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百佳】-〖藏家专论〗: 皇陵种种杂记

皇陵种种杂记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6-17 查看次数:323; 复制本文地址

图片总大小:481KB;最小图片:47KB;最大图片:79KB;


    我有一部门票专集,名《王魂归处》。

1、王魂归处_缩小大小.jpg

《王魂归处》封面

    这是一部是专门收藏历代皇陵门券的专集。几年来,为寻觅并收藏皇陵的门票,了解历代皇陵的有关历史知识,曾查阅了一些资料,学习了一些书籍,发现我国历代的皇王陵寝,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变化过程。

    先从上古时期的王陵说起,凡是收藏“皇陵”与“王陵”门票的券友,都会先从“三皇五帝”,这些传说中的中华民族先祖们开始收集。而且许多的历史文献也记载,如“伏羲氏之太昊陵”、“神农氏之炎帝陵”、“轩辕氏之黄帝陵”等等,因为是“华夏文明的始祖”,其陵园都建的有模有样。

2、太昊陵_缩小大小.JPG

太昊陵

3、炎帝陵_缩小大小.JPG

炎帝陵

4、黄帝陵_缩小大小.JPG

黄帝陵

    以河南淮阳县的太昊陵为例,不仅有封土凸起的坟冢,还有午朝门、玉带桥、道仪门、太极门、统天殿、显仁殿等等地面建筑。书中还介绍,修建这些传说中的王陵,有的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请记住,从这个时期才有这些传说中的“帝王陵”)。以后历代帝王或官府出于对始祖的崇敬,不断地进行补建升级,才出现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如此宏伟的传说中的帝王陵。且有的陵墓不止一处,如“伏羲氏之太昊陵”官方认可为三处,其它地方还有多少,无法统计。这些封土隆起的坟头,果真是埋葬着始祖的“真身”吗?听我讲一讲“皇陵”的演变过程。

    我们先认识一个字“墓”,《礼记·檀弓》中说:“古也,墓而不坟。”注解说:“凡墓而无坟,不封不树者,谓之墓。”“不封”就是没有封土的坟头;“不树”就是没有树木这类标志性的东西。所以,古代将“墓”这个字,等同于“没”,埋在地下,地表上什么都没有就是“墓”。墓封土,凸起坟头的,谓之“坟”。可见我国古代的“墓”与“坟”的概念是不同的。

    有书说,远古时期有“墓”而无封土的“坟”一直延续到春秋战国时期,帝王之陵都是这样安葬的。比如,著名的安阳殷墟,自盘庚迁殷(河南安阳)之后,在殷都也近三百年,这些大奴隶主们死后虽说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墓葬,但地表上,都没有封土起坟的痕迹。由此可见,殷商时期,都是“墓而不坟”。那么有关传说中的帝王陵墓,不用多说,您一定知道怎么回事了。

5、殷墟_缩小大小.JPG

殷墟

     从什么时候开始“墓而封坟”呢?有书说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的,并讲述了孔子寻父墓的故事。孔子三岁,父亲孔纥(字叔梁)就死了。孔子长大后,不知其父葬于何处。其母死后,孔子要将母亲和父亲葬于一处,于是便四处寻找孔纥的墓,最后终于在“防”(孔氏故邑)找到了其父的墓,并将其母合葬一处。《礼记·檀弓》有这样一段话:“孔子既得合葬于防,曰:‘吾闻之,古也墓而不坟。今丘世,东南西北之人也不可弗识也。’于是封之,崇四尺。”所以,后人写书以此为据,说夫妻合葬墓,“墓而封坟”是从孔子开始。

    春秋战国之后,帝王墓不在是“墓而不坟”,而是“墓而封坟”了。早期的坟头为上小下大的方锥体,最上面是方形平顶,称之为“方上”。最典型的当属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也是迄今为止坟头最大的帝王陵了。《汉书·刘向传》说秦始皇坟“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

6、秦始皇陵_缩小大小.JPG

秦始皇陵

    到了唐朝,出现了“以山为陵”的情况(汉代也有)。比较典型当属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和唐宗武后的乾陵。有书说,唐太宗李世民的昭陵是长孙皇后提出的:“请因山而葬,勿需起坟”。李世民在长孙皇后的碑文上说:“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今九嵕山为陵,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尽管如此,唐昭陵也没阻止住盗墓者的脚步。

7、唐昭陵_缩小大小.JPG

唐昭陵

    值得一说是元朝的皇帝陵,到目前为止,元朝的15位皇帝(包括成吉思汗在内),应该有15座陵墓,一个都没有找到(说明一下,现在“成吉思汗陵”是后人修建,非真正的“成吉思汗陵墓”)。我想元朝的皇帝们不会“薄葬”的,只不过是按照蒙古族帝王墓葬的风俗,深葬在茫茫荒野之中,并普遍采用一种“万马踏平”的防盗措施。这里也就不细说了。元朝的帝王陵,似乎是回到了“墓而不坟”的时期。虽然我收藏不到元朝皇帝陵墓的门票,可我还是为这种形式的墓葬感叹!这种墓葬措施不仅防盗,也少占了许多土地啊!给后人以无限的遐想。应该“点赞”!

    皇帝的陵寝到了明清时期,已经不在是“上方”封土的坟冢,而是进入一个飞跃性的变化。这些帝王们死后不仅大量的占用土地,其坟墓采用了“宝城宝顶”式。所谓宝城宝顶,就是在地宫的周围建起一座高大砖城,然后在城墙内填土成圆顶坟头。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如同一座小城,叫“宝城”,凸起的圆顶坟包叫“宝顶”。

8、清昭陵_缩小大小.JPG

清昭陵

    本文是我在编辑《王魂归处》这部“历代帝王墓园”时,学到一点古代帝王坟墓演变发展的历史知识,并未涉及地下和地上建筑。由于本人不是学历史的,有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谢谢!


编辑:王建
目前,网友留言共29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6-17 03:00:39;  
欣赏了,谢谢!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6-17 05:19:35;  
欣赏了!我对皇陵专题的门票也感兴趣 天津魏斌是收藏皇陵专题门票的大家。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6-17 06:13:44;  
拜读了,也学到了知识,谢谢!!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6-17 06:34:45;  
老乡的知识很广泛啊!对帝王陵专题也很喜欢,只是没有系统整理,老乡的文章很有启发。谢谢!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6-17 07:02:12;  
拜读学习了,谢谢!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6-17 07:05:04;  
中国的多处皇家陵寝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宝贵财富。谢谢甄老师介绍!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6-17 07:28:45;  
长知识了,谢谢!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6-17 07:32:30;  
帝王陵园专辑,不错,欣赏了,谢谢!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6-17 07:54:12;  
学习了,谢谢!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7-06-17 08:57:17;  
长了知识,谢谢!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6-17 09:03:47;  
拜读了,长了知识,谢谢甄文兴老师!
姓名:彭安荣; 时间:2017-06-17 09:04:54;  
甄老师论述展示尽详,谢谢!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6-17 09:35:16;  
陕西的帝陵很多,有门票的也不少,欢迎和赞赏您的研究!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6-17 09:36:39;  
用心研究,读者受益!
姓名:刘洪利; 时间:2017-06-17 09:49:25;  
非常精彩!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6-17 10:46:53;  
甄老师讲述了“墓”与“坟”之起因和区别,学习了。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6-17 15:19:03;  
谢谢介绍!
姓名:郑航宇; 时间:2017-06-17 16:22:03;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6-17 17:58:37;  
甄老师的解释非常到位,既有历史知识,又有考据学的理论。集门票丰富了知识是集票人的好学精神。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6-17 21:52:15;  
甄老师对坟和墓的研究很祥细,长知识了,谢谢!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6-17 22:02:47;  
看甄老师对坟和墓的介绍,了解了不少知识,谢谢!
姓名:梁海军; 时间:2017-06-17 22:18:07;  
拜读,学习……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6-17 22:30:01;  
甄兄的学识了的,这专题您不说,我还没想到。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6-17 23:40:31;  
长知识了,谢谢!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6-18 14:41:32;  
读甄老师文,很有启发和帮助,因为我也集这个专题。谢谢!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6-18 15:13:28;  
收藏中学习,学习中研究,谢谢甄老师展示介绍。赞!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6-27 16:35:23;  
学习学习再学习。
姓名:任革凤; 时间:2018-11-05 21:56:30;  
欣赏了门券,学习了历史,增长了知识!谢谢您的分享!给您点赞!
姓名:孙铁云; 时间:2019-04-06 19:50:47;  
拜读了甄老师的专集,展示介绍得详尽。有理有据,帮助我们学习了历史,增长了知识,开了眼界。不愧是资深专家,多多向您学习和请教。谢谢您!为您点赞!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4059861; 今日7723; 昨日18666;
本页访问量:2662105; 今日84; 昨日296; 收录总数:6986482; 今日:1778; 昨日:5109;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