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其它类别】-〖其它类别〗: 正确认识门券作品的艺术美(四)

正确认识门券作品的艺术美(四)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0-01-07 查看次数:597;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陈明新

【上传: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杨帆; 时间:2010-01-07 08:33:34;  

高水平,
学习!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0-01-07 09:20:05;  
认真学习了全篇,收益匪浅,有茅塞顿开之感。谢谢陈老师!
姓名:刘伟章; 时间:2010-01-07 09:46:18;  
通读了全篇,指导作用很大,收获颇多,谢谢陈老师。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0-01-07 11:38:37;  
剖析优秀作品,点睛美的真知。认真通读全篇,确实受益匪浅。谢谢陈老师!
姓名:张宝贵; 时间:2010-01-07 15:34:31;  
您辛勤的耕耘将会成为我们收获的果实。谢谢陈教师!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0-01-07 16:57:09;  
我通读了陈先生一至四节全篇,收获极大;感谢先生的指导!你辛苦了!
姓名:西牛; 时间:2010-01-12 16:49:56;  
该文从艺术角度辩证而系统地论述门券作品的“艺术美”,学习了。高水平!好文章!
一点商榷:借鉴文学艺术作品的艺术性含义来阐释参展门券作品的形式表现效果,恰到好处,无可非议。但是用“艺术美”来涵盖门券作品渊博的内容,似乎不大妥当,略失自然。“内容”和“形式”是两大看点,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品评门券作品的内容,即文化含量,内在形象,主题立意和思想性,往往都用“深度”,“广度”和“高度”来考量。客观的说,这比用“艺术美”的单一标准来评估,更为准确和全面。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31184; 今日17116;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8078; 今日347;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4095; 今日:4097;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