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一起看国保(121)【苏篇】—恢宏大宅为谁建

一起看国保(121)【苏篇】—恢宏大宅为谁建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8-10 查看次数:413;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1.7MB;最小图片:44KB;最大图片:120KB;


薛福成故居.jpg

    所谓薛福成故居其实薛大人一天也没住过。建筑位于学前街上,白墙黑瓦、皂门红灯笼的建筑颇引人注目。它是江南最大的官宦宅第之一,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始建,4年后完工,占地超过2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600平方米,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当年薛福成用俸银买下西水关6000多亩土地,他亲自设计勾绘了建筑的草图,并交由长子南溟运具体负责建造。他的同宗兄弟也在附近购地置房,故锡城西南这片被称为“薛半城”。

    由于在清政府内政外交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为此清廷特赐“钦使第”一座以褒奖薛福成功绩,但朝廷也只是用“可以造”的文字表述,并未下拨款项,薛家开始自筹资金七万多银洋,大兴土木,建造府邸。故居最南的“将军门”上悬有一匾额“钦使第”,为光绪皇帝御赐匾,是薛家足以荣耀的有形资产。

 薛福成故居 (1).jpg

薛福成故居 (2).jpg

    故居布局严谨规整,分东、西二路,东部中轴线四进建筑均面阔九间,从南向北分别是门厅、西轺堂、务本堂、惠然堂和转盘楼,东路建筑由戏台、仓厅、办公房等组成,藏书楼在建筑群的最西北角。在故居内还有独立的后花园、西花园和枇杷园,形成园林景观,为宅第添姿加彩。

    薛福成祖籍四川苍溪,他是迁到无锡的第五代。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薛福成出生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薛福成是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外交家、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之一。他还是一个散文家,中学语文课本里就选有他的《庸庵全集》中的《观巴黎油画记》一文。薛福成曾任浙江宁绍台道,后奉诏出使西欧,成为全权钦差大臣。

 薛福成故居 (3).jpg

薛福成故居 (5).jpg

    薛福成的成功得益于自我的才能和历史给他的机遇,曾在曾国藩幕府办理文案,是“曾门四弟子”之一,后随李鸿章办洋务。受赏识的才能,是日后仕途成长的重要台级。他的思想继承了魏源、林则徐等人的“经以致用”的观点,并将这一思想发展为早期维新思想“经世实学”,比张之洞更早的提出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总纲,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对后来的康梁变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使西欧四国任期已满的薛福成,坐邮轮返回中国,因途中劳顿染疾,一到上海,便缠绵病榻,不久后病逝,葬于太湖边美丽的军嶂山上。而这一年也是“钦使第”完工的一年,崭新的院落可惜薛福成无福消受,首先迎来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人的丧事,薛福成的灵柩就置放在务本堂,他的余恩后泽只能由子孙承继了。

 薛福成故居 (7).jpg

薛福成故居 (8).jpg

    “西轺(yáo)堂”是故居第一进厅堂,气派豪华,砖木石三雕装饰其间。轺是一种轻便的马车,“西轺堂”寓意着主人出使西方。宽敞的大堂面阔及进深均为九间,明显“僭越”。薛福成的官衔是正三品,所以他巧动心思,偷换概念,厅厅之间均采用对剖双排的独特做法对木柱进行了处理,剖柱法就是一根圆柱,远看一体,近看是有两个半圆组成。九间大厅变相分成了三个厅堂,粗看一体,细看三厅,而房上屋脊也采用了断脊法,以避世嫌。

    大堂正中“西轺堂”牌匾为清代《履园丛话》的作者钱泳所写,匾下为出入门,门下左右有一对青石雕刻精致的椭圆形“寿”石做装饰,堂中立柱上有“句里江山指相顾,堂前水木湛清华。”对联,为文正公曾国潘所题。堂东有复制的清代外交官及夫人的官服。堂西是三品官员所乘坐的绿呢八抬大轿及夫人女轿。

 薛福成故居 (9).jpg

薛福成故居 (10).jpg

    务本堂为故居的第二进建筑,是接待客人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为整个建筑群中工艺最为精致的厅堂,雕梁画栋,富贵绮丽。“务本”是告诫子孙勿忘“以农为本”之意。正中“务本堂”匾额为曾国藩所题。匾下画作的左右边是光绪时举人、盛宣怀的幕府吕景端书写的对联“赤野生姿青田矫翰,白云怡意清泉洗心。”厅内倚柱又有两副对联,“登高能做可为大夫,惟世有功及于后嗣。”为清末状元及实业家张謇书写。另一幅“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为同、光两朝帝师翁同龢所写。几人书法遒劲逸拔,汇聚于此,顿时满堂生辉。

    务本堂的东边为博古厅,客人可在此吟诗作画、弹琴对弈、喝茶休憩,是一种悠然闲趣的情调。而西边则是议事厅,红木方罩、山水屏风,桌椅摆置的规矩严肃,主客在此仰古俯今,纵论国是,是另一种气氛和特点的场景。

 薛福成故居 (11).jpg

薛福成故居 (12).jpg

    惠然堂为故居的第三进建筑,是接待亲眷和宴请宾客的地方。“惠然”来自《诗经》:“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正中篆书《百寿图》由六块楠木雕刻而成,两侧屏门装饰有8款唐诗书法,可以看到李白、贺知章、王维等人的佳篇。觥筹交错之间,文气也绵绵流淌,提振宾客雅兴。

 薛福成故居 (13).jpg

薛福成故居 (14).jpg

    转盘楼是故居的第四进,是家眷居住的地方,平面组成了南北长东西短的“回”字型,两层砖木结构,中间是一个长方形的天井。地面上砌满花石,面积之大,策马扬鞭都宽松,它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转盘楼。

    这种楼是江南官商大户人家常见的一种住宅建筑形式。但薛家的转盘楼面阔十一间,明显越制,聪明的薛福成依旧采用断脊形式,将楼分成了开间不同的房间,这样旁人就无可指摘了。这个转盘楼木材用量巨大,楼层的栏杆是特地从法国进口了车床用来制作的,统一规整,效率也大大提高。

    里面是薛福成生平事迹展。从苦心求学到立志报国,薛福成的一生和晚清政府的命运紧紧相扣,宣传改良思想、倡导工商立国、镇海击退法国侵军、收付云南被占领土、出使欧罗巴等等,这些都是他一生的成就,也是那段历史的见证人。旁边还附展有他的书籍等。

 薛福成故居 (15).jpg

薛福成故居 (16).jpg

    转盘楼的后面就是树木郁葱、花枝摇曳、碧水涟漪的后花园,滴翠轩、怀顾堂、适然亭、春和亭、听雨舫、传经楼、西虹桥和长廊等建筑参与其中,雅致静和,惬意舒畅。滴翠轩前的对联“踈帘清箪画无暑,翠竹碧梧时有声”为曾国潘次子、外交家曾纪泽所写。

    传经楼是薛家的藏书楼,临水而立,面阔七间。薛福成任职浙江时,对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赞叹不已,要求薛南溟儿子按天一阁样式营造。其实乾隆帝对天一阁也情有独钟,他的《四库全书》南北七楼就都是天一阁的清朝再版。门上“传经楼”三字为左宗棠题。此楼曾藏书过万,后保管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图书馆等地。楼内正中有幅对联:“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是晚清重臣彭玉麟手迹。此地绿树垂阴,清音雅奏,习书学经,当是惬意怡然之事。

 薛福成故居 (17).jpg

薛福成故居 (18).jpg

    弹子房及花厅戏台在故居的最东边,自成格局,由揽秀堂、弹子房、薛南溟办公房、花厅戏台、仓厅和枇杷园组成。弹子房是故居钟唯一的西式建筑,采用了进口的钢窗和五彩玻璃,里面放着英式桌球案,是薛南溟从英国带回来的,他和朋友时常在此游玩。弹子房的南边就是薛寿萱业务洽谈室以及薛南溟办公室、会客室。里面有展板和实物,全方位展示了薛氏父子两代苦心经营丝业,并成为“蚕丝大王”的传奇经历。

    戏台格局由吟风轩,侧轩和戏台组成。吟风轩坐北朝南,和戏台正面对面,它是男宾品茗赏戏的场所,看戏时,十八扇长窗全部卸下,以免阻挡视线,而旁边的侧轩则为女宾使用,这种设计反映了当时“男尊女卑”的思想。吟风轩上匾额由主人薛福成题写,两侧柱上的对联是李鸿章所书的“桃花流水在人世,风月笙萧坐夜间。”建筑是薛南溟为其父薛福成“花甲”大寿而预建的,可惜薛福成未尽享用。戏台为正方形,上有简约型藻井,背屏是丹凤朝阳,当年的柔腔雅韵已经黯哑,这里现在成了票友剧台,偶有锡剧、越剧演出。

 薛福成故居 (19).jpg

薛福成故居 (20).jpg

薛福成故居 (21).jpg

    太湖是无锡第一大自然景观,而薛福成故居则拔人文景观之头筹,面积大,规格高,门票良心,环境清雅,游人稀少,是个非常值得推荐的一个地方。品官宦府邸,看百态人生,读如烟往事,悟世间喧静。

薛福成故居 (22).JPEG

薛福成故居 (23).JPEG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2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8-10 06:24:09;  
拜读了,谢谢介绍!!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8-10 06:36:13;  
欣赏了!
现在的省部级官员用自己的“俸禄”已经买不起6000亩地建豪宅了(贪贿者另当别论)。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8-10 07:21:48;  
很值得一游。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8-10 07:54:20;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8-10 08:10:14;  
好地方值得一游,谢谢介绍!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8-10 08:13:58;  
此乃好文,介绍非凡,此乃好地,人文荟萃。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8-10 08:28:55;  
介绍详尽,好文!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8-10 09:04:36;  
谢谢骆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8-10 09:21:10;  
介绍的详细,堂匾额和各处对联多出自名人之手,使得大宅文化味道厚重。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8-10 09:59:48;  
曾特地去无锡参观此故居,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竟然是如此规模的巨宅,确实值得一游!谢谢骆老师的详介,温故而知新。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8-10 10:27:03;  
谢谢介绍!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7-08-10 10:54:41;  
曾去该故居,进门买半票,但说明原因,不让撕票。果然名不虚传,有园林风格,转盘楼气势不凡,值得一去。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7-08-10 11:35:55;  
欣赏,赞。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8-10 12:26:46;  
聆听骆老师讲历史,很是享受……谢谢!谢谢!!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8-10 15:48:50;  
如此宅地,无福受用,遗憾。传于后世,恢弘展现,幸甚。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8-10 15:52:42;  
豪宅大院,气势不凡,官宦府邸,文雅周全,可惜没有福气享用!介绍的真好!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7-08-10 17:28:37;  
拜读了!谢谢!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8-10 17:49:50;  
前人建宅邸,后人承恩泽。对联满堂辉,国保数第一。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8-10 20:49:58;  
曾游过此宅,规模甚大,堂匾额和各处对联多出自名人之手,值得一游。谢谢祥细介绍。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8-10 20:55:58;  
欣赏了,谢谢骆老师精彩详细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8-10 22:01:11;  
谢谢骆老师的详细介绍。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8-10 22:10:28;  
谢谢骆老师精彩介绍!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286700; 今日26016; 昨日61190;
本页访问量:2774054; 今日54; 昨日228; 收录总数:11317496; 今日:9586; 昨日:2205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