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参加201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券交会回眸(3-1)

参加201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券交会回眸(3-1)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9-11-21 查看次数:276; 复制本文地址
刘杏丽

图片总大小:1.5MB;最小图片:19KB;最大图片:94KB;


   参加2019年“人说山西好风光”券交会回眸(3-1)

保定 刘杏丽

三、千年历史  文化传承

人说山西好风光,人杰地灵响当当。笔者是第一次来到这片热土,更是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历史文化传承。在交流会期间,我们也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晋祠、常家庄园和榆次老城。

1、晋祠

出太原西行25公里,有一座山名悬瓮,山上原有巨石如瓮倒悬,山脚有泉水涌出,就是有名的晋水。在这山下水旁,参天古木中林立着百余座殿、堂、楼、阁、亭、台、桥、榭,绿水碧波纯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这就是古晋名胜晋祠。

晋祠,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晋祠镇,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而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  

IMG_20190920_084039

进入景区,一下就被这里的美景吸引了。你看那远处的山,伸出长长的两臂将这处秀丽的古迹拥在怀中,美丽的古祠在这绵绵的苍山中,恰似淑女半遮琵琶,娇羞迷人。园内,那些古老的建筑整齐有序,庄严肃穆,殿宇、楼阁、古木、总显出沧桑几经的风骨,让人产生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这里的水,多、清、静、柔,桥下有小河,亭中有泉井,路边有水溪,林中又有碧波闪闪,如锦如缎的河流。

IMG_20190920_084857

晋祠匾额

IMG_20190920_092517

晋祠内的牡丹亭

IMG_20190920_092241

晋祠内的林园

IMG_20190920_090623

晋祠内的荷塘

IMG_20190920_093214

IMG_20190920_092748

晋祠内的水渠

IMG_20190920_104443

IMG_20190920_102419

这么多的水,是从哪里冒出的?原来不是藏在殿下,就是隐于亭后。你看那水清的让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渠、潭、井,在朗朗天空下,游鱼、碎石、丝纹可见。当年诗仙李白至此曾赞叹到“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然而最美的还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古文化,这里保存着我国古文化的三绝,即周柏唐槐、圣母殿和难老泉。

我们先说说晋祠中的三绝。

IMG_20190920_104952

晋祠一绝 周柏、唐槐

三绝之一 周柏、唐槐。周柏是北周时代种植的柏树。两株周柏位于圣母殿的两侧,名为齐年古柏。如今只剩一侧的这一株,至今已有3000多年了。树干劲直粗壮,需数人才能合围,树皮皱裂,冠顶挑着几根青青的跷枝,僵卧于石阶旁,树梢搭在了另一株新长出的古柏上,宛如老者说古。据导游说,原来位于圣母殿两侧的周柏是夫妻,后来剩下的这株周柏朝着那株失去的周柏的方向慢慢倒下去时,在它的旁边又自然长出了一株至今也有1500年的古柏架住了这株周柏,如同儿子扶起了父亲。很是感人!在当地人眼中,这株周柏就是长生不老的象征。

IMG_20191017_085136

这颗古槐(唐槐)你看它腰粗三圈,苍枝屈虬,老干上却发出一簇簇柔条,绿叶如盖,微风拂动,一派鹤发童颜的仙人风度,潇洒自如。其余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也显示出古老苍劲的风骨,令人赞叹不已。

IMG_20190920_095509

晋祠二绝 圣母殿

三绝之二 圣母殿。圣母殿是北宋年间为叔虞之母邑姜修建的一座规模宏大的殿堂,它是晋祠的主体建筑。圣母殿殿前柱子上的木雕盘龙,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殿柱。八条龙各抱定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凤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已近千年仍鳞片层层,须髯根根,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之好与工艺之精。

IMG_20190920_094255

三晋名泉

三绝之三 难老泉。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齐天宇年间(公元550——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亭为八角攒尖顶,醒目的“难老”牌匾挂在亭顶。亭中的泉眼不停的往外涌水,名为“晋阳第一泉”。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赞曰:“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晋水有三个源泉,一是善利泉,一是鱼沼泉,一是难老泉。难老泉是三泉中的主泉,晋水的源头就从这里流出,长年不息,水温保持在17度。

关于难老泉,有一个“柳氏坐瓮,饮马抽鞭”的民间故事。说是晋祠北面的金胜村有一个姓柳的女子,本着“冲喜”嫁到了古塘村,受婆婆的虐待,每天都要到远处挑水。一天在挑水的路上,她碰见一位骑马的老人向她讨水饮马。虽然这一担水她好不容易从远处挑来,但是善良的柳氏还是把这一担水全送给老人饮马了。老人临走时送给柳氏一根马鞭,说只要把鞭子插在水缸里,一提鞭子,水就会涌上来。柳氏回家之后一试,果然如此。后来,婆婆发现媳妇不再挑水,而水缸里的水却始终是满的,心中不免产生怀疑,就趁媳妇不在家,偷偷的查看,发现水缸中的马鞭,心想这是一个宝贝,伸手过去把马鞭提出缸外,一时之间,缸里的水马上喷涌而出,向四处漫流。正在娘家梳头的柳氏发觉水涌出来了,赶快跑回婆婆家,见水大难以堵住,忙用院中的石板盖住缸口,自己坐在石板上。汹涌的大水顿时变成潺潺的细流,不断从柳氏的身下流出来。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善良的女子,称她为水母。在难老泉的西侧建起了水母楼,楼内塑有一尊端庄秀丽的水母塑像。

IMG_20190920_102146

晋阳第一泉匾

IMG_20190920_101448

晋祠水母楼及亭中难老泉井

IMG_20190920_102522

水母楼中有坐化的水母娘娘塑像

我国最古的地理书《山海经》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记载,它不仅指出了难老泉是晋水的源头,而且还告诉我们,难老泉水破天荒以来便开始涌注奔流人间了。晋祠水母楼(明代)却是水母娘娘传说故事的物证。

IMG_20190920_101237

晋祠鱼沼飞梁

IMG_20190920_105117

鱼沼飞梁,建于北宋时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因沼水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大,游鱼甚多,所以起名鱼沼。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却在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边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的石柱支撑,桥面东西宽阔,南北翼如,桥边栏杆望柱都形制奇特,人行桥上,随意左右,如泛舟水面,再加上鱼跃清波,荷红映日,真是乐而忘归。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现存的古建筑中是仅有的一例。

以圣母殿为主的建筑群还包括金人台、牌坊、献殿、钟鼓楼、水镜台等,都是造型古朴幽美,用工精巧。

IMG_20190920_094857

金人台四尊铁人姿态英武,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西南隅的那座铁人,铸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不但保存完整,而且神态威武,英姿勃勃,气概不凡,销明甲亮,闪闪泛光,颇为独特。

IMG_20190920_094948

对越牌坊。位于金人台正面,立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相传明代书法家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疼,久治无效,后来在吕祖庙前得一签写着“添砖加瓦”四个字,它的含义是,只有在祠内增加些建筑,才能消灾免难。髙应元在晋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等应有尽有,唯独缺少牌坊,决定建一座牌坊。在动工的第二天,他的母亲病就好了。建成牌坊后命名“对越”,由高应元亲自执笔书写二字,气势磅礴,被列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这座“对越坊”造型优美,结构壮丽雕刻精细,意为“报答宣扬祖先的功德”。

IMG_20190920_095146

         献殿

IMG_20190920_095237

献殿是祭祀圣母的的殿堂,始建于金大定八年(1168年),献殿面宽三间,进深4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敞门,四周无壁,只是在植墙上安直棂栅栏。献殿在中国建筑史上用殿堂作为供献地方的庙宇也仅此一例。而且这个殿堂非常像一座玲珑雅致的亭子。献殿与鱼沼飞梁、圣母殿同称为晋祠三宝。

IMG_20190920_105432

唐亭碑,即“贞观宝翰”亭

    《晋祠之铭井序》碑,是由唐太宗李世民亲自撰写并手书的。唐太宗平生爱好书法,而且特别喜爱晋代王羲之父子行书,这块碑的碑文就是唐太宗有意模仿王字的杰作,因而是一块特别珍贵的名碑。

晋祠之美,美在山水,美在文化,就是这样以她优美的身躯来守护者这些珍贵的历史文化。

在晋祠收集的两种门票。

IMG_20190925_152352

IMG_20190925_152328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23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9-11-21 06:05:11;  
图文并茂,详细介绍。创作这样的文章需要一定的精力!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9-11-21 07:12:38;  
欣赏了,谢谢!!
姓名:陈荣红; 时间:2019-11-21 08:28:38;  
谢谢刘老师!让俺旧地重游!好!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9-11-21 08:37:03;  
介绍精彩,谢谢分享!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9-11-21 08:40:20;  
晋祠,山西人的骄傲。游记,保定人的美文。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9-11-21 08:44:21;  
介绍精彩,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9-11-21 09:49:50;  
详细介绍晋祠的自然美景和人文故事,而且图文并茂,费心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9-11-21 10:04:46;  
读此文如故地重游。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9-11-21 10:05:41;  
图文并茂,介绍精彩!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9-11-21 10:50:07;  
晋祠,参观过,刘老师介绍更详细。
姓名:青山; 时间:2019-11-21 12:41:55;  
如同亲历晋祠。谢谢详尽介绍!
姓名:钟杰; 时间:2019-11-21 16:37:25;  
乐游游记,图文并茂,详细精彩。赞!谢谢刘老师!
姓名:刘杏丽; 时间:2019-11-21 17:39:35;  
谢谢各位老师鼓励支持!!!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9-11-21 18:38:42;  
介绍详细精彩,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9-11-21 18:54:25;  
2015年5月曾游晋祠,文中图片又带来回忆。
姓名:乔建平; 时间:2019-11-21 19:41:02;  
感谢杏莉发的又一篇华章,让我这个山西人领略了故乡的大美风光和人文地理。为你喝彩!你是我们同学的骄傲!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9-11-21 19:59:50;  
文、图相得益彰,文笔清丽流畅,好游记,学习了!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9-11-21 20:17:09;  
欣赏、拜读、佩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9-11-21 20:43:30;  
杏丽娓娓道来,把晋祠的美景及人文传说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谢谢你!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9-11-21 22:36:20;  
图文并茂,有声有色,赞赞赞!!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9-11-21 23:24:06;  
欣赏了!谢谢刘老师对晋祠景区的详细介绍!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9-11-22 11:49:18;  
欣赏、拜读!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9-11-22 23:07:57;  
拜读,欣赏了……谢谢刘老师详细介绍晋祠文化!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685876; 今日3607; 昨日6095;
本页访问量:2638325; 今日257; 昨日360; 收录总数:6600814; 今日:1546; 昨日:290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