办理对外高科技咨询,科协还大力组织科技人员撰写论文活动,有助于职称评定。我带头写论文,在河北电力企业管理和华北电力企业管理杂志上发表了三篇,获市级奖励的六篇,其中二等奖五篇,三等奖一篇。 技经室,后改为企业管理办公室(企管办)是供电局企业管理核心,必须在管理上帮局长出谋划策,我提出为加强生产管理,应制定“生产班组管理条例”、“生产车间管理条例”和“生产技术管理条例”。局长非常欣赏,立刻责成我安排。我的意见,“生产管理条例”我亲自起草,“生产技术管理”是否由生产技术科起草。“那您就下命令吧!”我在班长岗位干了16年,在车间岗位干了14年,对班组和车间管理了如指掌,很快完成了任务。“生产车间管理条例”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生产班组管理条例”除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外,还印发生产工人人手一册“生产技术管理条例”部分。为了加强生产技术管理,有章可循,当时我是33年工龄的老电业,在生技科搞过一年多运行管理的经验,所以我主动承担了起草“生产技术管理条例”被通过后也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 几十年的工作,不论是在一线,还是辅佐高管,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的鼓励下,我没有给党丢脸,除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兼任一些社会工作。特别还被保定市委宣传部和市总工会聘为“工人政治理论学习辅导员”(有聘请书)等,给青年讲过“纪律高于生命”,给职工讲过“实践论”、“毛主席诗词”。1959年10月20日,我出席河北省青年突击手、突击队代表会议,获得红旗突击手奖章。
1959年还获团中央青年红旗手称号,1976年“中共保定市委全会(有出席证)”,对于这些荣誉的取得,时时激励和鼓舞着我。我总结了“十六字箴言”,也是我的座右铭:举红专旗,走创新路。出彩人生,永报党恩。 最后用唐朝诗人于良史的《春山夜雨》做结尾。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这也是我一生的真实写照啊!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0134926;
今日60924;
昨日97115; 本页访问量:2769708; 今日145;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000104; 今日:15430; 昨日:31134;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