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新中国战瘟神掠影》(2) 围剿甲肝

《新中国战瘟神掠影》(2) 围剿甲肝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20-03-21 查看次数:393; 复制本文地址
湖南:龙小平

图片总大小:502KB;最小图片:34KB;最大图片:108KB;


《新中国战瘟神掠影》(2) 围剿甲肝

龙小平

    沿海人们爱吃海鲜,在小龙虾得宠前,上海人最爱的是一种蚌壳类海鲜,学名毛蚶。88年以前,几乎三分之一的上海家庭每年都要吃毛蚶。这个小东西又便宜,吃起来还颇有剥瓜子的乐趣,比小龙虾、大闸蟹更受欢迎。那一年江苏启东的毛蚶大丰收,毛蚶的售价跌到了新低。

527824414070283466_缩小大小.jpg

    由于上海人吃毛蚶时,怕其肉质变老,故而开水里一烫,蚌壳微张就吃,所以病毒根本就没被杀灭。据统计当时上海有230万人吃了毛蚶,最终感染者达到了30多万。其中大部分是直接吃毛蚶感染的,但也有一部分人是因为卫生习惯不好导致的粪口感染。

145119565682285003_缩小大小.jpg

    1987年12月中旬起,甲肝病例陆续上报。甲肝的潜伏期是2至6个星期,平均是一个月。1988年1月之后,病人开始集中出现。

    最初每天发现的甲肝病人有两三百,再往后数量越来越大,每天都是上千人,其症状无外乎发热、乏力、胃口不好、腹痛、呕吐,约70%的甲肝病人都有黄疸。

    当时大部分人不清楚甲肝的传染途径,人们陷入了恐慌,有的走路都不敢扶楼梯扶手。

    到了发病高峰的1988年1月18日、19日两天,上海每天新增病例竟然高达1.8万人。

    上海市委市政府即时召开了一次以区级干部为主的动员会,明确提出要“打一场扫除甲肝的人民战争”。开完这个会后,大家统一了思想。

   1988年,当时还没有网络,主要信息获取渠道是电视、报纸和广播。每天上海最大的报纸《新民晚报》、《文汇报》都会刊登最新的疫情,滚动科普:甲肝是咋回事,有哪些症状,要如何防范,如何洗手,如何消毒,发现甲肝症状一定要上报登记、集中进行隔离等等。

314408130826673591_缩小大小.jpg

414019692099498468_缩小大小.jpg

    1988年,上海90%以上的企业都是国有企业或集体所有制企业。300多人的厂就配有托儿所、幼儿园、厂医、食堂、宿舍。

    当时上海喊出的口号是 “谁的人,谁管。”许多企业都开辟了厂房、库房等来安置甲肝病人。床不够,有钱的企业紧急采购一批简易钢丝床,没条件的企业也有用木板临时搭床。

    没有工作的人怎么办呢?就由街道里弄想办法安置隔离。刚好甲肝爆发遭遇寒假,就征用了一部分学校来安置工厂安排不了的病人。几张课桌一拼就是一张床。

637952173301453019_缩小大小.jpg

    除了重症病人被送到医院救治,症状比较轻,情况稳定的病人都分散在上海各处,集中隔离。员工有食堂给他们做一日三餐,有厂医给他们开药。进隔离区前,要先穿好白大褂,带好口罩和手套,出来后这一套装备立刻泡消毒液里消毒。一直到厂医认定病人痊愈且不会再传染后,才会把人从隔离区放出来。 上海的卫生部门还自己“发明”并制作了“大锅药”——用几味中医里清热解毒的药,如黄连、大黄、甘草等,放在大锅里煎制成汤药,每天送到病房给病人喝一碗。

    研究人员发现,在20-39岁的年轻人体内,具有甲肝病毒抗体的比例不到50%,而40岁以上中老年人,超过90%的人都有甲肝病毒抗体。这说明了什么呢?

470445326358664152_缩小大小.jpg

    说明年纪大的人,曾经都吃过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或者接触过这种病毒,但是量少,所以不发病,或者发病症状不明显。而年轻人,没有吃过带有甲肝病毒的毛蚶,短时间里吃下去太多,于是就发病了。老年人之所以躲过了这次疫情,是因为他们曾经打过“疫苗”,所以拥有更强的抵抗力。

649177837063942636_缩小大小.jpg

329419300238929739_缩小大小.jpg

    上海的35万患者之中,最后有28个死亡病例,最终死亡率是万分之八,按照国际标准来说是非常非常低的。自3月起每天新增病例都在减少,当时国际上普遍预测春节后会迎来甲肝第二轮大爆发。但春暖花开后,病毒便徐徐去矣。

战胜这场席卷了整座城市的浩劫,是每一个上海人的胜利,也是全国人民战争战瘟神的伟大胜利!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7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20-03-21 00:48:22;  
毛蚶现在也会十天半月买上一次。佐酒佳品!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20-03-21 07:12:29;  
不忘历史,做好公共卫生防护!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20-03-21 07:19:35;  
欣赏了,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20-03-21 07:32:44;  
又一个成功战胜流行性疾病的范例。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20-03-21 08:20:00;  
拜读学习了!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20-03-21 08:21:42;  
谢谢龙老师的详细介绍,毛蚶我不吃。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20-03-21 08:37:33;  
不忘历史,做好卫生防护工作。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20-03-21 08:52:25;  
欣赏了,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20-03-21 09:08:16;  
还是尽量少吃烂七八糟的东西。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20-03-21 09:12:17;  
拜读学习了!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20-03-21 09:30:56;  
龙老师的卫生防疫、灭疫的系列也是引人关注。赞!
姓名:陈捷; 时间:2020-03-21 09:39:06;  
欣赏了,谢谢!!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20-03-21 10:08:06;  
欣赏了,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20-03-21 10:15:16;  
回想一下当年上海的“甲肝传染病”还是很可怕的,谢谢龙老师!
姓名:青山; 时间:2020-03-21 10:35:25;  
欣赏了,谢谢!
姓名:寻波; 时间:2020-03-21 11:01:27;  
欣赏了,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20-03-21 11:44:04;  
病从口入一点不假,为了健康注意饮食卫生从每个人做起。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20-03-21 13:18:00;  
奇鲜无比的毛蚶,想起来也嘴馋。但自从那场甲肝传染病后,就再没尝过。谢谢龙老师分享!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20-03-21 13:19:16;  
拜读欣赏了!谢谢!
姓名:钟杰; 时间:2020-03-21 14:53:03;  
赞!学习了,谢谢龙老师介绍!
姓名:罗文湘; 时间:2020-03-21 14:58:07;  
拜读了,谢谢你的详细介绍!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20-03-21 17:35:35;  
学习欣赏了,永远别忘记历史!谢谢龙老师展示!
姓名:陈明新; 时间:2020-03-21 18:08:46;  
新中国抗疫的历史资料!谢谢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20-03-21 20:28:57;  
北方人吃的比较单一,因此这一类引起的病少一些。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20-03-22 11:13:43;  
回顾历史,有意义!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20-03-22 23:32:59;  
记得那时我还在读大学,上海返校的学生火车站接到医院,人和行李都消毒。我们北方来的学生直接进校园。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20-03-23 20:21:42;  
历史的教训。拜读学习了,谢谢分享!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0927999; 今日15171; 昨日45645;
本页访问量:2772220; 今日33; 昨日267; 收录总数:11199396; 今日:3248; 昨日:9561;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