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滇王与南越王

 滇王与南越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1-03-04 查看次数:319;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514KB;最小图片:20KB;最大图片:61KB;


 滇王与南越王


何锦雄

    2021年1月25日上午,由云南省博物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汉二陵博物馆)、南越王宫博物馆、云南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昆明市晋宁区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滇王与南越王”展览(图一)在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开幕,共展出来自滇粤两地289件(套)珍贵文物,为观众重构二千多年前的滇、南越两个地方王国的历史,展现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

片段_缩小大小.jpg

(图一)展览异形简介

    “滇”是我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一个古代王国,其领土的范围以滇池为中心。滇国兴起的时间至迟不晚于战国初期,战国末期至西汉初为全盛时期,西汉晚期走向衰落,逐渐被汉王朝的郡县制所取代。滇国时期尚未有自己成熟的文字系统,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中有关滇国的记载也是只言片语,其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历史岁月之中被湮没了两千多年,直到1955年云南晋宁石寨山滇国王族墓地的发现,才让滇国的光辉重现。

    在这次展览的滇国文物中,以青铜器为最。造型独特、装饰精巧的青铜器具有典型的滇文化特征;贮贝器多用于贮放贝币,其器盖上雕铸了千姿百态的人物、动物或大型场景,主题涵盖祭祀、纺织、狩猎、掳掠、赶集、舞蹈(图二、三)等。充分展示了滇人极富创造力,巧夺天工的冶铸技术,将两千多年前滇国社会生活场景鲜活地刻铸于青铜器上,将瞬间凝固成了青铜器上的滇国史,展示了文明之高卓,技艺之精湛,令观者心灵震撼。

片段_2_缩小大小.jpg    片段_3_缩小大小.jpg

(图二)纺织场面贮贝器展览照片  (图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展览照片

    越人是滇国的主体民族,许多滇国文化有着鲜明的百越民族文化特征,滇国青铜器上的滇人继承了古越人“椎髻文身”的传统,房屋模型扣饰形象反映了滇人居住于越式干栏建筑中。

    本次同时展出的西汉时期广州陶屋、陶皿器,南越王宫署遗址出土的“万岁”瓦当、望柱以及一些南越国臣民墓葬器物,与滇国的器物相呼应。这种直观的对比展示,让我们可以看到,位于汉帝国最西南端的滇国,有着较为独特的民族色彩和浓郁的文化特色,虽有汉文化的影响,但其文化发展脉络相对独立。而南越国地处汉帝国最南端,深受越文化、秦文化、楚文化、汉文化等多方面影响,又融入诸多海外文化原素,又与汉诸侯国有不同的多元文化,是为南越国特色。在展览中,滇王器物和南越国器物的对比呈现,让我们看到了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

    另,展出的西汉“滇王之印”金印、西汉镀锡饰三鸟铜盒和南越王博物馆的“文帝行玺”金印、蒜头纹银盒有非常相近拟的特征,引起我极大的关注。   

    (一)滇王之印

    滇王之印,或称西汉“滇王之印”金印(图四、五),是1956年11月,云南省博物馆从云南省晋宁县石寨山古墓群发掘的西汉时期古滇国王印,该印为纯金铸造,重90克,印面为方形,边长2.4厘米,高2厘米。上有蛇钮,蛇昂首,蛇身盘血,背有鳞纹。该印的出土,不但确证了“古滇国”的存在,同时也证明了《史记》文献记载的可靠性,也证明了云南古代历史。

片段_4_缩小大小.jpg

(图四)滇王之印展览照片

片段_5_缩小大小.jpg

 (图五)滇王之印(网络图片)

    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公元前109年,汉武帝出兵征讨云南,滇王降汉,汉武帝在滇国地区设益州郡,并封滇国国王为“滇王”,赐“滇王之印”,使其传继续统领滇民。

    有人对金印提出新的质疑;根据《汉旧仪》记载:“诸侯王”用黄金玺,即称“某王之玺”。列侯,黄金印,龟钮,即“某侯之印”。既然滇王已被汉武帝封王,颁赐给他的印章就应是“滇王之玺”,若降低一格赐印,则应该是“滇侯之印”才对。另,又有学者认为,滇王以王的身份投降汉武帝,精明的汉武帝虽不愿意让他继续当王,但为笼络少数民族,安定疆界,又不便把他削为候,于是便封以王的称号,享受候的待遇。

    “滇王之印”和“文帝行玺”两者相同的是体积大小接近、均是黄金铸造。不同的是南越王印章(图六)外型用“蟠龙”为钮,冠名为“玺”,而滇王的印章外型以“蛇”为钮,冠名为“印”。虽然“玺”与“印”是一字之差,但在封建礼制森严的西汉时期,在级别的待遇上就大不相同。

片段_6_缩小大小.jpg

(图六)南越王“文帝行玺”金印(网络图片)

    (二)西汉镀锡饰三鸟铜盒

    西汉镀锡饰三鸟铜盒(图七)出土于云南晋宁石寨山11号墓地,高12.5厘米,直径13.9厘米,为镀锡青铜器,器盖、身相扣呈半圆球状盒。盒鼓腹,小平底有圈足,盖和身皆有凸起,又错落有序的裂瓣纹一周,盖面隆圆,顶部有一圈线弦纹,构成一圈宽带,沿圈线边有三只对称的小鸟。镀锡是滇青铜器常用的装饰技术,经过镀锡的青铜器表面均呈银白色,不仅美观,而且具有较强的防腐蚀性。

    本次展出的滇国西汉镀锡饰三鸟铜盒,从器身和外形纹饰看,与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银盒(图八)基本相同。裂瓣纹又称蒜头纹,这种纹饰由锤鍱的方法制成。在我国境内发现裂瓣纹器物有银盒、银盘、铜盒等,其中银盒盒身的银片锤鍱而成,器盖上加了三个铜钮,器下加铜圈足,整体造型类似盖豆。这个铜盒为铸造而成,其上镀锡或鎏金,目前仅发现于滇国的墓葬中。

片段_7_缩小大小.jpg

  (图七)西汉镀锡饰三鸟铜盒展览照片

片段_8_缩小大小.jpg

(图八)在南越王博物馆内展出的银盒和药丸照片

    滇王与南越王的展览,主办方没有发特展门票,博物馆方面还在展览开幕的当日,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一天。我通过馆方公众号报名参加现场的开幕式,得到一份邀请函(图九)。

片段_9_缩小大小.jpg

(图九)邀请函

    邀请函以墨绿色作衬底,竖式排列,并在最上方处用暗浅的玉佩图作衬托。在函件的左上方,有一竖立长方形,状拟一个金牌饰,从上向下,错落排列两行,印有“邀请函”3个黑色中英文对照字体。“邀请函”文字下方有一个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图案,在英文字上方有一个“镶绿松石圆形牛边铜扣饰”图案(图十),估计是云南博馆的馆徽,但不能确定,牌饰外有一浅线框作衬边。邀请函的中部,从上向下错落排列着“滇王与南越王”两行金色的中英对照文字,使展览主题更加醒目。在“滇王”两字的中间靠左处有一个“滇王之印”的印面图。下面南越王的“越王”两字中间靠左处有一枚“文帝行玺”钮印图。

片段_10_缩小大小.jpg

(图十)展览中的镶绿松石圆形牛边铜扣饰照片

    在该函的最下方,左边画面是一个“战国牛虎铜案”文物的前半部(图十一),右边是“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文物局部图。在两件文物之间,用细小的文字,注明展览主办单位、协办单位名称及时间、地点等要素。

片段_11_缩小大小.jpg

 (图十一)展览中的战国牛虎铜案照片

    综观邀请函的整体计划,墨绿色贯穿全柬,用金黄的牌饰及金黄亮丽彩色的文字,配墨绿色的青铜器件,用一明一暗对比法,更加张显青铜文化的厚重。同时,也揭示了滇国与南越国两地文化特色。

    最后,发展览宣传海报及两枚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和“战国牛虎铜案”相关图案的门票供券友欣赏,不作文字解说(图十二、十三、十四、)。

片段_12_缩小大小.jpg

(图十二)展览宣传海报

片段_13_缩小大小.jpg

 (图十三)四牛鎏金骑士贮贝器图案门票,网上下载。

片段_14_缩小大小.jpg

 (图十四)战国牛虎铜案图案门票

    参考资料

    1、滇王与南越王,汉帝国边疆的两道异彩 

    2、“滇王与南越王”展介绍

    3、“滇王”与“南越王”相会羊城

    4、滇王金印

    5、滇王之印·百度百科

    6、云南晋宁石寨古滇国墓地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1-03-04 00:18:50;  
拜读,欣赏了……谢谢何老师分享!……学习,长知识……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21-03-04 06:14:56;  
拜读欣赏学习了,大涨知识。
感谢何老师精彩介绍、分享!
漂亮的邀请函,超级喜欢。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1-03-04 06:39:51;  
欣赏了,谢谢何老师精彩分享!!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21-03-04 07:09:35;  
拜读学习、赞赏!精美邀请函、难得一见的珍贵文物,赞!赞!赞!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21-03-04 07:26:49;  
拜读欣赏了!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1-03-04 09:06:55;  
欣赏了,谢谢何老师分享!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1-03-04 09:07:18;  
欣赏了,谢谢!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21-03-04 09:20:22;  
欣赏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1-03-04 09:43:48;  
谢谢何老师详解两地珍贵文物!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21-03-04 09:44:37;  
欣赏了,谢谢!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1-03-04 10:03:03;  
为锦雄点赞!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1-03-04 10:11:43;  
拜读学习了,谢谢!何老师能收获请柬也是很不错的。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1-03-04 10:46:40;  
谢谢介绍!获得一枚邀请函很好。
姓名:陈捷; 时间:2021-03-04 11:13:52;  
欣赏了,谢谢!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21-03-04 11:35:55;  
欣赏了,谢谢何老师精彩分享!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21-03-04 12:18:41;  
资料引证,精彩介绍。谢谢分享!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1-03-04 14:56:00;  
欣赏何老师精彩详尽介绍,很有获得感!谢谢!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1-03-04 16:15:41;  
文物展现古滇文化和南越文化的独特魅力!谢谢精彩介绍,学习分享啦!!!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1-03-04 18:22:46;  
欣赏了,谢谢何老师详解两地珍贵文物!邀请函特别好,赞!
姓名:钟杰; 时间:2021-03-04 19:18:28;  
观展学史获知识。赞!谢谢何老师精彩讲述!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1-03-04 20:27:06;  
谢谢何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1-03-05 10:56:07;  
感谢分享。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35143; 今日3091; 昨日17985;
本页访问量:2658108; 今日17; 昨日360; 收录总数:6915237; 今日:898; 昨日:434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