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心灵的感悟(55)瓦

心灵的感悟(55)瓦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12-06 查看次数:277; 复制本文地址
方文洲

图片总大小:175KB;最小图片:31KB;最大图片:145KB;


    瓦是什么?现代化城市里的楼盘再也看不到它的身影,你也许走一走未拆迁的老巷,它们依然坚守着那份自律,依然紧紧地伏卧在屋顶给老宅人遮风挡雨。没有玉的高贵华美,但厚实朴素的外形,却承载着屋顶下每个人的安全感和对家的依恋。

    少年时光,午后放学,我总喜欢蹲坐在老屋的门槛上,呆呆的望着屋檐等着母亲出现在门口,手也没闲着,数着对面屋顶上的瓦片,一片,二片,三片……数着数着胳膊酸了,两眼也微睏了,望望深巷两边人家炊烟渐起,朦胧中的瓦片变得深沉而沧桑,小小的脸蛋倚着门框云游在微睡里。

    也喜欢雨天,凝视着瓦屋的檐滴,为了看清雨水落在瓦上样子,站在长凳子上,撑着黄布油伞欣赏着灰暗的瓦片,原来这瓦片是一条一条整齐码上的,一正一反形成自上而下的一条龙,瓦片凸形利于雨水滑落,凹形的便于雨水流淌。雨水打落在瓦片上,不慌不忙地跳着舞蹈,像是出征的战士踏动出掷地有声的节奏,终于汇集成浩浩水流顺着瓦屋的檐冲下。我喜欢少年时好奇心的调皮,每一座房子里都有这家孩子童年或少年的记忆。

    过去,我们住的老街巷,两边都是平房,瓦一般都是小青瓦,有钱人家铺盖的是大洋瓦,在我住的巷子里就有这样人家,许多过路人总会用羡慕的眼神多瞧几眼。有回这户人家换瓦,我趁着天黑摸了一块藏起来,没事时拿出来玩耍,它像一块大砚台,又象一块侉烧饼,这要是烧饼早就一口口嚼进了我的肚皮。不过,还是我们住房上的小青瓦好看,檐滴上有瓦当,上面多有纹饰和寿字,煞是漂亮。

     街巷两边人家,都是和善的街坊。哪家洗了衣服,用竹竿子穿上再用叉子送到屋顶瓦上晾晒,有时不小心竹竿会掀翻瓦片或掉落瓦片,住户街坊也会说没关系。我刚工作那会儿,母亲退休了,依然勤劳有加,除了烧饭烧菜,还离不开针线,常常坐在家门口屋檐下缝缝补补,母亲打发的不是寂寞,而翘望她的儿子下班会出现在巷口。母亲渐渐变老的身影,一直模糊着我的双眼,瓦片下的家也在深邃巷子里成了朦胧的轮廓。

    落叶随风飞,却不知终于何处;瓦为我们遮挡那么多风雨,最后却也随时光变迁而渐渐消陨。默默付出,不求回报;温馨相伴,大爱无声。简单朴拙的瓦片,远比闪耀夺目的黄金或钻石,更加令我魂牵梦绕,深刻心扉。


                                

                                 二0一七年十二月二日

                                                                                                                于翠屏山房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25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12-06 00:42:43;  
欣赏了!谢谢方老师!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也会让历史上许许多多与人们休戚相关的物品逐渐地消失。“瓦”的缓慢的离去只是其中之一。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12-06 06:40:37;  
拜读了,勾起我们对儿时的回忆、对社会发展的感慨。读方老师的作品,一种心灵的享受。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12-06 07:07:55;  
瓦当中隐藏着历史,因此也有人收藏瓦当,我记得苏州某镇就有瓦当博物馆。欣赏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12-06 07:31:09;  
这枚票与“瓦”的主题特别吻合。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12-06 07:32:07;  
瓦当在历史长河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也是人类进步的象征。谢谢方老师的感悟,让人浮想翩翩回忆往事。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12-06 07:33:08;  
谢谢文洲赞扬瓦片精神!
姓名:张维超; 时间:2017-12-06 08:26:44;  
方老师,好文笔,长知识1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12-06 08:53:38;  
优美的散文,内心的感悟,寄托了无尽的思念。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7-12-06 08:55:48;  
好文笔,长知识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12-06 09:22:39;  
方老师好文采!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12-06 09:59:24;  
中式小瓦盖的屋,留下温馨的回忆。方老师的美文拜读了,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17-12-06 10:21:29;  
好文采,欣赏了!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12-06 11:55:31;  
方老师好文采!一片老屋的“瓦”,使人回想起孩童时候居住的老屋小巷及那时难忘的邻里情。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12-06 13:28:46;  
好!!拜读方老师好文章,独特的解读让我大为受益,来个一连串的“赞!赞!赞!”……
姓名:钟杰; 时间:2017-12-06 14:11:27;  
方老师的散文《瓦》,让我们再次看到祖国的发展曰新月异,高楼林立,已不在用片片小瓦连接,盖在屋顶上了。
记忆中儿时,目睹的片片小瓦盖的房屋,现已成为历史,这历史的印迹,正如方老师文中精彩所述,一篇美文,一
段美好的回忆。谢谢!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12-06 17:34:34;  
好文彩,《瓦》,让我们浮想联翩,思绪万千。愿祖国建设更加美好。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7-12-06 18:54:08;  
瓦勾起的回忆。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12-06 19:31:51;  
儿时的记忆,现在砖瓦窑消失了,也不制瓦了。从瓦看时代的变迁,好文!
姓名:张文革; 时间:2017-12-06 20:14:52;  
瓦下就是家,家中蕴温情!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12-06 21:30:14;  
瓦的变迁,时代的转换,佳文共赏。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12-06 22:26:12;  
品方老师的美文,使自己也沉浸在对小时候居住的房屋顶上的瓦的回忆中。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12-07 08:16:23;  
原来的茅草屋不见了,那是敦厚朴实的农家品格的表露。青砖青瓦则显示着家境殷实富足,除了文物古镇,也很难觅到了。代之而来的是越来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农家的复式组合楼。方老师观察的仔细,想象之丰富,描述之质朴,很实在的艺术享受。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12-07 21:51:29;  
谢谢方老师!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12-08 19:54:34;  
方老师好文采!通过一个不起眼的物品,抒发了一次心灵之感悟!如果是高考作文,定然高分!!!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12-29 10:18:48;  
好文笔,方老师。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259898; 今日60445; 昨日57966;
本页访问量:2774000; 今日228; 昨日216; 收录总数:11307593; 今日:21748; 昨日:20448;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