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网站活动〗: 金点子聚焦(6)石德常献策

金点子聚焦(6)石德常献策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9-01-21 查看次数:492; 复制本文地址
石德常

我想的“歪”点子

承德 石德常

    最近几年参与了券研网的一些征文活动,同时也在关注网站的发展,确实感到一年比一年办的好,在上面看到了很多好文章,好专题、好作品,从中也学到了很多好东西。新年伊始网站为了把新的一年各项活动搞得更好,向大家征求建议献金点子,这是一件集思广益非常好的法,相信也一定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这些天,我也一直在考虑能为网站提点什么建议,最后确定在我们各地从门券协会改为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的名称上借题发挥做点文章,我有一个与众不同大胆的想法, 即提议把我们门券收藏研究网也加上两个字——票证。不知妥否。

    这样一来,加上两个字就变成了门券票证收藏研究网,这样既符合了各地门券票证专业委员会名符其实的叫法,又在实际操作上拓宽了门券收藏研究的范围,真正的意义是把票证这部分也包含进来。这里面,我有如下亲身感受和理由做如下陈述:

    在我们很多集藏门券的券友中原来是搞集邮的,后来喜爱上门券收藏,但集邮那块也末丢,同时有很多人还集什么彩票、明信片、烟标、电话卡、火花、红包、粮票、布票、请柬、胸卡以及当年各类购物票证等等,这样让这些人也能在这个平台上有一个展示和交流的机会。另外我也在网上看到各地和本市券展上,也有烟标、各种当年购物票征、彩票、明信片、红包、火花、请柬、胸卡等藏品展出,这样不仅丰富了展出的品种和内客,也受到观众喜爱和欢迎,他们看后反应这些东西也能收藏,以前把这些东西都扔掉了,以后也把这些东西攒起来,从而激发和引导了一些人对身边小东西集藏的兴趣。

    我市收藏家协会秘书长石宏伟,他在我们券专委制作的专题是吃穿用观票证,里面包括他集藏的一千多枚五百多种各类当年购物票证,在几次展出中他的展板前是人气最旺,观众最多,反应响最好的作品。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看到当年购物凭证,回忆起当年生活状况,更加倍感今日的幸福。年轻人看了我们前辈在那个时期原来生活竟是那个样子,对他们触动很大,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

     在我们制作某一个展览专题时,往往有时少量门券或没有门券能反应出其中的一部分内容,这时有些其它藏品中有这样内容就可以加以补充。据说,我们业内有个不超过10%的规定。在自已制作的几次展品中就有这样的体会。2007年我市举办第三届门券展,主题是世界文化遣产,券友们都是用自己所集藏的这类门券制作展示,我把除了门券外有世界文化遗产的整套明信片,还把不但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并有世界各国世畀文化遗产的成套火花加了进去,这不仅丰富了主题,还使展板排列有序,整洁漂亮。在一次我们的门券走进校园活动到旅游学院去展出,专题自选,那时正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结束不久,我做的专题是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我把搜集到的这两会数量不多的门券,四十多枚所有北京奥运会场馆福利彩票,带有福娃形象奥运竞赛项目成套体彩,还有不久前和老伴去华东六市旅游,在上海买的正面是各国展馆,背面是线条场馆图案和本国邮截印的两套明信片,另有一些世博会护照等。整体布置在各三块展板里,奥运部分把场彩票摆放在三块展板左上角,中间部分排列体彩运竞技项目福娃彩票,下面是奥运门券,另三块板一正一反相对应把世博会明信片排列其中,下面是世博会门券、护照等,在两个内容前我用毛笔分别书写了醒目的世界看中国、中国看世界字样,每板的右下角镶有摸拟篆刻红印款加以装饰,受到了大学生们的好评。几年前为纪念世界博物日,我们券专委在避暑山庄博物外举办券展,我赶制了只有一块板的紫塞明珠,我把山庄和外庙使用过的卡券、山庄博物馆带镶嵌纪念票,还有六枚一套山庄外庙景色曾盖章当过招待票的明信片,一套不到十枚避暑山庄图片电活卡,纪念肇建三百周年的一套四枚山庄风光并分别在四角有避暑山庄字样精美电话卡,分别把电话卡放在最上,两边是卡券,中间是明信片,下面是镶嵌券,最下右角是用篆字书写的紫塞明珠四字,旁边盖有乐叟、德常两印款,展板四边围有仿绫纸加黑线,被券友们称之为精品版。

  可喜的是,这次十九届门券收藏展,湖南门券协会会长蔡八一,有一部出新的作品,给我的启发很大。后来,又看了都兴水老师对这部作品的评论。他谈到:这部作品还有一个出彩之处,就是素材采用的全部是门票极限封,借鉴了集邮中“开放类邮集”的制作方式,打下了“开放类门券集”制作的基础,开创了一个门券收藏和展览的新类别。此前,还有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券友党鑫,用烟标、门券、来诠释一个景点。展示的效果也是不错的。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藏理念和审美制作的方法,我们圈里有很多高手,我很赞佩他们的精彩文章,精美的专题制作,还应向他们很好地学习。我们都是业余收藏爱好者,把别人丢弃的东西捡回来变废为宝,这不仅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同时给自己增添了无限乐趣,这是一项高雅有素养的活动。但我们不能一切照搬集邮的全套模式,我们无法与集邮相比,集邮文化历史悠久,邮品从设计到印刷直至发行都非常规范,都有专门机构,就连帖片尺寸都有严格的国际标准,这些都是我们无法比拟的。集邮的一些做法我们可以学习和借鉴,但不能全套照搬,所以我们不能单打一,提畅多样化,让藏品丰富起来,在展品中合理混搭使内容更加充实。要给自已找准一个正确的定位,走自已的路,搞出自己的特色。我们最终成果是体现在展品中,不单是我们自已欣赏,更主要的是要给广大群众观看,事实上他们喜欢的东西就是我们生活中一些不起眼和他们生活悉悉相关最熟悉的东西,被我们收集起来经过整理加工后的展示,这就是我们的特色,最贴近地气也就会使他们的认可和欢迎,也就是我们作品的成功,从而也能让他们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育。

    这只是我的一己之见,券研网填不填那俩字也不是那么重要。关键是不是符合我们的发展路子,关键还在于受众的首肯和认可。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券友诸位老师给予评议指正。

                                     2019年1月19日

                         

 

 

 

 




编辑:张文革
目前,网友留言共2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9-01-21 06:42:02;  
集思广益谋发展!!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9-01-21 08:23:16;  
点子不“歪”,可以参考。谢谢!
姓名:何伟明; 时间:2019-01-21 08:28:35;  
不好,网站只要做到专和精,喜欢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并不需要在名头上做文章。非门票类素材在评奖展集里顶多也就占10%,如果仅为这10%而重视,那还不如多开掘关于门票的小栏目。。。比如门票设计者,印发数量,版次,使用期限。。等等。。
姓名:何伟明; 时间:2019-01-21 08:37:22;  
个人并不喜欢过多使用组外品,尤其是圈里人所作的,其目的性太明显了,而且,素材的搜集难度也相应减低,某种程度意味着吸引力下降。。
收藏,是一个自我和他人同时竞争的比赛,在财力对应的情况下,尽量把自己的目标完成,越是高难的目标,当收获时,心情。。。真爽!!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9-01-21 09:00:31;  
问候石德常老师好!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9-01-21 09:28:10;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9-01-21 09:39:00;  
百分之十的比例是对参加全国展竞赛评分的要求,在各地组织的展览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组集开放类的展集。石老师的点子不歪!
姓名:钟杰; 时间:2019-01-21 09:46:27;  
心系券研网,多出金点子,谢谢石老师!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9-01-21 09:53:18;  
这个点子不妥!券研网如果改成票证网,非乱套不可。
这个地方就是专玩门票的,想玩其他什么票证,有专门的网站。
我还是坚持网站今后不再刊发与门票不沾边的内容。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姓名:陈捷; 时间:2019-01-21 10:16:54;  
为金点子点赞!!!
姓名:刁伯虎; 时间:2019-01-21 10:20:32;  
集思广益,畅所欲言.点赞!!!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9-01-21 10:31:50;  
突出特色是网站的生命力所在!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开放一点作为尝试应该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能过头!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9-01-21 11:04:46;  
石老师讲的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9-01-21 11:08:16;  
要掌握一个度,以门票为主,票证及其他不超过一个百分比。同意都兴水老师的意见。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9-01-21 12:38:18;  
不加为妙,非券类不要生硬规定比例就可以了,还是以门券为主为佳。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9-01-21 13:01:27;  
拜读!议一下并无不可,改名则不宜……其实收藏是可以触类旁通的,就像蔡老师的“双票封”,粗眼远望就是邮品的感觉,仍然博得大家的高度赞誉,就是因为既有难度又有亮点……只要与门券相关联,只要有新意,一定会得到券友们的认同……
姓名:计永海; 时间:2019-01-21 13:17:42;  
问候石德常老师好!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9-01-21 18:03:21;  
畅所欲言,有建议就好,点赞!
姓名:张占芝; 时间:2019-01-21 18:58:56;  
致敬!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9-01-21 19:01:31;  
献计献策关心网站建设,应予点赞。网站的名字不宜改,在做开放类券集时可按规定比例选用非门券的题材。网站论坛也曾有专栏供展示非门票类的藏品,现在完全可以在论坛的“券友茶馆”栏目里展示,供藏友们欣赏。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9-01-21 19:25:37;  
同意赵义方老师的意见,网站的名字不必改,但网站论坛中可展示非门票类的藏品,可以在论坛的“券友茶馆”栏目里展示。主栏目还应以门券收藏研究为主。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9-01-21 19:50:50;  
各抒己见好!从我个人的需求爱好来看,也爱集一点门票之外的票证。但还是觉得券研网应该就是一个专一性的门票网站为妥。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9-01-21 20:24:56;  
近年来,石德常老师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着用多种方法反映一个专题。他觉得受众能够接受,能够理解,能够欢迎,能够吸引眼球就是好专题。这与人的审美观点有关系,我曾介绍过石老师,他连小朋友小吃的袋里的小卡片都收集起来。而且是放完电影散场以后随手捡起来的,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可见一个人的热爱艺术的程度。不管怎样,能够根据自己的实践,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9-01-21 20:30:57;  
门券就是门券。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9-01-21 20:32:33;  
还是那句话:百家争鸣,为我所用。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9-01-21 21:25:23;  
赞同都老师和梁海军老师的意见。还是以门券为主万变不离其宗好。再者也要考虑各位编辑的负荷,毕竟都是尽义务的。但是对石老师为网站的发展献计献策的精神还是要点赞!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9-01-22 11:31:28;  
应为石老师为繁荣发展券研网献计献策点赞,赞同赵义方老师的意,网站的名字不能改,保持门券收藏研究特色,非门券类可在论坛的券友茶馆栏目中展示。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9-01-22 18:32:46;  
“金点子”是畅所欲言的好平台,赞!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9-03-10 07:44:40;  
点赞!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158533; 今日17218; 昨日54729;
本页访问量:2773618; 今日62; 昨日218; 收录总数:11273074; 今日:7703; 昨日:1629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