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塔林拾珍(85)辽中京的三座塔

塔林拾珍(85)辽中京的三座塔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1-09-01 查看次数:718; 复制本文地址
刘洪利

图片总大小:2.5MB;最小图片:80KB;最大图片:152KB;


                      塔林拾珍(85)辽中京的三座塔

                            刘洪利

 大明塔位于辽中京内城的正南门──阳德门外东侧。因辽中京延续到明代而只留下,人们习惯称为大明塔。塔高80.22米,高度上该塔仅次于陕西泾阳的崇文塔和河北定县的料敌塔,为全国第三高塔,体积则全国第一。该塔雄浑凝重,巍峨矗立。晴日,便在百里之遥,亦可用肉眼望见。用清乾隆皇帝描写此塔的诗句就是“自远早见郁迢娆”,若到跟前看一看,却是“逼近欲瞻翻不易”,观者无不为工程之浩大、造型之壮观、雕刻之精细而叹为观止,使人不禁肃然起敬。

                                                                                                                                                                    

                                    

         

 辽中京小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大明城,坐落在辽中京城外城中,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年)。此塔高24米,底座长3.3米,平面为八角形,是砖筑十三级密檐式塔。小塔没有台基,而是平地而起,这一点与大明塔不同。基座高2.7米,八个面的正中都雕有蹲伏状伏狮和力士。力士与伏狮上部有砖雕通周单瓣仰莲,仰莲至第一层檐以下是佛龛,龛上雕有伞盖。东西南北四个正面的佛龛为券形,龛内无佛像,其余四个面的佛龛浮雕而成,龛内各雕有胁侍一对,胁侍头上雕有飞天。塔刹为小塔式,南面有小佛龛,上用砖雕宝珠和火焰封顶。

                  

           

 

           

 

 半截塔也称残塔或三塔,只存半截塔体。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辽中京城外西南角,南濒老哈河,北依土山城,周围古代建筑遗址颇多,是辽代的园圃地。

                                                            

 

 半截塔建于辽清宁三年(1057年),平面为正八角形,实心密檐式砖塔。周围有高5米的砖头和废土堆积物。残体全高14米,东西南北四面有佛龛,佛龛两侧有雕砖云纹两朵。佛龛中原有佛像,今无存。根据龛中痕迹推测,佛像及雕饰物为预先雕就,后来粘附上的,所以剥落较早。其余4面雕胁侍和并列的小塔状装饰。转角处雕成圆柱体,圆柱上端有柱头铺作两朵,全为斜拱,成双抄五铺作。塔檐全无存,只有第一层大檐上的零星柏木椽头裸露于外。椽子每面25根,末端10×10(厘米)见方,顶端渐粗。各檐角有柏木角梁,角梁以比椽子粗大的两根方木相叠压而成。西南面第一层大檐上存瓦条脊15道。塔顶部平面上留有东西长6.56米、南北宽4.95米、高0.46米的4层长方形砖台1座,可看出砖台外围原有相互勾连的木筋1道,被后人拆下。

                                  

 正南面塔座下破出一洞,入洞2米后向东拐进,有一空间,高宽各约2米,为塔宫,早期被打开。此塔疑在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武平路(辽中京大定府元代曾为武平路)大地震时倒塌,后无修复。1984年,按原来余痕对塔座部位进行维修,以防倒塌。

 

 


编辑:张占芝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0141237; 今日67191; 昨日97115;
本页访问量:2769717; 今日154; 昨日157; 收录总数:11001712; 今日:17036; 昨日:3113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