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桂林靖江王系列之四 独秀峰及石刻 |
桂林靖江王系列之四 独秀峰及石刻
南朝宋人颜延之(384—456年)于宋元嘉元年(424年)出任始安郡太守,居于山下,开辟读书岩,成为开拓桂林名胜的第一人。相传其称赞该峰“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于是后人便将此山称为独秀峰。 唐建中元年(780年)监察御史郑叔齐撰刻《独秀山新开石室记》在读书岩上方,将南朝颜延之吟咏独秀峰的千古佳句及唐大历年间(767—779年)御史中丞桂州刺史兼桂管观察使李昌巙在读书岩前修建宣尼庙和府学的经过记载了下来。这是独秀峰现存摩崖石刻中最早的一方,也是古代桂林兴办学校的最早记载,从此桂林文风日兴。
75年后唐宣宗时代任桂管观察使的张固写下了《独秀山》,诗云:“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云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此后,独秀峰“擎天一柱”的意象不断被后人承袭采用。 经过唐代多年的开发营建,独秀峰在宋代已经成为桂林城内的一处著名景点,达官文人多云集于此揽胜。南宋嘉泰元年(1201年),王正功以地方官广南西路提点刑狱的身份宴请桂林乡试中举的学子并当众赋诗两首,宴后其门生将诗镌刻于独秀峰读书岩上。这首《□判府经略大中丞公宴贺之诗》中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玉碧罗青意可参”是对桂林山水的最佳赞美,经流传成为桂林风光最经典、最脍炙人口的广告语。 元代一朝政局动荡,元顺帝继承大统前曾被流放于此,深受汉地儒学的教化。其继位后,桂林蒙汉官员将本地画家丁方钟所绘的孔子像刻于读书岩上,以宣扬和传承儒家文化教育。这也是广西唯一一幅元代石刻人物绘画作品。
这期间较有名的石刻为第十代恭惠王朱邦苧《和庄简王太平岩诗》:“一柱擎天动古今,高岩孑立起人钦。他山自是无肩并,吾祖从来有德音。不羡繁花春绚烂,却宜丛木夏生阴。洞中此日风光满,帝德亲恩覆载深。” 清代,王城改为贡院,独秀峰不再是王家禁地,重新成为城中游览胜地。因此文人学子多聚集于此登高揽胜,吟咏连篇,佳作迭起。所以这一时期的山水游记类作品大量出现,包括题名、游记、题诗、题词、对联等。 广西布政使黄国材题的“南天一柱”四字行榜,每字直径达一丈以上(约3.3米),是桂林石刻榜书之最。广西布政使张祥河书题的“紫袍金带”四字行榜,广西巡抚梁章钜题的“峨峨郛邑间”五字石刻,广西巡抚张联桂跋刻的慈禧太后“寿”字,临桂人许汝霖镌刻的书法家郭司经“福”字,诗人袁枚的《独秀峰题诗》“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这些石刻内容之广、品种之繁、书法之妙、镌刻之精、风貌之美,是之前的历代所不能比拟的。 抗战期间,桂林曾沦陷,在日军飞机轰炸及地面炮火的多重打击下,独秀峰摩崖石刻遭受了致命性的重创,损毁过半。文革期间部分石刻又遭破坏,现存独秀峰摩崖石刻数量约为100余件。这一方方石刻为研究唐宋以来桂林地方历代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和宗教文化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是史料的重要补充。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0134554;
今日60558;
昨日97115; 本页访问量:2769708; 今日145;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000014; 今日:15340; 昨日:31134;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