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券坛史料】-〖展览交流〗: 走进平遥(5)平遥古城文化探源(之一)

走进平遥(5)平遥古城文化探源(之一)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8-28 查看次数:351; 复制本文地址
王克强

图片总大小:11KB;最小图片:11KB;最大图片:11KB;


    编者按:王克强先生是平遥著名的文化学者,文学造诣很深,著作颇丰。为迎接平遥一展一会的召开,做了很多策划工作,并整理了他对平遥文化研究的一些成果,与我们分享。让我们感谢王老师对门券文化的热心支持,欢迎他为我们提供更多的优质稿件。从今天起,我们将分五期系列刊发《平遥古城文化探源》。

小小门券仅方寸,却是文明大使臣。

牵动历史大车轮,见证文化大繁荣。

 

平遥古城文化探源

王克强

平遥古城作为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近年来当我对古城文化之源渊略作粗浅的探寻时,惊异地发现,中华文明的许多方面,都可在平遥古城的早期史迹中找到最初的源头。本文谨就有古文献可考,或古遗迹可考的几个方面,作简略的古“尧城”探源、平遥漆文化探源、《诗经》与平遥古城的关联探源、诗坛师祖探源、佛教宗派传承探源、晋商银号业探源,算是古城文化研究的一家之尝试,以期与诸大家共商榷。   

 一平遥古城最早的源头是古“尧城”。

平遥地方古称陶,是帝尧的初封地,这已是不争的定论。据大明成化年间《山西通志·建置沿革》载:“平遥县,帝尧初封于陶,即此。”近日查阅古文献,汉代大学者许慎《说文解字》中 “陶”字条作这样的解释:“陶,再成丘也,在济阴,从耳,匋声。《夏书》曰,东至于陶丘,陶丘有尧城,尧尝所居,故尧号陶唐氏。徒刀切。”这个发现让我兴奋不已,这一段记载不仅证明了《山西通志》所述真实无误,而且尧之所以号陶唐氏,正是以其初封于陶而传。据《说文解字》的解说,所谓“再成丘也”,即指人工堆起的高地,而且高地上筑有一座城,为尧的居所,名曰尧城。古陶地是帝尧的故乡,尧城,多么熠熠闪光的名称,这是平遥古城最早的城堡名,是关于古陶城最早的,迄今为止尚未被人注意到的一段十分重要的文献记载。古尧城的出现,更重要的意义是标示了华夏民族从此有了第一座帝都。我在《陶翁回眸赋》中有一首诗:“尧筑尧城在陶丘,从此华夏有帝都。光被四表昭日月,彤车白马载风流。”

然而为什么这一带地方取名为陶呢?我以为有三种可能:一是《说文解字》中“再成丘也”的定义,因此处地势高隆,又人工堆积土石成丘,故称陶;二是与陶器相关联,大约生息在这里的先民最早学会制作和使用陶器,故称陶;三是依据“陶”与“掏”通假说,在古代,“陶”字也有“掏”的意向,大约这里的先民最早发明了因地势掏土穴或土窑居住,故称陶。在城南和城东的丘陵区,如今仍保存着许多因地势掏筑的土窑洞就是明证,而分布在广大平原地区的砖窑民居或寺庙殿堂,是土窑文明的进步与推广。也许这三种可能兼有,这里的先民以超越时代的智慧创造了早期文明,大约古陶地的文明成果为尧所重视,便在此处堆土石形成高丘,而后筑城居住,以为封地,遂号陶唐氏。

尧生活的年代在纪元前2260年前后,过了1400多年之后,周卿士尹吉甫在北伐猃狁取得决定性胜利之后,在古陶地“增城筑台,教士讲武,以御戎寇”。这是明代平遥古城《重修周卿士尹吉甫庙记》碑文中的句子,这里的表述是“增城”,而不是始“筑”城,可见此处原来有城,尹吉甫将军是在原有旧尧城的基础上扩建了规模,依据军事需要筑起高台,筑成一座有着强大防御功能的新型城堡要塞。据此我们可以作这样的推测,大约古陶地的尧城存在了许多年,其间一定经过了多次修葺,直到周宣王时期,尧城规模尚存,只是尧城的名称未承传下来,以至于后人依据陶这个地名,将扩建后的新城传名为陶。在以后漫长的历史演进中,古平陶城曾多次更名,其中曾更名为京陵,据《辞海》中解释,“京”是指人工筑起的高丘,“陵”是指大土山,在城东北五六里处的京陵城村如今仍沿用旧名,这就更进一步证实了当年帝尧曾在此处堆土石筑尧城的史实。

依据上述考证,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古陶地确是帝尧的封地,是尧的故乡,平遥古城最早的名称是尧城,最早的主人是放勋大帝,距今已有4200多年的历史。


 ——敬请关注“走进平遥(6)平遥古城文化探源(之二)平遥漆器最早的源头当是帝尧的彤车”——


王克强.jpg

王克强先生近照

    作者名片:

    王克强,笔名克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晋中市文学专家委员会委员,晋中市诗歌协会理事,平遥文学协会名誉主席,平遥古城文源门券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作品有晋商丛书《百川通》、《天吉祥》,诗赋集《古陶赋》,长篇小说《汇通天下》、《大通银号》、《茶缘》, 七集电视茶座《平遥古城甲天下》、

书法诗章长卷《华夏颂》等面世。

    电话:13643481908      电子邮箱:wkq8859@126.com



 


编辑:王建池
目前,网友留言共3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8-28 00:10:26;  
欣赏了!专家学者对平遥古城的专业讲解 开卷有益啊!!!
姓名:杨帆; 时间:2017-08-28 03:21:02;  
听学者讲课,幸事!看尧城历史,增知。
平遥,远远地遥望,高 大 上!
感谢王老师!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8-28 06:11:37;  
平遥——华夏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谢谢王先生论证与介绍!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8-28 06:12:56;  
看懂平遥,必须有老师的讲解和介绍,喜欢这样的文章。谢谢王老师!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8-28 06:26:25;  
听专家讲解,学古城文化。谢谢王老师讲课!!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8-28 07:00:16;  
感谢王老师对平遥展会筹备工作的直接参与和大力支持!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8-28 08:18:31;  
欣赏了,谢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8-28 08:25:26;  
有幸能去平遥参会,高兴!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8-28 08:45:35;  
专业讲解,技术性强。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8-28 08:56:32;  
欣赏学习了!谢谢!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7-08-28 08:56:48;  
欣赏,赞。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8-28 09:14:06;  
对平遥古城系统学习。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8-28 09:19:56;  
有幸拜读资深学者有关平遥的专业论著,不胜感激!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8-28 09:36:51;  
拜读!致敬!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7-08-28 09:47:27;  
受益匪浅!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8-28 09:49:49;  
期待平遥之旅!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8-28 10:58:49;  
专业讲解,为平遥之行做准备,谢谢王老师!!!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8-28 11:23:20;  
拜读。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8-28 13:52:51;  
喜欢古城,喜欢平遥古城,更喜欢王老师《平遥古城文化探源》系列文章,赞!王老师精彩讲述,学习了,

谢谢您。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7-08-28 14:23:46;  
学习历史,向平遥出发。谢谢王老师。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08-28 16:16:39;  
好雨知时节!谢谢王老师精彩文章!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8-28 20:31:14;  
专业讲解,学习历史。谢谢。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8-28 21:39:43;  
期待王克强先生的《平遥古城文化探源》继续转载,谢谢!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8-28 21:41:20;  
了解平遥历史,深一步认识古城。
姓名:赵廷文; 时间:2017-08-29 21:50:56;  
受益匪浅!谢谢!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8-29 22:11:46;  
尧的故乡,4200年的历史沧桑,使人联想到久远的中华文明的初立者的聪明和智慧。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8-30 15:53:41;  
此文有学术价值。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8-31 02:10:06;  
拜读!谢谢王老师带我们真正的走近平遥……
姓名:王斌坤; 时间:2017-08-31 21:51:20;  
读王老师的文章,是我们到平遥的预习,受益匪浅!
姓名:王丽荣; 时间:2017-08-31 23:08:06;  
拜读,受益匪浅,谢谢王老师!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293146; 今日32456; 昨日61190;
本页访问量:2774072; 今日72; 昨日228; 收录总数:11321300; 今日:13387; 昨日:2205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