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
![]() | ![]()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券事游痕:两西游记(28) |
券事游痕:两西游记(28) 张占芝 在大同的第三天,我们很早就来到了古城,第一个目标就是上城墙,不是图每次发放一张门票,原因是第一次上城墙是在晚上,很多地方是看不清楚的。我们早到了什么程度,除了工作人员还没看到别的游客,可以在上面尽情地耍,想找笑话你的人都找不到。 不好意思啊!几年过去了,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城上的石兽是什么动物,为什么往外看? 在城墙上有座高塔,这在全国是不是独此一地?真不敢断言,反正我们头一次见到,感觉很稀奇。雁塔,原名文峰塔。因春夏飞雁众多故俗称雁塔。该塔建于明代天启四年。与云路、牌坊同属文庙建筑群。是古代"登科及第"的士子们祭拜、夸官的场所。塔高约14米,是八角七级空心砖塔。外形秀丽,结构奇特,其建造位置极为特殊。塔身下部为三层八面青石砌座,座上是塔身,第一层辟有两门,其它六面各锒碑碣一块,上刻明、清两代部分举子的姓名、住处与功名。二层以上塔身各开四门,依八面方位交叉更替,每层上均有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斗拱上出有飞檐,檐角有风铃悬挂,风吹铃响,别有情趣。塔内为八角形通直空心,设有跳脚踏砖。游人可直攀塔顶。雁塔东濒御河,居高临下,依塔了阵,不易发觉,故又有瞭望塔之称。
在城墙上就能看到善化寺,就在眼皮子底下。看够城墙后,就近在这个门下了城。参观善化寺,60岁以上是免费的,奇怪的是我的皈依证在这里不好用,问工作人员善化寺和华严寺有什么区别,对方的回答让我们发懵:华严寺是寺庙,而这里是景区。说这话象闹着玩似的,论规模华严寺比善化寺大,再也看不出有什么区别,如果说华严寺是佛寺景区我信,而善化寺只称为寺庙并不委屈。 善化寺,俗称南寺。始建于唐开元年间,明代予以修缮,明正统十年(1445年)始更名善化寺。 善化寺主要建筑沿中轴线坐北朝南,渐次展开,层层迭高。前为山门,中为三圣殿,均为金时所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其左右为东西朵殿。东侧为殊阁遗址,西侧为金贞元二年所建普贤阁。善化寺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 1961年3月,善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我们突然发现山西人能贪黑不喜欢起早,都上午十点多了,大街上看不到几个人,有几位比划着有晨练的意思。 文庙是我们集券人最喜欢去的地方之一,我俩更不能轻易放过。现在与叫孔老二的时代不能同日而语,很多人对文庙感兴趣,多少都对民族文化有点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同的文庙是免费有票,门票设计的可圈可点。专门有一个窗口发放门票,领票人必须出示身份证,但不登记也不细看。我们利用这个漏洞,每人都取了好几次。由于参观的人不多,很容易被发现,不能太贪,只能适可而止了。这个时候的洪利老哥嫌自己太高大了,真是有些太显眼。 大同府文庙,明初时由云中驿改建而成。《大同府志》有这样一段记载:“旧学在府治东,即元魏中书学,辽西京国子监,金时之太学,元之大同县学也。明洪武八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以府学为代蕃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 大同文庙这一规模宏大的建筑群体原先的布局分为三个组群:一是供祭祀的场所孔庙,云路坊、大成坊、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和尊经阁,从前到后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东西两侧分别建有义路坊、礼门坊、斋明厅、洁清厅、东庑、西庑、神库、神厨,另外还有乡贤祠。二是讲学场所。在中轴线上的有大门、仪门,明伦堂和东西斋房。三是府治的教育机构,即教授署和训导署。后来,这些建筑大部均已改建,明伦堂和教育机构的建筑多已塌毁而废弛。至今仅存戟门、大成殿、神库和神厨。 大成殿是文庙的主要建筑物,为明代所建。清顺治、乾隆时期多次进行修葺。整个建筑置于月台上,座北朝南,呈“凸”字形,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斗拱六铺作,每间两朵。横拱正面下部均砍成斜面,为明、清常见做法。转角斗拱繁缛复杂,其结构意在承托翼角。柱网排列属减柱做法,从而大大增加了殿内前部的活动空间。 出了文庙的后门就是帝君庙,也是免费有票。看到有票真是让我们兴奋了一把,丰收的喜悦已经从脸上显露出来。等把票取出来后,无奈地惊呼:怎么和文庙是一样的票呀! 帝君庙,为明代建筑,后仅存一大殿和两偏殿,大殿为二层楼阁。1981年被市政府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市委、市政府结合古都保护开发,对帝君庙进行了全面整修。
看完帝君庙,我们再次进入了鼓楼东街,着重看一下古城民俗馆,这是座不太大的小院,门敞开着,游人随意出入,看到此景也就别想门票的事了。奇怪的是一个工作人员也看不到,洪利老哥戏言:你偷样东西人就出来了。我也顺着他说:咋的,你想孤身回东北呀! 大同古城民俗馆面积约600平方米,分四个展室。每个展室完全是延续传统木构架建筑形式,并与现代展厅布置工艺巧妙结合。该馆将带有深厚历史记忆的藏品分门别类展示,充分体现了大同城市的古老魅力。院中装饰有一些古代民居的照壁、砖雕等,尤显真实细腻。院中铸有四组民俗人物铜雕:爆米花、卖油翁、看孩子、剃头匠,给人们上着一堂活生生的传统文化教育课。民俗馆古风古韵,再现了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民俗馆民风民俗,表达了大同历史的文化声音;民俗馆韵味独特,唤醒了市民城市的文化记忆,这成为古都大同又一亮丽的文化景点。
东街这边的小馆舍真不少,遗憾的是大多都不开门,见不到庐山真面目。 法华寺离东门很近,是免费无票的,想向工作人员讨几张以前的门票,被告知免费无票已经挺长时间了,门票无法找到。 法华寺坐北朝南,法华塔始建于元末明初,是大同市现存唯一一座覆钵式琉璃喇嘛塔,因塔内存有一部《法华经》而得名。整个寺院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对称,塑像灵动丰润,形象生动。壁画色彩丰富,人物众多。多民族融合与异域色彩结合的特点浓厚。 是大同一处规模宏大,佛教文化浓郁的靓丽景区。 和阳美术馆是一个依和阳门瓮城墙体走向环绕一周的两层构建,开间宽阔,风格简约,古朴大气。我们到达时正赶上展览活动,显得很热闹。 我们对昨天清真寺的事耿耿于怀,赶过去问个究竟。那位看门的大妈,可能是被我们惊到了,怎么也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的人,为了两张门票又双双杀个回马枪。便矢口否认自己说过的话,拉开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式,连我们说的普通话她都装着听不懂。虽然很生气,但为了民族团结的大局,我们忍着离开了。还好南门外的风景对我们是个安慰,化解了刚刚发生的不愉快。 大同这座城市是很有诱惑力的,让我们在此足足驻留了三天。没来过大同的券友,建议有机会都来体验一下,如今已经没有了煤都黑黑的概念,印象中的颜色已经消失了,满眼都是美景。
文章内引用的内容、图片如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 ![]() |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 |
写下感言: |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
整站访问量:50308632;
今日92481;
昨日72711; 本页访问量:2770156; 今日156; 昨日282; 收录总数:11045886; 今日:19278; 昨日:24412; |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