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西镇吴山寻票记

西镇吴山寻票记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9-12 查看次数:595; 复制本文地址
陕西:张景生

被称为中国名山的为数不少,但作为最早的古老名山则应是“五岳”、“五镇”,号称十大名山。五岳名声远播,自不必说;而五镇自古以来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之地,内涵博大精深,自然风光秀美,多藏在深闺少人识。五镇分别是:山东临胊的东镇沂山、陕西宝鸡的西镇吴山、山西霍州的中镇霍山、浙江绍兴的南镇会稽山、辽宁北宁的北镇医巫闾山。西镇吴山在距离我的家乡凤翔县70多个公里的陈仓区境内,又同属宝鸡市所辖,应该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早就游览了,可惜我孤陋寡闻,竟然一直毫无所知。直到这几年开始收藏门票,并将收集家乡票确定为重点后,翻阅资料,才知道我们附近还有这么一座名山!之后我又收集到了三枚吴山的门票,其中两枚是字券,另一枚的票图是木刻的版画,古香古色,十分精美。吴山的门票就这点吗?还有没有其它的呢?一种探究的兴趣激发了我去吴山寻票的欲望。但经多方打听,说是山路难行,又没有通车,所以一直没有成行。近日有位朋友知道后,愿意出车出人,终于使我有幸前往,而且还带上了我九岁的小孙孙。

其实并非传说的那样困难,里程虽远但都是柏油路,车一口气开到宝鸡县新街镇,这是一个较繁华的山区小镇点,与宝鸡市区有班车通达。这里已经距离吴山只有十多公里了。然而难度就在这一段,因为再向前就没有了公交车辆,也没有农村常见的蹦蹦车或者摩的,如果没有自备车,要去吴山还是比较难的!

我们的车驶出新街约5公里,就远远望见前方起伏的小土山背后隐隐约约有几座突兀古怪的山峰,高耸入云,如鹤立鸡群,与周围的群山截然不同,形成鲜明的对比。

车继续前行,不一会儿就到达吴山山门。这道山门修建得倒也气派,旁边有座售票屋,一听有门票出售,我立即来了精神,径直上前。票价20元,小孩免票。我一看所售门票,大失所望:原来是到处都在使用的餐饮服务业税务发票。质问之,回答这就是正式门票,我询问再三,售票员才从抽屉里摸出两张票来,说这没有税务印章,不能作为正式门票,我们还没有使用,你们拿回去不好报销。我这才明白人家的好意,但我们是不考虑报销的啊!但见此票印制较为精美,票图正是我们刚才远眺吴山所见之景,可惜票上只有存根和正券,没有副券。索要全品的,答曰没有了,再问还有没有别的票,年轻的售票姑娘摇摇头。面对此状,确实无奈,遂拿着花40元买的两张餐饮发票、两张索要而得的无副券门票,进了山门。

经工作人员指点,我们仍旧登车前行,路越来越坎坷,山越来越险峻,约莫行5公里左右,我们不得不弃车徒步。半个时辰后,走到一块颇为空旷的地方,只见三面环山,壁立千仞;一面为崎岖小道,通往山外。据说这里就是古代历朝皇帝祭天封禅之所。由此攀登,即上吴山。但见冈峦嵯峨,石峰挺拔,古木参天,遮天蔽日。一阵阵山风吹来,清凉无比。在浓荫深处,寺庙隐约,鸟鸣山涧,幽静宜人。置身于此,心旷神怡,一时间竟忘了刚才门票带来的不悦。徜徉许久,天色已经不早,我们才恋恋不舍地走下山去。

又回到了山门前,又想起了门票事,终觉不甘心,见山门下坐着一位干部模样的中年人,于是上前搭话,竟然是这里的领导。我高兴地介绍自己是门票收藏爱好者,是专程慕名前来寻票的。我充分地夸赞了这里的美丽风光,并建议应该大力宣传吴山,让人们都知道吴山、游览吴山。一边聊,我又一边从提包里取出一本《门券博览》,指着上面刊登的我写的《大散关门票赏析》一文让他看。我还表示,如果这里的门票设计得好,我也可以撰文介绍啊!听了我一番游说,领导大悦,高呼“小李,去仓库给张同志取两张新票来”!

我心中窃喜,继续与聊,等候票到。忽然,一阵“爷爷!爷爷——”的喊声使我吃了一惊,望去,原来是我的小孙孙不知啥时候竟跟着那小李也去了库房,只见他手里高举着红红蓝蓝几张纸条,喊道:“这里还有老票!”小孙孙的话我是相信的,因为他常常看我翻票册,耳濡目染,也懂得了一些简单的门票知识,是分得清新票老票的。我惊喜地接过票一看,果真是老票,图与我已有的那张黑色的相同,但这是红、蓝两色,我从来没有见过的,而且存根、副券一应俱全。我大喜过望,惊问从何而来?孙子答曰:他跟着小李阿姨也进了仓库,发现在角落的一堆废旧报纸内夹有几张彩纸,很像门票,抽出来一看,果然不错,于是径自拿来让我看。这时,小李也把新票拿来了,票是全品,很好。领导抽出两张递给我,意思是我们买了两张票,因此很原则的就只给两张全品票。这时我的心思已经不在新票上了,新票以后还可以得到,老票则会越来越少。我央求领导能否给几张孩子刚才拿的那种票,领导笑了:“你连这都要啊?这是作废的,早已不用了。”我说:“既然不用了,那就给我吧。”领导真好,慷慨地让我随小李自己去取。库房里凌乱不堪,杂物胡乱堆放,那摞报纸在房间的旮旯放着,我竟不能近前,于是又让小孙子去取。孩子翻来拣去,又找出几张,再翻找,没有了。我拿着这些票,向领导深深道谢,并把带来的香烟送给他,但领导谢绝了,使我心中的好感里又加了几许敬意。我们握手道别,相约以后再见,我还答应一定为他的景点写文章,如果刊登就送他一份。

归途真快,心情真爽。坐在车里,细细把玩这些门票,真有点爱不释手。回到家里,又赶紧查资料,研究票图。才知道老票上的图大有来头。原来票图来自清乾隆《敕修陕西通志》,该通志将华山、吴山并列作为陕西名山,绘图列于卷首,票以此为图,可谓古为今用,再恰当不过了,难怪这么漂亮。这些票分红、蓝、黑三种颜色,黑、蓝票价均为伍圆,蓝色的在存根处加盖有“赠券”两字,红色的票价贰圆。我估计伍圆票中,黑为成人票,蓝为赠券;红色的应为儿童票。由于黑色成人票大量销售,所以库房内没有了,但也由于此,我在宝鸡的收藏市场上才得一见,蓝、红票使用较少,故还有残存。又由于吴山游览者稀少,有心保存这里门票的更少,所以在券友们的票册里也很少见,全套的更是稀罕。

反思这次吴山寻票,体会之一:寻票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要有缠劲,不要轻言放弃;体会之二:在景点寻老票尽量要找领导或年纪大一点的工作人员,他们知道的一般比较多;体会之三:态度要诚恳,要注意讲出集券对宣传景点的作用,以利于与景点工作人员的沟通;体会之四:要注意培养接班人,这次如果没有小孙子同行,没有平时的门票启蒙,就会与好票失之交臂。今后,我们的集券路还很长,还会多次地去寻票,总结点经验恐怕还用得着啊!

(吴山准备使用的新票)

(在宝鸡收藏品市场买的伍圆券,但没有存根)

(在吴山得到的全品赠券)

(在吴山得到的贰圆全品券)

 编后:张老师的体会总结的好!期待更多的券友将您集券的收获奉献给券友们共飨。

【责编: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8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红华; 时间:2009-09-12 15:32:59;  
求索中的一片痴情,一份收获,令人感动。
姓名:孙元利; 时间:2009-09-12 16:13:03;  
好文章,学习了。
姓名:寇瑞敏; 时间:2009-09-12 21:56:29;  
意在游山 心在掏票 锲而不舍 收获多多
姓名:蔡宝呈; 时间:2009-09-13 07:00:14;  
请让售吴山券1枚给我,请示价。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09-09-13 11:13:26;  
请蔡先生告诉通讯地址。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09-09-13 21:22:47;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偶得。
姓名:蔡宝呈; 时间:2009-09-16 05:08:01;  
谢谢!券款汇多少?如何寄汇?亦请告知地址或帐户。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09-09-16 19:23:51;  
蔡先生:票已寄出,请注意查收。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4655; 今日10186;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283; 今日219;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5893; 今日:4551;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