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又见天龙山

又见天龙山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1-09-24 查看次数:644; 复制本文地址
周永强

图片总大小:1.1MB;最小图片:58KB;最大图片:138KB;


又见天龙山

周永强

天龙山,位于太原市西南约40公里处的群山之中,海拔1700米,距离晋祠14公里。

天龙山_调整大小.jpg

2021211日,在举家团圆的除夕之夜,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天龙山石窟第八窟北壁主尊佛首亮相央视春晚,引起国人关注。当讲述人在节目中透露,待时机成熟,国家文物局会将该佛首回归其所属故里天龙山。那一刻,我就有了再到天龙山一游的想法。

2021911日,我与家人来到太原市晋源区窑头村停车场,在这里换乘天龙山公交旅游专线。

天龙山旅游公路_调整大小.jpg

透过车窗,我试图找寻第一次来天龙山时的路径。而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原来的盘山公路已不见踪影,眼前是一条新修的旅游公路,犹如一条飞龙盘旋在群山峻岭之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的1989年春,我在太原西局高中就读高一,班主任赵天才老师组织全班同学到天龙山春游。站在天龙山上,一片春的生机和活力展现在眼前。天龙山半山腰的岩石峭壁之上大小不一的洞窟,让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少年无比好奇。有些胆大的同学爬到高处洞窟一看究竟,在低处的一些洞窟可以直接探头或进入。除了空洞的石窟,残破和风化的造像外,整个天龙山石窟几乎没有一座佛像是完整的,可以说无不让人失望。在一座三层阁楼里,有一尊巨大的坐佛,登上阁楼内木梯,可近距离观赏整个佛像,这座阁楼也成为我印象中天龙山的标志。

石窟_调整大小.jpg

当我的思绪还在回忆之中时,公交车已快到山顶,前方出现了一座三层环形高架桥,叠梁架柱,盘旋而上。这是被誉为“云端上的公路”的 “网红桥”。从出发地经过近半个多小时的行程,公交旅游车到达了龙门游客中心。

下车、购票、扫码、验证,我们步入天龙山景区。沿石阶而下,最先来到避暑宫遗址。据史资记载,东魏大臣相高欢在天龙山修筑避暑行宫,并开始开凿石窟,拉开了天龙山人文历史的序幕。

天龙山景区门票_调整大小.jpg

天龙山,山峦重叠,林木苍郁、绵延不断。当来到山石铺筑的漫山阁平台之上,凭栏俯瞰,整个天龙山尽收眼底。远远眺望,山间的空旷平坦之处,有庙宇座座。虽已进入白露,在这个天高云淡,秋高气爽的周六,来此旅游参观的游人络绎不绝,正如(雍正)太原县志记载“太原山水名区称晋祠天龙山为最,崇岚叠秀,古木盘郁,迥非凡境。天龙景幽,宜于秋冬。”

漫山阁_调整大小.jpg

如今,漫山阁已禁止游客入内参观,只能在门前驻足观赏。阁楼内是天龙山最宏伟壮观的石窟第9窟,上层为弥勒坐像,弥勒像高8.8米。下层为十一面观音像,文殊、普贤分侍两旁。漫山阁为木结构阁楼,高约20余米,外表为四层重檐歇山顶,内为三层楼阁,是1985年在明代基础上国家投资100余万元重建的。漫山阁三个字的匾额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董寿平先生所写。

天龙山石窟开凿于北朝东魏至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石窟分布于东、西峰山腰间, 现存洞窟25座,其中西峰13座洞窟,东峰12座洞窟。造像500余尊,浮雕、藻井、壁画1000余尊(幅)。其中的唐代造像,神态高雅、造型优美、丰满圆润、飘逸多姿,是我国现存同时期最精美的石刻造像之一,世称“天龙山样式”,在世界石窟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亮相春晚的天龙山石窟佛首,就出自东峰第八窟,第八窟是隋代极为罕见的中心柱窟,它沿袭了北朝时主要的洞窟形制,是各时期中心柱窟的完美结合和再创造的结果,具有承上启下的典范作用,是佛教文化逐渐中国本土化的重要实例。2001年,天龙山石窟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与家人通过栈道前往东、西峰石窟,而每个洞窟不但有编号及开凿所属朝代,还有标牌对洞窟进行具体说明。这是迄今为止,我所游览过的石窟景区中所未曾见到的。在此稍作休息,给身体补充一些能量。而从景区布局图可知,整个天龙山现有白龙洞、漫山阁、天龙山石窟、天龙寺、蟠龙松、关帝庙、观音塔、柳跖峪等景点。我不由感慨,时过境迁,天龙山已是一个自然景观与人为景观融为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白龙洞_调整大小.jpg

蟠龙松_调整大小.jpg

一路继续下山前行,曲径通幽,途经刻石、凉亭之后,道路也渐趋平缓。前方就是天龙寺,该寺为佛教寺院,创建于北齐。除寺门两侧唐代力士外,均为解放后复原重建。寺前有一棵高约2米,面积近300平米的蟠龙松。因形态奇特,举世罕见,堪称“中华第一奇松”。

刻石_调整大小.jpg

我与家人来到此次天龙山之行的终极目标,参观太原市天龙山石窟博物馆举办的“复兴路上 国宝归来”特展。这是春晚亮相的天龙山石窟第8窟北壁主尊佛首为核心的展览,该尊佛首造像肉髻低平,素面发式,脸庞圆润,眼睛上挑,双目下视,嘴角内凹,露出笑容,在灯光的照耀下,佛首散发着神秘、高贵的光芒。

IMG_20210911_122154_调整大小.jpg

特展门票_调整大小.jpg

佛首展览_调整大小.jpg

今天,来天龙山旅游参观的游客,看到的绝大多数的洞窟都是残损不全的造像和凿毁的窟壁。在20世纪20年代,天龙山石窟遭大规模盗凿,超过240尊雕像被盗,现收藏于日本、欧美博物馆以及私人手中,破坏程度是中国现有石窟中最为惨烈。而此次特展,通过综合运用珍贵文物、历史图片、数字复原、3D打印石窟等多种形式,让参观者全方位了解文物流失与回归历程,展现流失文物调查研究、考古发掘、修复保护最新成果,再现了天龙山石窟辉煌时期的原貌。

柳子沟_调整大小.jpg

走出特展馆,我们来到此行的最后一个景点柳跖峪,当地人称之为柳子沟。这是一条山中沟壑,山间林木茂盛,依山势顺流而下有一条小溪。寂静的山脉间,传来鸟的鸣叫声和潺潺流水声,还可见到茂盛松柏下有松鼠在觅食。这里空气清晰,是天然氧吧。走过小桥,脚下的木质栈道变得婉转曲折,在景幽深处,传来哗啦啦的水声,还有孩童喧闹的声音。原来是一条瀑布,名曰天龙山瀑布,从十几米高的山顶倾斜而下,形成一个个大大小小的水潭。一些穿鞋的、赤脚的孩童在水中玩耍。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气。这里已成为太原市民乘凉避暑的绝佳之地。

“天龙”之名源于《易经》,即“飞龙在天,龙兴昌盛之意”。随着国家一级文物,“最美微笑”天龙山石窟佛首的回归,太原天龙山,这座国家森林公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在国家复兴的道路上,一定会有更多流失海外的太原天龙山石窟乃至国家流失文物回归!

再见,天龙山!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722002; 今日839; 昨日5953;
本页访问量:2640910; 今日24; 昨日414; 收录总数:6618027; 今日:388; 昨日:2947;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