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佳券赏析〗: 品品门券上的对联

品品门券上的对联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11-16 查看次数:694; 复制本文地址
保定市:刘铭元


   对联,俗称对子,雅称楹联。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对联是由两个工整的对偶语句构成的独立篇章。其基本特征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平仄相对。对联在民间送旧迎新、祝婚贺寿,在文人墨客中吟诗对对更为普遍,还有的对联成为人生的座右铭。对联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学体裁和民族文化,它文字简练,内涵丰富,题材广泛,内容多样,风格各异,魅力无穷,在中华大地之上,处处散发着独特的幽香。笔者拙见,对联文化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了。对联文化在方寸门券之上也表现的淋漓尽致,使门券增添了艺术美更加光辉灿烂。
   门券上的对联,一般都通俗易懂,一目了然,有的咏物言志,有的写景抒情,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笔者在收藏的门券中,找出有代表性的几枚对联门券,介绍给朋友们,共同欣赏。
   首先介绍“中国名楼——大观楼”天下第一长联门券(见照片一)。大观楼位于云南昆明市西4公里大观楼公园内,始建于明,现存楼系清同治八年(1869年)重建。楼前门柱上有清乾隆年间昆明人孙髯所撰写的180字长联,闻名于世,誉为“天下第一长联”。原为陆树堂以行草书刻联挂于楼前,咸丰七年(1857年)与楼同毁于兵火。现存联是光绪十四年(1888年)云贵总督岑毓英托赵藩以工笔楷书刻成的木质联,蓝底金字,书法刚劲有力。对联的上联描写的系滇池的景色,下联系咏史述事,追忆历史。大观楼对联门券,正面为大观楼的彩色照片,背面为蓝底金字“天下第一长联”的影印全联。对联很值得一读。

  上联是:“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看:东骧神骏,西翥灵仪,北走蜿蜒,南翔缟素。高人韵士,何妨选胜登临,赴蟹屿螺洲,梳裹就风鬟雾鬓;更苹天苇地,点缀些翠羽丹霞。莫辜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
 下联是:“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想: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伟烈丰功,费尽移山心力,尽珠帘画栋,卷不及暮雨朝云,便断碣残碑,都付与苍烟落照。只赢得:几许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

图片一


  其次介绍“文殊院”对联门券(见照片二)。文殊院位于四川成都市文殊院街,是中国著名佛寺,禅宗四大丛林之一。文殊院古名“信相寺”,创建于隋大业年间,明末毁于兵火。清康熙年间,慈笃禅师发愿恢复,官民捐资重建,因其德行远播,众谓文殊菩萨化身,并改名为“文殊院”。文殊院门券画面为全院鸟瞰图,右左侧印有一幅篆书对联:“睿泽深天地,宗风越古今”。这幅对联出自当年慈笃禅师之手。其意是佛法广泽于天地间,佛教才能千古流传。这是佛学的一种境界。

图片二


    再介绍“滕王阁”对联门券(见照片三)。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市沿江路赣江边。唐显庆四年(659年)。太宗之弟滕王李元婴都督洪州(今南昌)始建,以滕王封号命名。滕王阁是一座具有1300多年的文化名楼,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湖南的岳阳楼、湖北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因唐诗人王勃写了《滕王阁序》,更因序中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万古流芳。滕王阁门券的画面为滕王阁摄影版彩色照片,中央位置印有毛泽东书写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毛主席对王勃的诗很是欣赏,称之为“光昌流丽”,尤其对这两句诗更是喜爱,共书写过两幅,这幅是60年代初,一次他和子女们谈话时,为他们书写下这具有诗情画意的千古名句,留下了珍贵的墨宝。滕王阁门券大胆将毛主席的墨迹设计其上,不但增加了门券的文化水平,而且更提高了门券的欣赏魅力。

图片三


   第四介绍“成吉思汗庙”对联门券(见照片四)。成吉思汗庙简称成庙。位于内蒙乌兰浩特市区北端罕山之巅。成吉思汗为其号,名铁木真。1162年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大汗,统一蒙古各部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后被尊称元朝开国皇帝元太祖,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统帅。成庙正殿为主要景观,正中的大理石台基上座落着高2.8米、重2.6吨的成吉思汗全身铸铜坐像,突出显示了成吉思汗威武、刚烈、智慧、文武于一身的一代天骄英雄气概。其门券画面正中央有成吉思汗半身画像和成庙外景画面,右边有一幅“神威映伟业,红城启昌运”对联,左侧为其对联的蒙文。对联不难看出成吉思汗的丰功伟绩,“红城”即乌兰浩特的蒙古语意思为“红色的城市”。欣赏对联更增加了对成吉思汗的一点敬意。

图片四

 作者通联:保定市五四中路电业小区13-2-202
 邮编:071051

 电话:0312-3293775

【责编: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09-11-16 08:05:39;  
我非常喜欢这样的券文,既可以赏券,又可以增知,一举两得,提高了门票收藏的品位。
姓名:刘伟章; 时间:2009-11-16 15:40:24;  
同意张景生老师的观点
姓名:扬帆; 时间:2009-11-16 19:25:43;  

好文,
欣赏,学习.
希望各地多出类似这样有文化内涵的门券.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09-11-16 21:58:22;  
券好、文好,学习了!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09-11-18 20:03:09;  
向刘老师好好学习。
姓名:伯洋; 时间:2009-12-10 22:34:28;  
受益匪浅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27324; 今日13257;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8013; 今日282;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3258; 今日:3260;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