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一套门券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套门券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8-05-11 查看次数:780; 复制本文地址
湖北:王运明

   

    八十年代中期北京故宫博物院钟表馆使用了一枚设计为仿邮票齿孔黑框的门券,想必大多数收集门券的券友都有这枚门券【见右图】,这枚券品在当时算是一枚精品门券,但在这枚门券的背后则有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九0年北京举办全国第六届券展期间我有幸成为段武先生家的宾客在他家住了近半个多月,有幸观览了老先生的全部藏品,给我印象最深地是,老先生收集的方式和一般人不同,他是将收集的门券和相关的资料放在一起,包括简介,相关报道等极具门券的史料性。在我翻看北京专辑时就看见这枚券和一张关于这枚门券的报纸报道,具体什么报我已记不清了大意是介绍这枚门券的设计艺术,当时段老告知我这枚门券的一些背景,他说这枚券有着不凡的经历,这只是一套券中其中的一枚,至于这套券有多少枚他也不清楚,据段老介绍,这枚券的背景是一九八二年,一家日本公司综合商社为了在中国打开市场与北京旅游管理部门协商给北京几个主要景点免费印制门券,条件是在券的背面印制广告,可想而知,在我国改革
开放初期这样的商业模式人们还难已接受,北京有关部门顶着多方压力和日方达成了协议,

为了减少各方舆论北京方面提出一定要在券上印上‘庆祝中日恢复邦交十周年’宣传文字【见左图】,由日方负责设计印刷八二年底这批门券运回国内后立即引起各方的责难,这套券在设计上的用色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整套券以黑色为基调,由此这套券被打入‘冷宫’全部进行销毁,也许是故宫与日方的合作关系,而故宫这枚不知何因幸免于难,直到八七年故宫博物院将此券作为了故宫钟表馆的代用票,才使这枚券重见天日。以至后来故宫与日方合作印制的门券的底色都采用了符合中国传统基调的的红色。
    在今天看来,这套券无论是印刷、用材还是艺术设计在那个年代都可说上乘,可谓是门券精品。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未能见到这套券的其他券品,使这套券成为了我心中的一个迷,,不能肯定段老的说法。,今年五月一日我去参加北京迎奥运旅游门券邀请展和交流会,有幸去拜访藏家陈克辉老先生,在他藏品中我终于见到了这套门券的其他券品,这套券的设计风格一致,分别是北京动物园、天坛公园、明十三陵、八达岭长城、颐和园、故宫博物院【见下图】,这也验证了段老所说的真实性。据陈老介绍;他得到这套券也是一个偶然机会,他的一个朋友卖请柬给他,对方也不知这套券的价值,也就把这套券送给了他。现在看来这套券还不是真正使用的门券,从编号上看这是一套样券,,是从印刷厂出来的打样券,由此分析和考证这套券是作为资料留档才存世而流入民间的。这是否也证实了段老所说的那几种券已销毁不存于世呢?总的来看关于这套券肯定还有一些我们不为知信息而成为一个谜,让大家去考证。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3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李伟钦; 时间:2007-03-06 10:33:28;  
衷心祝贺并希加强两会合作和交流共创辉煌!
姓名:杨帆; 时间:2008-05-12 10:30:43;  
令人感慨!
思想的禁锢,门户的封闭,曾经让我们夜郎自大,少见多怪,自以为是,用无知诋毁科学,用愚蠢嘲笑文明。对颜色的理解,竟也造成笑话。文化大革命全国只崇尚红色,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什么祥瑞!中国民俗传统,新娘要穿红色嫁衣,现在几乎都改穿白纱,用生日蛋糕、唱生日歌,那西方的礼仪几乎为全体国民接受。世界文化的交流在各个领域都不再受意识的障碍。
小小的门券见证一段历史,见证政治思想的变化。
这套券意义非凡!
姓名:王伟超; 时间:2018-08-16 18:28:37;  
原来还有这个说法,我有一张一摸一样的票,不过不是钟表馆,而是大门票。背面是中日邦交10周年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2680654; 今日4483; 昨日17744;
本页访问量:2637981; 今日274; 昨日502; 收录总数:6598395; 今日:2031; 昨日:2947;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