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登记 [] | 券友通讯 | IP查询 | 编辑人员 | 06年文章 | 手机版 | 管理入口 |
 当前位置:【藏券研究】-〖说景赏券〗: 藏式风情(11)西藏牦牛博物馆

藏式风情(11)西藏牦牛博物馆

手机扫描可打开本页
显示日期:2017-05-26 查看次数:901; 复制本文地址
张玮峰

图片总大小:575KB;最小图片:18KB;最大图片:46KB;


11  西藏牦牛博物馆

说起西藏的代表性动物,人们一般会想到牦牛、藏獒、藏羚羊等特色动物。但其中牦牛的地位尤为特殊,经过几千年的繁衍,藏民族已经与牦牛这个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畜种完美融合、息息相关。

西藏牦牛博物馆位于 拉萨市柳梧新区,拉萨火车站东面,是我国唯一一座以牦牛和牦牛文化为专题的博物馆。作为北京市援藏对口项目之一,博物馆于201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剪彩开馆,同年11月15日 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2015年5月,西藏牦牛博物馆被授予4A级旅游景区。

这是一个全新的博物馆,尽管去往机场高速的路上有路标指示,但是很多拉萨本地人也没去过。博物馆的建筑面积达到8000多平方米,外观气派,造型优美,充满现代感,进入以后却能感受到地道浓郁的西藏风情。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门厅屋顶上的巨幅抽象画,这是藏族画家、拉萨市美协副主席昂桑的作品,半张人脸和半张牦牛脸组合在一起,直接切入西藏牦牛博物馆的建馆主旨,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门厅正前方的背景墙上是博物馆的LOGO标志和藏、汉、英三种文字的馆名,白底棕色,清爽雅致。

 

博物馆包括感恩厅、探秘牦牛、相生相伴、灵美牦牛四大主题展厅,从自然与科学的牦牛、历史与人文的牦牛、精神与艺术的牦牛三个层面,多角度、深层次介绍牦牛的起源、驯化、牦牛与西藏人民共同创造的西藏文化以及艺术作品里的牦牛文化。

进入第一个展厅——“感恩厅”,给人的第一感觉便是强烈的震撼感。在展厅半球形的毡衬空间内,近200个牦牛头骨分为上下四圈布满墙壁,一直从墙角延伸到屋顶;展厅中央一座牦牛玛尼堆显得格外醒目;展厅顶部是一幅表现藏族人民生活全景的壁画。勤劳伟大的藏族人民驯化了牦牛。而几千年来,有着忠诚、耐劳秉性的牦牛又成了西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重要基础。感恩厅中,还陈列有牦牛转经筒、古牦牛头骨化石等图腾性展品,这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牦牛这一物种的感恩之心。


        “
探秘牦牛”是第二展厅,首先看到的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球幕,它将通过球幕电影的方式直观地向观众展示牦牛这一物种的进化过程和生活状态。展厅里设置了大量的图片、文字和标本资料,以生物学视角剖析牦牛这一生活在神秘的青藏高原上的大型畜种的奥秘。展厅的尾部,一副5米高的以“斯巴宰牛歌”为主题的大型浮雕作品将牦牛的生物学属性升华,与第三站厅“相生相伴”的主题有机地衔接起来。

 金丝野牦牛头标本,全世界不足200头

   

                                                       牦牛玉雕

来到“相生相伴”的第三站厅,藏族人民与牦牛一起生活、劳作的场景通过三维全息、雕塑、标本等展陈方式得到了生动的重现。继续前行,一个个玻璃展橱里,一件件从藏区各地搜集来的展品清晰地向参观者呈现了牦牛与藏民族衣、食、住、行、工、商、军、政等10多个方面的紧密联系。这里的每一件藏品都有一段故事,很多是馆长吴雨初先生的个人收藏品,也有来自各行各业的捐赠物品。整个展厅则多角度、深层次地勾勒出藏民族与牦牛这一物种之间相生相伴的亲密关系。 

                                                 黑、白牦牛标本     

   

                                            骑牦牛巡视边境的人民子弟兵
     在名为“灵美牦牛”的第四展厅中,来自西藏乃至全国各地的艺术家们用国画、油画、唐卡、书法、岩画、漆线雕等几十个艺术门类把牦牛的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展厅入口处表现牦牛的日土岩画的复制品,其原件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早的表现牦牛的艺术作品。

“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凡是有藏族的地方就有牦牛”

日土岩画关于牦牛的最早呈现

牦牛线雕作品

 除了四大主题展馆之外,西藏牦牛博物馆中还设有文化长廊、临展馆等展陈空间,以便日常开展其他展示活动。画家汪仕民笔下的牦牛,有头像、半身像、全身像、风雪、姿态以及劳动状态等系列,而每幅作品中的牦牛眼睛都很清澈,活灵活现。通过艺术表现牦牛形象得到提升,呈现出一种原始的雄壮之美。

没有太多粉饰的语言,画牦牛就是在画我自己。在西藏的三十年,我就如一只牦牛,为在世界屋脊上勇敢而顽强地生存下来、历经艰难困苦。” ——汪仕民

备注:画家汪仕民,四川邛崃人,1988年入伍,1992年毕业于北京解放军艺术学院,后在拉萨从事油画创作。

 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哺乳动物,也是高寒地区的特有的牛群种类,浑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骨和角都可以制成很好的工艺品。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是很好的向导和背夫。

在很多牧区或者偏远山区,人们都会捡拾牛粪制成粪饼,一层一层地码放在田野或者垒在自己家的院墙上面。就地取材,在高原地区是既环保又经济的取暖燃料。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流域和拉萨河流域,聪明的西藏人民利用牦牛皮制成实用的牛皮船。这种船用坚韧的木、柳条做骨干,外面蒙上数张牦牛皮缝制而成。船身小巧,一个人背上就可以走,不用时竖起来支撑在地还可以遮挡阳光。它吃水浅,牛皮入水,一经泡浸便发软,有弹性,即使在激流中碰到暗礁,也问题不大。虽然载重量有限,但船底大因而浮力大,无论河道深浅,均可左右穿行,坚韧耐用。位于拉萨曲水县拉萨河的下游,有一个俊巴渔村就是依靠这种牛皮船打渔为生。

  牦牛的存在和使用,涉及到青藏高原的政治、宗教、商业、战争、娱乐、医学、文化等,还深刻地影响了藏族人民的性格与精神信仰。牦牛身上具有憨厚、忠诚、坚韧、勇悍的精神,早已深入西藏人民的心中。

2016年12月15日—2017年3月15日,拉萨牦牛博物馆在首博举行《牦牛走进北京—高原牦牛文化展》,参观者络绎不绝。我抱着怀旧的心情专程去首博参观,看到熟悉的场景和文物,倍感亲切。

西藏牦牛博物馆一直是对外免费开放,其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夏季具体开放时间为上午10:30至下午17:00;冬季具体开放时间为上午11:00至下午16:00。可以不用预约,随时参观,目前没有门票,下图为开馆时曾使用的预展门票。

      




编辑:崔艳红
目前,网友留言共30条,欢迎谈谈您自己的感受。[管理]
姓名:陈捷; 时间:2017-05-13 14:13:22;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张友仁; 时间:2017-05-26 05:37:39;  
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处,牦牛就是最好的实例。谢谢介绍!
姓名:金志根; 时间:2017-05-26 05:50:55;  
欣赏了!谢谢!收藏不到门票 有点遗憾!
姓名:张厚培; 时间:2017-05-26 05:56:31;  
欣赏了,谢谢介绍!!
姓名:李庆山; 时间:2017-05-26 06:20:09;  
欣赏美文,谢谢介绍!
姓名:都兴水; 时间:2017-05-26 06:55:26;  
别致的牦牛博物馆。谢谢张老师详细介绍!
姓名:宋振清; 时间:2017-05-26 07:36:52;  
谢谢介绍,增长知识!
姓名:伍勇; 时间:2017-05-26 07:54:56;  
欣赏了,谢谢!
姓名:杨如渊; 时间:2017-05-26 08:09:44;  
牦牛博物馆真是有些想不到的事情,谢谢张玮峰老师!
姓名:王述育; 时间:2017-05-26 08:23:35;  
谢谢张老师的介绍!
姓名:马明言; 时间:2017-05-26 08:38:49;  
介绍的很详尽,长知识了,谢谢玮峰!
姓名:顾宗玲; 时间:2017-05-26 09:16:56;  
谢谢张老师带领参观牦牛博物馆——此生难以涉足之地。
姓名:龙庆丰; 时间:2017-05-26 09:41:26;  
通过张老师的介绍,对牦牛有进一步的新的认识。
姓名:胡保平; 时间:2017-05-26 09:58:45;  
介紹精彩,感受深刻,人与动物的完美结合!
姓名:赵义方; 时间:2017-05-26 10:37:36;  
牦牛浑身是宝,谢谢对牦牛博物馆的详尽介绍!
姓名:方文洲; 时间:2017-05-26 11:09:20;  
牦牛是民族风情亮点,一道高山地区风景线。通过介绍再次认识到游牧民族的特殊的文化遗产。
姓名:何锦雄; 时间:2017-05-26 11:34:22;  
介绍详尽,拜读学习,长知识了,谢张老师的介绍!!!
姓名:郭林生; 时间:2017-05-26 11:38:59;  
谢谢玮峰,期待继续介绍!
姓名:罗本舜; 时间:2017-05-26 15:28:34;  
介绍详细,谢谢!
姓名:崔艳红; 时间:2017-05-26 16:41:30;  
可惜去首博的时候,没有进牦牛展馆,遗憾
姓名:张玮峰; 时间:2017-05-26 16:50:48;  
谢谢各位老师的关注和支持!牦牛是高原之舟,和藏族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牦牛文化是藏文化的重要部分
姓名:钟杰; 时间:2017-05-26 17:09:28;  
谢张老师精彩的介绍,赞!
姓名:张景生; 时间:2017-05-26 18:10:01;  
两篇美文介绍牦牛博物馆,珠联璧合,加深了解,好!!!
姓名:杨新渝; 时间:2017-05-26 18:49:31;  
预展门票,已是很珍贵。
姓名:秦曙韵; 时间:2017-05-26 21:51:50;  
谢谢祥细介绍,牦牛真是个宝,藏族人民离不了。
姓名:刘瑞海; 时间:2017-05-26 22:07:38;  
以前读了《狼图腾》,就爱上了草原蒙古民族。现在读了您写的藏牦牛,就爱上了高原藏民族!
姓名:钱宝林; 时间:2017-05-26 22:38:06;  
牦牛文化,彰显了古老的藏民族是勤劳智慧的。谢谢张老师介绍。
姓名:周新娥; 时间:2017-05-27 00:08:26;  
谢谢张老师的详细介绍,跟团进藏旅游,许多想去的地方都不能去。
姓名:寻波; 时间:2017-05-28 21:15:34;  
欣赏了,谢谢!
姓名:高晓惠; 时间:2017-05-28 22:35:06;  
介绍详细,配图精美,欣赏了!
写下感言:
您的姓名: * (必须使用真实姓名留言,如果您注册用户不是真实姓名,请重新注册)
联系方式:
留言内容(不支持表情):
0/1024
手机扫描二维码可打开本页
点击打开手机端首页
整站访问量:51328447; 今日7936; 昨日59771;
本页访问量:2774113; 今日3; 昨日110; 收录总数:11333466; 今日:2289; 昨日:23255;
您的操作系统:; 屏幕分辨率:; 您的浏览器:; 您的IP:
版权申明:本站所有文章,如内容或图片涉及侵权,请联系邮箱menquanyanjiu@163.com,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