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国宝《赵城金藏》
张厚培
山西省洪洞县有一座举世闻名的佛教古刹——广胜寺。世人称广胜寺有三绝,即鬼斧神工的琉璃宝塔,珍贵无比的元明壁画及稀世之宝《赵城金藏》。
飞虹塔, 始建于东汉,原名阿育王塔。 飞虹塔为阁楼式塔,琉璃塔,呈八角形共十三层,塔通高47.31米,全部由砖砌而成,十字歇山顶。塔外表全部镶嵌着蓝、绿、黄、白、黑五彩琉璃雕饰,为中国琉璃塔中的代表作,在建筑和艺术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稀世之宝《赵城金藏》曾经就藏在鬼斧神工的飞虹塔内。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复刻本,因此,它也是至今发现的我国历史上最古老也是最珍贵的大藏经版本。《赵城金藏》收经总数近7000卷,是宋元时代各版大藏经中收录经籍最多的一种;在《赵城金藏》发现时,从中核对出46种249卷为历代大藏不收的稀世孤本,这部分经籍后以《宋藏遗珍》之名先期公诸于世。因此,《赵城金藏》又是一种资料珍值极高的大藏经版本。
《赵城金藏》是同《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并称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的历史遗存刻本,是极为珍贵的“国家宝藏”。


《赵城金藏》一直是广胜寺的镇寺之宝,一般不轻易示人,甚至在明清两代全国学术界很少人知道有《赵城金藏》这部大藏经。1934年,在山西广胜寺发现《赵城金藏》的消息震动了国内学术界,也引起了日本人的注意。
1936年,日本官方派高僧来到中国,想用一块银元一尺,总共200万元大洋的价格,购买赵城金藏。另外,一个名为“日本东方文化研究所”的机构也专门与寺院多次接触。欲以22万光洋收买这部经书,这两次阴谋均遭到爱国僧人力空法师和赵城县人的断然拒绝。遭拒后仍不死心,陆续派遣僧人游说广胜寺,试图高价买断。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日本军队开始蓄谋掠夺《赵城金藏》。
1937年9月,蒋介石派国民党第十四军军长李默庵驻军洪洞以后,以国民党中央政府的名义提出要把《赵城金藏》转移至西安,力空和尚在这个关键时刻,想到经藏的安全,设法拒绝了李默庵。同时李默庵也考虑到运至西安也不一定能保证经藏的安全,只好暂时作罢。
力空和尚庆幸之余,感到事态紧迫,经藏已不能在弥陀殿内存放了。第二天他便将几千卷经书全部转移到飞虹塔的三四层暗藏起来,然后用砖将上塔通道门砌死封存起来。他的行动,使广胜寺躲过了一劫,避免了成为“中国第二个敦煌石窟的”的灾难。
1942年春,日本侵略者阴谋闯进广胜寺中搜查,为防《赵城金藏》落入日军之手,八路军地方武装从原藏经地赵城广胜寺连夜抢运出经卷,辗转将经卷藏在沁源山区一座废弃的煤窑里,才使国宝躲过一劫,留存至今。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赵城金藏》的磨难才正式结束。1949年4月30日,尚存的4300卷又九大包的《金藏》经卷,分装到42个箱子里由河南涉县运到北平,正式移交北平图书善本部保管,成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
《赵城金藏》背后这一崎岖辗转、曲折悲壮、叫人感动的故事,还为我们展示了《赵城金藏》的文化价值,同时也让我们认识到《赵城金藏》背后所蕴含着的精神价值是宝贵的、精神力量是无穷的。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六集纪录片《炮火下的国宝》,第五集重点讲述的就是国宝《赵城金藏》的传奇故事。2021年9月上旬,中央电视台8套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代号·山豹》的故事情节,就是围绕广胜寺的镇寺之宝《赵城金藏》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