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佛像门券寻源(五) |
佛像门券寻源(五) 张占芝 彬县大佛寺 彬县大佛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彬县城西十公里西兰公路旁的清凉山脚下。为唐贞观二年(公元628年)所建, 原名庆寿寺,全寺共有一百零七个大小石窟,二百五十七个佛龛,大小造像一千四百九十八尊。是中原文化鼎盛时期唐代都城长安附近的重要佛教石窟寺。其唐代泥塑大佛为长安及周边地区规模最大,体现了石刻大佛艺术自西域东传及在关中地区的流行。 大佛窟是全寺最大的石窟,窟平面为半圆形,径约34米,高31米。窟内有一佛二菩萨石胎泥彩塑像3尊。阿弥陀佛(俗称大佛)倚崖居中,高20米、肩宽13米、手高4.5米、指长2米。宝石蓝螺髻护顶,秀眉慈目,两耳垂肩,金面方脸,慈祥威严;左手着膝,右手端举,掌心向外,无名指微微前屈;披衣袒胸,腰系佩带,趺坐于莲花台上,整个造形肃穆端庄,雄伟传神。 侍立大佛东西两侧的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均身高15.6米,头戴宝冠,身着华丽璎珞,下系羊肠大裙,神态俊雅恬静。 大佛头像后有2道圆形雕刻花边、7尊浮雕坐佛,附近散布着19个飞天,构成富丽祥和的背光。此外,窟内佛龛尚有造形各异的小造像400余座。此窟规模宏大,造像雄伟,雕刻精致,是古代造形艺术中的一大宝库。 在大佛背光的左下侧,刻着“大唐贞观二年十一月十三日造”的铭文,由此判断该石窟创建于公元628年。大佛窟西壁又有宋仲宏游庆寿寺诗云:“葡萄蔽野果连山…来游共记宣酥日,访右重寻正观年…”,诗中之“宣酥日”,即为“宣和日”,“正观年”即“贞观年”。此诗作于宋徽宗宣和辛丑年,说明大佛寺确实开凿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另外从开窟的形制、造像风格、题材内容、服饰特征分析,似为北朝晚期作品,说明唐最初开龛造像沿用了北周的模式。窟内的巨型一佛二菩萨的表面都经过后代重新塑做,而大佛背后的头光与背光还仍然保留着开窟时的雕刻内容与造型。在大佛象征神圣的身后光环表面,刻着火焰纹、花卉和卷草纹图案,其中还穿插了众多的飞天伎乐和坐佛形象的浮雕,展现出一派佛国世界里和谐、欢快的气氛。这些背光间的小坐佛有着低平的肉髻、方圆的面庞,丰满而敦厚的身躯,也保留了很多北周以来的造像特征。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0227641;
今日12435;
昨日72711; 本页访问量:2770002; 今日2; 昨日282; 收录总数:11031613; 今日:5015; 昨日:24412;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