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2017年全国第十一届理论研讨会征文(16)

2017年全国第十一届理论研讨会征文(16)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6-13 查看次数:448; 复制本文地址
河北省:张友仁


门票交流应该交流什么

河北唐山  张友仁

 

  中国的门券收藏活动,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交流和展览。中国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借助于改革开放的东风,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门券的收藏活动也应运而生。收藏者没有局限在本地区的小天地里,他们的眼界更高更远,为了更快更多地获取心仪门票,门券交流就成为收藏者的捷径和法宝,随之而来的门票交流活动在全国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

 门票交流活动应该交流什么?

1.交流藏品

起初,门票交流的形式就是交换,双方券友之间交换对方的复品,满足自己的需要。无容质疑,这种交换是以物易物,也是最原始的交流方式。在交换的过程中,很少发生摩擦、争执,基本都是皆大欢喜,融入了券友情谊,也是感情的交流。缺点是不一定是双方所需,一些珍罕券品也不易得到。

其后,出现了买卖过程,就属于经济交易范畴。这种经济范畴是券友买家用金钱购买所需,券商是用物品换取金钱利益,这样的过程就是交易,也是券友之间交换藏品的一种交流方式。好处是针对性强,买家可根据自己所需选购,卖家可以藏养藏,快速积累。买家可根据稀缺程度区别定价。

    近几年来兴起的网络、QQ、微信等新媒体的介入,更加速了交流、交易的便捷,促进了跨区域的门券交流。

2.交流收藏经验

  券友之间在门票交流过程中,必定会对所需门票评头论足,会涉及许多门票的信息,这种信息的交流,对券友的藏识有很大帮助,对门票的多寡及存世量等有一定的认识。在交流活动中,会交流各自的收藏经验,从中能学到少走弯路、识别门票真伪、品相好坏的知识,对组集专题具有极大的帮助。

3.交流文化理论知识

门票收藏是一个新兴的收藏领域,许多新人对这个领域很陌生,影响了门票收藏组织的发展壮大。理论知识有助于快速了解一个陌生的领域,可以提供一套思考问题的思路和方向,做事的方法,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理论知识是门票收藏道路中摸索出的经验和理念,通过学习和传授,可以让更多的新人少走弯路,会让他们尽快掌握行之有效的知识和经验。在交流中应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传播和宣传,让更多人了解门票收藏的理念和藏识,在门票收藏活动中快速提高自己的收藏水平。对于发表的诸多学术论文,是很多人实践经验总结的精华。其论点论据都来自实践,这些理论知识同时又指导着实践的升华,有的甚至关乎到券界发展的方向,对于促进门票收藏活动健康快速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4、交流券德和诚信

老一辈的收藏者,他们的门券交流是诚心诚意地交换,没有铜臭,没有投机,没有失信,虽然交易方式有点原始,但的确恩惠了许多收藏者。本着互通有无、异地互补的模式,充实了自己的藏品,许多早期珍罕的门券收入囊中,造就了许多知名的门券收藏家。随着市场经济的的发展,逐渐打破了以物易物、等量交换的方式,用货币购买门券的交易方式逐渐成为主流趋势。随之而来的负面问题也接踵而至,部分人为满足自己的经济利益,看准紧俏门票的需求,囤货居奇的状况逐渐产生,门票造假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现象就是券德的丧失,破坏了券友之间的情谊和感情,也丧失了自己的人格和诚信,他们的行为必将受到券友们的谴责和唾弃。券德和诚信是一个人品质的表现,在门票交流过程中尤为重要。

5.注重门票文化的建设

  券界有许多有识之士曾经指出,当前券界重交流、轻展览、重交易、轻理论的现象严重,各地举办门券交流活动,应在原有交流拍卖、通报信息的基础上,打破旧观念,创建新思维,树正气,避不良,增加举办收藏门券心得体会、门券知识讲座、专题制作点评、电脑制作技巧讲座、理论研讨、谏言献策等文化内涵,促进门票文化的发展,让门券收藏之路更加通畅繁荣。

  门票收藏的发展需要交流,更需要有指导性的思路加以引导,也需要广大券友的积极探索,如何能够凝聚券友们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让门票交流步入健康和谐顺畅之路,这也是目前门券收藏发展的重要课题。

  总之,门票收藏应该发展,发展就需要交流,在交流中探讨发展之路,在发展中摸索经验,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交流中多些正能量,少些歪门邪道,让门票收藏在交流中更上一层楼。

                                  

 

 

 

 


编辑:陈捷
目前,网友留言共32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6-13 06:07:48;  
文章拜读。谢谢张老师!
关于“交流” 也啰嗦几句。
某些美好的设想 在现阶段的门票收藏现实中是难以实现的。许多藏友会远赴千里去参加交流会 以票易票也好 用钱买票也好 他们会乐此不彼。但如果说某城某友要办一个门票收藏的理论讲座 就算广告做半年 去的藏友也是了了无几 要是凑在一个大型展览大型交流会的间隙有一个什么什么的心得研究理论探讨 除非举办方点名邀请 否则 真要让券友“踊跃参加” 可能会冷场。
说多了也无用 也许我不该泼这样的冷水……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6-13 06:15:29;  
拜读了,谢谢!!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6-13 06:24:04;  
拜读了,文章朴实无华,传播门券收藏正能量之必读。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6-13 06:26:19;  
五个交流时我们的目标,谢谢友仁!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06-13 06:29:44;  
为门票文化的建设共同努力!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6-13 07:43:11;  
好文章!……拜读,思考,再拜读,再思考……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6-13 07:45:04;  
好文,拜读,谢谢!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6-13 07:54:02;  
拜读!学习!谢谢!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7-06-13 07:56:30;  
逐层展开门票交流的内涵!传播门票交流的正能量!好文章!拜读了!谢谢!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6-13 08:12:12;  
学习了,谢谢!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6-13 08:14:07;  
交流门券。也应交流文化。在交流中学习门票上的知识,在交流中互动收藏文化。
姓名:陶万春; 时间:2017-06-13 08:14:33;  
买票、卖票、拍卖、会友、旅游,几乎成了各地门券交流会的固定模式。真正沉下身心,深入探讨些问题,或搞些专题调研,没人肯做,也没有市场。理论永远是灰色的,而门票价值常青。愿在不久的将来,能组织或能参加一次另类的门券交流会。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6-13 08:22:13;  
门票交流内涵丰富,养成好习惯,开展好门票交流活动。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6-13 08:26:24;  
拜读,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6-13 09:33:45;  
拜读,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6-13 09:50:41;  
门票交流是基础,理论交流是升华。友仁先生排列的顺序很好,拜读受益了,谢谢。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6-13 09:52:19;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探求可持续发展的规律,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营造和谐发展的氛围。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7-06-13 11:22:21;  
欣赏,赞。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6-13 12:23:58;  
没有门票交流,就没有门票文化,更没有门票理论研究;没有门票文化和理论研究,门票交流早晚就会被引入死路!
张友仁老师提出这个问题非常及时,愿我们能够共同关注券界各阶层利益诉求,搞好门票交流与门票文化、门票理论研究三结合,有利于其和谐发展!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6-13 14:16:05;  
拜读学习了!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6-13 14:52:15;  
说得好!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6-13 16:17:13;  
学习,谢谢张老师。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6-13 16:23:09;  
张老师《门票交流应该交流什么》,围绕这一论题,从五个方面阐述,较深刻,谢谢!欣赏学习了。
实际现券协举办的交流会,除门券交流,也举办券展,券研讨等活动,宣传券文化。平时券协活动,有券讲座,
研讨,活动是丰富多彩的,从券研网和各地券协券刊的报道中就能看到,这次全国券联理论部和券研网联合举办
的“2017年全国第十一届研讨会征文”活动和券研网“莲花奖”2017全国门券收藏邀请网络展,就是门券收藏文化
的研讨。很有意义的大活动。只要我们喜爱门券收藏的券友共同努力,交流藏品,交流券文化,逐步朝着门券研
究,门券收藏理论研究方向发展。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6-13 16:41:51;  
张老师总结了门票交流的现状,深有感触,商业氛围浓,文化内涵少,怎样平衡发展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尝试。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7-06-13 20:32:10;  
这个主题设立的好,从五个方面阐述交流的内容,值得思考。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6-14 06:23:52;  
谢谢老师们的精彩评论,其中几位老师的观点非常值得借鉴应用。
姓名:朱龙淮; 时间:2017-06-14 07:26:32;  
言之有理,切合实际,门券交流不单限于物质方面的交流,还要注重精神文化方面的交流。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6-14 11:45:00;  
我个人认为门票交流,门票理论研究,本来就是门票文化中的范筹,两者密不可分,如各地协会在举办相关活动时,两者能计划统筹结合,效果将会事半功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6-14 16:04:27;  
门票交流同样需要正能量,凡事总是良莠不齐,出现一些造假之类的事总会受到众人唾弃。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6-14 16:21:29;  
学习了,张老师的文章来自现实,很接地气。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6-14 17:14:17;  
这样的文章通俗易懂,联系实际,憎爱分明,应是我们玩儿券人不断努力探求前进的方向。
姓名:刘铭元; 时间:2017-06-14 20:59:49;  
有交流才有提高和进步,五个交流很好!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320760; 今日260; 昨日59771;
本页访问量:2774110; 今日110; 昨日228; 收录总数:11331296; 今日:120; 昨日:2325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