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心灵的感悟(38)国宝失窃

心灵的感悟(38)国宝失窃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7-18 查看次数:265; 复制本文地址
方文洲

图片总大小:635KB;最小图片:144KB;最大图片:279KB;


                         

国宝失窃

        说个故事给大家乐乐。
        话说在七十年代初期,某省历史博物馆被造反派工作组驻进并接管。工作组经过深入细致“内查外调”,没有发现博物馆馆长有什么严重的政治历史问题,且又是考古学专家,不算反动透顶,所以决定解放他。
       馆长随即积极投身工作,整理博物馆珍藏的古代文物。于是,馆长发现一个古代“仰韶文化”陶器不见了。馆长清楚记得那个陶器表面呈红色,略带有古人绘制的彩色花纹,已有几千年历史,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被视为国级文物。
        馆长立即向工作组头头报告。
        “这是阶级斗争新动向!”工作组头头说,“我们一定要展开调查。”
        工作组头头首先怀疑馆内一个职工,此人有港澳关系,不久前去了趟广州会亲人。近日又收到的几千元外汇,很可能是此人偷了,托亲戚贩卖到香港。
        工作组头头将这件事和自己的推理报告了公安局。
       一个月后,经过调查有了答复:没有发现此职工贩卖文物的任何线索和动机,此职工一向爱国,奉公守法。
       “会不会是馆长自己偷的呢?”工作组头头突然这么想,越想越觉得可能,于是,工作组头头请馆长到办公室交谈,希望从谈话中发现些蛛丝马迹。
       馆长一进到办公室,就大喜过望地叫了起来:“这不是国宝吗?”
        这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到全不费功夫。这个国宝在工作组头头办公室一直被用作痰盂。
       “这不是痰盂么?”工作组头头也很吃惊。
        “不,不是痰盂。是真正的(仰韶文化)彩陶器呀!”馆长说。
       工作组头头想起来了,刚进馆时,吐痰没痰盂,于是顺手从陈列柜中取出这个他认为最粗糙、最难看的陶器作痰盂用。



                                                                                                                 
二0一七年五月二十八日
                                                                                                                           翠屏山房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21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7-18 05:53:49;  
没文化,害人、害己、害国家,十年动乱留下的历史教训。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7-18 07:01:11;  
没文化真可怕!而且一帮没文化的人偏偏又拥有上方赐于的“权力” 想来就更可怕了?
我想 当年要是把这个“痰盂”打碎了 把碎片扔垃圾堆里了 这事儿还说的清吗?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7-18 07:02:15;  
感觉这位工作组头头还挺讲卫生的。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7-18 07:57:34;  
只能呵呵!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7-18 08:36:36;  
没文化,真可怕!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7-18 08:38:38;  
现在有一句流行语:“没文化,真可怕。”
姓名:常永林; 时间:2017-07-18 08:42:01;  
没文化,害人、害己、害国家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7-18 08:46:39;  
对于文物,他也是个睁眼瞎!!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7-18 09:04:22;  
方老师的故事揭示了这样的一个道理:无知才是最可怕!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7-18 10:05:32;  
发人深思!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7-18 13:03:42;  
国宝与痰盂,无知与“失窃”,都是那个年代造成的。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7-18 13:35:41;  
那个年代的政治暴发户类似的笑话好多呀!

那个时代很特殊,政治爆发者登高。
不学无术自觉好,自己昏昏使人昭。
遗笑天下故事多,做蛹还觉领风骚。
幸好拨乱能反正,文革遗风清理掉。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7-18 14:10:10;  
引以为戒!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7-18 15:02:23;  
哈哈,拿来就用。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7-18 16:24:06;  
看完方老师的《国宝失窃》故事,我笑了,正如方老师文章开头所言。谢谢!故事精彩,读后,令人深思。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7-18 17:42:02;  
小故事,大道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7-18 17:43:45;  
可悲的笑话!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7-18 19:34:10;  
无知可悲。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7-18 21:13:42;  
故事精彩,令人深思。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7-19 12:11:37;  
听说,五千年的红山文化的代表文物玉猪龙就拴在一只公鸡腿上,是怕那只公鸡乱飞。好在有人识货,成为轰动一时的新闻。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7-21 22:28:53;  
谢谢介绍!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294550; 今日33859; 昨日61190;
本页访问量:2774074; 今日74; 昨日228; 收录总数:11322118; 今日:14205; 昨日:22056;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