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解读《傅山的足迹》门券专题(四)

解读《傅山的足迹》门券专题(四)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0-01-24 查看次数:526; 复制本文地址
山西省:王丽荣

 

(四)寻访傅山故里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法家、诗画家、医学家,学者、西村是其故居,1607年农历六月十九他诞生在西村。傅山文化的发祥地为尖草坪区向阳镇的西村,它位于太原市西北,距离市中心15公里。东邻并州集贸名镇向阳店,西连名胜古迹聚集地上兰村,北依天门关,南傍太原市,汾河水从村前潺潺流过。这里风景秀丽,山水相间,土地肥沃,气候宜人,自古便以“鱼米之乡”闻名晋阳。祭祀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窦的“窦大夫祠”及享誉三晋的“土堂大佛”距此西面一公里处,脍炙人口的太原外八景有三景出在这里,即“土堂大佛”“冽石寒泉”“天门积雪”。这里确实是一个旅游胜地。

西村带河曲,十月停秋光。

轻黄雨,莲花老绛霜。

村翁负朝旭,野鸭静寒塘。

红饭慰调恕,劝人新豆香。

这是傅青主写于三百多年前的一首五言律诗《西村》。优美的诗句,把我们带入了三百年前傅山时代的西村,当时西村池塘荡漾,莲红藕肥,野鸭成群,景色自然。十月的西村有经霜欲艳的莲花、还有经霜的柳叶像金黄色的雨丝一样从天空轻轻飘落。天启七年(1627年)凿开的东关渠,在西村村中折弯东去,所以傅山在诗中有西村带河曲的字句。后两句写西村农家用所收获的红豆加红薯煮的稠粥米饭,散发出诱人的芬香,新鲜美味的饭菜,多姿多彩的农村风光,傅山用这首五言律诗描写的如此亲切,如此动人,令人向往,令人流连忘返。

三百多年后,为了寻踪傅山先生的出生地,好好领略一下伟大诗人眼里的西村;收集有关傅山的资料;渴求傅山故里的门券;本人曾先后多次前往西村寻踪、游览。

记忆中的第一次西村行是在1965年十月的一个周末,当时学校班团支部组织同学前往崛围山采风、观光、为村民演出。下午到达位于崛围山下的呼延村(紧邻西村)进行演出,其中班里两位同学演唱的“逛新城”博得台下村民的一阵喝彩声至今记忆犹新,晚上住宿在老乡家里,全部女生睡在临时用稻草铺垫的地铺上、谈笑风生到深夜令人难忘。次日,在村民的引导下爬上崛围山游览多福寺、下山步行游五龙祠、到土堂看大佛、烈石山口观寒泉、汾河边游窦大夫祠。好开心啊!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记忆犹新,甘甜依旧。

第二次西村行是1996年夏季,我和爱人一起前往西村寻踪傅山先生的故居,在村民的指引下来到一座院落,村民说此院就是傅山先生的故居,但看到得只是一个搭建简陋的傅山祠堂、供人祭拜,一尊傅山塑像端坐正中,供桌上摆放着瓜果点心各种供品,香炉香火不断、屡屡青烟缭绕桌前,我虔诚的向前行礼叩拜。祭拜完毕,向院中主人询问有无门票?回答:“没有、又不收费”。集券心切的我隐隐留下一丝遗憾。后来据资料介绍说:由于傅家世代为官宦人家,傅山的故居在当时的西村首屈一指。傅山的故居坐落在霜树园街(霜树园在现在西村的西南,距汾河300米),坐北向南,为三进院落,大门前有石狮子,门庭素雅,花树满院,是一座集园林、书斋、休闲、居住为一体的我国明代北方砖瓦木结构建筑。到了傅山这一代,由于汾水的淹没,加之先人的遗产为其弟荡费殆尽,已由霜树园迁居到村北的前街(即现在西村至兰村公路之南,西村供销社南对面)。上世纪50年代初,傅山的院落还存在,傅家最后一代人名叫傅锁只,孤身一人,1953年病逝。到上世纪的70年代,新兰公路以南的民宅院落全部迁到公路以北。如今,我们再也无缘看到傅山老宅的踪影了。在傅山诞辰400周年之际,在他的故里,建起了中华傅山园用以敬怀先贤,激励来者。中华傅山园的建成也弥补了集券人的遗憾。

2008年5月再次来西村游览,远远就看到村前公路上方悬挂的横幅上写着:“开放的傅山故里欢迎你!”沿着宽敞的新兰公路前行,中华傅山园出现在右侧路边。 中华傅山园牌楼造型为三门、四柱、七顶式,高大宽绰,巍然耸立,正中央石楼上刻有姚奠中先生题写的 “ 中华傅山园 ” 五个遒劲有力的大字。中门立柱上刻着傅山先生的一幅对联: “ 饮水拂云玄圃外,丹枫青嶂洞庭秋。 ”明镜台坐南朝北,与彩绘 “ 崛围揽胜 ” 的影壁靠背相连,仿明卷棚歇山顶式建筑,檐边置垂花带,形若软桥与山门 相对而建,设计为仿明清卷棚式歇山顶古建筑,是 “ 中华傅山园 ” 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2007年《傅山进京》就是在此拉开帷幕。 ...  建成后的中华傅山园分为“一条主街、三大系列、七个园区”。一条主街为傅山明清商业文化街;三大系列为展示傅山生平系列、弘扬傅山文化系列、发展傅山旅游系列;七个园区为:傅山纪念园、大名宝塔园、中华医药园、经济作物园、花卉园、傅山药膳园、健身娱乐园。傅山园建成后,将与上兰冽石寒泉、窦大夫祠、土堂怪柏、大佛寺等分散景点连接成片,从而使太原外八景再现风采。 

位于西村的关帝庙(当地人称之为北头庙)是傅山在晚年倡议、委托寺僧海山募捐,于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4年)五月初三搬迁到此的。傅山是于当年农历六月十二逝世。享年78岁,在关帝庙正房进门处不远的房梁上至今还留有傅山先生亲书的关帝庙横梁题记。这是傅山有生之年留在世上的最后最后一件书法真迹。

崇祯十二年(1639年)傅山上京请愿回到太原就住在西村以西一公里的上兰村窦大夫祠前的一间“不盈丈”的小屋里,因屋前“一株老杏如虹”所以将书斋名为《虹巢》。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为有傅山的《虹巢》,今日的窦大夫祠吸引了无数学者、游人前来亲临傅山先生修身养志潜心著书的佳地、领略那使傅山先生融景生情,诗情画意油然而生的美丽风光。

据记载:明万历三十七年,傅山的父亲在上兰村五龙祠东南置地五亩,北三亩建为傅宅,南边二亩做家地,傅山从七岁至15岁就在上兰村的傅宅(家塾)读书,傅山于崇祯己卯年(1639)将五龙祠东南的家地二亩捐赠给上兰村五龙祠作场圃,留有傅山草书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碑。顺治十年又将五龙祠东南的三亩宅基地捐赠给上兰村建关帝庙。上兰村五龙祠因傅山而名扬天下。虽然没有门券,但留有傅山草书的《上兰五龙祠场圃记》碑,五龙祠值得一游。

 

(未完待续)

【编辑: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内容: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8525333; 今日66883; 昨日98298;
本页访问量:2722411; 今日201; 昨日356; 收录总数:8081202; 今日:5456; 昨日:8692;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