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一个热河土人的家国情怀(二) |
一个热河土人的家国情怀(二) 承德 钱宝林 三、下乡之锤炼 军宣队让杨帆自己选一个地方。杨帆选了离家比较近,又有大海的兴城。带着一份美好憧憬的心情,12月的一天,他来到兴城报到。 他不知道,此时,大学生已经不再是革命先锋的红卫兵,身份突变成了要接受教育的“臭老九”。同一个大学的学生不能分配在一个公社,这个名目叫“掺沙子”。 当一辆老牛车拉着他走在满眼泛黄的荒山秃岭之间和不宽的黄土路上。夕阳西下,牛车的木轮咯噔咯噔地碾压在冰河上,冰面发出吱嘎吱嘎的破碎声,杨帆当时的心境仿佛有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感觉。 兴城县西部山区郭家公社任合大队,一个没有电,没有水井,没有厕所的小山村。交通不便、闭塞、荒凉和贫瘠,哪里见到一点大海的影子? 大学生知青,按照国家政策带着粮食本吃供应粮、挣工资。 不久,知道了在附近当知青的还有北大图书馆系的,北体足球系的,,有学医的 ,有学农的,有学艺术的,学商业的…… 杨帆融入了村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抡起大锤开山凿石,操起大镐挥汗刨粪。支起锅灶学烧柴,磨好米面学做饭。点起油灯搞批判,访贫问苦唠家常。 下乡不久,他被抽调到公社搞专案,搞宣传,一年后做团委书记,兼负责知青的管理教育工作,成为一个公社知青的头儿。一个公社十几个知青点,一百多名知青,他一个个熟悉。都是来自城里,有同病相怜的情感,很快成为这些知青的知心人。 农村公社的干部虽然有分工,要做好本职的工作,但是更多的时间都要围绕着中心工作,经常下乡在各个大队、生产队奔波。例如学大寨,修梯田,挖水渠,打井,积肥,植树造林等等,对个人的能力是个考验。一些老干部对他言传身带,杨帆虚心向老干部学习,不怕吃苦,努力工作,1972年4月,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73年早春,有知青跟杨帆讲了李良峪大队二道沟里埋葬着一位为革命牺牲的区委书记的事情。这引起了他的关注,杨帆决定带领全公社的知青在清明节去寻觅祭奠烈士。 清明这一天,他带着全公社的知青不顾沟深坡陡,荒草缠膝,在二道沟的深处,找到了烈士的坟墓,而且是两座坟墓。其中一个坟前斜立的一块巴掌宽的木板上有模糊不清的字迹。仔细地辨认后,那上面写着:刘国华烈士之墓。全体知青们整理了烈士的坟墓,鞠躬致敬,肃立默哀,山风吹动着枯草,四野一片哀默。 回来后,杨帆向村民调查,有社员告诉他,另一座坟是跟区委书记一同牺牲的通讯员,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从社员的讲述中,他的眼前呈现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秋,区武工队的书记、区长带领队伍进驻李良峪村,准备开展工作。第二天天刚亮的时候,国民党花子队从东南西三面包围了村子。区长带着队伍突围,区委书记带通讯员把敌人引进了二道沟,村民们可以清楚地听见从二道沟传来的阵阵急促的枪声。 二道沟的枪声停了,村子遭受了花子队的抢劫后,有几个胆大的村民奔向了二道沟,发现已经牺牲了的区委书记和通讯员。村民们就地埋葬了两位烈士。 杨帆的红色情结使他放不下这件事。回到公社后,心里对烈士的那份关怀和疑问就一直没有放下。他几乎向所有接触过到的大队、公社的干部询问:刘国华烈士的家乡在哪里?亲属在哪里?那个通讯员叫什么?到县里开会,他走访县武装部、革委会的民政小组,都没有查到任何线索。 这年秋天,杨帆即将调离兴城县,在办理完手续后,距到新的单位报到还有半个月的时间。他利用这段时间,踏上了寻找烈士亲属的路。他找了一辆没人骑的破旧自行车,一个人循着点滴线索奔波,忍饥挨饿,风餐露宿,翻山趟河。那时没有沥青路,又是山区,坑坑洼洼,崎岖不平。上坡只能推着车,下坡时颠簸,车闸不好使,几次摔伤。他终于找到了与烈士接触最近的人,一块并肩战斗的人,其中有当时的区长。于区长告诉他:刘国华书记掩护我们安全突围牺牲,后来我找到出卖我们的叛徒,亲手把他枪毙了! 遗憾的是,烈士的家在哪里谁也不知道。“刘国华不是辽宁人,听口音是关内北青龙、迁安一带的人”。这是唯一的重要线索。那时,公社没有汽车,无法跨省调查,而且半个月了,必须去新单位报到。临行前,杨帆写出调查报告,一共复写了3份,郑重地交给了公社革委会,建议继续派人调查。 调回承德工作以后,杨帆关注着寻找烈士亲属的工作,几次写信询问此事。牵肠挂肚几十年,一直到2013年,他把一篇《大山深处那座荒坟》发表在兴城市网站上,得到兴城市领导的重视,把烈士遗骨迁入首山烈士陵园。这件事终于有了一个不十分完美的句号。 杨帆对笔者遗憾地说:在农村工作了5年,竟没有拍下一张照片,可见当时当地的落后状况。山村距县城30公里,每日一趟敞篷大卡车,一路颠簸扬尘。遇雨雪路阻,无车可乘,有事时只能靠步行。 因为有了兴城下乡的经历,回到承德后,经常参加承德知青们组织的活动,和承德知青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侯隽是中国下乡知青的代表人物,深受大家尊敬。这张照片是杨帆、黄秋成。房春雨、仇承轩等承德知青2000年7月陪同侯隽(前排左二)到丰宁坝上知青纪念馆参观后来到隆化董存瑞烈士陵园凭悼时的合影。杨帆特别记住了侯隽那句对知青上山下乡的目的和意义概括精准的四个字——“为了祖国”。 四、特色之校长 杨帆结束了5年的知青生活,重又回到了阔别15年的承德,在承德铁路中学当了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从此,他在教坛上躬身耕耘,一腔热血,全身心地投入。1978年开始当教导主任,1982年当副校长,1984年任书记,1986年书记兼校长,1990年起任校长。2002年4月退居二线。 杨帆任职校长后,在承德铁中开始了比较系统的办学理念的探索和实践,走出了一条“德育为首,全面发展,体现素质教育,办特色学校”的路子。1983年10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的指示,成为当时的教育方针。1984年初,杨帆校长到北京景山学校参观。回来后,在他的主导下,制定出了学生素质教育的整体方案,并开创性地为每个在校学生建立了素质档案。为培养建设“四个现代化”输送合格的人才倾心尽力。育特色教师、教特色学生。达到课堂教学育人,课后活动育人,环境氛围育人”的最佳教育模式。 那些年,进入承德铁中,一股新风迎面扑来。他主持建设的有楼顶花园的教学楼造型很似一艘轮船,有面向海洋的含义。校园充溢着育人的氛围。楼道水磨石地面镶嵌着数学几何学的线条。大楼上“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大字醒目耀眼,铸魂墙上有励志勤奋的标识、标语;校长寄语板上每周的警句教诲;校园里有蕴涵知识和教育意义建筑小品;楼道里挂着名人的书法、绘画、摄影;班级板报展示出学生们的绘画、文学作品。教职员工的精神风貌,无不显示出学校的勃勃生机。 由于认真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成为全国先进学校。田径队、足球队、羽毛球队、射击队、航模队、毽球队都是全市领先。龙舟赛队、摄影班、管乐队,围棋组,丰富多彩。在承德市出了20个国家级运动健将的背景下,承德铁中就占了5位。 他重视学生演讲能力的训练,每学期都举行一次学生演讲比赛。他在学生面前讲话从来不拿稿,教职工开会他都是站着讲话。所有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都是自己动笔亲自撰写。 校长要和学生们在一起。他会和学生一起唱歌,一起写黑板报,一起上大街搞宣传…… ,他在每年秋天组织一次学生生存训练,让学生经受长途跋涉,经受饥渴,经受劳累的体验。他和学生一起野外埋锅造饭,河滩上踢足球。现在没有哪个校长再干这样的事?因为怕出意外,也怕担责任。说来也怪,那时候从来没有出过事故。 杨帆深情地说:人们评价一所学校时,一般离不开升学率。那些年承德铁中的升学率也是年年攀升。铁中的教师个人素质是比较高的。很多学科的带头人,在市内是响当当的。在北京铁路学校的各项教师基本功竞赛中屡屡获奖。那些年兴起的电化教学,是承德市首屈一指的最好学校,多次代表承德市,承德地区参加河北省的竞赛。铁中的马秀文老师曾经被评为北京市的劳动模范,她曾经在全省各大城市巡回讲学,承德铁中在外地很有名气。但杨帆说:“这只是反映教育的一个侧面。多年来我追求的是为中华民族长远利益,为学生的终身负责的一种教育目标和实践”。 为进修、公出、家中有事或是因病未能到课的老师,也为了学生们不落课,杨帆代课过中学文科的所有课程。有人说他是语文老师,有人说他是地理老师,有人说他是政治老师,还有人说他是历史老师。以致市中学教研室这几个学科的教研员都请他参加市教研活动。 办好学校,要有过硬的教师队伍。在承德铁中,杨帆给老师们讲过心理学、教育学、信息论、统计论。文革后,国家开始实行的第一部统编语文教材,杨帆在一中的阶梯教室为全市语文老师作辅导报告。二十多年前围场县教育局请他去为全县的校长培训作报告,讲的题目是“如何当好校长”。二十年后,一次偶然相遇,当年听过他报告的一位校长竟然还能复述他报告中的话语,这让杨帆也很动情。 一所铁路中学,两次受到国家教委、国家体委的挂牌奖励。铁道部召开“文革”后的教育经验交流会,承德铁中是北京铁路局大会发言的唯一代表。也是《中国教育报》报道的唯一一所中学。1989年承德铁中被评为铁道部的优秀学校,杨帆同时被评为铁道部的优秀校长。1994年全国德育现场会在承德铁中召开。1996年,杨帆被选为北京市十佳校长候选人,1999年获北京市山区教育成果一等奖。在全国成功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发言。北京路局主管教育的领导曾赞扬说:“如果北京铁路二中(铁道部重点学校)是办学精品的话,那么承德铁中可称为办学的极品”。 1992年杨帆曾有半年时间在北京教育学院,参加校长培训班。60多人,其中不乏重点中学校长,杨帆不卑不亢,听课坐前排,发言先举手,讲话有水平,令北京的校长们侧目。北京市教育工委书记,北京市教育局常务副局长,北京市教育学会都曾经来承德铁中考察,他们很惊讶承德有这样一位校长,并曾经跟铁路的领导提出,把杨帆调进北京。承德市也曾经想把杨帆调入,铁路局的领导却一直把住不放。 他迎来一队队新生,又送走一批批毕业生。杨帆已经78岁,至今还有学生与他保持联系。逢年过节总会有学生的问候。走出承德铁中步入社会的学生,每逢遇到杨帆老校长,都会恭恭敬敬地停下来打个招呼,问一声好。他们都从心底里感恩这位育人育德的好校长。退休二十多年了,还有家长在路上拉着他说些感激的话儿。 笔者听杨帆校长讲过他的一些学生的事迹,他们遍布国家各个领域,政府、部队、机关、企业,高级干部,高端人才,普通工人,十佳青年,说到这些,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幸福骄傲。 杨帆文学功底深厚,每有讲话都会引经据典,名人名句哲理名言烂熟于心。每周更换的校长寄语,自己用粉笔、仿宋字工整地书写,这样的校长不知还有多少?他的校长寄语,内容紧跟时代,既论理又抒情,短小精悍,学生爱看爱读,也在情理之中。 杨帆任铁中校长期间,带领同学们在承德火车站前清雪。
杨帆自律廉洁,可以说三十年的教育生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劳任怨未敢贪功。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当我在北京市教育局大礼堂,给北京市的中学校长们讲我是怎样当校长的,我突出的是承德铁路中学。讲的是我们这个集体。”“有一年暑假,借开会的机会,我邀请全国著名的教育家斯霞、于漪来到我校.。我发现教育家都是那么虚心好学,而且童心炽盛。她们看到什么都感兴趣,问这问那。这对我影响很大”。 我知道,杨帆从来不吸烟不喝酒,也没有玩扑克、打麻将的爱好。他说:在学校里,我没有什么特殊,没有挥霍过公家的钱,公出没住过宾馆,归家不讲享受。唯一特殊的是校长室比别的教职员工多了几份报刊,墙壁上多了几幅“粉笔生涯自是一身清白”,“无怨无尤吞折齿”一类自励的警句。 杨帆跟笔者说,他当学校主要领导有二十来年,从来不用职权压人。用人格做榜样,用科学管理,用思想领导,用知识引导。从来没有对老师、对下级干部大声训斥,对人诚恳,民主,信任,关心。副校长、主任都尽职尽责,努力工作,很是得手。本来1987年他就可以评高级职称,先人后己,直到1994年,他才有了高级职称。那些年北京铁路局每年都有奖励工资指标,杨帆则一次都没有享受过,他的退休工资甚至也比一般老师还低。 说到报刊,杨帆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小故事。1984年学校办高中旅游职业班,杨帆兼课,边学边教,因教学需要,讲好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需要掌握更多的佛教和寺庙建筑知识,他自费订了有关佛教知识的《佛教文化》《法音》等几种宗教杂志,学校的门卫师傅兼着收发工作,每收到这些刊物,这个师傅都要先翻看阅读。没想到的是,后来这个人竟成了一位虔诚的佛家居士。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话一点不假。 当刚刚宣布杨帆离任的命令时,他执意最后参加了学校的一个升旗活动,杨帆含着眼泪,亲自动手与升旗同学一起仰望着把国旗升起。在离任报告上,他深情地说:有一种壮志未酬的遗憾,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稚嫩的面庞,有不愿意离开自己喜欢的事业的留恋…… 笔者翻看他的《教坛笔耕》一书。有一篇写他退休后的散文,是多么诗意的快慰:“经过这一个半月的过度,我感到二十年来从未有的轻松。天天为每个学生安全牵挂的心再也不用紧绷着了。今天,当我再为学生讲如何写作时,摆脱了应试教育的心理压力,是对文学乐趣的体味;我有了时间在避暑山庄的湖边,吹着口琴,看外孙女手舞足蹈。身前湖水涟漪,身后桃花随风落英,是真正人生幸福的享受。” 其实杨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退居二线后,便被聘为督学,北京铁路分局管内,由北京到张家口,各个学校游走督导,把他的教育经验传播给更多的人。 正式退休之后,依然没有终止教育活动。他自嘲地说“这是几十年教育工作留下的后遗症,就是“好为人师”。 这些年,不仅在老年大学讲课。他还成为幼儿园的编外教师,幼儿园里有他专用的黑板。在小学,他是家长委员会主任,几乎天天走进小学校园。他为一所小学、一所中学的老师们讲书法课,硬笔、软笔,他说:“老师们的字写得好了,会影响学生们的写字”。他还成为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志愿者。他为社区街道的党员,为政府机关干部讲党课,也为医学院的学生讲党史。 1994年春,作为校长的杨帆请来了毛主席的女儿李讷,为全校师生作革命传统教育。一同来承的还有毛泽东主席最著名的文章《为人民服务》一文中张思德的老战友陈耀老前辈。李讷为杨帆写下了“杨帆同志 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留言。图为李讷给中学生们签字留念。
敬请关注明日 《一个热河土人的家国情怀(三)》之五“城市之深爱”、之六“文化之吸纳”。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3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1-03-21 21:40:58;
接续拜读了钱老师的人物通讯传记,字里行间一位热爱教育的教育工作者跃然屏幕上,我们的学校教育需要这样的老师,需要这样的学校领导。学校是教育培养国家事业接班人的场所,厚德载物,亲历亲行,期待续篇面世。
![]()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1-03-22 03:54:37;
拜读……谢谢钱老师介绍杨老师这样的教育家!……我们需要这样的教育家!社会需要这样的教育家!
![]()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1-03-22 06:25:10;
感动,点赞。欣赏了,谢谢!!
![]()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21-03-22 06:28:56;
杨校长爱党、爱国和钟爱教育事业的崇高品德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1-03-22 06:37:50;
德艺双馨的杨帆老师!辛勤写作的钱老师!
![]()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21-03-22 06:43:54;
艰苦月岁,磨练了坚强的毅志。尊师重教,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谢谢钱老师给我们带来充满正能量的报道!
![]() 姓名:朱龙淮; 时间:2021-03-22 07:28:41;
拜读了,为钱老师的文章点赞!
![]() 姓名:王学增; 时间:2021-03-22 08:23:28;
感动,谢谢钱老师的介绍!
![]() 姓名:陈捷; 时间:2021-03-22 08:26:19;
赞赞赞
![]()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1-03-22 08:53:33;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任劳任怨未敢贪功。仰不愧天,俯不愧地”。敬仰杨校长的为人!
![]()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1-03-22 09:02:47;
学生的楷模,券友的楷模!
![]() 姓名:杨帆; 代发人:楊帆 时间:2021-03-22 09:33:26;
读了大家的跟帖留言,我很动情。祖国各地,天下朋友,不仅有相同兴趣的情谊,在如何工作,如何做人上也有共识,感到各位的可亲可敬!
去年,身体有恙,行动不便,离开朋友时日很久。老钱贤伉俪来家看望我,打破寂寞的兴奋,促膝而谈,开怀无忌,几十年的芝麻小事,都做笑料来说。老钱思想敏锐,善于捕捉写作要素,浪里淘沙。几天之后,老钱又来,给我看初稿。我惊讶,那样散乱的闲聊,经他归纳提炼,集字成佳什,好记忆,好快笔! 我已年近八十,但确实不甘心“老骥伏枥”,老钱的长文,等于又拨动青春的火花,激扬报国的志向。炳烛而学,黄昏而做,添薪加柴也是快乐。 感谢老钱,感谢大家 !! ![]()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1-03-22 10:27:52;
杨校长的工作历程,处处充满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和追求卓越的豪迈气概,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无愧于人民教育家的称号!钱老师深入挖掘,勤奋写作,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券界藏家的精神风貌,让我们受益匪浅!
![]()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1-03-22 11:53:29;
厚德载物,谢谢钱老师的介绍!
![]()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21-03-22 13:30:00;
杨帆老师让人佩服,特别是在承德券友心目中,是位又敬又怕的好领导。
![]()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1-03-22 14:26:57;
杨帆老师的平凡事迹感人至深。身先士卒,育人育德,榜样的力量无穷!
![]()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1-03-22 14:58:30;
杨校长工作上爱岗敬业,休闲时的门券收藏中亦以德育人,深受大家尊重。
![]() 姓名:钟杰; 时间:2021-03-22 15:00:23;
钱老师好文笔,读来令人感动,令我敬佩的杨校长,为您点赞!谢谢钱老师精彩报道!
![]()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1-03-22 15:09:02;
谢谢宝林为我们报道杨校长的感人事迹,我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 姓名:王高兴; 时间:2021-03-22 15:30:26;
杨校长,为您点赞!
![]()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1-03-22 15:55:05;
谢谢钱老师介绍杨帆老师,为人师表,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好榜样。钱老师深入挖掘,勤奋写作,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券界退休老教师的精神风貌。我也是退休教师,读着文章好亲切。谢谢二位。
![]()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1-03-22 16:29:51;
向杨校长一生为了追求发展祖国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致敬 !谢谢钱老师笔耕不辍的精彩文笔 !!为你们二人点大赞 !!!
![]()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1-03-22 17:41:36;
为钱老师精彩的文笔点赞!
![]()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1-03-22 18:42:15;
钱老师的文章我两次才看完,写的太好了,很有获得感!点赞!杨老师是我学习的榜样!
![]() 姓名:李荣; 时间:2021-03-22 20:25:22;
楊帆老师,向您致敬!为您点赞!
![]()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21-03-22 20:29:01;
杨校长的谦逊低调,待人友善,高风亮节,是我们的楷模。真诚问候可亲可敬的杨校长!
![]()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1-03-22 21:03:08;
杨校长无论干哪一行都身先士卒,任劳任怨,身教胜于言教,为人师表,从而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爱戴。钱老师写的很感人。
![]()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21-03-23 21:43:32;
一位好校长对一个学校而言其实是一笔财富,杨校长为您点赞!
![]()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1-03-26 10:49:16;
已通篇阅。
![]() 姓名:石杰; 时间:2021-03-26 18:26:32;
赞杨校长事迹感人,赞钱老师美文。
![]()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21-03-26 19:21:12;
杨帆校长的感人故事看似平凡,实则伟大!向杨老致敬!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0201064;
今日58623;
昨日68255; 本页访问量:2769966; 今日248; 昨日155; 收录总数:11020914; 今日:18733; 昨日:17482;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