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国家博物馆的金缕玉柙

国家博物馆的金缕玉柙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9-11-14 查看次数:556; 复制本文地址
李金燕

图片总大小:984KB;最小图片:219KB;最大图片:305KB;


国家博物馆的金缕玉柙

李金燕

    2019年10月31日,从毛主席纪念堂出来,直奔《国家博物馆》。扫码,输入个人信息,工作人员查验身份证,OK可以参观了。

图片1_缩小大小.png

  《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国博地理位置非常好,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

    在秦汉时期的展厅我看到金缕玉柙(音XIA),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金缕玉衣大多出土于中国汉代,玉衣也称“玉匣”、“玉柙”,是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皇帝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用的殓服,外观与人体形状相同。玉衣是穿戴者身份等级的象征,皇帝及部分近臣的玉衣以金线缕结,称为"金缕玉衣",其他贵族则使用银线、铜线编造,称为"银缕玉衣"、"铜缕玉衣"。

    汉代帝王下葬都用“珠襦玉匣”,形如铠甲,用金丝连接。这种玉匣就是人们日常说的金缕玉衣。汉代人认为玉是“山岳精英”,将金玉置于人的九窍,人的精气不会外泄,就能使尸骨不腐,可求来世再生,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原来金缕衣是给死人穿的,不禁哑然失笑,我听过也会唱这首: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这是唐朝杜秋娘《金缕衣》一阕词。词中的金缕衣指的是用金线制成的华丽衣裳,我脑子里对金缕衣的理解也是富豪们的服饰,原来整反了,一个是死人穿的一个是活人穿的大相径庭。

图片2_缩小大小.png

    再来仔细看看这件玉衣吧,分为头罩、脸盖、上衣前片和后片、左右袖筒、左右手套、左右裤筒和左右脚套,共用了1203片,金丝2567克,分片连缀而成。

    该衣的主人是中山怀王刘峰,是著名的河北满城汉墓墓主刘胜的后代,死于公元前55年,是于1973年在河北定县八角廊村40号汉墓出土的,迄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此墓曾在盗掘中被火烧过,这件玉衣是受焚烧后的劫余物品,颜色却多一些缤纷。

图片3_缩小大小.png

    2018年3月,国家博物馆正式取消纸质门票。

    问了N多工作人员也没要到馆介,楼上楼下跑了好几趟盖上了纪念章,购了两枚纪念币。

    通过近2个小时国博的参观,感觉工作人员很多,但是问起来常回答:不清楚。建议不管是正式的员工还是志愿者们,都要定期培训能够清楚回答馆内的情况,什么类的展品在几楼什么展厅,盖章盖戳的在哪里;售纪念币的在哪里;卖纪念品的在哪里。尤其是一些临展厅会经常换展品,经常是从网上得到该馆公布的一些消息,而这里的工作人员却不清楚。

    再有馆章印油没了,及时加上,很多人参观博物馆盖馆章是一项重要内容,结果是不清不楚的章,很是遗撼。

    我收藏的门票

图片4_缩小大小.png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9-11-14 06:02:02;  
欣赏了!谨谢!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9-11-14 07:07:14;  
欣赏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9-11-14 07:59:53;  
谢谢李老师精彩介绍!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9-11-14 08:01:19;  
保定市的文物,赞!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9-11-14 10:14:33;  
拜读学习了!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9-11-14 10:16:42;  
分享了。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9-11-14 10:48:55;  
重点介绍,印象深刻!
姓名:青山; 时间:2019-11-14 10:53:12;  
欣赏了,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陈捷; 时间:2019-11-14 11:03:32;  
欣赏了,谢谢!!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9-11-14 11:19:20;  
学习了,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9-11-14 12:31:12;  
拜读了,好文。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9-11-14 14:20:13;  
学习欣赏了,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金缕玉衣!
姓名:钟杰; 时间:2019-11-14 15:33:26;  
欣赏了,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9-11-14 18:45:51;  
谢谢介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9-11-14 20:12:20;  
工作人员不熟悉业务,也有损整个博物馆的形象。加强培训是必须的。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9-11-15 08:19:07;  
谢谢李老师精彩讲解!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9-11-15 09:17:31;  
李老师建议中肯,希望引起工作人员及时改进!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9-11-15 11:03:02;  
各行各业或多或少存在这种现象,一问三不知?关键工作人员要做促功课,谢谢李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9-11-15 21:12:23;  
谢谢详细的介绍。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9-11-18 00:21:40;  
拜读……谢谢李老师分享国家博物馆参观游历!
姓名:李金燕; 时间:2019-11-28 09:54:54;  
统一回复:谢谢各位老师的欣赏阅读!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0955753; 今日917; 昨日41944;
本页访问量:2772466; 今日2; 昨日277; 收录总数:11207686; 今日:268; 昨日:1125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