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李洛书的“门票博物馆”

李洛书的“门票博物馆”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0-01-17 查看次数:559; 复制本文地址
本网编辑部转帖

 门票上看“风景”——门票上赏文化——门票上读历史,李洛书的“门票博物馆”,折射出——

一双慧眼、一把剪刀、一张薄薄的门票——凭借这三样东西,太原的李洛书老人在70岁的时候办起了自己的“门券展览”。

门券,就是俗称的门票。曾经是各种公共场所的一种入门凭证,如今看来,却有着多种滋味。在李洛书的家中,有一个房间是专门存放各种门票的“博物馆”。在他的带领下,他的家人也纷纷加入到收藏门票的队伍中来。而这60年来,他的收藏经历随着国家的发展而日渐精彩。

■年轻时,他收藏“风景”

5分钱的门票,是他出差带回来的;阅兵观礼台请柬,是朋友临终送他的礼物。

建国初期,古玩收藏成了某些人观念中阶级划分的一个依据,使得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历史的文人收藏热冷了下来。随着公私合营等体制改革的进行,古玩商、古董交易逐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个人收藏品以捐赠的方式献给国家博物馆。

时间的指针指向了“文革”岁月,这个时期,全国各地“破四旧”,收藏品遭到了浩劫。但对于喜欢收藏的人来说,没有古玩、字画这些古董收藏品,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乐趣,李洛书迷上了“废纸片”。

李洛书是北京人,今年71岁,是我国铁路桥梁方面的专家。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山西从事铁路科研项目,从此山西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当时国家急需解决的就是铁路桥的支座材料研究问题,李洛书开始每天与桥打起了交道。在那个年代,像他这样东奔西走,走遍全国的人并不多,而他也就是在这样的经历中,偶然发现了“废纸片”的乐趣。

在各地的考察工作中,李洛书也会抽闲暇时间去观光当地的名胜风景区。1967年他去桂林开交流会时,顺便游览了桂林的著名景点“芦笛岩”“七星岩”。门票5分钱,回来后他把门票交给了爱人。在当时照相设备稀缺,也没有景点资料的情况下,这张小小的门票成了他对景区的唯一记忆。他时时将已经作废的门票拿起,端详半天,回味曾经在那里的时光和景色。

在李洛书的藏品中,有一张参加1969年“国庆20周年”天安门观礼台的请柬。这张请柬背后的故事,不仅有历史,也有延绵的情谊。

当时,参加10年才一次的庆典,是高级干部才能享有的权利。李洛书想找这样的请柬,但寻找了许久都没有眉目。他知道他家的一个老朋友曾经担任过很高职务,而且这些珍贵的门券都有所保留。但他也明白这些东西对于一个老革命来说,都是荣誉和历史,他始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

突如其来的一次车祸,夺去了他朋友的生命。在参加朋友的葬礼时,朋友的家属拿出了一个盒子,郑重地交给了他,说是这位朋友临终前交待的事情。李洛书打开一看,大吃一惊,正是他梦寐以求很久的门票。有“国庆20周年观礼的请柬”“人民大会堂的请柬”“中南海的参观券”等等。原来,这位朋友也明白他的爱好,临终前的愿望之一就是交待家人把这些门票都交给李洛书,这是一份最重的礼品。

如今,每每看到这些收藏品,李洛书都要沉思许久。

■夕阳红,他收藏文化

看着一张张门票,他会想起很多往事;印有自己设计的桥的门票,他找了三年盛世收藏,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收藏市场和收藏人数都在迅速增长,李洛书的收藏开始更注重文化性。

27年后的1994年,山西举办了第一届门票交流会。李洛书回家后,忙着问老伴自己那么多年拿回来的门票在哪儿,老伴笑着从床下拿出一个铁盒子,里面有着近百张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门票。其中那张单色的“芦笛岩”“七星岩”门票也在其中。

李洛书翻看这一张张门票,想起了很多往事。每一张都有它的故事,而细细看几十年前的门票,也可以看出当年的历史痕迹、文化和民俗。李洛书开始有了个念头,系统收集门票。

他开始先从朋友那里收集和交换,门票数量越来越多。但他慢慢发现,如果盲目地这样收,以自己的精力和能力,一辈子也收集不完。于是,他开始制作专题。他的第一个专题就是“桥”,自己和桥打了一辈子交道,对桥的了解胜过了一般人。但他发现了一个难点,一般桥都不是收费景点,也就是没有门票,如何能收全呢?

他发现,一些门票会把有名桥背景的景点列入其中,再有一些其他门票,如站台票也会收录一些路途中的著名大桥。由此,他开始了全国范围内的寻找。而他最难忘的一次经历,是他为之三年的寻找。

这是位于北京丰台区一座普通的桥,但对李洛书来说却意义非凡,原来,这座桥的支座恰巧就是李洛书设计的。那座桥对别人来说没有什么观赏价值,又不是在什么风景区内,所以他跑遍了北京的大小收藏品市场,也没有找到有这张桥图案的门票。

一年、两年、三年,为了找到这张门票,李洛书发动了他所有的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有一位朋友在一个收藏品市场无意发现了一张名为“珍珠湖旅游风景区”的门票,在门票的背景上,赫然有着他寻觅很久的那座桥。

■小小门票看变迁

他收藏的门票有近十个专题、两万多枚;门票的变化,反映了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

收藏至今,李洛书已经收藏了两万多枚门票,整理出近十个专题。而现在,他也有了自己的助手。老伴在他的耳濡目染下,开始了门券收藏。李洛书笑言,老伴的收藏与他截然不同,体现了老伴的乐趣。

他的收藏品大都有着宏伟的主题,黄河、长城等等,而老伴的收藏则小中见美,老伴的“十大名花”门票收藏还获了奖,各种花老伴和他都是翻着词典、诗集配好了诗歌,排好了版面,精致到每一处细节。而今,孩子也加入了收集的行列,帮他们寻找着门类中稀缺的藏品。

而翻开这一本本门票收集册,新中国的60年历史跃然眼前。李洛书细细指点,从中品味出很多故事。

如拿景点的门票来看,上世纪50年代初,全国景点几乎都没有门票,只有故宫等屈指可数的景点有所谓的参观券,只是一张纸上简单地盖了个章。而60年代,一些大型的景点开始有了门票,但也是简单的单色印刷,景点的门票图案简单,但设计却凸显那个年代的风格,激情奔放,让人过目不忘。70年代,一些门票上印上了毛主席语录,有了彩色印刷。80年代,门票又迎来了一股复古风,手绘的、中国画、素描的门票各具特色,也同时出现了一些塑料、金属等各种材质的门票。90年代,门票开始越做越大,图案也开始以摄影作品为主,甚至有的门票做成了一本小书,不但有门票的功能,还有景点介绍的作用。而进入新世纪,门票呈现更高科技的变化,有的门票是一张磁卡,有的门票是一枚铜钱,有的门票则是一张明信片或一封书信。

李洛书讲道,随着公共场所的逐步开放和科技的发展,也许门票作为一种历史的产物将会在不远的将来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而这段印在门票上的历史也将封存在人们的记忆中,通过一张张门票,看到的不仅是新中国的大好河山和那一段段历史,更多是人们在这其中的精神家园。

                                      本报记者 刘斌

 来源:山西新闻网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杨永军; 时间:2010-01-17 07:00:13;  
阅赏了。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0-01-17 10:21:57;  
我们的好会长!
姓名:田子; 时间:2010-01-17 10:51:19;  
门券记载的是历史,收藏体现的是精神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0-01-17 12:51:11;  
执着的信念,快乐的人生。祝老会长健康长寿!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0-01-17 14:24:52;  
敬业工作,快乐收藏,家庭温馨,谦和待人,笑口常开,青春永驻!好人一生平安!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0-01-18 09:09:08;  
祝老会长家庭幸福,收藏快乐!
姓名:红华; 时间:2010-01-20 08:03:38;  
山西券友的福分,一位好会长。
写下感言:
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内容: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8528027; 今日2333; 昨日67243;
本页访问量:2722421; 今日9; 昨日202; 收录总数:8082618; 今日:1224; 昨日:564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