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风采〗: 一个老热河人的情怀

一个老热河人的情怀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记承德收藏家协会门券专委会优秀会员张英德
显示日期:2020-08-03 查看次数:743;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7MB;最小图片:48KB;最大图片:185KB;


一个老热河人的情怀

——记承德收藏家协会门券专委会优秀会员张英德

引子

1955年10月,他19岁。刚刚从沈阳水利专科学校毕业,便与其他6名同学在东北局的统一分配下,乘火车来到热河省承德水利局报到上班。其实,这个近1.8米的个头、瞪着一双机灵的大眼睛、瘦弱苗条的帅哥还真的不知道,热河省已在3个月前经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被撤销了。其下属人员一分为三,分别归属了辽宁、内蒙古和河北。还没到年底,7名同学告辞走了4个,他有点惶惑,心想,再等等吧,看看还有什么变化。转年,正当剩下的3名同学无所事事,面面相觑的时候,一个利好的消息终于盼来了。3名同学一个去了平泉,一个去了宽城,他则分配去了兴隆。这个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主人公——张英德。

劳其筋骨

张英德1936年出生在与俄罗斯交界的黑河,因父亲和二哥1950年先后赴朝,他随母亲回到辽阳老家,靠已经成家教书的大哥继续上学。1952年初中毕业后,他主动报名到了沈阳水利专科学校。

                                             

张英德从上学到参加工作及退休各时期的照片。

听说分到兴隆,性情耿直的张英德一高蹦起来,兴隆!怎么走?从承德到鹰手营子,坐敞篷嘎斯,绕大山跑了大半天住在了营子。第二天早晨起来又坐上马车,他问:到兴隆得多长时间?车老板说:数着吧,拐过十二道弯儿就到。好家伙,这十二道拐,拐了一天才到达兴隆。

后来才知道,兴隆是革命老区,穷乡僻壤,交通不便。这里山势陡峭,海拔高。这里又是清东陵的后龙风水之地,多少年禁耕禁猎。望着四围的大山,他很茫然。那时候,县里没有正儿八经的水利部门,管水利的设在农业科。没过十来天的时间,农业科科长告诉他,明天你跟县长下乡。兴隆到半壁山是110华里,小通信员王林牵着一匹红鬃马,县长骑在马上,张英德跟在马的后边走。他边走边看风景,还一边与县长搭着闲话。盘梁爬坡,走走停停,都是山路,关键还是年轻,倒也不觉得累。走到半程,夕阳西下,有个石庙子大车店,他们就住下了。和县长、通信员一起吃烙饼,睡大炕,一夜无话。第二天接着走,他才知道这次下乡的任务是考察洒河。县长叫孟昭成,不高的个子,但很匀称,说话干脆,办事痛快。

这是张英德手绘的兴隆县水库分布图。

站在洒河岸边,孟县长远远近近地指点着,张英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纸笔开始画起了草图。他们这是对兴隆境内的洒河流域进行治理规划,以进一步发展生产。哪里可以修建水库,哪里可以修筑水坝,哪里可以修成护坝。他都做了详细地记录,以便拿到政府会议上研究决定。就这样,他们以每天二十多里的进度前行,风餐露宿,有时要借住在老乡家吃住。当然,每次掏腰包的都是孟县长。考察完洒河,他们又转向北考察横河,十多天后回到兴隆。自此,张英德在兴隆搞水利建设三十三年,凡是下乡,凡是有河有水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勤奋的足迹。

扎根兴隆

说实在的,建国初期,有文化的,特别是有专业知识的年轻人寥寥无几。张英德无意间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县政府的要人。有一天,农业科科长又找他谈话,谈话很正规,内容很暖心,是给张英德介绍对象。对象是兴隆本地人,就在县政府做收发文秘工作,人很文静,也很老实诚恳。既然领导这么关怀,人又文雅漂亮,张英德喜由心生,在通信中征得远在东北的父母亲同意后,爽快地答应了这桩婚事。张英德清楚的记得,1956年12月25日,县政府特意为他和大他一岁的张秀兰举行了婚礼。大家各自在食堂吃完晚饭,都集中到了政府的大会议室,花生、瓜子、水果糖。领导讲话祝贺,猜灯谜逗笑话,有几个年轻人又到宿舍闹了一阵子洞房才罢休。

蜜月过后,就到年关了。张英德有心带着新婚的妻子回东北父母的新家哈尔滨探亲过春节。他来到人事科说明情况,人事科的领导委婉地告诉他,你们年轻人是没有探亲假的。张英德心里嘀咕,也在心里叹气。父亲从朝鲜回国后,先是到了东北局的所在地沈阳,后又奉调到黑龙江交通厅任职。他有几年没见到父母亲了,特别是还有新婚的妻子。无奈之下,还是写封信问候一下吧。他说完自己结婚后的近况后,没敢提及兴隆生活艰苦的事,又附带说了这里交通不便,两人挣钱不多,希望寄点钱来买一辆自行车。

母亲思儿心切,更想见见未曾谋面的儿媳。转年春天,她只身辗转来到兴隆。这是在兴隆县照相馆,张英德与新婚不久的妻子与母亲照的一张合影。

骑上飞鸽牌自行车,那就幸福方便多了。到年底,张英德和张秀兰的大女儿降生了,他们给大女儿起了个响亮的名字——张华,大中华的华。有了大女儿,他们便在县里租了一间半房。可是生不逢时,三年国家经济困难着实难为了张英德这条东北大汉。有时家里无粮无菜,夏天搞些杨树叶、秋天捡些落地的梨核儿充饥。有一次,用搪瓷缸在食堂打回二两粥,他们一家三口共用了一餐饭。还好,爷爷奶奶知道他们不容易,尤其是孙女,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寄来二斤小饼干,给未曾谋面的孙女以照顾和安慰。张英德和张秀兰就像患难夫妻一样和着千万个家庭的命运和着国家的命运艰难前行,熬过了那段艰辛的日子。

天降大任

    1958年的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催生了张英德亲手操持的第一座水库。他从勘测基址、设计、技术、施工,修路、人员调度、材料,事无巨细,事必亲躬。这是在柳河流域建设的第一座水库——榆木林水库。县长孟昭成任总指挥,干部、民工连三十晚上都在工地上。他们的口号是“吃完饺子继续干!”基础已经起到5米多了,无奈,因资金的问题被迫下马。可惜,即将呱呱坠地的孩子夭折了,张英德心痛了很长一段时间。

心中的希望在缥缈间起起落落。须臾之间,10年过去了。此间,张英德利用半脱产的时间,克服困难,坚持在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完成了五年制本科函授学习河川枢纽及水电站建筑专业的学习课程,顺利毕业。             

 1968年,张英德的希望之火又一次被燃起。兴隆县成立了一个治洒(河)指挥部,地址设在半壁山,修建火山子水库。自然,主持全套的设计、施工、材料等又是张英德主笔。有了上次半拉子工程的底子和基础,又有五年来的专业学习,张英德心情很激动,吃住都在工地上,白天夜晚工地上热火朝天。半年后,水库圆满建成完工,张英德也开创了中型水库建设的一项独创设计的先河——“直墙堆石坝”。这种砌石坝的特点是能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施工技术简单,易为群众掌握。这种坝型省工、省料、省钱。为此,为了推广这一新技术,承德全区各县都到火山子水库参观学习。事后,张英德把此项技术整理成论文,在全国砌石坝情报网进行交流。取得了轰动效应。

建成后的火山子水库。

建成后的老虎沟水库。

象这种堆石坝工程,在兴隆县域,经张英德之手的就建了20多座,既防洪又可以灌溉,真的是造福了一方百姓。1976年,又是他独创了一项全国唯一的框格硬壳填渣水坝,比原设计的重力坝节约开支200多万元。1983年,他被提拔为兴隆水利局副局长,1984年提升为局长。     

父辈影响

由于工作出色,当时的兴隆小水电名扬全国。张英德197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8年张英德奉调承德地区水利工程处任处长。主持修建了承德市内武烈河上第一道橡胶坝。1989年他又主持修建了高28米,长240米的兴隆县门子哨吊桥,这在当时是全国最长的吊桥。1991年张英德出席了全国浆砌石坝工作会议并发表了“浆砌石坝在山区的应用”论文。计算下来,张英德工作期间不仅主持修建了那么多的水库,他还先后设计修建了渡槽18座、大小桥梁23座、楼房8座,累计总造价达7000多万元。

这是张英德在兴隆县设计建造的大型渡槽。

1996年张英德60周岁时办理了退休手续。在退休后的十多年间,他多次受省厅和市局的委托和派遣,辗转各地指导兴修水利工程。

张英德古稀之年仍发挥科技余热,奉献燕赵及热河大地。

2010年,省厅领导直接下达指示让市局委派他到石家庄平山县的一座涡流型水电站解决施工问题。到达现场了解情况后,原来是技术人员读不懂图纸,关键技术落实不下去。找准问题后,他亲自讲解图纸,亲临现场指导施工,使工程顺利进展下去。2013年,市局接受省厅重点工程任务后,局里研究指派张英德到张家口汤泉水库指导维修工作。在维修现场,当他了解到水库的放水闸门有漏水问题时,张英德毫不犹豫地说:我下去看看。那年他已经是77岁高龄,大家都劝他不要下去,他却摇摇头坚持要下去。张英德顺着1.2米见方的竖井攀住扶手下到25米深的水闸底部仔细观察,终于摸清了问题所在。有随身的年轻水利工程师白海鹏感慨地说:张老作为高工,又是这么大岁数,能下到闸井里亲自探查,我都不敢下去。事后有人向张英德问个究竟,他淡然一笑说:这是我受到父亲的影响吧。他说:我父亲张师达从“帝俄”测绘学校毕业后,曾主持修建了吉林大桥,由于是桩基础,只有见到岩基才能转到灌注施工。冬天,零下20多度,父亲冒着冰冷的江水亲自下到桩基底部查看,确保万无一失。从此,父亲落下了腿病。母亲嗔怪他不该自己下去探查。但父亲却坚定地说:我是负责技术工作的,必须做到心中有底。

在朝鲜战场上也一样。张英德接着说到。我父亲所在的黑龙江民工团,主要的任务就是抢修被美军炸坏的桥梁。父亲担任总技术负责人,要果断决策,争分夺秒,枕木叠加起来不能有任何闪失,两个小时之内必须保证通车。所以,我继承了父亲性格耿直、办事认真、果断负责的脾气秉性。

张英德的父亲张师达(前排左一)入朝一周年与战友留影。

陶情逸致

张英德这辈子有两大业余爱好。一是集邮,二是体育锻炼。1950年,他在辽阳上中学时就在大哥张英奇的影响下开始集邮了。他清楚的记得,集藏的第一枚邮票是日本发行的生肖虎票。首日封、纪念封、明信片,多年来,这一爱好一直没有中断。特别关注水库、江河水电方面的题材。制作的专题有《水的利用》、《水的世界》,曾参加1997年全国水利邮展。至于体育,喜欢兵乓球、羽毛球、篮球,打过业余比赛,主要目的是强健体魄。

张英德与老伴张秀兰在家一起翻阅券集册。

2014年,已近耄耋之年的张英德经市集邮协会秘书长石宏伟介绍,加入了门票收藏协会这个集体,又搞起了门票收藏。主集的还是他钟爱的以水为题材的门券。制作有《水的世界》、《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改革开放四十年》等券集。遇有重要年节假日、重大事件,张英德都要精心设计明信片、纪念卡等,自费制作印刷,分发给承德券友和全国各地券友留作纪念。从而受到券友们的尊敬和爱戴。

张英德、张秀兰老两口与大女儿(左)、小女儿(右)在上海。

退休以后,在儿女们的关心安排下,张英德、张秀兰老两口经常天南海北地转,放飞心境,陶情逸致。前两年,一直相夫教子、操持家务、除了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默默支持丈夫工作和事业的张秀兰不幸患上了脑梗塞,坐上了轮椅。张英德除了照顾好老伴外,仍不忘参加门票收藏协会组织的活动。老两口衣食无忧,孩子们都已成家立业。大女儿张华初中毕业后当了知青,在农村入了党。回城后进入党校学习。大儿子张斌1962年出生。取名斌是希望他文武双全。1978年他16岁时,以优异的成绩在国家恢复高考那年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1967年出生的二女儿名叫张文。是希望她有文化有文采吧。也不出夫妇俩所望,张文从承德师专出发,先后到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后定居在英国。

不是尾声

2018年,张英德82岁,身体硬朗的他决心只身到他的出生地黑河做一次寻根之旅。少小离家老大回,这一次寻根,他找到族人70多户,并带回了张家族谱。

张英德在亲属们的陪伴下登上游艇,畅游黑河,饱览家乡风光。游览之余,他不忘记承德那帮亲如兄弟的券友们,尽量想办法多弄到几张门票。下面的几张门券,就是张英德老先生带给大家的。

2019年7月,暑期的承德高铁开通了直达吉林市的临客。17日,从英国回来探家的二女儿张文订好车票,在她的安排照料陪同下,张英德与老伴张秀兰登上了承德开往吉林的高铁列车,她代表大姐大哥一是让二老享受一下现代化的高铁速度,二是要实现多年以来父亲蕴藏在心中的一个夙愿。那就是让父亲母亲亲自到吉林,到吉林大桥上,亲眼看一看他们的父亲曾经测绘、设计、建筑过的这座大桥。

吉林大桥是吉林市主城区的交通大动脉、最重要的城市跨松花江大桥之一。它始建于1938年,到1940年,由日本人雇劳工建成通车。张英德的父亲就属于劳工中的技术负责人。1946年,吉林大桥南部曾被炸断两处。桥被炸初期,有人用枕木搭在断桥处通行。新中国成立后的1952年8月,吉林大桥被修复通车。当时桥宽9米,桥长448.92米,两侧的护栏是水泥墙,路面是沥青的,路灯是简易的灯泡。到1974年,吉林大桥扩建,桥宽加宽到22.5米。

     松花江水浩浩流淌,经年不息。江风习习,置身在父辈建造的大桥上,张英德老人一手扶着老伴,一手牵着二女儿的手,他眼含热泪,久久站立,凝视远方,感慨万千……

承德  钱宝林

2020年7月31日

 


编辑:张文革
目前,网友留言共2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李国林; 时间:2020-08-03 05:22:09;  
张老是河北承德兴龙县小水电水库的奠基人,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水电事业。向张老致敬!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0-08-03 06:01:47;  
欣赏了,谢谢!!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0-08-03 07:18:57;  
祝张英德老师健康快乐!家庭幸福!为钱老师精彩文笔点赞!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20-08-03 07:20:32;  
拜读学习了。
可亲可敬的张老师!向您致敬!
感谢钱老师精彩讲述、分享!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20-08-03 08:07:23;  
向张老师学习,致敬!
为钱老师好文章点赞!
姓名:李亮; 时间:2020-08-03 08:38:00;  
祝张老师健康长寿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0-08-03 08:55:10;  
把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祖国的水电事业,向张老师学习,致敬!祝张英德老师健康快乐!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20-08-03 08:55:42;  
一个老热河人的情怀!
姓名:青山; 时间:2020-08-03 09:09:12;  
张老是我们承德券友老有所为的楷模。
姓名:陈捷; 时间:2020-08-03 09:10:49;  
向张老师致敬!
为钱老师点赞!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0-08-03 09:22:08;  
一篇正能力的佳文,颂扬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功臣!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20-08-03 09:52:37;  
向张老致敬!祝张老身体健康!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0-08-03 10:18:13;  
老热河人的情怀!向张老师致敬!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0-08-03 10:33:13;  
张老师的人生故事感人肺腑!钱老师的文彩妙笔生花!!祝二位老师福寿康宁,天天快乐!!!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0-08-03 10:34:38;  
谢谢宝林分享!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0-08-03 10:46:45;  
情系祖国,热爱事业,对工作和家庭都尽心尽责,祝您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0-08-03 10:52:27;  
热河老人的情怀,向张老师致敬!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0-08-03 11:20:11;  
向张老师致敬!谢谢钱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0-08-03 14:54:50;  
一位可敬的老人,致敬!
姓名:钟杰; 时间:2020-08-03 15:22:26;  
品读钱老师精彩佳文,深深的感动,为张老师点赞!祝您健康快乐!谢谢钱老师!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20-08-03 15:26:28;  
张老是我们承德的水利专家,为承德的水利事业贡献出了自己青春和才智,阅读了钱老师的美篇。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0-08-03 15:50:18;  
拜读钱老师佳作,张英德老师的事迹感人至深。张老为水利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可敬可爱!向你致敬!并祝健康快乐!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20-08-03 18:39:01;  
钱老师写的很生动,券界能人多,致敬!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0-08-03 18:52:39;  
向老热河人致敬!!谢谢展示!!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0-08-04 06:40:44;  
欣赏钱老师的大作!谢谢!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0-08-04 19:26:31;  
欣赏了!谢谢分享!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0-08-04 22:03:05;  
张英德老师为祖国的水利事业贡献了青春年华,可亲可敬。钱老师述记了一位动人的老技术工作者的奉献,致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20-08-05 21:36:56;  
谢谢钱老师讲述水利前辈专家张英德老师的革命人生……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21811; 今日7747;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7891; 今日160;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1852; 今日:1854;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