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券海拾贝〗: 辽宁省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亲历记

辽宁省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亲历记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09-09-03 查看次数:640; 复制本文地址

  工作实在紧张,自元旦前从南京回来后就基本上和门券收藏界的朋友断了联系。收到辽宁省旅游门券收藏联谊会会长徐洪章的邀请,参加了8月22日-23日在辽宁省抚顺市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辽宁省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暨首届交会”。

  由于时间安排上的缘故,我到达抚顺雷锋纪念馆已将近8月22日中午,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辽宁省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开幕式已经错过,参加交流展览的朋友都已经到达抚顺万合酒店,于是我匆匆忙忙参观完雷锋纪念馆和门券展览就赶往万和酒店。

    

     雷锋纪念馆 辽宁省首届旅游门券收藏展览参观人员络绎不绝 

雷锋纪念馆内部陈列 

                                         

                            参展作品
  雷锋纪念馆位于抚顺市望花区,占地56,700平方米。1964年建馆,1992年曾进行过改建。主要烈士纪念建筑物有雷锋纪念碑、雷锋塑像、雷锋墓和雷锋事迹陈列馆。藏有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为雷锋题词手迹和雷锋遗物、照片等文物400多件。该馆设施先进,环境幽美,是宣传雷锋、研究雷锋、纪念雷锋的活动中心。雷锋纪念碑竖立在纪念馆的主轴线上,全部由花岗岩构筑,主体高13.4米,正面镌刻着毛泽东手书“向雷锋同志学习”7个大字,碑体下部嵌刻一组以雷锋模范事迹为主题内容的汉白玉浮雕。
  雷锋墓由苍松翠柏环绕,墓后有一座灰褐色花岗岩卧碑,正面刻有“雷锋同志之墓”的金色大字,背面刻着介绍雷锋生平事迹的碑文。墓前广场上耸立着高5米的雷锋全身塑像,雷锋事迹陈列馆展厅按成长历程把雷锋22年的短暂人生真实呈现在世人面前,纪念馆已成为弘扬雷锋精神、研究雷锋事迹的重要阵地,是全国首批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欢送酒会和门券拍卖活动热热闹闹

  赶到万合酒店,门券交流展正在进行欢送酒会和门券拍卖活动。来自省内以及黑龙江、吉林、江苏等地券界的几十位朋友正欢聚一堂,举杯畅饮。童新、卢俊、江南、关英奎四人组在酒店会场拍卖门券活动热热闹闹进行着。由于来得比较晚,酒会之后参展的人员陆续离开,我只在刘忠沛等人手中交流了一些门券,没能达到预想的目的很是遗憾。

         券友合影(左起):曲克彬、徐洪章、王东州、张荣谋

 

      23日上午安排参观抚顺西露天煤矿和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

  抚顺西露天矿位于抚顺煤田西部,浑河南岸千台山北麓是地球上人工挖掘最大的坑,是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煤矿开采于1901年,1914年转为人工开采。西露天矿东西坑长6.6公里,南北宽度2.2公里,垂直深400米,坑里分布着100公里长的铁路网和运输公路,坑内盘旋的7层盘道,就是铁路线和公路线,这里的矿区建设经历了100多年的历史,它的历史记录了抚顺的煤炭工业发展史,也记录了抚顺矿工的血泪史。

    券友们在讲解员带领下,西露天矿经理等陪同下参观西露天煤矿

  抚顺在清王朝衰亡后,日本人就来到这个矿区,开始了对中国煤矿资源的疯狂掠夺,他们把抚顺的煤炭开采后,运回日本。因为他们的国土小,没有地方储存这些煤炭,就把掠夺来的煤炭投入海底进行储藏。

  日本人在抚顺煤矿的开采期间,对抚顺煤矿工人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压榨,煤矿工人不但承受着繁重的体力劳动,还经常遭到日本工头的毒打,他们生活在四处漏风的工棚中,忍受着饥饿和伤痛,成千上万的矿工惨死于日本人的铁踢之下,受尽了日本人的残暴统治。

  解放后,抚顺煤矿的发展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1958年毛主席来到抚顺西露天矿视察,使抚顺这个老工业城市,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美丽的千台山,1958年伟大领袖毛主席视察抚顺西露天矿是就是站在山上的观景台上,乌阚30里煤海,给了当时的煤矿工人极大的鼓舞。后来有13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到这里视察抚顺西露天矿。

 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距抚顺市区南约4公里的东洲区平山街南昌路17号,是国内保存最完好的二战期间日本帝国主义屠杀中国平民的现场。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大好河山陷于日军铁蹄之下。整整一年之后的1932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夜,“杨柏堡采炭所”等地被途经平顶山村的辽东民众抗日自卫军袭击,日军以平顶山村民没有报告即“通匪”为名,于次日出动守备队和宪兵队包围了平顶山村,将全村三千余名男女老幼驱赶到平顶山下,开始了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日军先用机枪扫射,又用刺刀重挑一遍,甚至挑出孕妇腹中的婴儿。最后为了掩盖罪行,用汽油焚尸,放炮崩山,将殉难者的尸骨掩埋于山下,并纵火烧毁了全村八百多间房屋,将平顶山村夷为平地,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平顶山惨案”。苍松无语祭冤魂,青碑默立悼白骨。侵华日军在73年前制造的辽宁抚顺“平顶山惨案”,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写下了野蛮、残暴、无耻的一页。

             在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认真听讲解员讲解    

  1951年3月,为了纪念在1932年“平顶山惨案”中死难的同胞,抚顺市人民政府在惨案旧址建立“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1971年建“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馆内陈列有在现场发掘出的殉难同胞遗骨800余具以及部分遗物。1988年1月31日,国务院将“平顶山惨案”遗址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原“平顶山殉难同胞遗骨馆”改称“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平顶山惨案遗址纪念馆“从1973年正式开放以来,已成为向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平顶山殉难同胞纪念碑庄严肃穆

  如今,在惨案现场建立的“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内,已经实地挖掘出8百多具遇难同胞的骨骸。那是一幅无法想象的悲惨景象:烧焦的木头,干瘪的汽油桶,层层叠叠的尸骨,尸骨上还清晰可见深深的弹孔和刀痕。从一具具保持着匍匐爬行姿势的遗骨上,完全可以想象出遇难同胞临死前的顽强与悲愤。最令人悲痛震撼的是一具怀着胎儿的母亲骨骸,依稀可见小生命在母亲腹中挣扎的惨状。而在这具孕妇尸骨旁边,竟还有一具襁褓中的婴儿骨骸,一个出生不久的小生命竟遭受如此残害毁灭,可见屠杀者的丧心病狂与无比残暴。
  在平顶山惨案的资料陈列馆内,有一条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资料:这就是发表于1932年12月23日《申报》的新闻报道,该报道真实地揭露了日军制造平顶山惨案的真相:“3千村民无一幸免,遭难村落悉成灰烬,第三者之忠实报告,日军系取报复手段”。作者就是美国国际新闻社记者汉特,他曾一个人化装成传教士秘密潜入平顶山屠杀现场采访报道,这使得日军罪行仅仅掩藏2个月就被揭露于世。

         平顶山惨案纪念馆展品--日本侵占东北真相画刊                            
  日本侵略者这种灭绝人性的杀戮行径,令人神共愤,不仅让中国人民刻骨铭心,也让世界和平与正义人士义愤填膺。

    

【责编:王建池】

编辑:
目前,网友留言共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94701; 今日10232; 昨日12377;
本页访问量:2659285; 今日221; 昨日310; 收录总数:6935917; 今日:4575; 昨日:56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