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近距离接触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先生

近距离接触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先生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5-26 查看次数:592; 复制本文地址
北京:崔艳红

图片总大小:338KB;最小图片:15KB;最大图片:57KB;


    三月初的一天,第一次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博物馆是由著名爱国侨领、中国侨联首任主席陈嘉庚于1960年捐款50万元人民币倡议兴建,2014年开馆。珍贵的藏品、丰富的图片、栩栩如生的蜡像为公众了解华侨华人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一个平台。

    参观了博物馆,博物馆墙上的公益讲座广告吸引了我,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我国唯一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牦牛博物馆以牦牛的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品格为建馆理念,聚焦牦牛,生动展示了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主题,详细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藏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

通过牦牛,吴雨初馆长将带领听众领略神秘的藏族文化,展示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分享雪域高原上传奇与感动的故事。

 3月11日上午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公益文化讲座正式开讲,西藏牦牛博物馆馆长吴雨初应邀作了题为《牦牛走进博物馆》的讲座。中国侨联顾问李祖沛、唐闻生、博物馆馆长黄纪凯、副馆长祁德贵,北京市文物局文博产业管理处处长哈骏,西藏牦牛博物馆三位藏族工作人员及社会各界观众共一百余人聆听了讲座。

我坐在二排右一

  吴雨初馆长主讲了鲜为人知的牦牛文化,介绍了牦牛和藏族渊源久远的历史,藏族人民驯化牦牛的历史比宗教传入藏族要久远得多,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牦牛博物馆是以牦牛为载体的人类学博物馆。藏族人民数千年来坚守在高海拔地区生存,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吴雨初馆长与大家分享了20余年前在西藏的历险经历,他和同事被近四米深的积雪围困在阿伊拉山上五天四夜,是牦牛好似天神般趟出了一条路,送去了食品,解救了他们。从此,他便与牦牛结下了不解之缘。2011年,他辞去北京出版集团领导的职务,以援藏干部身份二次进藏,全身心投入到西藏牦牛博物馆的筹建工作中。三年间,他历经种种困难,最初只能靠自己与几个志愿者到各地遍寻藏品,随后慢慢得到当地牧民和收藏家的支持,许多淳朴的牧民捐赠出自己家中的老物件。其中,有一位藏北牧民日诺得知了筹建牦牛博物馆的消息后,全家捻线编制了一顶牦牛帐篷,坐了三天的车送到了吴雨初馆长手上,这也成为了牦牛博物馆的首件藏品。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当天,西藏牦牛博物馆正式开馆,共有感恩厅、探秘牦牛、相生相伴、灵美牦牛四大主题展厅。整场讲座,吴雨初馆长以牦牛憨厚、忠诚、悲悯、坚韧、勇悍、尽命的品格为主线,带领听众领略神秘的藏族文化,展示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分享雪域高原上传奇与感动的故事,受到广泛好评。讲座最后,吴雨初馆长与黄纪凯馆长交换了独具各自博物馆特色的纪念品。 (网摘)

  (网摘)

       

       

    

与西藏牦牛博物馆吴雨初馆长合影

吴雨初馆长签名门票

    

与华侨历史博物馆黄纪凯馆长合影

                                                 华侨历史博物馆黄纪凯馆长签名门票

 

与西藏牦牛博物馆藏族工作人员合影

 通过牦牛,吴雨初馆长带领我们领略了神秘的藏族文化,展示了藏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分享了雪域高原上传奇与感动的故事。吴馆长说,希望人们能通过牦牛去理解西藏理解藏族,看到在中原的生活方式外,牦牛和藏族人一起创造了另外一种文化。通过讲座,使我对西藏文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牦牛是藏族文化的一个载体。吴雨初馆长没有成为西藏的一个过客,他圆了一个梦,他为西藏的贡献是不可估量的。向吴雨初馆长致敬!

 敬请关注“藏式风情”《西藏牦牛博物馆》一文。谢谢。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36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5-26 05:03:23;  
以动物为载体的博物馆,还是第一次听到。谢谢介绍!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5-26 05:48:07;  
欣赏了,也学到了关于牦牛的知识,谢谢!!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5-26 06:01:44;  
欣赏了!谨谢!
张老师 蜜蜂博物馆 鱼类博物馆 鸟类博物馆也是此类载体。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5-26 06:31:05;  
书签式门票,很精美。
寄我门票收到,谢谢艳红!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5-26 06:57:51;  
拜读了,收藏馆长签名门券有意义,增加门券收藏文化内涵,有心人收获就是多。
姓名:刘会英; 时间:2017-05-26 07:04:15;  
欣赏了!谢谢崔老师的介绍!能得到两位馆长的签名更有收藏意义,赞一个!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5-26 07:45:15;  
欣赏了,谢谢!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5-26 07:45:30;  
耐心等票票了!!!
姓名:叶建国; 时间:2017-05-26 08:03:14;  
崔大姐在京城得天独厚的条件,更增添了收藏的乐趣--签名门票。
-
姓名:刘振林; 时间:2017-05-26 08:17:38;  
拜读了!故事感人!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5-26 08:21:30;  
难得经历!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5-26 08:46:23;  
抓住机遇,博取知识,收获快乐!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5-26 08:47:40;  
牦牛博物馆,一是新建,二是新听说,谢谢崔老师。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5-26 09:09:25;  
遥远的西藏,雪域的牦牛。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5-26 09:17:02;  
收藏签名门票是小崔的专长,坚持下去可成一专题!别人难以企及!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7-05-26 10:19:14;  
以细微处见牦牛,感受牦牛文化,谢谢崔老师别具一格的谢谢介绍。
姓名:沈剑勇; 时间:2017-05-26 10:20:35;  
更正:谢谢介绍为,详细介绍。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5-26 10:56:21;  
崔姐是博物馆门票专家。以博物馆说故事十分感人,介绍的也十分到位,牦牛文化也是地方文化的体现,反映了游牧民族的历史,值得点赞。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5-26 10:58:24;  
好!偏得!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5-26 11:11:49;  
牦牛博物馆,来自雪域高原的藏族文化,拜读了!!!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5-26 11:45:32;  
真的很有缘分!祝贺崔艳红老师!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5-26 14:06:00;  
近水楼台先得月,抓住机遇得知识!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5-26 15:21:30;  
签了字的票券更珍贵,恭喜!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5-26 15:21:59;  
崔老师参观细心,抓住了机会,聆听讲座,喜获签名佳券和合影留念,赞!在北京真好,学习机会多,羡慕。谢
谢崔老师展示,分享。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5-26 16:56:47;  
谢谢崔姐文后的推荐,很遗憾没有参加那次的讲座,热心收藏,更注重文化体验的享受,向您学习!
姓名:李新建; 时间:2017-05-26 17:30:42;  
长见识了,谢谢分享!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5-26 21:05:20;  
牦牛博物馆,第一次听说,艳红得到签名佳券和合影留念,真好。祝贺你。
姓名:刘瑞海; 时间:2017-05-26 21:30:39;  
奔波的苦永远比不上得到的甜!谢谢崔姐为我们带来的美好享受!
姓名:李国林; 时间:2017-05-26 21:55:34;  
牦牛博物馆第一次听说,西藏的,民族的,中国的,世界的。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5-26 23:00:39;  
牦牛文化亦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
姓名:王建池; 时间:2017-05-26 23:24:13;  
与馆长近距离接触,拍合影照片、求签名门票,非常有助于了解每一个博物馆的内涵。与各个博物馆馆长的合影照片和馆长的签名门券,是一个难得的收藏系列,虽有难度,但崔老师是有心人,相信您一定能成功!!!
姓名:关世铎; 时间:2017-05-27 06:40:20;  
看了崔老师的文章,感觉自己进入了西藏和牦牛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崔老师有幸和牦牛博物馆馆长近距离接触,我也有幸通过文章对这个新领域进一步了解,受益匪浅。
姓名:叶永坤; 时间:2017-05-27 07:11:13;  
拜读学习了。难得的签名门票,值得珍藏!
姓名:王继平; 时间:2017-05-27 20:38:19;  
谢谢崔老师朴实清新的文章!
姓名:周建钢; 时间:2017-05-30 18:21:34;  
欣赏了,也学到了关于牦牛的知识,谢谢!!
姓名:王敬芬; 时间:2017-05-31 12:53:32;  
谢谢崔老师的介绍!收藏知识,收藏快乐!
写下感言:

请返回首页登录后留言。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整站访问量:33823393; 今日9326; 昨日15449;
本页访问量:2657943; 今日212; 昨日321; 收录总数:6912343; 今日:2345; 昨日:3464;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