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佳券赏析〗: 国宝《八贤图》门券

国宝《八贤图》门券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9-17 查看次数:795; 复制本文地址

“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从三国东吴到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相继先后建都南京,史称“六朝古都”。一江春水哺育着华夏儿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自古就有“天杰地灵,人文荟萃”的美誉,最能体现南京文化特色的就是“六朝文化风采”,如今南京六朝遗迹屈指可数,可见之处只有东吴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等几处历史遗迹,此外还有近年修复的王谢古居,这些地面景观不能反映六朝文化的全貌,解放后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同时发现多座六朝a古墓,出土大量文物艺术品,为我们全面认识六朝文化提供了宝贵实物资料。

1960年5月16日—6月3日南京博物院考古专家罗宗真等四人,在南京西善桥太岗寺发掘了一座六朝时期贵族墓,这座墓为东西朝向,墓中随葬品有陶瓷器、青铜器等五、六十件,青瓷四系盘口瓶,高颈、平底;陶女俑,头饰大髻、宽袖长衫;铜钱一为“货泉”、一为“剪边五铢”,从这些出土文物特征可推断此墓年代为东晋时期。尤为重要的是在墓室南北两壁有两幅均为高80厘米、宽240厘米的模印人物砖画《八贤图》(俗称“竹林七贤画像砖”)。这件东晋时期的砖画具有划时代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此画后来被国家定为国宝级文物。              

南壁从左至右绘有嵇康、阮藉、山涛、王戎;北壁从右至左绘有向秀、刘伶、阮咸和荣启期共八人,前七人为魏晋时期贤士,只有荣启期是春秋时人物,他们分别席地而坐于林下,有的饮酒诗赋、有的弹琴清唱抒发各自的感情。人物之间作者巧妙的用树木隔开,画中绘有银杏、松树、槐树、青竹和垂柳名贵古木,使得整幅作品协调统一,这组模印砖画线条流畅,人物造型优美,神采奕奕,惟妙惟肖,绘画风格与东晋画圣顾恺之(公元343年—405年)的“洛神赋图”一脉相承,东晋还有一位著名画家戴逵(公元?—396年)曾绘过一幅“竹林七贤图”,正是砖画中魏晋七位贤士,据此推测“八贤图”或许出自顾恺之、戴逵之手也未可知。

嵇康(公元224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时谯郡人(今安徽宿县),嵇康左绘银杏一株、右绘松树一株,头梳双髻。通音律,喜清谈,能诗文。《晋书-嵇康传》说他:弹琴咏诗自足于怀。《八贤图》绘其赤足坐在皮褥上,双手抚琴(古筝)自吟,目送秋鸿,史称其不满朝廷,后被魏元帝所害。临终前索琴弹奏汉曲“广陵散”,从此给世人留下千古绝唱。

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三国魏时陈留人(今河南开封),博览群书,任性不羁,明哲理,思想家,尤好老庄。《晋书-阮籍传》说他:嗜酒能箫,才艺双全。《八贤图》中的阮籍右绘一株槐树,身着长袍,侧身赤足坐在皮褥上,身傍置一酒器内浮一小鸭,当为玩赏之物,左手撑在皮褥上,口衔右母指作吹箫状,歌声如哭如泣,忧国忧民之音。

山涛(公元204年—283年)字巨源,三国魏时内怀人(今河南武陟),好老庄之学,隐身不问政事。《晋书-山涛传》记:涛饮酒至八斗方醉。可想其海量,《八贤图》中山涛右绘垂柳一株,头裹巾帻,赤足曲膝坐在皮褥上,右手衣袖高挽,左手执漆耳杯作饮酒状,慈眉善目注视远方,其前也置瓢形酒尊一具。

王戎(公元234年—305年)字睿冲,魏晋时琅琊人(山东临沂),西晋惠帝时任河东太守,因贪财好色为时乡邻所讥。《晋书-王戎传》记:戎与籍为竹林之游,情同手足。《八贤图》绘其右银杏一株,仰首赤足坐在皮褥上,斜身靠木几,左肘压在百宝箱上,右手舞弄玉质“如意”,傍置一瓢尊酒器内也浮一小鸭。(图1)

向秀(公元227年—272年)字子期,三国魏时内怀人(今河南武陟),明哲理,师从山涛,擅诗赋。《晋书-向秀传》说他:雅好老庄之学。《八贤图》绘其右银杏一株、左垂柳一株,头戴巾帻、一肩袒露,赤足盘膝坐在皮褥上,在树下双目微闭,呈静思之态,悟老庄超然心语。

刘伶(生卒不详)字伯伦,西晋沛国人(今安徽宿县)。早年与阮籍、嵇康一见如故,携手入林。生性好酒,我行我素,嘱咐好友:醉死便埋。《晋书-刘伶传》记:其著《酒德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契榼提壶’。《八贤图》绘其左银杏一株,头梳高髻,曲膝赤足坐在皮褥上,左手执杯,右手指作蘸酒状,双目凝视指尖。画家把刘伶嗜酒成性的神态表现得入木三分。

阮咸(生卒不详)字仲容,西晋陈留人(今河南开封),通音律,少年从叔父阮籍学艺,引入林中,纵情越礼,放诞行为。《晋书-阮咸传》说他:妙解音律,善弹琵琶。《八贤图》绘阮咸左阔叶青竹一株,头戴巾帻,赤足盘坐在皮褥上,双手挽袖弹奏琵琶琴。有一种乐器样式与琵琶相似,命名“阮咸”始出于此。

以上七人即是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

荣启期,春秋时人。晋书“高士传”记:孔子游泰山,见荣启期鹿裘带索,鼓琴而歌,谓之高士也。《八贤图》绘其左绘银杏一株,披发长须,双手抚琴(古筝) ,似奏 “高山流水”寻知音。(图2)

中国历史上三国分裂,群雄割据,社会处在动荡时期,给当时带来许多消极思想,一些社会贤达人士多持超然脱俗的处世态度,他们逃避现实,向往一种逍遥浪漫“世外桃园” 式的生活。春秋人物荣启期与七贤同时入画,是因为七贤崇拜荣启期,把他当作自己的精神偶像,这使得两幅砖画人物对称,构图更加完美。

国宝《八贤图》虽然是将几个不同时代人物表现在同一幅砖画上,但由于他们都是持老庄学说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共同昭示着当时的思潮。只有在社会大变革的前提下,才会涌现出许多形形色色的哲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印证了“时事造英雄”这句经典名言。国宝《八贤图》画像砖在南京出土一件之外,在丹阳还出土了两件,但已残缺不全。考古学家认为南京西善桥所出的这件应是东晋时期的贵族士大夫墓,想必墓主人酷爱艺术,在志趣上与“八贤”相投,所以将《八贤图》制作模印砖画装饰墓室,与其相伴。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陶艺厅”中陈列的国宝《八贤图》真迹,让我们一睹六朝文化的风采。   

            

2005年初春作于南京市明故宫“秋枫阁”转载2005-03《收藏》

【责编: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4394; 今日9925;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281; 今日217;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5780; 今日:4438;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